大语文观下生态语文课堂的创设论文_陈菊桃

大语文观下生态语文课堂的创设论文_陈菊桃

(浙江省浦江县中山中学 浦江 322200)

语文的生态环境是教师、学生、社会环境、教材内容的完美结合,营造一种和谐的、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可持续性的教授知识、学习知识和交流知识的“生态环境”。它不仅包括外部环境——社会环境、课堂环境,也包括内部环境,——教师心态、学生心态,它是多方因素形成的一种环境。

而当前物欲横流的社会环境充斥周遭的是“读书无用论”,是不是“误尽苍生是语文” 呢?这不得不让我们沉思静问:该给我们的语文教学一个怎样的环境?

(一)语文生态环境现状

现状一:无根之学、无序之教。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的根蒂。台湾诗人余光中说过:英文充其量只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但历经十余年汉语学习生涯,某名校代表学生却在某次汉语言大赛中花落外国留学生?当我们依然沉浸中国古老文化的光环下,他们却从《论语》、《孟子》、《庄子》中寻找到一个又一个智慧了。

为何难觅中国文化的灵光,为何难寻语文理性教育之路?现状堪忧!

现状二:理想缺失,职业倦怠

教师是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话语背后是多少代教师的无私心血!理想与现实总是相悖,当初信誓旦旦为“教育事业奉献青春”的口号渐渐消弥在日常教学与生活的琐碎中,直至理想渐行渐远!教一辈子书是误人子弟一辈子,夸大其辞中也反映出当前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师教育理想的缺失与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不容忽视。

现状三:考试扼杀想像力

高考是现今最完善的考试体系之一,高考依然是教学的指挥棒。试卷答案的刚性和确定性慢慢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想像力。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像力却排名倒数第一。著名教育家刘道云表示:中国孩子的想像力状况令科学界陷入忧虑,传统的教育观念束缚了孩子的想像空间。

现状四:学校环境下的“无为”

学生不喜欢、领导不重视、高耗低效,语文渐趋边缘化。强化性、功利性、应急性与学习语文的揣摩涵咏形成了鲜明的冲突!但语文是诗情画意的,学习语文必须要经历“潜移默化”的过程。

创设生态课堂,还语文一个鲜灵生动的课堂!

(二)构筑语文生态课堂

把课堂的主阵地还给孩子们,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们,让教师与孩子们在课堂上迸发智慧的光芒。一切的俗务琐事皆予以抛弃,用充沛的求知欲去畅游知识的海洋。

1.树立大语文的观念。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与沟通,随时随地将自己对主观、客观世界所看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带着积极的心态在学习的环境中不断充实自己。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说过:“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

大语文观念并非限于学习内容,更重要的是学习语文的一种习惯。好习惯决定效率,效率又决定竞争力,而竞争力又决定着生命的质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好语文也要让学生树立起以下一些习惯:①学用普通话大胆发言,主动表达意见;②能查阅工具书;③能主动阅读,在阅读中圈点勾划,勤思考,多写读后感;④坚持写周记,日记;⑤有感情地朗读、品味文章;⑥认真读写;⑦大胆想像、积极模仿与创造;⑧敢于质疑、批评;⑨敢于说真话;⑩注重合作学习、相互切磋。

2.开放式教学

有效创设学生表达话语权力的环境,这是教师因势利导的体现。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对案例教学一堂课一重点,亦可以从激发学生兴趣点切入,让学生自觉领悟知识的真谛!

论辩式的教学在很多文章中都可得到体现,例如讲至《渔父》这篇文章,将三位人物托出:壮烈而死的屈原,勇敢而生的司马迁,超然而活的渔父。问题也随之而来:他们有着不同的选择,你更欣赏谁的做法?选定三位代表开始辩论:

(观点陈述)

女生1:自由的灵魂高于一切,何必执着!

男生:不是不爱我的祖国,是爱得太深沉,以死明志!

女生2:理想的明灯照耀着我,祖宗的遗愿鞭策着我,我怎能选择死。

(自由交锋)

女生1:你不是爱国诗人吗?为何不以诗救国?社会价值没有实现,还可以有个人追求嘛!

男生:受了宫刑本身就是给祖宗脸上抹上了重重的污迹,又何来增光?

女生2:宫刑算什么?是非成败荣辱自有后人评说。

……

如此的交锋此起彼伏,在激烈的论辩中足以加深对其人格魅力的一份敬重:他们不是轻生,不是苟活。正是热爱生命,才用行动捍卫自己崇高的理想和生命的尊严!他们是构筑一个人、一个民族深沉饱满的灵魂,是我们永远敬仰的高山!

3.玩味语言的魅力

课堂是动态的生成,而语文的本真意蕴却还是应该在静谧中品尝。

玩味语言,首先就需要诵读经典诗词。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早起晨读《论语》、《诗经》篇目,晚来诵读唐诗宋词章句,自然涵咏,意味无穷!

博览古今中外名著,感悟天下时事杂谈,有胸怀天下之心,有豪情万丈之情,让身体随名著去遨游,让心灵伴经典去驰骋。走进孔子的世界,感受黑暗王国残烛的形象;走进鲁迅的世界,感受愤世嫉俗的力量;走过苏轼的世界,我们的心也“一蓑烟雨任平生”了……

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玩味语言,以轻松的姿态去溯求中国的传统文化,自然精彩无限!

(三)绿色心态

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与学生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我们的教与学呢?两个词至关重要:阳光、尊重。

别怨天尤人,语文课堂的丰富多彩谁能匹敌!别埋怨还有早读,伴露吟啸、竹林引吭的洒脱谁能企及!语文是诗情画意的,它以最阳光的情绪照耀在孩子们的身上,坚持“美”学理想的心态是铸就美的人生!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老师的人格魅力终究会换来学生的尊敬与理解。在课堂中,我们不会为了丑陋的伽西莫多被无情的羞辱而发出浅薄的笑,在言语的背后看到的是一颗善良的心;我们也不会在罗密欧与茱丽叶的表白中感受到仅有的肉麻与直白,而是一颗对爱执著的心;更不会在《报任安书》中纠结于司马迁的宫刑……尊重是一颗宽广的心灵,有包容的胸怀,为人亦能用于为学!

雨果说过: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大语文观下的语文教学课堂的需要更多的关注与投入。我愿为创设和谐灵动、持续发展的语文生态课堂而孜孜不倦、上下求索着!

论文作者:陈菊桃

论文发表刊物: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1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7

标签:;  ;  ;  ;  ;  ;  ;  ;  

大语文观下生态语文课堂的创设论文_陈菊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