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魅力谈,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教学论文,魅力论文,政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活中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教政治课?”在旁人眼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枯燥的、空洞说教的学科。而从事这一学科教学的人,也必定是思想呆板、严肃有余、活泼不足,或是多说少做、尽说空话的人,这样的人是很让人看不起的。记得当初刚走出大学校门时,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也曾因为从事这门学科教学而感到自卑。即便在校园里,也总觉得不如人家语、数、外学科教师吃香。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另外一些对政治学科的偏见。如:有人说政治课最好学,整个一个“贝多芬”,多背多得分嘛。也有人说,政治课最好教,拿着书照本宣读,划划记记,应付考试绰绰有余。更有人说,政治课就是假、大、空,政治教师是一个十足的“政治骗子”。众说纷纭,把政治课批得体无完肤。也正因为如此,有些学校常常请其他学科的教师来兼教政治课,以弥补其工作量的不足。或者干脆请一些临退休的教师来上课,以让他安度晚年。在许多中学,该学科就是副食品,可有可无,这就是中学思想政治课面临的窘境。
然而,在我从教十余年后,我却慢慢发现,政治课全然不是如上所说,思想政治课教学同样也有诱人的魅力,而我也深深地爱上她——那真是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下面是我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魅力的一点体会,不当之处,还请诸位同仁多多指正。
一、思想政治课教学颇有启迪性
我曾经对学生说过,其他学科是长知识,政治学科则是长智慧。初时,学生对我的说法不解其意,后来我解释说:比如同是太阳,地理学会告诉你,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的缘故;物理学会告诉你,地球之所以绕太阳转,那是万有引力的缘故;数学会告诉你如何计算太阳的运转轨迹;而哲学则会告诉你,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相比其他学科所讲的道理,这真的是一句“空话”,因为它一点实实在在的内容都没有。然而这又是一句最富哲理的话。其他学科只是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它们是个别的、具体的,而政治学科中的哲学不光是介绍太阳,更是让人要相信未来,要有发展的眼光,要对前途充满信心,因而更具有普遍意义。至此,学生方始明白。当然上述例子只是政治课充满启迪性的一个表现,在平时教学中,政治教师就要善于捕捉这样的例子,让我们的学生学有所悟,启迪人生,而不是在昏昏欲睡中得过且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善于感悟,要对生活充满爱,在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感悟到一种发人深省的启示,然后再把这种启示带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去尝试这种体验,以致开启他们的智慧,从而更好地走过人生的征途。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上册“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一课时,我举了个“民工荒”的例子,说的是2004年春,我国沿海许多地区招工困难,民工短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当地许多企业随意克扣、拖欠民工工资,或者随意加班加点,提高民工劳动的强度,损害民工的利益,最终民工们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这些企业的做法。举完这个事例后,我又让学生思考:“民工荒”带来了什么影响?大多数学生的回答中都提到“影响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整个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提问:它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有多种答案,而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女学生说了句“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这是我当堂课听到的一句最让人感动的话,也是一句最发人深省的话。我当即鼓励全班学生给她以热烈的掌声,并衷心祝愿大家都能记住这一句即朴素而又给人以启迪的哲言。
二、思想政治课教学最富时代性
老实说,每门学科都是与时代相适应的,不适应时代要求的学科必然会有生存的危机。而政治课则是其中最富时代气息的学科,也是我深深爱上这门学科的最大诱因。连续几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其中的热点专题复习是每年必搞的项目。几年来,我逼着自己去看新闻,关注热点时事,并结合书本知识去分析时事。为了防止自己思维狭窄,分析不到位,我翻阅了大量辅导用书,尝试着用多种分析角度,力求使自己的讲解能更全面、更正确,让学生更放心。同时,我也逐渐养成了结合教材分析时事的习惯,每看新闻,总试着把它与书本知识联系起来,并在课堂教学中及时穿插进去,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时事内容,又能让学生更正确地领会教材知识。迄今为止,我已积累了满满五大本热点复习讲义,都是自己结合相关参考书编写的,拿出来翻翻,在缕缕油墨香中散发着时代的气息,一件件热点大事如一个个历史镜头在眼前闪过:“三个代表”“三农问题”“国企改革”“西部大开发”“入世”“申奥”“人类基因组”“朝核问题”“伊拉克战争”等等,从中你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时代跳动的脉搏。真的,政治课就是能让你的心永远年轻,让你踩着时代的节拍不断前进,永不落伍。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独具思辨性
所谓思辨性,简言之,就是指反思性、辩证性,可以说这是政治课最独到的,也是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思维品格。最明显的例子是在政治考试中有一种题型叫“辨析题”,它考查的就是学生的思辨能力。曾经有人提出要取消辨析题以降低政治科高考的难度,但随即遭到一片反对声——“取消了辨析题,那还叫政治课吗?”可见,思辨性在政治学科中的地位。
其实,思辨思维并不神秘,它与形象思维、逻辑思维一样,也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只不过它是一种更为高级的思维形式。如果说形象思维是描绘“世界是什么样”的问题,逻辑思维是解释“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那么思辨思维就是探讨“我们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它告诉人们:要不断地反思和辩证地分析自己的所作所为,然后明白怎么做才是正确的。人类就是在这种不断地反思和辨析中,一步步地告别愚昧,一步步地走向智慧。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不懂反思的民族是不成熟的民族;同样,不懂思辨的人就是不成熟的人。就这点而言,政治课的思辨性不仅让学生从反思和辨析中得到一种精神上的鉴赏、享受,智慧上的启迪,而且要让学生把这种思辨精神融入血液之中,以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未来。
记得有一次上高二哲学常识“自然界的客观性”一课时,在讲完“自然界为什么是客观的”这一知识点后,我出了道辨析题“人定胜天”,让大家思考。结果学生们齐声反对——“这是不可能的!”“人类怎么可能战胜自然呢?”这一反响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其中有的学生马上运用教材中“自然界客观性”的有关原理进行辩驳,还有学生列举了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沙尘暴、物种消失等人类改造自然所带来的种种危害来作引证。我为学生能有这样高涨的辩论激情而感到高兴。但我也知道,这种“一哄而上”“一棍子打死”的思维方式,只会让他们日后更加愚昧,因此政治教师就是要让他们由冲动走向理智,由愚昧走向科学。于是我灵机一动,干脆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进行辩论,正方题目是“人定胜天”,反方题目是“人不能胜天”。为了鼓励正方学生的士气,我对他们说:辩论的题目无所谓正确错误,你们的任务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把自己的辩题说得正确,这就是你们的水平。在我的鼓舞下,正方学生开始积极思考“人定胜天”中合理的一面,也举了不少例子作为佐证,特别是有学生提到“如果人们在科学认识自然的前提下,能够尊重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那么人们可以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这让我感到十分欣慰,我的学生终于也开始理智地思考问题了。在辩论赛临近结束时,我又选择了当年“中韩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的事例作为结题,向学生提问:“有人说这是人类再一次征服了世界第一高峰,你认为这一说法正确吗?”这时学生显得理智多了。有学生回答说:“不正确,因为人不能随意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应和谐共处。”对此,我又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此及彼地思考:“想一想,这给我们处理其他问题有何启示?比如,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呢?”马上有学生回答说:“不仅是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就是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也要和谐共处。强者不应随意征服弱者,大国不应随意征服小国。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村,我们要和睦相处。”这是一堂十分难忘的政治课,在这堂课上,我和我的学生都深深体会到了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独特魅力。
四、思想政治课教学提倡人文性
“人文”源于拉丁语“Humanus”,意为“属于人的”“人性的”等等。人文主义就是崇尚以人为本,强调对人自身的关怀,崇尚人的理性,提倡人的尊严,追求人的解放。关于“人文”的解释,我在课堂上曾打了个比方,我问学生:“你们会走路吗?”学生十分诧异:走路谁不会呀?只要是健康正常的人都会走路。于是我又说:“那怎么会有人走路闯红灯,有人走路踩了别人的脚照样扬长而去却不道歉,有人在安静的自习课上来回走动竟全然不顾其他同学的感受。凡此种种,你们说他们会走路吗?所以走路时机械地搬动双腿,只是一种技巧,这是经过反复锻炼就可以学会的。而走路时要遵纪守法、关爱别人,这是一个人的人文意识,是要不断地反省自己才能学成的。”思想政治课就是要培养人们的人文意识,它教育我们不仅会做事,更要会做人。
当今世界,经济潮涌,物欲横流。时代的进步,让人得到满足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有些人把持不住自己,丧失了人性,成了迷途的羔羊。而思想政治课教学,阐述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哲学的基本观点,关注的是社会现实生活,所以它最贴近生活、最关注人类自身的命运,是真正的“人的学问”。它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守护灵魂,从而保证我们在滚滚红尘中不迷失方向。
传统的应试教育崇尚的只是分数,它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学生掌握考高分的种种实用技巧,培养的只是一个个急功近利的人。而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人文学科,最忌讳的就是急功近利,它需要的是积累,它不会传授给人们任何实用的技巧,它只是告诉人们如何去领悟、追求红尘以外的“大道”。于是就有人嘲笑思想政治课是“假、大、空”。其实,思想政治课并不“假”,它所阐述的同样是真理,而且是更高境界的真理,是关心人类命运、让人生活得更加美好的真理。而“大”“空”恰恰是思想政治课大智慧的特点,这种大智慧可以帮助我们摆脱生活中的种种包袱,轻盈而上,去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
记得2000年高考出了道辨析题:知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唯一力量。当我把这道题拿到课堂上讨论时,许多学生都只是围绕知识的重要性、知识的正确与否争论不休。而题目的答案却并不单单讲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提到了人的重要性。这一题目的答案中有两句充满人文味道的话发人深省。一是“知识是重要的力量,人的理想、道德、情感、意志等也是重要的力量”;二是“推动社会进步,既需要科学精神,也需要人文精神”。这是一道经典的人文主义考题,它让千万考生在考场上静心思考一下“人文”与“科学”的关系,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1999年高考也有一道简答题,题目是:“将自己辛勤劳动、合法经营得到的收入,用于自己的合理消费和社会公益事业,既能显示生活的潇洒,又能体现人生的意义。简述这一观点的合理性。”这一题目的答案是:①主张在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实现人生价值,体现了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社会。②主张将自己的劳动收入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个人的合理消费,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与上题一样,这个题目同样闪烁着人文的光辉,它们都启示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力宣扬这种人文思想,引导学生去关爱社会、关心他人,以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以上只是我从教十多年来对思想政治课教学魅力的一点浅见。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努力传播这种魅力,让每一个学生都真切地感受到思想政治课的启迪性、时代性、思辨性、人文性,从而能开启他们的睿智,锻炼他们的思维,充实他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