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周杨[1]2013年在《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文中提出物联网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实现物与物、人与物互联的物联网是世界各国新一轮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随着信息化发展,须加快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现代物流以其快速化的反应、集成化的功能、系列化的服务、规范化的作业、系统化的目标、现代化的手段、网络化的组织、市场化的经营和电子化的信息,逐步成为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现代物流协同管理问题是信息化技术发展和物流服务多样化过程中一个新兴的物流管理问题。本文选题来自于中国工程院“物联网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重大咨询项目和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第叁方物流协同服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针对项目示范物流企业,研究该企业在物联网环境下面临的多维度协同管理问题。通过研究分析,解决了物流企业多维度协同管理问题,增强物流系统协同性,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项目的顺利验收也为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有利基础。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有利于完善物流管理理论中关于多维度协同管理研究的不足,有利于实现物流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协调管理,有利于满足客户多样化需求和实现物流企业全面信息化,有利于提高物流企业协同运作效率和实现企业整体最优。本文针对物联网环境下现代物流企业面临的战略管理协同问题、配送管理协同问题、服务质量管理协同问题和仓储管理协同问题,提出了现代物流多维度协同分类:技术协同、信息协同、服务协同和管理协同四个维度。研究了物流多维协同规律,提出了循环式物流协同管理机制和服务质量评估标准体系,有效地弥补了物流企业协同管理机制不完善;建立和求解现代物流系统序参量方程,得出信息协同为影响系统协同性的序参量,通过调整序参量,可以有效地控制系统平衡性,有效解决了物流系统协同性关键因素不确定性问题针对感知、网络、应用和管理四个层次上存在的技术、信息、服务和管理协同协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通过建立算法和模型,解决了物联网技术在物流协同管理中的合理应用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成果如下所述。(1)针对物流企业面临多维协同管理问题,提出现代物流多维度协同分类。构建了现代物流系统多维度协同序参量方程,通过精确消去法求解方程得出信息协同是物流系统的序参量,实现了准确利用序参量控制物流系统涨落和平衡性。(2)提出了合作博弈下的现代物流物联网网络层多主体协同模式,针对物流企业配送管理协同问题,构建了基于VRP的实时路况信息协同仿真模型,通过模拟仿真和数值试验验证了信息协同对物流系统效率有明显提高。(3)针对物流企业服务质量管理协同问题,运用隶属度和重要度分析,构建了基于改进的LSQ量表和Servqual量表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问卷调查有效评估了物流服务质量。(4)提出了基于进入权的激励式内部管理协同模型。针对物流仓储管理协同问题,利用斑德分解法设计动态物流调度管理算法,通过数值试验验证了算法有效性。本文从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为切入点,研究了技术协同、信息协同、服务协同和管理协同在物流领域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文章通过理论分析、仿真与实证研究,归纳和总结出了现代物流企业健康发展、提升自身服务水平和管理水平理论方法,为物联网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张联军[2]2004年在《多级库存系统中的协同问题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人们对供应链认识的提高,对供应链库存的研究也逐渐由简单向复杂、由分散化供应链向集成化的供应链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供应链成员企业之间的协调和合作问题,以求库存系统运行的高效、合理化。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对库存系统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库存控制方面,而对库存系统的内部机理问题研究甚少。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多级库存系统是一个由众多“子系统”(即它的各要素)组成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不仅存在着内部各子系统间相互作用,而且还与周围环境进行着资金、货物、信息等多种形式的外部交流,因此库存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同时,这种开放系统作为一有机整体,其内部各子系统的机制功能必须相互协调合作,并具备同等的应变能力,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高度的协同性是效率化的体现,正是这种对效率、协作的要求使得本文作者产生了应用协同学来研究库存系统的想法。 协同学中的“协同”指的是复杂系统中各组成要素之间,各子系统之间在操作运行过程中的合作、协调、同步。在宏观上这一概念表现为整个系统的有序化。协同学把一切研究对象看成是由组元、部分或子系统构成的系统,这些子系统彼此之间通过物质,能量或者信息交换等方式相互作用。通过子系统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整个系统将形成一种整体效应或者一种新型的结构。在系统这个层次,这种整体效应(协同效应)具有某种全新的性质,而这种性质在微观层次是不可能具备的。 本文包括引言共七部分内容。第一章介绍了库存系统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指出研究中的不足,由此引出协同学研究多级库存系统的必要性,分析了用协同学来研究库存系统的适用性。 第二章重点对协同学理论进行系统的概述。对其理论的核心含义进行探讨、阐述了协同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与其他系统理论之间的关系、同时指出协同学处理问题的局限性和不足。随后概述了协同学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经济中的应用。 第叁章主要对多级库存系统进行分析,包括从微观、中观、宏观角度的分析;研究了供应链多级库存协同系统的平衡与非平衡、组织与自组织、有序与无序的基本协同学特征;分析了多级库存系统控制的关键和制约因素;通过对库存系统的解剖分析,为下文研究其协同机理奠定基础,本章运用协同学中的势函数方法研究了库存成本的变化规律,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本文的研究重点在第四章,这一章首先介绍了协同学研究问题的一般步骤,并通过对多级库存系统变量进行分析,得出描述库存量的变化的两个方程,运用绝热消去法对方程组进行简化,得到了系统的序参量方程,分析此方程就能掌握系统的脉搏。通过对库存系统的协同学分析,得到了系统的临界慢化、对称性破缺、以及分岔现象。上海海事大学硕士论文多级库存系统中的协同问题研究本章还研究了涨落力的作用,并对多级库存系统进行了基于库存量的协同学分析。 第五章提出了库存系统协调程度模型。通过调研获取数据,代入模型进行计算,得出了实用的结论,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

张少峰[3]2006年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平台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供应链管理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在新形势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由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产品生命周期缩短,顾客需求多样化,企业认识到供应链管理要实现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目标,关键是供应链的协同,只有各方协同运作才能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在对电子商务本质的理解以及在对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整体认识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商务对供应链协同的影响。明确了供应链协同的含义、范围。通过分析影响供应链协同的促成因素和阻碍因素提出了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协同的策略。同时本文分析了供应链协同与信息共享的关系,指出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的关键。通过分析供应链协同中信息共享和信息集成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进行数据整合的思路。最后本文通过运用Web Service、XML、多代理、工作流技术等提出了基于web、Agent与工作流技术集成的供应链协同管理框架。重点从信息协同的角度探讨了基于协同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协同机制以及供应链协同运行过程的信息流模型和协同平台的信息安全问题。本文希望能够为企业今后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构建协同供应链提供借鉴。

林海[4]2007年在《面向制造业供应链的协同绩效评价及应用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制造业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供应链管理思想应运而生。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供应链要提高竞争力,协同是关键。很多制造业企业实施了供应链协同这一先进的管理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事实表明还有很多企业却未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甚至协同失败。面对这样的状况,企业急切想了解哪些因素制约并影响着供应链的协同?如何发现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对协同中出现的问题起到预警作用?如何激励成员企业更好的实现协同?因此,对我国的制造业供应链的协同绩效进行系统、科学、客观的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对供应链协同绩效给出了具体的定义和界定范围,通过分析找出影响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绩效的相关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制造业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综合评价。此外,选取了一条有代表性的制造业供应链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和相关的指导建议,力求为我国制造业企业实施供应链协同提供理论依据和有价值的参考。

刘怀亮[5]2004年在《多Agent协同机制及其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电子商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着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商务观念与模式,它直接作用于商务活动,间接作用于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推动着人类社会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的第叁次革命。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SCM)逐渐成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电子商务和供应链管理的结合形成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e-SCM)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Agent技术是近年来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一个重大突破,多Agent协同是Agent技术研究的一个核心内容。本文正是通过对多Agent协同理论进行研究,并将其应用到e-SCM之中。 本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论述了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特点及其与物流和采购的关系;阐述并分析了多Agent协同研究的原因、主要方面和关键方法。 核心部分是提出了一种多Agent协同模型——面向任务的熟人联盟(TOAC),对TOAC中的任务领域、Agent熟人联盟、Agent社会规律、Agent熟人关系、社会组织形式、信任度进行了定义和描述,对联盟的形成和协同行动进行了形式化描述,分析了TOAC中联盟形成和行为规范机制,对联盟的任务分配和执行的具体步骤进行了详细形式化分析,进行了比较和仿真试验。通过仿真试验和结果分析,发现本文提出的TOAC模型,该模型能够有效的解决在开放、分布的MAS环境中,多Agent的社会组织、社会规范、社会演化、联盟策略、联盟稳定性、合作问题求解和任务分配,能够有效的组织多Agent间的协同、提高系统的可靠程度、降低资源开销和系统通信瓶劲问题,能够实现多Agent任务和结果共享,并能够达到面向任务领域多Agent联盟效用的全局最优。时间性能上TOAC模型要优于R.Smith的合同网协同模型、Newell的黑板协同模型,以及Smith和Davis的结果共享协同模型。 系统应用和实现部分构建了基于多Agent协同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框架;在现有多Agent通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和设计了以KQML、FIPA-ACL与XML语广东工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言为麦掀的XACL通信语言,并在此语言基础上构建了多Ageni协同通信平台解决了多Ageni在异构系统上的通信问题;用节几b服务方式实现跨企业和跨平台e-SCN〔信息系统的集成,解决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系统中不同企业的不同硬件和软件系统的分布和异构性问题。

张夏恒[6]2016年在《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几年,跨境电子商务逐渐兴起,并呈现出飞速发展态势,备受各国政府、企业及消费者关注与重视。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带来了跨境物流等关联要素的发展与变化,尤其对跨境物流的影响最深。围绕跨境电子商务的研究成果虽然不断涌现,但是仍偏少,且缺乏相对系统的研究以及成熟的理论支持。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影响加剧,对其进行系统研究,尤其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问题,已迫在眉睫,且意义重大。结合跨境电子商务实际发展状况,围绕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两个核心要素进行系统探析,梳理出七种从事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的企业类型,以及六种从事跨境物流业务的企业类型。从对比分析的角度,剖析了跨境电商、国内电商与国际贸易,以及跨境物流、国内物流与国际货运;较为全面地、系统地探究跨境电商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跨境物流模式进行梳理,在国际邮政包裹、国际快递等传统跨境物流模式基础上,又提出海外仓、边境仓、国际物流专线、集货物流等新型跨境物流模式,同时对这些跨境物流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应链、协同理论、生态系统理论为研究理论支撑,构建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并提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结构图。从物种的视角出发,借助于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出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现阶段的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偏低,这与跨境电子商务尚处于发展的初期相匹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作为两个重要物种,对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影响很大,需要加以重点剖析。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中,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影响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协同的重要物种。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相伴共生,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理论,在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专家咨询等基础上,提出了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的理论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研究假设,重点研究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问题。通过多次试验测试,针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评价量表进行验证与调整,确定出最终的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评价量表,包括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量表、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量表、跨境物流链协同量表与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协同量表,并构建出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结构方程模型。使用问卷调研法,获取了跨境电商物流协同调研数据,通过测试分析发现数据与模型适配度较高,得出可以用于实际的统计分析。借助于SPSS21.0与AMOS21.0统计分析软件,依据调研获得的统计数据,结合所构建的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结构方程模型,对拟定的研究假设进行验证。验证结果发现: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的正向影响,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物流链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跨境物流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跨境物流链协同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而跨境电商与其他物种协同对跨境物流链协同没有显着地正向影响。这一研究发现有利于探究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的影响要素,以及跨境物流链协同的影响要素,对如何促进跨境物流链协同与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从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供应链与协同理论的角度,对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缺失问题进行了详尽式的剖析与挖掘,尽可能还原跨境电商物流协同缺失的表征,提出协同缺失主要体现在:跨境电子商务生态系统本体缺乏协同、跨境电商与跨境物流间缺乏协同、跨境物流横向层面缺乏协同、跨境物流纵向层面缺乏协同、跨境逆向物流缺乏协同、跨境电商及跨境物流与环境缺乏协同。以此为出发点,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实现路径,可以促进与推动跨境电商物流协同。

韩立祥[7]2016年在《基于供应链协同的X移动公司工程物资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传统工程物资管理虽然基本保障了工程建设的物资需求,但缺乏从整体、全过程视角对工程物资进行更为有效的管控;此外,工程物资供应全过程所涉及的工程建设的需求方、供应商、第叁方物流、工程方相互间信息共享度差、缺乏同步决策机制,物资供应过程协同水平低、运作效率瓶颈难以突破。针对协同度低、运作效率瓶颈等问题,本文结合工程建设阶段性、整体性的特点,提出基于供应链协同思想研究工程物资管理。本文以X移动公司工程物资管理为例,在分析其工程物资供应过程、组织结构、采购管理、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管理等现状的基础上,确认了其工程物资管理中的瓶颈问题:需求准确度低、仓储层级过多、配送协同度低、信息系统未集成等。然后,在梳理供应链协同文献和工程物资管理文献的基础上,结合X移动公司管理现状,提出基于供应链协同思想探究其工程物资管理的效率问题,并从可行性、必要性以及供应链协同要素等多个角度对X移动公司工程物资协同管理进行分析;同时,制定了集战略、战术、操作为一体的协同管理体系。最后,在叁级管控策略的基础上,针对需求准确度低、仓储体系层级过多、配送协同度低、信息系统未集成等瓶颈问题,分别制定了解决方案。针对需求准确度低的问题,提出了“需求计划管理-需求提报管理-采购管理-需求管理”的需求全生命周期的管控体系。针对仓储层级体系问题,提出了建立省内RDC,取消了地市库、县库,实现仓储扁平化管理。针对配送效率低的问题,构建了配送协同机制。针对信息系统问题,提出了“完善与优化现有模块-内部现有系统集成-实现与外部系统的对接”叁步走的供应链系统优化与集成策略。最后,通过分析X移动公司近几年的考核数据发现,采购集中度提高、呆滞库存占比下降、物流集中度提高、库存资金占比下降,则说明基于供应链的工程物资协同管理策略是有效的。通过上述基于供应链协同思想的策略,优化了X移动公司工程物资管理体系,突破了效率瓶颈问题。另外,本文从供应链协同视角对物资管理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对其他企业的物资管理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蔡燕华[8]2008年在《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严业。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制造业面临经济全球化、市场客户化、知识经济的挑战,制造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制造企业在更加专业化的同时也加强了跨企业的分工合作,出现了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虚拟企业)等新的运作模式。与此同时,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被称为企业“第叁利润源泉”的物流管理逐渐成为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物流管理逐渐从功能型向流程一体化不断发展,并突破单个企业界限扩展到了供应链中。在供应链背景下,围绕核心制造企业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物流管理的协同问题成为迫切需要加以研究的课题。本文首先综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分析了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确定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特色。其次,在阐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动态联盟、协同理论和协同物流管理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几种制造企业物流管理运作模式的优劣,并重点研究了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管理运作模式以及协同物流管理的最新成果--一揽子采购和联合库存管理。然后,着重研究物流信息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现状、开发方法、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的系统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之后,针对我国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以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的物流管理为研究原型,进行了详细的系统分析,主要研究供应物流和销售物流。最后,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Internet技术,采用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结合的开发方法,利用Oracle9i数据库和JDeveloper工具,构建了一个具有系统管理、基本信息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以及供应商协同与客户协同功能的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模型,从技术角度验证了建立协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可行性。本文的研究为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管理提供了一个参考模型,并构建了一个信息交流平台,对降低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上制造企业的协同能力和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付金龙[9]2005年在《供应链协同效果评价研究》文中认为高度信息化的21世纪,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一个管理时代的象征。协同是供应链管理思想的核心,是供应链管理的最终目的。但是作为供应链上的企业如何判断供应链协同的效果,如何发现供应链协同中存在的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在调研的基础上,并参照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章从7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制约供应链协同的主要因素及其制约机理。并以此为主要依据,建立了供应链协同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使用DEA模型的评价方法。同时,借助和谐的分析方法和Lindo工具对问题进行了分析。此外,文章给出了本评价体系的具体使用方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评价方法为供应链核心企业评价供应链的协同效果和检测供应链协同中存在的问题提供参考。

刘硕[10]2014年在《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认为发电集团的电煤供应链长期以来存在诸多矛盾,最突出的是煤电价格之争和运力不足两点。这些矛盾为电煤供应链的协同一体化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自2012年下半年以来,电煤价格持续下降,国家发改委也正式于2013年实施电煤并轨制度,电煤供应链的协同一体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另外,2014年初发布的国家煤炭物流规划和铁路运价调整等政策,也进一步说明了国家对煤炭供应链的重视,对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非常有必要。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通过对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中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一些有效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包括电煤价格预测模型、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综合性的电煤供应链风险管理框架和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的信息化方法等。围绕上述目标,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界定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的概念和主要特性,提出全文的主要研究结构和关键问题。2)结合煤炭在北方下水港的港口库存量、工业增加值、煤炭生产规划、社会用电量、动力煤期货等价格影响因素,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为研究样本,建立了基于相关向量机的电煤价格预测模型。3)通过分析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各参与方的利益诉求,建立了电煤供应链的收益共享模型,并从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等角度进行了阐述,给出了收益共享契约下的电煤供应链模型,并结合公司实例进行了分析验证。4)综合考虑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的上下游各参与企业,通过归纳整理及总结分析得到电煤供应链中的风险因素,并据此对电煤供应链的风险情况进行了评估,提出弹性电煤供应链的一体化风险管理框架。5)建立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的信息系统模型,重点包括从煤炭资源信息、运力信息和电厂信息等角度入手建立基础数据结构,以集中采购为主建立信息系统的协同工作流程,智能化统计决策模块等内容。6)从实际案例入手,建立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的协同管理模型,研究其协同一体化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实现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的协同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 物联网环境下多维度协同物流管理研究[D]. 周杨. 湖南大学. 2013

[2]. 多级库存系统中的协同问题研究[D]. 张联军. 上海海事大学. 2004

[3]. 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协同平台体系研究[D]. 张少峰. 江苏大学. 2006

[4]. 面向制造业供应链的协同绩效评价及应用研究[D]. 林海. 南昌大学. 2007

[5]. 多Agent协同机制及其在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刘怀亮. 广东工业大学. 2004

[6]. 跨境电商物流协同模型构建与实现路径研究[D]. 张夏恒. 长安大学. 2016

[7].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X移动公司工程物资管理研究[D]. 韩立祥. 南京大学. 2016

[8]. 制造企业协同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 蔡燕华. 昆明理工大学. 2008

[9]. 供应链协同效果评价研究[D]. 付金龙.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05

[10]. 发电集团电煤供应链协同一体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 刘硕. 华北电力大学. 2014

标签:;  ;  ;  ;  ;  ;  ;  ;  ;  ;  ;  ;  

供应链管理中的协同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