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纳雍县人民医院 553300
【摘 要】目的:观察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08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情况。结果:术后3d,观察组患者裸眼视力0.4~0.8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时,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视力情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糖尿病性白内障;老年患者;疗效
糖尿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于老年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眼球、视神经、肾脏等均为糖尿病并发症可累及的器官。糖尿病性白内障属于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功能,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时,主要采用白内障切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治疗效果较好,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但由于设备价格比较高,限制了此种术式在临床中的应用[1]。近年来,临床上开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疗效良好,本院以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白内障患者108例,男62例,女46例;年龄52~77岁,平均(61.1±2.9)岁;糖尿病病程1~18年,平均(6.3±1.8)年;Ⅰ型糖尿病23例,Ⅱ型糖尿病85例;晶状体硬核度:Ⅱ~Ⅲ级82例,Ⅳ~Ⅴ级26例;空腹血糖9.3~18.1mmol/L,平均(13.3±1.8)mmol/L。纳入标准:(1)均为单眼发病;(2)无糖尿病增殖性视网膜病变;(3)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4)无其他眼部疾病;(5)自愿接受手术治疗;(6)裸眼视力光感~0.3[2]。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两组患者均接受相应的血糖控制,血糖水平将至5.8~8.3mmol/L后,再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实验组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手术方法:切口经巩膜板层利用新月形刀进行,作巩膜隧道,到角膜缘内1.5mm停止,通过隧道切口,在12点方位处,采用3.2mm穿刺刀穿刺,进入前房,外口扩大至5.5mm,内口扩大至6.5~7mm。黏弹剂注入前房中,轻拨核,分开晶状体囊膜与皮质的粘连、皮质与核的粘连。旋转晶状体核,浮入前房,再将黏弹剂注入到晶状体核上下方,之后娩出。碎核块利用注吸针管冲出,同时,残留皮质利用注吸针管注吸。在黏弹剂的保护下,于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前房中残留的黏弹剂置换后,平衡液通过切口注入,再快速抽出,对其前房形成状况、切口水密状况仔细的观察,切口有渗漏时,进行1~2针的缝合,缝合方式为间断式。
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手术方法:充分散瞳后,于眼球表面滴爱尔卡因滴眼液,表面麻醉,进入前房时,穿刺位置选择为3点部位角膜缘,利用15°穿刺刀进行,同时,经角膜缘10~11点处,利用3.0mm穿刺刀穿刺,至前房停止。将黏弹剂注入前房,连续环形撕囊,充分水化分离晶状体核,粉碎、吸除晶状体核时,利用超声乳化。残留皮质吸出时利用I/A型手柄,之后将适量的黏弹剂经前房及囊袋内注入,在囊袋中植入人工晶体,位置调整满意后,黏弹剂利用I/A手柄吸出,充分水化,角膜切口关闭。术眼涂抹典必殊眼膏,常规包扎。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d裸眼视力恢复情况,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测量两组患者的眼压、视力及角膜散光度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利用 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3d裸眼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3d,实验组54例患者中,裸眼视力恢复至0.4~0.8 49例,占90.7%;对照组54例患者中,裸眼视力恢复至0.4~0.8 41例,占75.9%。实验组患者术后3d裸眼视力恢复至0.4~0.8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治疗前后眼压、视力、角膜散光度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眼压、视力及角膜散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眼压、角膜散光度低于对照组,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实验组相比,*P<0.05。
3讨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眼部并发症中,比较常见的为白内障,晶状体蛋白质糖基化与此病症的发生关系密切[3]。患者患有糖尿病后,高血糖状态会长期持续,增加晶体蛋白非酶糖化反应的发生风险,反应终产物产生堆积后,会改变蛋白质的性质,引发糖尿病性白内障[4]。糖尿病性白内障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而且病情恶化后,患者视力几乎完全消失,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患者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视力障碍情况,促进患者视力的恢复[5]。临床采用此种术式治疗时,手术切口不可一味求“小”,而是应以核硬度来确定具体的切口长度,术中注意对虹膜的保护,以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度,通常,6~7cm为较为适宜的截囊大小,浮核操作便于进行,注入黏弹剂时,量应充足,以便充分发挥黏弹剂的衬垫功能,并充分保护角膜内皮[6]。
综上所述,老年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视力功能,降低术后角膜散光度,且手术操作简便、易于掌握,适合在基层医院中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高建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19):298-299.
[2]孙理彬.硬核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的效果观察[J].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21(01):15-18.
[3]王金平,丁明红.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5,17(10):93+96.
[4]刘敏,刘仕录.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中老年白内障150例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综述,2012,15(07):1107-1108.
[5]杨桂珍.糖尿病性白内障手术50例分析[J].临床医学,2013,10(10):98-100.
[6]赵艳辉,李莉洋,祖静.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综述,2013,16(10):1889-1890.
论文作者:俞开展,李佳颖,孔志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31
标签:白内障论文; 患者论文; 视力论文; 角膜论文; 糖尿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晶状体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