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后期的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北魏论文,后期论文,将军论文,诸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閤将军的出现与直卫诸职在北魏后期的存在
《金石萃编》卷二七载太和十八年(494 )孝文帝《吊比干文》碑阴从驾诸臣名单中有:直閤武卫中臣高车人斛律虑、河南郡乙旃阿各仁、俟吕阿倪、叱罗吐盖、上谷郡董明惠、代郡若干侯莫仁、河南郡乙旃应仁、吐难长命、上谷郡张代连等9人。其排序位次右卫将军、司卫监(三品上)、羽林中郎将(三品下)、右军将军(从三品上)、射声校尉(从三品中),而高于中垒将军(四品上)、武骑侍郎(从四品上)。在太和前令中,位于射声校尉与中垒将军之间的禁卫武官只有直閤将军(从三品下),因此我认为《吊比干文》碑阴之诸“直閤武卫中臣”即太和十七年定前《职员令》中之直閤将军,这一名称表明直閤将军为武卫将军所统辖,直閤将军是比左、右卫将军更为亲近的禁卫武官。
《魏书》卷七下《高祖纪下》:太和十四年九月,太皇太后冯氏崩。十月,诏曰:“朕将亲侍龙舆,奉诀陵隧。诸常从之具,悉可停之。其武卫之官,防侍如法。”此处之“武卫之官”即为《吊比干文》碑阴之“直閤武卫中臣”。《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载“太和四年,省二部内部(都?)幢将”,我认为上述“武卫之官”或“直閤武卫中臣”即前令中所载武卫……直閤将军,其前身便是北魏初年掌禁卫重任的幢将与郎卫系统,其最初出现应在太和四年或其后不久,到太和十七年定前《职员令》时模仿魏晋武卫将军及南朝直閤将军之制而重新定名。模仿汉魏晋之制改革政制自北魏初年以来便一直存在,随着南北交往(战和)之增加,北魏方面对南朝政制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孝文帝执政后更是着力于对南朝政制的考察,并有意用南制改革北魏政制。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禁卫武官制度中便出现了武卫一直閤将军。
太和二十三年(499 )颁布的后《职员令》中不见直閤将军,但从史志记载来看,直閤将军一职大量存在于北魏后期,并不曾被取消。后《职员令》中不载直閤将军当别有因。不仅如此,北魏后期还大量存在着直寝、直后、直斋等诸“直”武官,直卫诸职与直閤将军一样未被《职员令》所记载。《魏书》卷一一一《刑罚志》:
旧制,直閤、直后、直斋,武官队主、队副等,以比视官,至于犯谴,不得除罪。尚书令、任城王澄奏:“案诸州中正,亦非品令所载,又无禄恤,先朝已来,皆得当刑。直閤等禁直上下,有宿卫之勤,理不应异。”灵太后令准中正。
据此可知,直閤、直后、直斋等诸直武官与武官队主、队副等皆为禁卫武官,“禁直上下”,承担宿卫之任。此处应包括直寝在内。诸直武官皆为比视官,并非正式职官,故未载于后《职员令》。所谓比视官,北魏史料未见正式规定,《隋书》卷二七《百官志中》载北齐职官九品以外有“流内比视官十三等”,即从三至从五、六至九品。东魏北齐制“多循后魏”,北魏之比视官亦当类此。北齐比视官十三等中,诸州大中正为视第五品。北魏时比视官“非品令所载,又无禄恤”,而且也不像正式职官那样有司法特权。直閤将军及诸直武官之所以未载入官品令而为流内比视官,可能又与其往往由它官兼任有关,即具有临时性、代理性。
直閤将军的设置在太和十七年,即以前《职员令》的颁行为准,直斋、直后、直寝等的设置则在迁都之初的太和十九年。《魏书·官氏志》:太和“十九年八月,初置直斋、御仗左右武官”。按北齐左右卫府有“御仗属官”、“直閤属官”等,北魏当时似并未制度化,所谓“直斋、御仗左右武官”,我认为应为直斋、直后、直寝,武官队主、队副等职及御仗属官。北齐直閤属官有朱衣直閤、直閤将军、直斋、直寝、直后等职,其地位依次而降,而北魏后期直卫诸职与此相同,东魏北齐继承北魏之制自无疑问。
二、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的地位
北魏后期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未载于品令,其等级高下不见制度明文规定,但其地位之高低仍可考见。《魏书》卷四四《宇文福传附延传》:“永平中,释褐奉朝请,直后、员外散骑常侍……除员外散骑常侍,转直寝。”卷七五《尔朱彦伯传附世隆传》:“肃宗末,为直斋。转直寝,后兼直閤,加前将军。”《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四二《元鸷墓志》:“太和廿年,释褐为给事中……正始中,转直寝。永平中,拜直閤将军(如故)。延昌中,拜左卫将军,直閤如故。奉敕使诣六州一镇,慰劳酋长而还。延昌中,诏除龙骧将军、武卫将军。……神龟中,诏除银青光禄大夫,武卫如故。 ” 图版六○《元引墓志》:“年十八,除虎贲中郎将。高祖迁京,转直后。俄迁直閤将军、龙骧将军。”图版九二《元朗墓志》:“弱冠除步兵校尉、直后。及至宿卫紫宫,忠勤之迹每彰;列侍丹墀,……俄迁左中郎将、直寝。转直閤将军。”图版九○《元弼墓志》:“年二十有五,释褐司空府行参军、直后……转羽林监、直寝。”图版一四二《元肃墓志》:“特除给事中。寻补直寝。迁直閤。”图版二五二之二《于景墓志》:“释褐积射将军、直后,宿卫一年……主上以君昔侍禁闱,有匪懈之勤;世承风节,著威肃之操,复起君为步兵校尉、领治书侍御史……永平中,除宁朔将军、直寝、恒州大中正,从班例也。……复徵君为武卫将军。”图版二五三之二《公孙猗墓志》:“弱冠武骑常侍、积射将军、给事中。君既文且武,著称于时……入除直后,进直閤。”图版三○三《叔孙固墓志》:“太和中,释褐奉朝请。稍迁直寝、左中郎将、直閤将军,敦煌镇将,武卫将军,入侍九重,居均阵之任。”图版五八八《赫连悦墓志》:“年十八,起家奉朝请……迁宁朔将军、员外散骑常侍,领直寝……迁领直閤将军,转刀剑主。”图版五九○《公孙略墓志》:“敕补直斋、散骑侍郎,在员外。俄转给事中,领直后。仍迁羽林监,加威远将军、直寝。而紫殿神严,彤庭弘敞,翼卫之重,在己兼焉,复为直閤将军,领口令。正光之始……诏充人使,宣劳四方。还除武卫将军,监骅骝令……兼右卫将军,应机致讨……迁光禄勋卿,兼左卫将军……”以上记载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全面地认识北魏后期的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的地位、职能。
就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上下级关系而言,以上记载显示:
宇文延: 直后→直寝
尔朱世隆: 直斋→直寝→直閤
元鸷: 直寝→直閤将军
元引: 直后→直閤将军
元弼: 直后→直寝
元朗: 直后→直寝→直閤将军
元肃: 直寝→直閤
于景: 直后→直寝
公孙猗: 直后→直閤
叔孙固: 直寝→直閤将军
赫连悦: 直寝→直閤将军
公孙略: 直斋→直后→直寝→直閤将军
综上,则四职之等级关系为:直閤将军地位最高,直寝、直后、直斋依次递降。这与上引《隋书·百官志中》所载北齐制度是一致的,因此可以推断北魏后期诸直武官之比视品级亦应与北齐之品级相当。上述于景、叔孙固、公孙略诸例还反映出,武卫将军高于直閤将军,二者同属一个系统。武卫将军——直閤将军——直寝、直后、直斋之禁卫武官系列于此可以确定。直閤将军看来可以统率直寝等职,但直寝、直后、直斋之间似并无统属关系,而是根据其职能不同而有不同名称,其地位也略有差别而已。直閤等职之名称当体现其各自职责所在。
三、直閤将军与直卫诸职的禁卫职能
关于“閤”之涵义,北魏史料并无明确记载,唐律有关规定有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唐律疏议》卷七《卫禁律》:
“诸阑入宫门,徒二年。(阑入宫城门,亦同)”《疏议》曰:“嘉德等门为宫门,顺天等门为宫城门……”“殿门,徒二年半。”《疏议》曰:“太极等门为殿门……”
“入上閤内者,绞。”《疏议》曰:“上閤之内,谓太极殿东为左上閤,殿西为右上閤,其门无籍,应入者准敕引入,阑入者绞。若有仗卫者,上閤之中,不立仗卫,内坐唤仗,始有仗入。……”(59条)
“诸向宫殿内射,宫垣,徒二年;殿垣,加一等。箭入者,各加一等;即箭入上閤内者,绞;御在所者,斩。”《疏议》曰:“‘御在所者斩’,谓御在所宫殿。”(73条)
北魏都城与唐代都城虽不尽相同,但其结构基本一致,宫城为都城之中心,也是王朝政治中心所在地,是君主经常活动之所。宫城内有宫殿,殿内又有閤,唐代太极殿东、西分别为左上閤、右上閤,通谓之上閤,为宫殿重心之所。北魏与唐代一样,太极殿为正殿,君主上朝议政之处即在此。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出现的直閤将军所值之閤当即太极殿之上閤。继承北魏的北齐宫殿制度可进一步证实这一判断。《隋书》卷八《礼仪志三》:
齐制,季冬晦,选乐人子弟十岁以上,十二以下为侲子,合二百四十人。……方相氏黄金四目,熊皮蒙首,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又作穷奇、祖明之类,凡十二兽,皆有毛角。鼓吹令率之,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其日戊夜三唱,开诸里门,傩者各集,被服器仗以待事。戊夜四唱,开诸城门,二卫皆严。上水一刻,皇帝常服,即御座。王公执事官第一品已下、从六品已上,陪列预观。傩者鼓噪,入殿西门,遍于禁内。分出二上閤,作方相与十二兽儛戏,喧呼周遍,前后鼓噪。出殿南门,分为六道,出于郭外。
这一记载表明,北齐之二上閤(当即左、右上閤)在禁内,在皇帝所御之殿,当即正殿——太极殿。直閤将军当值之处即应在太极殿之左、右上閤,当然也不排除御驾出外之陪侍护卫。直寝、直后、直斋诸职则当分别值寝宫、后宫、斋閤等处。直閤等诸直武官值宫殿閤内,为君主身边近侍禁卫武官,其在北魏后期禁卫武官制度中占有重要地位。
直閤等诸直武官之职掌正如上引有关墓志所言,为“宿卫”、“翼卫”之职;“宿卫紫宫”,“列侍丹墀”;“侍禁闱”,“著威肃”。其职颇似汉代郎中令、光禄勋所统诸郎官,北魏前期之幢将与郎卫,北齐左右卫府之御仗及直閤诸属官,北周之宫伯及所统诸侍。北魏后期直閤等直卫武官的渊源当即北魏前期之幢将与郎卫制度,换言之,幢将、郎卫是直閤等诸直武官的前身。前面已经提到直閤将军与“幢将、郎卫”系统当有渊源关系,在考察武卫将军时已见到武卫将军与羽林中郎将具有承继关系,武卫所领直卫诸职自不例外。《元引墓志》载,元引为虎贲中郎将,孝文帝迁都后“转直后”。《魏书》卷四九《李灵传附华传》:“初为羽林中郎、武骑侍郎、步兵校尉,转直閤将军、武卫将军。华膂力过人,颇有将略,每从征伐,频著军功。”按北魏后期君主出征者仅孝文帝一人,李华“每从征伐”自然是随孝文帝征伐。其所任诸职名称均见于太和前令,当是太和二十年至二十三年前后《职员令》颁行之间的事。李华由羽林中郎转任直閤将军与元引由虎贲中郎将转任直后均表明,直卫诸职与郎卫应属于同一禁卫武官系统,当郎卫消失之后,大量的直卫诸职自然便取代郎卫而成为君主最亲近的禁卫武官。与此同时,我们从墓志中可见到不少左右中郎将、羽林监与诸直武官之间的兼职情况。上引诸例之外,所见者还有:于忠,“左右(中?)郎将、领直寝”(《魏书》卷三一《栗传附于忠传》);茹皓,“左中郎将,领直閤”(《魏书》卷九三《恩倖·茹皓传》);山晖,“郎将、直后”;刘懿,“直閤将军、左中郎将”;叔孙固,“左中郎将、直閤将军”(以上分见《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一五《山晖墓志》、二九四《刘懿墓志》、三○三《叔孙固墓志》);王温,“翼(羽)林监、直閤将军”(《洛阳孟津北陈村北魏壁画墓》,《文物》1995年第8期);薛凤规,“直后、 羽林监”(周铮《北魏薛凤规造像碑考》,《文物》1990年第8期)。
《南齐书》卷五七《魏虏传》载北魏咸阳王禧叛乱,“遣直卫三郎兵讨憘(禧),执杀之”。北魏史料对此是如何记载的?据《魏书》卷三一《于烈传》,宣武帝用领军将军于烈发动政变废黜辅政大臣,烈“乃将直閤以下六十余人,宣旨召咸阳王禧、彭城王勰、北海王详,卫送至于帝前”。后咸阳王禧发动叛乱,“及驾还宫,禧已遁逃。诏烈遣直閤叔孙侯将虎贲三百人追执之”。同卷《于忠传》:“寻除左右(中?)郎将、领直寝。元禧之谋乱也,车驾在外,变起仓卒,未知所之。忠进曰:……世宗即遣忠驰骑观之,而烈分兵严备,果如所量。”据此可知,宣武帝平定咸阳王禧之乱,是由领军将军于烈“遣直閤叔孙侯将虎贲三百人追执之”,而《南齐书》之记载则是“遣直卫三郎兵讨憘(禧),执杀之”,两相对照,可知直閤所将虎贲即为直卫三郎兵。据前所述,北魏后期之虎贲已丧失了侍卫官的地位而成为普通卫士一兵,南朝称虎贲为直卫三郎兵,则其将领直閤将军及其下之直寝、直后、直斋等应为直卫三郎,不过北魏此时已改名,但也可能仍沿旧制而称直卫三郎,或南朝人不太了解北朝变革仍以旧称载之。
薛聪的经历对我们认识直閤将军的职能极有帮助。《北史》卷三六《薛聪传》:
太和十五年,释褐著作佐郎…后迁书侍御史…累迁直閤将军,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直閤如故。聪深为孝文所知,外以德器遇之,内以心膂为寄。亲卫禁兵,委总(聪)管领,故终太和之世,恒带直閤将军。群臣罢朝之后,聪恒陪侍帷幄,言兼昼夜,时政得失,预以谋谟,动辄匡谏,事多听允,而重厚沈密,外莫窥其际。
从时间来看,薛聪任直閤将军当在孝文帝迁都之后。这一记载表明直閤将军可与门下诸职兼领,自当供职禁内,而且其职“管领”“亲卫禁兵”,“陪侍帷幄”,为“心膂”之任。无疑,直閤将军是皇帝身边最亲近的禁卫武官。
直閤将军在孝文帝时期为具有实际职事的官职,载之品令,可随驾出征,亦可率兵征战。直閤将军从驾出征应是禁卫职能的体现。《魏书》卷七三《奚康生传》:为宗子队主,“从驾征钟离。驾旋济淮,五将未渡,萧鸾遣将率众据渚,邀断津路。高祖敕曰:‘能破渚中贼者,以为直閤将军。’康生时为军主,……遂便应募,缚筏积柴,因风放火,烧其船舰,依烟直进,飞刀乱斫,投河溺死者甚众。乃假康生直閤将军。”奚康生因战功而授假直閤将军,此职仍属禁卫武官,因此前他已任宗子队主。《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永平“四年(511)七月,诏改宗子羽林为宗士, 其本秩付尚书计其资集,叙从七已下、从八已上官。……孝昌二年(513)十月, 诏宗士、庶子二官各增二百人。置望士队四百人,取肺腑之族有武艺者”。卷二一下《彭城王勰传》:“及车驾南伐,以勰行抚军将军,领宗子军,宿卫左右。”宗子军即宗子羽林组成的宿卫军,其来源为宗室子弟,其前身当与三郎卫士有关,它是北魏后期最重要的一支禁卫部队(参见滨口重国《正光四五年之交的后魏兵制》,载《秦汉隋唐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66年版)。奚康生为宗子队主亦即南伐时的军主,其主要职责便是率领宗子羽林侍卫孝文帝,保卫其安全。孝文帝在济淮受敌的危急时刻提出悬赏,自是对随侍身边的禁卫武官及卫士而说,奚康生虽为应募,但也是义不容辞。以直閤将军作为悬赏,既表明其职为禁卫近侍武官,同时也说明其地位不低,正如前令所定,为中级禁卫武官,对低级禁卫武官奚康生来说是颇具吸引力的。
《魏书》卷五八《杨津传》:“高祖南征,以津为都督征南府长史,至悬瓠,徵加直閤将军。后从驾济淮……迁长水校尉,仍直閤。”杨津先是任征南长史、加直閤将军从驾,后为长水校尉,仍直閤,此时已在孝文帝末年宣武帝初年,直卫制度正在发生变化,是直閤将军由正式品官向比视官转化之际。后津拜左中郎将,迁骁骑将军,“仍直閤”。表明直閤将军是君主身边的禁卫武官,但这一职务却并不表示担任者的实际官位,其品位、俸秩是由长水校尉、左中郎将、骁骑将军等职来表示的。长水等职亦为禁卫武官,但其亲近程度远不如直閤将军,如不兼任直閤将军便不能入閤侍卫。另一方面,这些职务在当时正在变为闲散之职。兹略作考察:
关于五校尉,《魏书》卷一一三《官氏志》载正始四年九月诏曰:
五校昔统营,位次于列卿,奉车都尉禁侍美官,显加通贵。世移时变,遂为冗职。既典名犹昔,宜有定员,并殿中二司马亦须有常数。今五校可各二十人,奉车都尉二十人,骑都尉六十人,殿中司马二百人,员外司马三百人。
按,诏中所谓“五校昔统营,位次于列卿”是指东汉及魏晋之制。孝文帝设置五校伊始便如东晋南朝一样为“冗职”,并无实际职任。地位也大为降低,太和后令规定五校为五品下阶。宣武帝增设五校等职员额,看似为了提高其地位,而其实却使五校地位进一步下降,将“冗职”固定化。正因如此,如长水校尉不兼直閤将军,杨津便难以侍卫君主,失去了禁卫职能。史书所见五校以长水、步兵校尉居多,其他三校尉不多见,几乎全都兼任它职。
左、右中郎将与五校情形相似,并无专门职掌,需兼任它职才有实际职事,如前述左中郎将兼任直卫诸职便成了具有实际职能的禁卫武官。又有左中郎将兼武卫将军,如前引杨津、元嵩之例。侯刚以“右中郎将、领刀剑左右”,王仲兴为左中郎将、斋帅,孟季为“镇远将军、左中郎将、廷尉监”,崔敬邕为“左中郎将、大都督中山王长史”(参见《魏书》卷九三《恩倖·侯刚、王仲兴传》,卷四四《孟威传附季传》,《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二二三《崔敬邕墓志》)。《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九九《元飏墓志》:为左中郎将,加显武将军。“虽首冠缨冕,不以机要为荣;腰佩龟祖,未以宠渥为贵”。反证此职在当时实非“机要”、“宠渥之职”。此外,羽林监亦为闲散之职,图版一二八《元彝墓志》:为羽林监,“非其好也。性乐闲静,不趣荣私”。
骁骑将军亦不可与魏晋及南朝相比。魏晋及南朝骁骑将军领有营兵,地位甚重,北魏后期虽有骁骑将军(游击将军同此),但不见有骁骑营之记载,一般情况仅为单独的宿卫武官,恩倖任此职可以加强其亲宠地位。《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图版一○九《元灵曜墓志》:“射声校尉,镇远将军,右军将军,骁骑将军,仍领郎(尚书殿中郎中)。”元灵曜迁官及兼任虽不太清楚,但骁骑将军不专职禁卫仍可看出。又,郑思明、伊盆生均曾任骁骑将军、直閤将军,分见《魏书》卷五六《郑羲传》附传、卷四四《伊馥传》附传。同样,魏晋南朝专职禁卫之前后左右四军将军及积弩(强弩)、积射将军等职在北魏后期的情况与骁骑、游击将军等类似,开始向散官转化。相反,直閤将军及直卫诸职虽为比视官,后《职员令》未规定其品级及实际职掌,却具有实际职能,向职事官转化。因此,东魏北齐禁卫武官组织系统中已经明确写进了直卫诸职,为左、右卫府之直閤属官,其品级亦载入品令,隋朝继承北齐,直閤将军亦为重要禁卫武官,品令亦载,到炀帝大业改制时才将其废除。
综上所述,直閤将军设立于太和十七年左右,第一次明确出现是在前《职员令》中,直斋、直后、直寝等职设立于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之后,直閤将军等职不见于官品令,为流外比视官,但他们的大量活动表明其在北魏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直閤等职负责宫殿中閤内等处之护卫,在禁卫武官中处于机要之地。直閤等职保卫君主安危,在维护君主专制政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