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语用训练 发展言语能力论文_叶微静

引导语用训练 发展言语能力论文_叶微静

——“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探索

叶微静 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 323900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语用训练。借助聚焦语用表达、搭建语用平台、创设语用情境的策略能够为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储存力量、保驾护航、拓展空间,从而让学生习得写作的方法,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言语能力 核心素养 语用训练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手段。《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开展语用教学。小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历系统化、序列化以及层次化的语用训练。在“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语用训练活动,以此促进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一、聚焦语用表达,为发展言语能力储存力量

在阅读教学中,其本质在于引导学生把握文本具有个性化的言语形式以及作者的写作策略。文本信息实际上是学生感知的关键基础,然而并非教学重点。教师应充分把握文本的范例功能,要聚焦文本中的语用表达,为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储存力量,要引导学生进行品读赏析,引导学生尝试和作者之间展开深入对话,习得言语表达技巧,以此促进言语能力的发展。

1.聚焦“点睛字词”。

孤立的理解字词,只能感受其表面含义,如果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必然充满灵动性。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些课文的“点睛之词”运用得非常巧妙,教学中,教师要聚焦这一些“点睛字词”,引导学生进行语用训练。

例如,《与象共舞》这一篇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一次……悠然而去。”实际上“悠然而去”更多的用于形容人,此处却用于描写笨拙的大象,这样既能够使读者感受到新鲜,同时也能够在脑海中形成直观的画面,引发丰富的遐想。比如大象是怎样的摇头晃脑,又是怎样卷着皮鞋……学生读到此处时,必然会忍不住发笑,原来如此笨重的家伙,竟然也是这样的顽皮。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紧扣“悠然而去”这一“点睛字词”引导学生感悟文本意境以及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恰当意义,体会作者用词的新鲜,感悟词语的情感色彩。

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对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进行深入感悟,并且输入到自己的习作语言库,为发展自己的言语能力储存力量。

2.挖掘“典型句段”。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中都有“典型句段”,是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挖掘课文中的这一些“典型句段”,为学生创设更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使学生和文本之间能够形成亲密接触,由此习得文本的表达方法,提升言语能力。

例如,在《触摸春天》这篇课文中,第三、四自然段所描绘的是一个盲童如何安静地拢住一只蝴蝶的情景,这是一个奇迹。为了引导学生领悟并掌握这一奇迹的表达方法,习得言语形式,教学中我是这样对学生进行引领的。

师:作者怎样具体地展现出这一奇迹的?

生:作者用了很多的动词。如“合拢”、“拢住”、“抓住”等。

生:作者同时用了很多修饰性词语。如“悄然”、“尽然”、“灵性”等。

师:确实是如此,作者在描写的过程中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并且在它们之前还加上了修饰词,将安静拢住蝴蝶的场面刻画得更具体。我们可以根据作者的写法,同样借助一连串表示动作的词语以及修饰词,描绘一下安静所创造的更多的奇迹。可以是嗅闻花香,也可以描绘聆听虫鸣……

这样,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有效地对这一“典型句段”进行深入化理解与感受,并且在教师的引领下开展语用实践,这对于发展他们的言语能力是具有很大作用的。

二、搭建语用平台——为发展言语能力保驾护航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要能够对祖国的语言文字做出正确运用。“正确运用”只能是大多数学生的保底要求。在“核心素养”下,不仅要让学生“正确运用”语言,还要让学生“精准运用”语言、“巧妙运用”语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语用平台。

1.基于句式特质,搭建语用平台。

阅读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能够准确把握文本语言的基本形式,使学生和文本语言之间展开亲密接触,通过朗读或者对比等教学策略,洞察语言的特色,同时实现正向迁移。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就能够在学生的意识深处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并为日后的习作以及表达打下扎实的根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例如,在教学《开天辟地》一课时,我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盘古身上还有哪些部位能够化为世间万物?并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语用实践。

师:在正文中连续使用了九个“变成了”,大家能够从中感受到其舍己为人的品质,那么这样的句式又存在怎样的规律呢?

生1:前面是身体的部位。

生2:后面是世界上的事物。

生3:前后两个事物之间,看似存在一定的联系。

师:是的,根据身体和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非常细致的刻画出盘古化身为万物的整个过程,大家是否能够尝试这样的写法,自己写一写呢?

生4:盘古的头发变成了茂密的森林。

生5:盘古的鼻孔变成了两个巨大的泉眼。

生6:盘古的眼泪变成了川流不息的瀑布。

以上案例中,教师没有过于刻意地让学生进行模仿,而是引导学生浸润于文本语言中,当学生对语言特色产生了透彻的理解之后,借助句式迁移完成仿写训练。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有效补充,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2.基于文本空白,搭建语用平台。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课文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对于某些情节并未直接说明,或者故意省去,这就是文本空白。留下文本空白的目的就是为了使读者可以结合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补充。教学中,教师应对这些文本留白进行深度发掘,为他们创设语用平台,引导他们对此进行补白。这种形式的语言训练有助于深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是极为有效的写作训练。

三、创设语用情境,为发展言语能力拓展空间

基于文本感知其中蕴含的信息内容,这是全面展开深度阅读教学的关键基础之一。而对于言语能力的第一层级而言,就是在这一环节中有效提炼文本内容,通过深入品析,发掘潜藏在文字背后的内涵和意蕴,既实现了对文本内容的全方位解构,同时也实现了深入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语用情境,这样,才能够为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拓展空间。

1.以本为本,创设语用情境。

如果将阅读比作吸收,那么写作就是释放。学生如果能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方法,必然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文本中的习作训练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用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有针对性地训练,实现文本写法的正向迁移,这样,学生必然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既“知其然”,更能够“知其所以然”。

2.以“生”为本,创设语用情境。

在作文教学中,一般都会包含两个文本,其一就是教材文本,其二就是学生的习作文本。对于学生的习作文本而言,其优越性是教材文本远远不能匹敌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习作文本创设语用情境,这样,就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一次习作教学中,我给学生出示了一段学生的习作:

“我激动极了,怀着兴奋的心情,特别渴望尝试,于是迫不及待地穿上溜冰鞋,兴冲冲地向场内滑去。还未能站稳,我就发现两脚完全不听使唤,身体一仰,躺在了场地门口。于是我又站起来,然后又摔倒了……就这样,我摔倒之后站起来,再摔倒,再站起来。终于学会了溜冰。”

师:难道溜冰的过程就是摔倒、站起来吗?只能写出这些内容吗?

生1:还可以增加自己的想法。

生2:“两脚完全不听使唤”的时候,可以增加作者的想法?“身体一仰”的时候又产生了怎样的想法?

师:那么你会产生哪些想法呢?

生2:糟糕,一定要摔倒了,千万不能啊,万一骨头断了那就全完了呀!

师:实际上,在“全完了”之后,还可以增加很多自己想说的话,但是很多同学不知道该怎样将它们全都说出来。你会想,摔倒了,一定会很疼,既不能上学,也不能出去玩了;既见不到同学朋友,也不能写作业、参加考试了……这些内容,大家在这一瞬间都能够想到。记住,我们要抓住这一瞬间,把它当作一个慢镜头,就能够全部写下来。

生3:和摔倒相比,站起来的时候,也有想法。再次摔倒,肯定还会有想法的。这样看,真的是有很多内容可以写呢!

师:实际上我们的内心有很多内容可以表达,把这些话写下来,就是非常细致并且生动的心理描写。大家可以看一下自己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可以增加心理描写。

以上案例中,教师选择了学生的习作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语用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基于实践完善表达,既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表达氛围,同时也有效地燃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了言语能力的有效培养。

总之,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目标。言语能力的发展并不能仅仅依靠一个具体维度,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展开系统化、全面化的语用训练,由此才真正有助于言语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丽敏 语用训练——为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奠基[J].小学教学参考,2015,(11)。

[2]王华林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开展语用训练的实践探索[J].语文天地,2014,(01)。

论文作者:叶微静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6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8

标签:;  ;  ;  ;  ;  ;  ;  ;  

引导语用训练 发展言语能力论文_叶微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