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县兴仁职业中学 邻水 638500)
【关键词】:兴趣;个性化;评价机制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改革,首先应该是阅读教学的改革。阅读教学从广义上讲,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种。
根据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观察,语文能力强的同学无不得益于得法的课外阅读。吕淑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的问题》一文中也谈到这种情况:“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书。”正因为我们以前不注重课外阅读,把学生局限于课内,才致大部学分生高分低能,才使语文学科成了学生最讨厌的科目之一。韩寒在一本书里曾说过,他上语文课基本不听老师讲,大多时间是用来看课外书的。可见,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语文能力的发展的重要性。那么,怎样才能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才能把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呢?
笔者的具体做法是:
一、课内学方法,课外去应用。
“新课标”提出:“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应该先做好课内阅读。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因为课内阅读是课外阅读的基础和示范,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和应用。应该先改变课内阅读的方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采用小组互助学习提问加分法,在互相质疑、解疑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让学生真正走进书本。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介绍一些与课文相关的作家、作品以及所涉及的时代背景、风俗、民情等,以激发学生自觉阅读课外书的兴趣。同时在课内阅读教学时,应有意识地授予学生有关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的方法。如教读小说,应让学生学会抓住人物形象,以分析人物形象为中心鉴赏小说;教读状物文章,应让学生掌握描写的表达方式,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等写法;教读诗歌,应培养学生诵读、鉴赏诗歌的能力,让他们明确诗歌中意象的特殊地位。这样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明确操作要领,并能把这种方法运
用到课外阅读中,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对课外作品的理解、鉴赏。
二、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养成读书的习惯。
职业学校的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教师应该选择恰当的时间,给学生印发一些短小、精美、故事性强的文章,不附加任何要求的阅读。一有要求,学生就容易产生压抑、抗拒的心理。把阅读当任务来完成,是提高不了阅读能力的。只要他去读,能够从中感受到乐趣就够了。慢慢的,他就会想读,就会主动找一些内容来读。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刊物,如《读者》《意林》《智慧背囊》以及中外名著等,教师定期上文学欣赏课,在授于学生以鉴赏方法的同时,更应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打印一份“学生课外阅读记录表”,把学生阅读的书目记录在表上,定期评比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阅读,学生渐渐从被动阅读转变为对文本阅读的兴趣,主动寻找课外书阅读。变“苦学”为“乐学”,也就是从被动阅读转化为主动阅读。
三,逐步引导,提高阅读要求。
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了,这是好事,但如何避免让学生蜻蜓点水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呢?学校每周一节课外阅读课,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老师可以利用这节课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科学阅读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笔者的具体做法是: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当堂阅读内容,学生自主选择座位(志同道合,和自己喜欢的畅谈的同学坐在一起)组成两人以上的阅读小组;课上,组内人员至少共读一篇文章,分主要内容、精美语段、感悟等作好笔记,组内人员针对同一篇文章讨论交流质疑,发表不同见解和感受,也可以推荐给组外同学看;课后,对优秀的读书笔记定期进行展览、评比。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就由随意性上升到计划性,由盲目性上升到针对性。
四、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足够的阅读自由,放手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与作品展开对话,让他们自己感受、思考、理解和表达。尊重学生在个性化阅读实践中获得的创造性见解,才能创造出精神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人,真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第五、建立形式多样的阅读评价机制。
恰当、及时地对学生的阅读状态进行有效的阅读评价,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很多教师一味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却忽视了对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让学生的课外阅读流于形式,没有达到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因此,要想让课外阅读落到实处,就需要有有效的阅读评价机制来监控。首先要制定详细的阅读计划,包括一个学期的阅读数量和篇目,每天定时定量的阅读数目等;让学生自己建立课外阅读档案,包括阅读的具体起止时间,阅读的篇目,阅读的字数,阅读过程中的点滴发现、感受、评价、困惑等等。这样教师只要看看他们的计划和档案就可以掌握他们的阅读进度。其次,通过系列活动给学生一个展示阅读成果的机会,让他们将阅读过程中的收获表达出来与大家分享,获得更大的成就感和阅读动力。例如,我们可以利用课前五分钟以“向你推荐一本书”的形式要求学生介绍自己读过的书,并且要有自己的评论,一学期每位学生至少轮到一次。学生侃侃而谈,从鲁迅的《彷徨》到茅盾的《子夜》,从老舍的《骆驼祥子》到巴金的《家》,从四大名著到《老人与海》《百年孤独》,从鲁迅的现实状写到郭沫若的浪漫抒情,从歌德的睿智到拜伦的热情……尽管某些评论并不成熟,但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是学生自己心灵的体验、感受。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不知不觉培养起来了。
另外,举行阅读竞赛、读书报告会、辩论会、诗歌朗诵会、互动式经验交流会等也是较好的检查、展示、评价、反馈方法。在互动式经验交流会活动中,教师把班级分成若干阅读小组,每个阅读小组交流本组规定的阅读书籍,小组成员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也可以采用成果展示的形式,如假期要求每生至少读一部名著,并制作出电子课件,发送到教师的邮箱里。在下学期的课外阅读课上,定期展示。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和积极性,一方面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学生阅读的情况,检测阅读的效果。
总之,课外阅读应该在“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基础上,力图“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学生只有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才能丰富自己各个领域的知识,形成获取知识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论文作者:范志斌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9
标签:学生论文; 课外阅读论文; 教师论文; 课内论文; 兴趣论文; 评价论文; 能力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2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