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能级论文,长江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03)04-0017-05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大北京地区或环渤海湾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为进一步发挥三个三角洲在中国现代化中的作用,必须迅速提高三个三角洲的经济能级。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更加突出的龙头作用和“主引擎”作用,这里主要论述提升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问题。
一、经济能级与增长极作用
处于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下,对长江三角洲发展目标的定位,必须放到全球化与中国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视野高度来考虑。从中国经济宏观战略角度看,经济发展,需要发达地区的带动和示范,面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大国,经济社会发展,又客观存在不平衡和梯度差异。在经济发展中,有着自身经济优势和创新优势的区域自然会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资源要素上进行集聚并且对外扩散,在技术和体制上进行创新并对外示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增长极的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当然,为保证中国经济的协调均衡发展,国家需要通过行政手段对区域差异进行调节,以达到共同发展。但是共同发展,并不是平均发展,协调发展并不排除各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特别是不能排除高梯度地区对低梯度地区、对全国经济带的扩散的积极作用,特别在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现阶段,在国家为协调发展而进行宏观调节的同时,发达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的积极带动效用更加显著。发达地区对全国经济增长极的扩散与带动效用,又取决于增长极地区的经济能级和能量,经济能级越高,能量越强,对周边经济乃至全国经济的带动力越强,对全国经济和社会的贡献越大。为强化这一积极效应,必须进一步提高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增加其经济实力,增强其经济能量,提升其经济势位,强化其经济中心功能。
二、提升“三驾引擎”能级
在中国经济区域结构中,一方面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另一方面,又客观存在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两个经济比较发达的战略经济带,这是对全国经济发展宏观战略起推进作用、有重大影响的经济带。在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上,又存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经济区域京津塘三角洲三个经济社会发达的区域,如果把整个中国经济看作一个“机体”,这三个三角洲经济区,客观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引擎”,带动中国经济的发展和腾飞。而这“三驾引擎”,又通过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对全国经济拉动和扩散,由此形成了“三驾引擎”带动沿海、沿江两大战略经济带,然后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区域战略结构。这种战略结构,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经济体制和经济活力的差异,又有产业结构的互补,同时,又在区位上把中国东、中、西三大部分联系在一起,“三驾引擎”地区与东中西地区在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上以及区域位置上形成了互相交融的功能作用,形成互动关系。提高这三个地区的经济能级,将会进一步增强这三个地区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带动与扩散功能。
三、长江三角洲应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
再就“三驾引擎”的战略地区和优势看,长江三角洲有着更加突出的战略优势。第一,长江三角洲处于沿海经济带与沿江经济带的交汇点上,并且处于三个三角洲的中间位置,通江达海,交通便利,对沿海、沿江乃至另外两个三角洲都有着带动和扩散的战略区位优势。第二,上海是中国经济的中心,是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在历史上和现实中都是中国经济最大的中心,这一作用是其他三角洲所缺少的。第三,上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基础、经济活力以及经济潜能上,相对于其他两个地区更加优越。全国百强县中,有一半以上在长江三角洲,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有10个在长江三角洲。第四,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体化的基础,并且一体化推进势头很好,随着一体化的加深,这一地区在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中的战略作用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增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应当把提升提高长江三角洲的“经济能级”,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见表1、表2)
表1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九五”情况比较
总人口(万人)
GDP(亿元)
1996年 2000年 5年增长 1996年 2000年 5年增长
长江三角洲
7371
7471
1.4%
8863.3 13740.3 55.2%
珠江三角洲
2607
2772
6.3%
4125.2 6670.7 64.7%
环渤海地区
6691
6835
2.2%
5479.9 8154.2 50%
资料来源:根据《经济日报》2002年4月5日报道整理。
表2 规划中的三大都市圈比较
面积(平方公里) 人口(万人)
GDP(亿元)
大北京
70000
4000
约6500
长三角
99678
7500 约13000
珠三角
47661
约3000 约7000
资料来源:引自《中国城市经济》2002年第2期《中国三大都市圈大角力》。
长江三角洲包括上海、江苏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南通、浙江的杭州、宁波、湖州、嘉兴、绍兴、舟山共15市。珠江三角洲包括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皆在广东一省范围内。大北京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以及周边的承德、秦皇岛、张家口、沧州和石家庄的部分地区。环渤海经济区于1986年成立、以北京、天津为核心,包括环渤海周围的城市。由表1、表2得知,无论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大北京地区比较,还是与环渤海地区比较,其区域面积、地区人口与经济总量都处于领先地位,即使在这三大都市圈中比较,也处于相对优势。另据有关专家对三个区域的地区竞争力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潜在竞争力明显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的现实竞争力也高于其他地区。长江三角洲的现实竞争力为37.15,环渤海地区为33.10,珠江三角洲地区为36.20。这一地区由于政府服务比较规范,效率较高,税收征缴比较规范,社会综合环境比较优越,再加上较高的劳动力素质和较优越的交通与信息条件,国外跨国公司及港台企业更乐于向该地区投资。据有关部门对外商投资地区的意向调查表明,长江三角洲的综合意向最高。其意向所占比例分别为:上海20%,北京13%,江苏8%,浙江6%,深圳6%,广东6%。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根据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国际竞争的要求,长江三角洲经济能级仍显较低,带动能量较弱。在当代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各个国家各个城市,都更加重视在促进开放的同时,增强地区整体的整合和区域整体的竞争力。如世界几大经济区域,几大群市带,都注重以区域整体的实力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经济发展、文化交流以及社会管理的组织、协调功能中注重发挥整体优势,城市带(群)和经济区,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力。台湾中华经济研究院的专家刘大年提出“台湾并不是在同中国大陆竞争,而是在同上海竞争”,实质上是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竞争。这种区域竞争的能力,已经反映和代表一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区域经济能级越高,竞争能力越强,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也就越强。
四、迅速提高长江三角洲经济能级
目前,从长江三角洲所处的战略区位和它在中国经济中的战略作用的要求来看,它的经济能级和能力与此还不相适应。我们用美洲三大经济区来作比较。(见表3)
从长江三角洲与美洲三大经济区比较中可从清晰看到,长江三角洲在地区面积、经济总量与人均GDP等重要指标上,远远低于美洲三大经济区,即使将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上海、江苏、浙江与安徽四省市的能量相比较,除人口一项较高外,其余主要指标仍低于美洲三大经济区。另外美洲三大经济区还具有行政区域的较系统性与地理延伸的较完整性,这都便于区域的规划与整合。再从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等方面来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约达50%,也只是达到了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其产业结构,第一产业仍然占有较大的比重,第二产业整体层次较低,在国际上缺少相应的竞争力;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约占40%,比较发达的苏南地区,2001年第三产业比重刚过40%,上海市刚过50%,远远落后于世界上的主要经济区域,也低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当前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这一地区还受到如下几个方面的严峻挑战。一是国外产业结构大调整的冲击,二是高新技术的强大压力,三是发达国家产品的高技术含量与低成本的双重夹击,四是发展中国家低成本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同时,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正在加强。抑制了上海及三角洲地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扩散功能及其在国际市场上代表中国经济参与竞争的功能,必须从区域经济总量、区域人均GDP,区域城市化水平、区域产业水平特别是第三产业比重,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运载能力和运载效率以及区域规划面积等方面,迅速提高这一地区的经济能级和能力,做大做强长江三角洲。这一方面需要国家战略的认可,需要对区域进行整合或相应扩大,需要国家给予进一步放开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加速推进这一地区的一体化进程,使其整体功能迅速提高。
表3 长江三角洲与美洲三大经济区情况比较
资料来源:美国统计信息网,拉丁美洲统计信息网、中国统计信息网。其中:TPI为2000年美国国民收入数据;*为1998年巴西GDP数据;**为2001年中国GDP数据。转引自南京蓝鲸咨询有限公司《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企业发展战略研究》,其中,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资料为作者另附。
五、确立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经济中的功能定位
在确立长江三角洲能级战略中,首先应当明确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功能作用,根据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参与国际竞争需要以及长江三角洲的战略地位和经济社会基础,其主要功能应当是:第一,作为中国经济发展能级最高、动力最强的经济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主引擎”作用;第二,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对中国现代化起到先导、示范和推进的作用;第三,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体,在中国城市化中大量吸收中西部转移人口,对中国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起示范带动作用;第四,作为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和最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带动中国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在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起示范推动作用;第五,作为中国经济实力最强、为国家贡献最多的地区之一,迅速增加中国经济的绝对量,在增强中国综合实力上起骨干支撑作用;第六,作为经济能级最高、城市最集中、竞争能力最强的地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明确三角洲的功能是确定长江三角洲发展战略以及制定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前提。
提升长江三角洲的能级,有几点还需要明确:
第一,提升该地区经济能级,是在全国经济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上的提升,与其他地区相比,是相对的提升,不是绝对的提升;第二,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长江三角洲的绝对能级越高,其经济能量越大,对全国的贡献也越大。第三,提升长江三角洲的能级,不仅是提高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更重要的在于提升和增强该地区的经济社会功能,使其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示范和先导作用以及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功能进一步强化。第四,要把长江三角洲作为一个整体来提升其功能,看待其功能,不是就一个城市的功能而言。而目前,谈到经济功能时,往往只注重到上海及各个城市单位的功能,而没有重视三角洲整体的功能,三角洲城市群体在国内、国际的功能作用要比这一地区单个城市的功能之和强得多,因为城市群体的功能有城市间的互动效应和城市群体的规模效应。
六、做强、做大长江三角洲
1.上海与长三角的发展都需要腹地
做强、做大长江三角洲,不仅是提高这一地区整体功能的需要。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其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大的腹地;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的发展,从长期来看,也需要更大的腹地。腹地扩大,不仅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产业的转移和优化,同时还可以相应降低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以提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就做大长江三角洲来看,泛长江三角洲的思路值得考虑,这不仅是因为可以较容易地扩大长江三角洲地区面积和经济容量,而且中国经济运行离不开行政的作用,目前我国经济主要是以行政区为单位进行运作的,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不可能改变这一基本模式,按行政区范围扩大长江三角洲面积,也有利于长江三角洲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整体运作。
2.做大长江三角洲的“三步曲”
做大长江三角洲可以分作三步考虑:第一步,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推进其一体化进程,形成大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区;第二步,扩展到江苏、浙江两省、逐步形成一体化的大长江三角洲或大上海经济区。目前江苏北部已初步形成徐州都市圈,浙江南部已初步形成宁波都市圈,这两个地区可以作为大上海经济区的南北两翼,长江三角洲15个城市作为大上海经济区的核心地区。并且这一体两翼的大上海经济区与两省一市行政区相吻合,有利于统一规划和运作整合。随着该地区交通网络的形成,大长江三角洲的一体化是必然趋势。第三步,扩展到安徽、江西的部分地区,使大上海的发展与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有更大的腹地和更大的空间,这样更有利于发展长江三角洲在中国经济中的辐射与带动作用。
收稿日期:2002-12-20
标签:三角洲论文; 城市经济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论文; 经济论文; 地区经济发展论文;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