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思潮批判及其方法论析-以《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为范例论文

社会思潮批判及其方法论析-以《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为范例论文

· 政治学研究·

社会思潮批判及其方法论析
——以《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为范例

牛先锋

(中共中央党校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91)

[摘要] 如何批判错误社会思潮?《共产党宣言》第三章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典范。批判错误社会思潮,一要分析它产生的社会根源;二要研究它反映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心理;三要揭示它代表的社会发展方向。只有抓住错误思潮的要害,批判才能精准有效,才能在批判中构建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关键词] 社会思潮批判;社会变革;《共产党宣言》;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之作《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文献”为题,集中批判了当时流行的几种社会主义思潮。批判从分析思潮产生的社会环境入手,揭底思潮的利益所在和社会心理,直斥思潮与社会进步相背离的实质。《宣言》对思潮的批判,既尖锐犀利,又说理透彻,对于确立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主导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其鲜明的批判态度和分析社会思潮方法,也为我们今天进行社会思潮批判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

一、社会思潮批判要重视对思潮产生社会背景的分析

14至18世纪初期,西欧经济社会处于渐进的演变之中,城关市民中分化出了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在封建社会内部萌芽。这一时期也是新航路的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时期,绕过非洲的航行和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分子海外扩张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东印度和中国市场的开发以及美洲的殖民化,使工业品销售市场突破了地域的局限。世界贸易迅速扩大,有效激发了资产阶级商品生产的能力,也进一步刺激了殖民扩张的欲望,而世界贸易的扩大又反过来加速了西欧社会商业、航海业、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一系列事件的相互促进下,西欧社会的生产组织形式也开始了明显地改变,实现了由手工作坊和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的转变。这一转变预示着一种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的工业生产方式即将来临。

世界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对西欧社会的生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需要,而为了谋取更大更多的利润,资产阶级不得不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效率。简单的人力、畜力和自然力量已经没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为了解决生产的动力问题,1776年英国人瓦特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蒸汽机的出现,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动力机与工具机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现代意义的机器。机器的广泛应用,一方面使得工厂的选址摆脱了地域的局限,大大提高了资源的配置效率;另一方面生产的集中带来了人口汇聚和商业的繁荣,一些现代意义上的大都市开始不断涌现。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欧社会工业生产规模、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代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大资本、大工厂、生产线、商业、航海业、国际贸易得到惊人的发展,机器大工业生产方式在西欧一些国家已经取代了传统生产方式,占据了社会的主导地位,工业社会真正来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入了全球扩张的全新时期。

与生产方式变革紧密相联的是社会结构的急遽变动。传统的阶级一直处于分化和没落之中,曾经高傲的封建贵族和神圣教主在机器的轰鸣声中,低下了尊贵的头颅;资产阶级的队伍和力量都在增加,而“以前的中间等级的下层,即小工业家、小商人和小食利者,手工业者和农民——所有这些阶级都降落到无产阶级的队伍时来了”,[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9页。 “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页。 随着工业革命狂飙猛进,到19世纪中叶西欧工业社会的面貌基本成型,各阶级的社会和政治地位也基本安定下来。此时,社会成分构成大致如下:

1.工业资产阶级,这个阶级在经济、政治上占社会的统治地位,是社会的支配力量。

2.现代无产阶级,这个阶级是社会的大多数,是被统治者,他们除了自身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不断采取各种形式与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其次,要正确识别社会思潮,归类对待不同性质的社会思潮。针对时代问题,会产生不同的思想观点、社会心理、社会行动。但是,碎片化的思想观点、社会心理、社会行动本身并不就是社会思潮,社会思潮是这几种要素结合共振的结果。因此,正确识别、区别对待、归类分析,是进行社会思潮批判的前提。

4.知识分子中的空想家们。

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是社会两大对立的阶级,他们之间的斗争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如何对待这两大阶级之间的斗争?阶级斗争发展的最终结局是什么?面对这些基本问题,不同的社会成员从自身利益出发得出不同的观点,也就形成了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共产党宣言》对这些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正是建立在对这一时代背景准确分析基础之上展开的。

二、社会思潮批判要研究它所反映的社会利益和社会心理

思想是时代的声音,而社会思潮则是时代声音的共鸣。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讲,思潮的出现要有“思潮之时代”,即有时代之问题,“一世才智之士,以此为好尚,相与淬厉精进;阘冗者犹希声附和,以不获厕于其林为耻。”[注]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专集之34,中华书局1989年影印本,第1页。 这里描述的是社会思潮的生成机制和兴起过程,而要对已经兴起的社会思潮得其要领地进行批判,就不得不从思潮生成的机制和兴起过程中寻找批判的线索。不把握思潮的思想内容,不了解追潮者的社会心理,思潮批判就会沦为街头市井的情感发作,或者空乏无物的政治表态,不仅难以起到批判的作用,甚至会出现令人啼笑皆非的“低级红”或“高级黑”。

前景理论自提出以来,被广泛用来解释各种类型的决策行为。但还未有人应用该理论来分析失地农民是否参与再就业培训的决策机制(以下简称“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决策机制”)。本研究认为,如果应用前景理论来解释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那么可以推出以下三个假设:(1)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中包含有编辑和评价两个过程;(2)失地农民进行再就业培训参与决策机制中包含有主观价值判断和主观概率判断;(3)失地农民选择“参与”再就业培训,是因为该选项对应的前景价值大于“不参与”再就业培训这一选项对应的前景价值。

《共产党宣言》第三章紧紧抓住弄潮者和追潮者的利益根基和社会心理,对三种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抽丝剥茧式的分析,惟妙惟肖地刻画了这些思潮鼓噪者的心机。这三种社会思潮,从表面上看都对资产阶级社会给予了辛辣的批判,但批判的心思、目的却大不相同。

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三股支流。(甲)封建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潮的肇始者是法国和英国的贵族,法国的正统派和“青年英国”是其代表。法国正统派代表法国大土地贵族和高级僧侣的利益,主要反对金融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经常以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噱头进行蛊惑宣传,谴责金融和大工业的发展过程中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标榜自己要维护劳动者的利益,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代表。“青年英国”代表的是英国土地贵族的利益,他们对资产阶级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既感到恐惧而又无可奈何,当发现无产阶级已经成为一支不可小觑的力量之时,就伪装成无产阶级的代言人,企图把无产阶级置于自己的影响之下,并借助于无产阶级来反对资产阶级。至19世纪初期,英法国家被工业资产阶级打败了的封建贵族们已经充分意识到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还了,自己再也不可能保持原来的社会地位与尊严了。当他们看到资产阶级一边发财致富,一边又产生大批地无产阶级之时,“为了激起同情,贵族们不得不装模作样,似乎他们已经不关心自身的利益,只是为了被剥削的工人阶级的利益才去写对资产阶级的控诉书。他们用来泄愤的手段是:唱唱诅咒他们的新统治者的歌,并向他叽叽咕咕地说一些或多或少凶险的预言。这样就产生了封建的社会主义,半是挽歌,半是谤文,半是过去的回音,半是未来的恫吓;它有时也能用辛辣、俏皮而尖刻的评论刺中资产阶级的心,但是它由于完全不能理解现代历史的进程而总是令人感到可笑。”[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4-55页。

封建的社会主义抱着“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心理来批判资产阶级,假惺惺地向无产阶级示好,以引起社会的同情,表明自己的存在。在实践中,他们一方面指责资产阶级制造了社会贫困,控告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如自己的统治,想借助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另一方面甘心于“违背自己的那一套的言辞,屈尊拾取金苹果,不顾信义、仁爱和名誉去做羊毛、甜菜和烧酒的买卖。”[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5页。 在19世纪初期的英国、法国,这种思潮受到了封建贵族、僧侣和一切守旧势力的追捧。

《宣言》是 批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檄文,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告示。《宣言》所宣告的共产主义在当时还只是一只微弱的思潮,而它之所以在工人运动中能够涌动成潮,历百余年,虽潮起潮落,始终不会熄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它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不是基于道义的谴责,而是基于现实的经济方式和交换关系;不是基于普遍的理性,而是基于现实的利益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状况;不是基于头脑幻想出的原则,而是基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揭示和把握。

浙江省特殊的地理环境,极易遭受台风和强对流天气产生的暴雨袭击。台风暴雨强度强、总量大,夏秋季的局地强对流天气也极易形成短历时强降雨,由于暴雨分布与山洪灾害在时间与空间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两者都极易诱发山洪灾害。短历时暴雨没有规律可循,突发性、随机性强,限于当今的科学技术水平,短历时强降雨预测预报的准确度不高,山洪灾害预警不确定性大,给防御工作造成极大的困难。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潮的制造者是德国的哲学家、半哲学家和美文学家,这些所谓的知识精英们完全不顾德国的现实,直接把法国的社会主义文献照搬到德国。法国的这类文献是在资产阶级压迫下产生的,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声音;而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尚没有确立,工人运动也还没有真正兴起,无产阶级并没有成长为一支政治势力。也就是说法国文献所批判的对象在德国并不存在,根本没有实践意义。于是,这些德国的哲学家们只好用华丽的哲学词藻来解读法国的社会主义文献,把法国人对货币关系的批判改写成“人的本质的外化”,把法国人对资产阶级国家的批判修改成“抽象普遍物的统治的扬弃”,并声称自己是“行动的哲学”“真正的社会主义”“德国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哲学论证”。《宣言》批判指出,这些德国的著作家大言不惭地认为“他们克服了‘法国人的片面性’,他们不代表真实的要求,而代表真理的要求,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8页。

弹性模量是土体特征的一个关键参数,反映了所敷设土的软硬程度.为了研究对管道变形的影响,在保证其他参数不变情况下,从软到硬对不同弹性模量的土基进行分析比较,得到对管道变形的影响关系曲线如图6所示.

把社会思潮从繁芜丛杂的精神现象中识别出来,可以防止泛化社会思潮,避免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把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基本一致的社会思潮识别出来,加以引导,防止将其推向自己的对立面;把与主流意识形态南辕北辙的社会思潮孤立起来,这样才可以集中火力展开有效批判,进行精准打击。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思潮的代表者是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博爱主义者、人道主义者、劳动阶级状况改善派、慈善事业组织者、动物保护协会会员、戒酒协会发起人以及形形色色的小改良家。这种思潮有两个鲜明的观点,一是资产阶级统治的世界尽管存在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但它仍然是最美好的世界,人们应该做的是去改善它而不是用革命的方法摧毁它;二是资产阶级所做的一切,包括自由贸易、保护关税、单人牢房等等,都是为了照顾工人阶级的利益,因此,工人阶级可以为争得经济生活的改善而斗争,但不必要去废除现有的资本与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

再次,要从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对错误社会思潮进行批判。社会变革时期出现各种社会思潮,都能唤起部分社会成员的道德情感,反映出部分人的社会心理,但识别社会思潮性质不能基于道德诉求和心理情感,最根本的是要看这种思潮对经济发展是否起到推进作用,是否与历史进步同向而行。《共产党宣言》之所以把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称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它们都逆历史潮流而动,企图将社会拉回到过去;保守的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病床边的医生,它批判资本主义的真正目的是挽救它的生命;而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只是历史上的存在,当社会已经大踏步前进之时,它还沉浸在过去的梦幻之中。这些社会思潮共同的特点就是背离进步方向,开历史的倒车,阻挡社会的前进。正是准确指出这些社会思潮的方向性错误,《宣言》的批判才显示出了无畏的勇气、磅礴的气势和正义的力量,取得了绝佳的批判效果。

观察组安全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压疮1例、感染1例,对照组压疮3例、感染4例、管道滑脱3例,烫伤2例。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伴生于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成长过程中,有很长的历史。在19世纪上半期其主要代表是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这些体系的发明家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2页。 尽管他们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对未来新社会进行了天才的设想,但始终没有找到实现新社会的途径。他们只能以“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社会的活动”,以“幻想的条件”来代替“解放的历史条件”,他们“以为自己是高高超乎这种阶级对立之上的。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他们以为,人们只要理解他们的体系,就会承认这种体系是最美好的社会的最美好的计划。”[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3页。 在无产阶级还很不发展的时候这一思潮确实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意义,是同历史的发展成反比的。阶级斗争越发展和越具有确定的形式,这种超乎阶级的幻想,这种反对阶级斗争的幻想,就越失去任何实践意义和理论根据。所以,虽然这些体系的创始人在许多方面是革命的,但是他们的信徒总是组成一些反动的宗派,他们无视无产阶级的历史进展,还是死守着老师们的旧观点,并且逐渐地堕落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行列,所不同的只是他们更加系统地卖弄学问,狂热地迷信自己那一套社会科学的奇功异效。《宣言》所批判的这股思潮“在英国,有欧文主义者反对宪章派,在法国,有傅立叶主义者反对改革派。”[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4页。

《宣言》所批判的这些思潮都有自己的社会基础和利益代表,也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他们既痛恨资产阶级统治,又对无产阶级革命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心知肚明自己不是资产阶级的对手,所以就以工商业发展带来的严重社会不平等、社会贫困、社会动荡等问题为由头来说事,以无产阶级受剥削、受奴役为旗帜来鼓动无产阶级对抗资产阶级,企图把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引入到自己设计的轨道上。

三、社会思潮批判要把握这一思潮代表的社会发展方向

客观地讲,任何一种社会思潮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这种思想有其追随者并能形成潮流,在一定时期具有社会影响力,也足以说明它反映了部分的社会经济现实问题,代表了特定社会群体的利益,表达了这一特定社会群体的社会心理。把握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社会心理,是分析社会思潮产生和形成必须的前提。但是,要对社会思潮进行评价和批判就不能止步于眼前利益和社会心理分析的层面,必须从这种思潮所代表的社会发展方向来判断。逆历史潮流而动,把社会发展导向倒退、导入歧路的思潮,无论有多么深厚的现实基础、有多么大的社会影响,对其危害性都要高度警觉、严厉批判;顺应历史潮流、推动社会向前进步的思潮,无论现实的社会基础还多么薄弱、遭受旧势力多么大力量的围攻,对其进步性都要毫无保留地支持。

《宣言》对三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是从社会基础和社会心理的层面展开的,但并没有局限于情感的泄愤与道德的谴责,批判直指的靶心是这些思潮有意混淆是非,背离了社会发展方向。封建的社会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统治制造了社会动荡与不安定,打破了田园诗般的社会宁静,产生了无产阶级贫困和道德坠落。尽管他们的批判尖刻而辛辣直刺资产阶级的命门,但他们真正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而是为了挽回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把经济社会发展重新拉回到封建专治的年代。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谴责资产阶级大工业的发展把手工业手艺弄得一文不值,把农业生产、农村、小农逼向败落和破产,它甚至透彻地分析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矛盾。但是,它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目的是想回到工场手工业的行会制度,回到农业中的宗法经济。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借助于法国社会主义者的文献来批判在德国尚未真实存在的资产阶级,表面上以“人的本质的利益”、 “永恒真理”自居,其真实目的是维护德国封建专制社会现状和小市民的生活状态,既反对资产阶级的崛起,又防止无产阶级革命化形势出现,其实质是反对德国大工业的发展与进步。

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批判资产阶级社会的弊病,以仁慈的目光同情无产阶级生存状况,但万变不离其宗的结论是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好的社会、是永恒的存在,它批判的真实目的是“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至于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它的思想价值是同历史发展成反比的,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它逐渐失去了积极意义,就堕落到反动的或保守的社会主义者的一伙中去了。

《宣言》之所以把这三种思潮称为社会主义,是因为它们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代资产阶级;之所以又把它们称为反动的社会主义,是因为它们都“企图恢复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从而恢复旧的所有制关系和旧的社会,或者是企图重新把现代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硬塞到已被它们突破而且必然被突破的旧的所有制关系的框子里去。”[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页。 这些社会思潮或者企图把社会发展拉向后退,或者幻想保持历史原地不动,因为它们逆历史潮流而动,所以它们即使批判资产阶级也不能掩盖其反动或保守的本质。也正是因为它们背离了历史发展的大道,所以随着历史的进步,这些社会思潮也逐步地失去了影响,最终被历史淘汰掉了。

但是,小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一样,在大工业的碾压之下这个阶级本身也处于消失之中。它的生存状况决定了它对资产阶级的痛恨是发自内心的,其批判也是真诚的。但对资产阶级的刻骨仇恨与尖锐批判难以掩盖其自身的利益,他们不是在代表无产阶级说话,而是代表他们自己。他们揣着一种怀旧过去、惋惜现在、怯懦未来的心理来看待社会发展,在工商业发展不同程度的国度里都有一定的回声。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这一思潮的代表者成份比较复杂,在工商业不很发达的国家里,主要是在新兴资产阶级身旁勉强生存着的城关市民和小农等级;在现代文明已经发展的国家里,主要是新产生的摇摆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小资产阶级;在农民阶级远远超过人口半数的国家,主要是小农和小资产阶级。这种社会主义思潮从小资产阶级立场出发批判资产阶级和大工业发展带来的社会问题,表面上是在替工人说话,事实上是想挽回自己行将灭亡的命运。 “这种社会主义非常透彻地分析了现代生产关系中的矛盾。它揭穿了经济学家的虚伪的粉饰。它确凿地证明了机器和分工的破坏作用、资本和地产的积聚、生产过剩、危机、小资产者和小农的必然没落、无产阶级的贫困、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财富分配的极不平均、各民族之间的毁灭性的工业战争,以及旧风尚、旧家庭关系和旧民族性的解体。”[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7页。

第一,针对企业改革,开展形势任务教育。通过各种会议、企业内部网站、橱窗、微信平台、QQ群、座谈交流、单独访谈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努力把企业发展和具体的实施细则给员工讲清讲透,努力让每一名员工都弄清楚弄明白,无一人掉队。引导大家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与企业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使广大员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四、《宣言》批判社会思潮的方法论启示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无论哪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都会千方百计地批判异己思想,以确立自己在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这不只是思想之争,而是直接关系到政权的稳固与否。但对社会思潮的批判,并非是打打杀杀叫喊一阵子那么简单,更不是锣鼓喧天就能借势吓人,任何一种思潮的出现都有其出现的时代背景、都裹挟着追潮者的利益,也都反映着那个时代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批判只有做到了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不殆。《宣言》第三章对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批判,给我们提供了社会思潮批判的典范,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要直面各种社会思潮存在的客观事实,分析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宣言》指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页。 这一思想为解析社会思潮提供了一把完美的解剖刀,并详细说明了剖析社会思潮产生的三个步骤,即:经济生产的大变革引起社会结构的大变动,进而产生利益格局的分化和重组;社会不同利益群体面对利益格局的变化必然会算计利益得失,评估自己在变化着的利益格局中的地位,并以思想理论的方式来反映、论证、主张其利益诉求;当这种利益表达声音在相同利益的社会群体心理产生共振、出现舆论共鸣时,这种思想就顺势而起形成社会思潮。因此,经济社会变革的时代,必然也是各种社会思潮激荡、各种声音杂陈的时代。

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充耳不闻各种声音,罔顾各种思潮的存在,采取鸵鸟政策是不行的;企图用行政命令来取消各种思潮,用强制“封杀”的方式来围堵各种思潮,同样也难取得预期效果。《宣言》第三章所批判的各种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同一个时代,同样的社会背景、同样的时代问题,使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思潮的认识更为深刻,也为针对性批判这些社会思潮提供了绝佳的条件。熟知各种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些社会思潮批判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后,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中,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当代中国正处于深刻的转型之中,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打破利益固化的樊篱急需发力;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前期刺激政策需要消化,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换档,新旧发展动能正在转换,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在变动不居的时代背景之下,不同的群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对形势的判断和变化趋势的把握及其对问题的认识、利益的算计自然会出现分歧,发出不同的声音并引起感同身受群体的响应也在情理之中,出现不同的社会思潮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这也是社会进步的标识。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还企图只要一种思潮、一种声音、一种价值,这只能是幼稚的幻想。唯一正确和有效的做法是直面现实,从这些思潮产生的背景入手,来分析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潮。

3.旧式贵族、小生产者(包括小农、小资产阶级),他们正处于没落和分化之中,经济社会不断的动荡和不安定,使他们日益感到焦虑不安。

一是,不能把思想领域不同的言行都当作社会思潮。意见、建议、观点即使有较大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鼓动性,但若它反映的根本就不是时代的基本问题,很快时过境迁或者只对极少数群体留下迹痕,都不能等同于社会思潮。例如一些“网红”的言论、网络大V的观点、明星的行为等,虽然在特定背景下会引起社会轰动效应,但这并不能构成社会思潮。二是,不能把利用社会心理、社会情绪来制造个人影响的事件当作是社会思潮。一般而言,社会思潮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这个理论体系能够引起部分社会群体心理的共鸣,而利用社会心理制造个人影响的只是一种投机,其观点也只是一个上不了档次的“拼盘”,很难称其为社会思潮。例如,一些邪教,还有所谓的“养生”新潮,就是如此。三是,不能把所有的社会思潮都当作敌人来对待。既然能够成为社会思潮,它在一定程度上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问题。恩格斯讲,历史是力的平行四边形合力作用的结果,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有的与主流意识形态方向基本一致,有的偏离较远,还有的背道而驰,对这些社会思潮必须加以区分,才能做到有“拉”有“打”,精准施策。

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难道真的超越了阶级利益而代表人类的普遍利益吗?真实情况完全不是如此!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在德国,16世纪遗留下来的、从那时起经常以不同形式重新出现的小资产阶级,是现存制度的真实的社会基础。”[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代表的正是这些小资产阶级(小市民)的利益。当大工业开始在德国发展,普鲁士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主和专制王朝的斗争日益兴起之时,这些小资产阶级所赖以存在的专制制度开始摇摇欲坠,他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的生存条件都变得越来越糟,自己也变得更加胆战心惊。出于挽救旧制度、维护小私有的心理,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一方面“它宣布德意志民族是模范的民族,德国小市民是模范的人。它给这些小市民的每一种丑行都加上奥秘的、高尚的、社会主义的意义,使之变成完全相反的东西。”[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另一方面它“诅咒代议制国家,诅咒资产阶级的竞争、资产阶级的新闻出版自由、资产阶级的法、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并且向人民群众大肆宣扬,说什么在这个资产阶级运动中,人民群众非但一无所得,反而会失去一切”,发挥着“吓唬来势汹汹的资产阶级的稻草人”和专制政府“镇压德国工人起义的毒辣的皮鞭和枪弹的甜蜜的补充”[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9页。 一箭双雕的作用。德国“真正的”社会主义由于应合了德国小市民、僧侣、教员、容克和官僚等社会阶层的利益与心理,于是就像瘟疫一样在德国流行起来了。

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人想要消除社会的弊病,以便保障资产阶级社会的生存”[注]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0页。 而炮制成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它代表着资产阶级的利益。这一思潮担心日益觉醒的无产阶级认识到自己被压迫和被剥削的真正原因,害怕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推翻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因此,也装模作样地批判一下社会存在的贫困、不平等、酗酒等现象,好像是在替无产阶级说话,但真实的目的是麻醉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为资产阶级统治作理论辩护。它不仅甚受资产阶级的追捧和宣扬,而且在阶级意识尚未觉醒的工人中也很有市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总结反思改革开放40年的经验之时,我国出现一种极“左”思潮,它借助财产差距扩大、社会公德缺失、环境污染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群众关注的问题造势,把这些问题统统归咎于改革开放,认为40年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要求“后发展”时代应重点解决“社会公平问题”,提出“民营经济退场论”“新公私合营论”,公开置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党的基本路线的内容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感叹今不如昔。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之时,出现一种民粹主义思潮,臆想式的夸大我国的实力,妄证“全面超过美国”,鼓吹中美“贸易清零”,煽动在南海“不惜一战”。这不仅严重违背“我国依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而且与“要合作不要对抗,要共赢不要独占”的中央决策相对立。这两种思潮一个瞄准“对内改革”,一个瞄准“对外开放”,都竭力把自己打扮成社会的代言人,深情表白自己是在为国家和民族大计而呼号,在一些社会群体中倍受追捧。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要始终遵循历史规律,始终代表历史进步的方向。 而极“左”思潮和民粹主义思潮只是“愤青”式的发泄,表面上是满满的正义感,掩盖着的却尽是僵化和封闭的货色,纯属《宣言》所批判的“反动的社会主义”之列。“停滞和倒退是决没有出路的”“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这是我们党对这种社会思潮掷地有声的批判。

最后,要把批判社会思潮与构建主流意识形态结合起来。社会思潮批判要“破”与“立”同步并举,引导同向的社会思潮、批判错误的社会思潮,目的是为了构筑和巩固党的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宣言》是一部批判性著作,它是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檄文。同时,《宣言》也是一部建构性著作,它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的告示。在《宣言》写作和发表之初,共产主义还是旧欧洲一切势力围剿的对象,与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相比较,它还是响应者寥寥无几的理论幼芽。然而,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的武器”攻击之下,随着欧洲经济社会的发展,其它思潮已经威风不再,而共产主义思想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力量崛起,逐步上升为无产阶级的指导思想。

(6)在数组W=[we,r]w×r中,改变调度过程中工序在机床上的加工顺序,以生成工序在机床上的加工顺序相邻解。

当前,在批判错误思潮中巩固主流意识形态,一是要坚持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瞄准错误社会思潮的攻击方向精准发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极右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攻击集中在否认“中国道路”“中国模式”“中国智慧”,主张通过深化改革去掉“中国特色”,全面向西方看齐。极“左”思潮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攻击集中在夸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付出的代价,主张通过深化改革重新回到过去。这两类社会思潮都打着改革的旗号,形式上一右一“左”,但实质上都是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图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向邪路。公开揭示这两种思潮的本质,既是对错误思潮的有力批判,又能够达到巩固主流意识形态的效果。

二是要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牢固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紧密地结合起来。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或者把“两个基本点”割裂开来,这是错误社会思潮惯用的手法。党的基本路线就是政治路线,就是党的意识形态的最集中体现。只有把“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讲全了,才能巩固和发展主流意识形态。

三是要弄清楚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理论成果共同构成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或者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对立起来,都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分裂,这也是各种错误社会思潮攻击主流意识形态的手法。

在实际应用中采用上述架构、流程以及模型,采集数据样本值并进行模型运算,发现用户感知指标丢包率与PRB利用率、CCE利用率以及RRC连接数呈线性关系。如PRB利用率越大,用户在这种小区内发起调用后丢包比例越大。丢包率与PRB利用率、CCE利用率以及RRC连接数之间的线形相关性如图7、图8以及图9所示。

四是要重点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意识形态的最新、最集中表现。因此,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就是巩固主流意识形态。

基于2SFCA的养老服务设施可达性分级结果如图4所示,步行、公交和私家车3种交通方式下分别有55个、6个、3个街道超出30 min可达范围阈值.

(2)化学物相分析结果表明:矿石中铜、钼矿物均以硫化相为主,铜、钼氧化率分别为2.34%和4.57%。

1)计算机图像坐标系:在计算机视觉中,摄像机感光元件获得的像素信息经过处理后都由数组中的一个元素代替,每一个元素的值即代表了该像素点的值。2)成像平面坐标系:成像平面坐标系与计算机图像坐标系的不同在于其以图象的O1为原点,其中O1点一般与计算机图像平面的中心点相对应。3)摄像机坐标系:摄像机坐标系是基于摄像机、关于空间位置的三维坐标系,坐标系原点是摄像机镜头的光心,摄像机的主光轴为坐标系 Z 轴,X、Y 轴构成的平面平行则与像平面平行。4)世界坐标系:世界坐标系则是反应物体在真实三维空间中位置的坐标系,其以空间中任意一点为坐标系原点。[2]

收稿日期: 2019-04-01

作者简介: 牛先锋,中共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图分类号] A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4145[2019]06-0146-07

(责任编辑:刘要停)

标签:;  ;  ;  ;  ;  

社会思潮批判及其方法论析-以《共产党宣言》第三章为范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