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企业家创新人格的培养导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向论文,企业家论文,人格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
——创新动机
创新意识包括两个方面:创新需要和对创新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创新需要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种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内在一致,就是创新之母:对创新的理性认识,反映了创新主体对于创新的认识水平和自觉、主动水平。它包括直接的创新潜在要求即领域内的创新潜能的激活及其相关的创新认知。创新认知是创新需要产生的基础,创新需要是创新认知的目的。在创新认知包括对创新的意义、性质的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创新需求,形成创新意识的基础;在创新需求萌动的基础上,激活创新潜能,产生创新动机,因而创新意识就是一种创新理性认知和创新冲动。这里的创新意识不仅指基于创新潜能激活基础上的创新构想,更是指基于创新认知基础上的创新冲动和创新需求。一个人的创新潜能是有差异的,有的甚至在某个领域内没有天赋,因而一个人的创新能力受先天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但是并不能说一个人没有领域内的创新天赋就没有创新能力,他可能有别的方面的创新潜能,即使是在某些方面没有天赋,通过后天的习得也能具有某些方面的所谓的“天赋”。即便有某些方面的创新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也很难有创新成就,甚至可能没有任何成就。人的内在的创造力和人的创造力的外化是两码事,人的内在的创造力,从主体角度提供并保证个体产生创造产品的可能性,但具有创造力并不一定能保证产生出创造产品。创造成果或创新成果的产生除了需要具有一定创造力外,还需要有将创造性观念转化为实际创新成果的相应的创新知识、创新技能以及保证创新活动顺利进行的创新精神品质,同时它还受到外部因素,比如机遇、环境条件等影响。其中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唤起人对创新意义以及创新性质的认知,激发人对创新需求的渴望,并不断地升华为创新动机。一个企业家要从事企业创新,有在企业产品创新、管理创新、营销创新、文化创新、经营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等方面的创新潜能固然很重要,但是要激活或挖掘这种内在的潜能关键还要靠后天的努力和条件的影响,要把创新潜能变成为创新成果还要靠在相关创新认知的基础上把潜能变成为创新需求即创新意识,再把创新意识提升为创新动机;一个企业家如果没有企业方面的所谓创新“天赋”,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和努力来获得,因此培养企业家的创新意识,旨在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动机。
培养企业家的创新理念
——创新支柱
企业家的创新理念包括创新理想和创新信念,它们是企业家从事创新的精神支柱。创新理想就是指主体创新的奋斗目标和所肩负的创新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它是主体从事创新,为着实现创新目标而奋斗的根本动力。企业家要把企业创新视为贡献社会的创新行动,使创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统一,才能保证有助于正确处理社会、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人类社会、自然、个人的和谐发展。理想是人的翅膀,一个人追求的理想越远大,其才力就发挥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企业创新不是小改小闹,而是在企业体制与企业文化上的根本变革和创新,是在企业产品和营销理念上的创新,而且企业创新面对企业发展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挑战,必须以国际背景为前提,以全球性的共同问题和难题为企业创新的突破口,以国际市场需求为中心,才有可能创造出新市场,实现创新的预期目的。因此当代企业家要从事创新就必须树立远大的创新理想和坚定的创新信念,才能达到创新的预期效应。创新信念是指对创新意义的信念,更是对创新必胜的信念。相信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进步;任何创新,只有努力开拓,就一定能克服困难和曲折,最终获得成功。企业家的创新信念必须是坚定的,与这种坚定信念相辅相成的是顽强的努力。浅尝辄止,遇挫即退,是不可能成为真正成功的经营者的。中外许多企业家成功地实现企业的改革和创新,最为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他们有远大的人生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这种历史使命和责任感既表现在对国家、对社会上,又表现在企业的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
即使碰到了失败,也要把失败的责任一肩挑起来,不怨天尤人;即使失败的原因可能来自外部环境,也可能来自内部的其他人,但当此之时,作为企业灵魂人物的经营者,不应寻找借口推卸责任,而应该找自己未能及时调整以适应环境的责任,找自己用人不当,调处不力的责任,并抱着一定能战胜困难的信念,最终就能实现创新目标。
培养企业家的创新道德
——创新方向
创新道德是指主体从事创新活动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包括主体创新的道德规范和创新价值。企业家从事企业创新必须把握住创新方向,使创新符合服务于人类社会、自然、个人和谐发展的方向,使社会、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相统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创新的价值观,企业的新产品开发或经营与管理创新既要考虑到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又要考虑到与社会利益、企业利益、个人利益三者的内在根本一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家的创新价值尺度和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内在要求的创新价值尺度相统一;当代企业家从事企业创新既要考虑到企业创新作为企业和社会发展的手段,使企业全体成员的潜在智慧和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来,强化企业创新的正效应;又要考虑到企业创新对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的负效应,提高科技的伦理含量,使企业创新为着人类绝大多数人的物质和精神利益发展服务,否则就会导致企业创新偏离这一方向,企业家的决策和创新甚至有损国家、企业、个人的发展,导致企业创新的科学化和人道化的背离,创新行为的异化。因此培养企业家正确的创新价值观,是防止和减少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创新的负效应的重大举措。企业创新也需要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培养企业家的正确的创新世界观,有助于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想武器和方法论,特别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认识论的思想,有助于企业家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去从事企业创新,在实践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企业家在创新活动过程中深化对创新意义及其性质的认识,确立正确的创新态度,树立积极的创新幸福、荣誉、生死、苦乐、公私、家庭观,指导企业创新的方向。企业创新真正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和自然的发展做贡献,使企业创新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共同利益相一致。要反对企业创新的短期赢利观和实用主义,特别是把创新变成个人谋取私利的手段。创新是指主体为了一定的目的,创造出符合社会意义的具有独创性或革新性的产品活动。这里所讲的符合社会意义就是指要保证创新的方向。因此企业创新不仅要反映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还要代表企业职工和社会最广大的消费群体的根本利益。坚持企业的创新道德就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道德,反对个人主义,谋求至上的集体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企业创新的方向。为了保证企业创新的方向,还须培养企业家在创新过程中,所需要的勤奋敬业、团结合作、谦虚谨慎、虚怀若谷、勇敢、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冒险挑战、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等创新道德品质以及一颗纯正无私的心。
培养企业家的创新个性特质
——创新保障
创新个性特质是指同主体创新活动相关的人格特质,包括好奇心、想象性、挑战性、冒险性、欲求性。一是好奇心,即对事物特别是新鲜、独特的事物充满好奇,有兴趣,喜欢追问和了解,产生求知欲。好奇心显示出一个人的敏感、尖锐、富有兴趣和兴致等行为,因而凝聚成一个人的创新兴趣特质。二是想象性,指的是一个人的思维空间和人格空间博大,善于把相距遥远的事物联系起来,并善于接受新事物和不同意见,不计较个人得失和别人的评价,对周围的人有包容性。这是一个人能够全身心投入创新和不断创新所必然表现出来的心性活动自由而又丰富的联想特质。三是挑战性,即不唯师、不唯书、不唯学术权威,敢于向已知和未知提出挑战,发表评论,尤其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这是善于创新的人所表现出来的一种重要的求异而又不畏困难的主动出击的特质。四是冒险性,即处事大胆果断,敢于担风险,有胆有识,尤其是敢于干大事成就大事,不见小利小好就收敛,就满足,有一股勇往直前、不达理想目标决不罢休的不怕任何风险的精神。五是欲求性,对问题的不断追问和探求的执着精神。创新个性特质是创新行为产生和维持的保障机制。企业家从事企业创新不仅需要创新动机、理想、信念、道德,还需要良好的创新个性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