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微媒体”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学生党支部工作新模式研究
——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支部为例
窦立雯,于海芳
(山东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济南)
摘 要: “微媒体”平台是指依靠于互联网络、移动通讯、数字通讯等手段向受众提供信息的新形式。在学生党支部传统工作方式逐渐弱化的形势下,这一新兴平台也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者应当主动占领的教育阵地。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党支部建设模式,从学生党支部工作实际出发,以“微媒体”平台为依托,对高校基层党建工作新模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 微媒体;学生党支部;基层党建;党性教育
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我国建设发展的关键,关系着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党和社会的长治久安,亦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指引。面向未来,高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全面加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微信、微博的产生、移动终端的普及和手机媒体的广泛应用,“微时代”已经到来。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党建思想的号召,不断创新党建形式,加强党建力度,以“魅力管院”微信公众号为主的“微媒体”平台为依托,摸索建立了一系列集学习、互动于一体的学生党支部建设新模式。
一 “微媒体”平台概述及信息传播特点
当今“微媒体”的形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以微信、TIM和QQ等即时通信、微博、视频、BBS、网络社交平台等用计算机为输出终端的网络媒体;另一种是以数字电视、多媒体互动杂志、APP和手机电视等用手机为输出终端的移动数字媒体[1]。时下流行的“微媒体”的即时通讯服务应用程序主要为微信、QQ与微博。单以微信平台为例,据深圳市腾讯公司调查显示,目前微信用户大多以年轻人为主,其中多数是大学生,可见大学生已成为微信的主要群体。
例3中的“highly likely”不仅表达极大的可能性,还透露出一种积极的主观上的高度期待,而例4中的“likely”却表达一种负面的推测,暗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种消极的可能性。这种差异也表现在“基于证据或表象的假定”(evidence/appearance-based postulation)的使用上,例如:
“微媒体”平台因其平台的特殊性,其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内容丰富多变,主题范围广泛,能有效地联系大学生日常生活,加强大学生与社会的交互,其广泛的应用极大促进了传播、交流的民主化、公开化、个性化。但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则有利有弊,在大学生对于外界信息获取的方便快捷的同时,也存在有些微媒体平台上的偏激或消极言论没能得到及时处理,给大学生造成了不良影响,使思想政治工作出现新挑战。
二 当前学生党支部建设现状及特点
(一) 高校思政工作者“微媒体”意识偏弱
目前网络信息化发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对于信息工具的运用处于被动状态,大多数思想政治工作者对微信、微博的使用都处在适应或磨合期。由于他们中的许多人在使用 “微媒体”平台建设党支部方面还未达到熟练水平,因此对于“微媒体”平台大多存在抵触情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于“微媒体”平台的应用规则尚不清楚,尚未对高校学生党支部微平台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大多数学生党支部的“微媒体”平台处于经营管理不善的状态。
(二) 党性教育时间不连贯,大多前紧后松
当然,如今经济条件好了,对于“会喝酒”的人来说,不仅在享受“下酒物”,似乎,更重视享受“下酒”的那个过程了。
(三) 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分布较为分散
“微媒体”平台可以与移动终端有效整合,使教育内容可以即时推送,不受地理和时间因素的影响。高校党员可以通过高校党员的微通信平台获取最新信息。作为高校党组织“微媒体”平台的管理者,它可以打破时间和地域限制,与党员沟通,掌握党建活动,关注舆论,反馈各种建议和问题,提高党员受教育的连续性和时效性。
目前高校党员教育缺乏连续性,在学生党员发展的早期,对学生的党性教育高度重视,形成了学校党员培训、支部社会实践、党员考核等更加全面、系统的党的综合评价制度体系。但当学生入党后,缺乏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党性评价,使得一些大学生党员认为,“形式上入党后就是党员,可以不需要继续努力工作”,这在入党前后存在着行动上的显著差异。经过一批学生党员的发展后,基层学生党支部也将重点培养下一年级的新党员,一般来说,支部对党员进行的后续教育是不够的,他们大多数只参加定期的组织生活会议。
(四) 党员之间缺乏深入交流
积极建立“微媒体”平台网上党校,能有效补充预备党员后续教育及流动党员管理这两大薄弱环节。目前,很多高校都开设网上党校了,这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开发基于“微媒体”平台形式的网上党校等相关课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既保证学员的学习时长,又可以随时自主学习,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形成党员教育的长效机制。“微媒体”教育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攻克毕业实习、异地教学实践、选派出境出国的党员及时参加组织生活这一大难点。通过建立线上党支部虚拟生活室,进行网上组织生活会等活动,把讨论交流的聊天记录保存下来,作为组织生活的会议记录,既充分发挥了网络快捷、交互、平等和保密等特点,又保证了组织生活的严肃性。流动党员更可通过这些平台打破时空的限制与大家沟通,与入党积极分子交流各层面实际问题。
三 “微媒体”平台对于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建设的机遇与挑战
在现代信息流的冲击下,学生党支部的传统工作正在逐步弱化。在当前高校招生的大背景下,学生党员的实际管理具有挑战性。高校党建工作者要主动占据“微媒体”平台的教育地位,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扩大其影响力。将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丰富和完善支部建设的手段引入工作机制,从而弥补传统方法的不足。
CHEN Xin-xin, CAI Ji-ping, CHENG Jin-wei, ZHOU Xiao-qing, SHEN Ya, LI Jian, WEI Rui-li
当今,随着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习惯于通过网络资源搜索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大学生通过浏览网页、聊天、参与网上论坛讨论等方式,对社会有着多元化的理解。
(一) “微媒体”平台使地域、空间不再受限制
高校研究生党员因其自身学业特点的特殊性,在完成固定本校学业课程后,如果自身导师非本校老师,而是其他高校兼职老师时,则会在研究生期间去自身导师的学校进行研究学习。高校研究生党支部成员因毕业实习、异地教学实践、选派出境出国等原因分散在各地,这就对研究生党支部成员间的交流以及党支部正常工作开展带来了困难。研究生党员无法按时参加党支部活动,不利于党支部凝聚力的形成,也不利于党支部对党员后续教育的培养。
(二) “微媒体”平台促进支部党员间的互动
“微媒体”平台因其互动性与实时性的特点,易于实时掌握学生党员的思想动态。管理学院党支部在原有基础上加以创新,进行网络党性教育培训及线上观看《榜样3》专题节目等观影经验分享,这样更有利于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的考察培养,避免了只局限于“思想汇报”这一单一的考察模式。新的活动形式更侧重于对学生党员和新党员的思想建设,一方面激发了党员们对党的拥护与敬畏之心,坚定心中的信仰,明确身上的责任;另一方面让同学们接触到更加鲜活的党员榜样,找准前进的方向,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奠定坚实基础。
(三) 有利于红色教育资源共享,增加教育影响力
目前,党支部的教育工作大多是面对面的,使党支部教育资源有限。微信公众平台的受众众多,可以通过共享朋友圈和转发,扩大优质红色教育资源的影响力,提升教育资源的共享价值。通过丰富的“微媒体”平台传播育人经验,可以有效加强红色教育资源的共享与流动,保证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促进大学生继续教育的发展。
利用“微媒体”平台的优势开展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工作已经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微媒体”平台也能够有效地解决目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教育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 有利于促进支部工作教育的连贯性,使支部工作贴近支部党员生活,增加吸引力
管理学院更加注重制度制定和党建工作的透明度,通过“微媒体”平台实施上传支部管理文件及会议记录,扩大言论吸收,加强理论实践的学习与结合,通过一系列特殊而丰富的学习教育活动,我们将继续创新和拓展学习型党组织的平台、载体和形式。此外,还建立了学生党支部微信群。在微信群中,每个人都可以分享短信息,在线交流文字、语言和视频。微信群完全依靠无线网络技术随时随地进行传播和通信,有效地避免了分支教育的不一致性。基层学生党支部可以设支部宣传委员会,规定时间,设定“发起讨论”的主题,集中全集党员的注意力,以微信群为平台,讨论时事,教育研究大学生党组织成员,老党员回答新党员问题,新党员要向组织反馈思想问题,为党支部的学习小组营造积极的氛围,增强大学生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支部的工作更贴近党员的生活,增强党组织在学生工作中的吸引力。
四 基于“微媒体”平台的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
四棱豆种子皮较坚硬,不易发芽,为提高发芽率,应进行种子处理,先晒种1~2天,再用55℃的温水浸泡15分钟,后用清水浸种24小时,捞出,用湿纱布包好,28~3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一) 构建“微媒体”平台教育阵地
高校党建工作应该积极构建“微媒体”平台的教育阵地,以引导学生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学生党员们结合日常工作,把握微时代创造的特殊机遇,创建内容多彩、形式多样的意识形态教育阵地。利用“微媒体”平台具有的自主性、个体化、交互性特点,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加强党性教育内容的针对性,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的思想建设[3]。例如,设立学生党支部“微媒体”平台账号,运用网络PC平台和手机APP平台同步开展工作,通过声音、文字和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结合使用,对新时代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进行宣传,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的学习,宣传老一辈红色革命家的革命精神[4]。在一定层面引导及宣传红色思想,使更多的普通学生被辐射到,扩大党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吸引广大有志青年向党组织靠拢,也促使支部内部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 积极建立“微媒体”平台网上党校
以往的党内交流多采用面对面的方式,“两会一课”多以会议的形式进行,很容易造成“一言堂”局面,受众被动地接受信息,很难使学生党员进行知识内化,且这种面对面的形式极易受到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缺乏即时性。而一般信息的发布多为单方面的任务布置,党员和群众之间、党员与积极分子之间、党员和党员之间的交流面较窄,导致讨论较少,缺乏交互性[2]。
(三) 利用“微媒体”平台使支部工作连贯性、常态化
“微媒体”平台不仅可以实现实时在线通信,而且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会议内容易于保存和查看,更有利于党员大学生的网上组织生活。学生党支部能够及时、定期地宣传全球时事和政治新闻,逐步引导大学生关注政治问题、开展讨论,鼓励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增强支部工作的连贯性和规范性。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要适应“微时代”的特点,在继续推进科学教育原有方法的同时,要积极创新,与“微”教育相结合。例如,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支部的公众号、微博等平台上的国内外最新热点;支部组织委员定期在支部微信公众平台和QQ公众平台上分享红色教育材料,动员支部教师及学生党员参与党的理论和实践,增强党员对知识的热情,同时也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5.英语对每一个小学生来说都是一门新的课程,但是很多家长或教师在态度上没有正确对待,例如,经常因为成绩加以批评,使学生在学校时常常存在抵触心理。这也是教学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的问题。
(四) 打造党支部“微媒体”品牌活动建设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具备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优势。因此,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平台举办有支部特色的“微活动”,打造支部特色品牌活动,将支部特色品牌活动进行深化和推广[5]。如开展线上支部成员答题赢红色书籍活动,通过答题竞赛既可以巩固支部成员的党建基础知识,又可以通过奖品调动广大粉丝的参与热情,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五) 通过“微媒体”平台宣传加强支部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在“微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是各类信息的收集中心。人们可以通过转发文本、图片和视频,与圈内的朋友分享他们最喜欢的观点,分享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可以产生快速传播和广泛推广的效果。在现在高校中,各级党组织可以通过各自的“微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推广党的理论知识和新闻时事,定期开展“微党课”对党员、党的发展对象、党的积极分子进行专题理论教育学习[6],鼓励学生阅读相关内容,广泛地总结、积极地宣传、传播正能量信息,增强宣传教育的影响力。
此外,鱼鳖混养是综合利用水体,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既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又提高了饲料利用率,使生物能源多级利用,从而提高了单位水体的经济效益。
五 总结
党建工作是一项恒久长远的任务,正所谓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处于“微时代”,充满着机遇与挑战。在“微媒体”平台平稳有序的推进过程中,高校党支部要注重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真正做到党建工作按时部署、党建问题深入研究、党建事项及时督办。强化思想政治建设,依据“微媒体”平台组织党员、学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了解支部党建工作进程。合理运用“微媒体”平台开展党性品牌活动,提高党性修养,让“微媒体”平台更好地服务于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让学生党员明确党员应做的事,做好党员该做的事。于此同时,要重点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微媒体”较弱、教育时间且多前紧后松、研究生党支部成员较为分散、党员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等问题。构建“微媒体”平台教育阵地,积极建立“微媒体”平台网上党校,利用“微媒体”平台使支部工作连贯性、常态化,打造党支部“微媒体”品牌活动建设,增强“微媒体”平台在高校学生支部教育工作中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宋丽英.基于新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
[2] 赵翊程,宋丽英.用微信平台创新大学生党建工作策略研究[J].学理论,2014(32):212-213.
[3] 郑云.网络环境下高校学生党支部构建探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13(05):45-47.
[4] 管龙陵.自媒体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影响力提升研究[J].才智,2015(14):193-194.
[5] 吴小英.高校党支部微博建设的几点思考——以大学生党支部微博建设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3):167-168.
[6] 滕铭明.基于“微党课”的学生党员教育机制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42):38-40.
本文引用格式: 窦立雯,等.以“微媒体”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学生党支部工作新模式研究——以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党支部为例[J]. 教育现代化,2019,6(21):139-141.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21.052
作者简介: 窦立雯,女,回族,山东聊城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 于海芳,女,汉族,山东威海人,硕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微媒体论文; 学生党支部论文; 基层党建论文; 党性教育论文; 山东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