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对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丽琴

刘丽琴(四川省江油市人民医院 6217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对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 年全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计240 例,将其分为A 组及B 组,A 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B 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患者疼痛及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疼痛程度均低于护理前水平,且A 组低于B 组(P < 0.05),A 组产妇恢复情况高于B 组(P < 0.05),且A 组满意度较高。结论 对剖宫产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疼痛情况,并能提高产妇术后恢复速度,对改善其情绪及症状均有明显益处。

【关键词】护理干预 剖宫产 康复【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9753(2016)3-0146-02

剖宫产术后疼痛是该手术方法后最为常见的症状,常导致产妇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同时影响产妇泌乳情况,严重影响产妇术后恢复情况[1]。有报道显示,我国剖宫产率约为46.2%,且随着近些年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其概率有所提高[2]。因此,对其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以改善术后症状成为相关学者研究的焦点。本次研究选取2015 年全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计240 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 年全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共计240 例,包括初产妇145 例,经产妇95 例,年龄(28.23±4.17)岁,全部产妇身体情况均表现良好,无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及严重脏器功能障碍,将其随机分为A 组及B 组,每组产妇120 例。经分析,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及其中经产妇初次妊娠方式等差异均无意义(P > 0.05)。

1.2 护理方法B 组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包括对产妇剖宫产切口进行常规换药及消毒,对产妇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并对产妇进行相关健康教育等;A 组产妇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对产妇体位进行护理,选择舒适的体位,尽量减轻产妇因切口张力过大引起的疼痛,若产妇对切口疼痛可以忍受时,指导并帮助产妇家属,每2-3h 使产妇改变一次体位,以避免相应部位血流不畅;2、对产妇呼吸及咳嗽进行护理干预,指导产妇在深呼吸或咳嗽时,适当用手按压切口,以减少因张力过大或震动导致的切口疼痛;3、进行饮食干预,督促产妇多食用易消化且高能量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或腌制食物;4、心理干预,护理人员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与产妇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并使产妇将更多的注意力用于照顾新生儿,在增进母子感情的同时,减轻产妇对疼痛的感知,以提高恢复程度,促进切口的恢复。

1.3 评价标准[3]记录产妇护理前及护理后疼痛指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比例及平均每日睡眠时间与住院时间。采用VAS 评分法对产妇疼痛程度进行评分:1、0 级:无疼痛;2、1 级:疼痛轻微、可忍耐、不影响睡眠;3、2 级:疼痛加重,需使用止疼药缓解疼痛,影响睡眠;4、3 级:疼痛严重,不可忍耐,需使用止疼药降低疼痛程度,睡眠质量差。

1.4 数据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 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均数± 标准差() ,统计方法分别采用t 检验,P < 0.05 认为差异显著。

2. 结果2.1 比较产妇疼痛程度相应护理后,A 组患者0 级、1 级、2 级、3 级疼痛比例分别为19.17%、67.50%、10.83% 及2.50%,B 组分别为3.33%、42.50%、39.17% 及39.17%,两组疼痛程度均低于护理前水平,且A 组低于B 组(P < 0.05),如表1 所示。表1. 产妇疼痛程度(n/%)

3. 讨论剖宫产作为一种手术方法,必然对产妇机体造成一定损伤,这也是导致产妇出现术后疼痛的主要原因。因此,护理人员应对产妇进行一定健康教育,指导其采用深呼吸或按压方式减轻创面的疼痛感,同时,舒缓产妇心情,并使产妇将更多的注意力转移至新生儿,在减轻其疼痛程度的同时,增进母子感情,另外,还可采取产妇较为喜欢的方法,对产妇进行心理干预,使其明白这是绝大多数剖宫产患者必将经过的一段时间,使其积极面对,并做好心理准备,增加对疼痛的忍耐能力[4-5]。

本次研究中,A 组患者0 级、1 级、2 级、3 级疼痛比例分别为19.17%、67.50%、10.83% 及2.50%,B 组分别为3.33%、42.50%、39.17% 及39.17%,两组疼痛程度均低于护理前水平,且A 组低于B 组(P < 0.05),提示产妇麻药效果逐渐消失后,疼痛情况最为严重,随着时间的增加,创面逐渐恢复,疼痛减轻,而对患者进行积极的护理,可进一步减轻产妇疼痛感,另外,A 组产妇每日睡眠时间为9.23±1.63h,B 组为6.27±1.02h,A 组住院时间为9.72±2.16d,B 组为12.28±3.61d,A 组产妇恢复情况高于B 组(P< 0.05),产妇睡眠时间较长,说明其疼痛感降低较为明显,而睡眠质量的提高可促进产妇身体各机能的恢复,使住院时间减少。且A 组满意度较高,说明A 组患者对护理方法更为配合。

总之,对剖宫产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产妇疼痛情况,并能提高产妇术后恢复速度,对改善其情绪及症状均有明显益处。

参考文献[1] 周雪梅. 护理干预减轻剖宫产术后疼痛及促进康复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3,19(29):127[2] 盛瑞兰. 护理干预在减轻妇产科腹部术后疼痛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2,18(21):112-113[3] 黄爽, 黎月洁.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影响[J]. 全科护理,2013,1(2):210[4] 贺琰. 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研究[J]. 中国当代医生,2012,50(10):103-104[5] 赵丽娜,郑雪芬,俞忆春.剖宫产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进展[J]. 全科护理,2013,11(7):1890-1892

论文作者:刘丽琴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用于剖宫产术后对缓解疼痛及促进康复的影响分析论文_刘丽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