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裂缝问题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如何解决裂缝问题关系到如何保证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关系到建筑整体的安全系数以及建筑使用者的生命安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控制对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成因;治理
混凝土施工材料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其对整个建筑工程施工的实施和完成有着重要意义。混凝土的使用,极大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但是,当前建筑工程运用混凝土的过程存在诸多问题,其中裂缝问题最为严重。因此,为了提高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该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整治,切实解决混凝土裂缝问题。
1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混凝土原材料不合格
混凝土由水、水泥、砂石等搅拌而成,只有选择合格的原材料,才能加工出质量过硬的混凝土。搅拌混凝土对水质有较高要求,只有用纯净水搅拌出的混凝土才是合格高质的混凝土,而一些施工单位会使用二次用水来降低成本,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严重影响。水泥的把控也极易出现问题,一些施工单位对水泥厂家没有进行筛选,容易进购一些质量不好的水泥。在砂与石子的选择中,砂、石的粗细程度没有按照要求严格选择。外加剂的选择对混凝土的质量而言也有极大影响,施工单位如若选择了不合格或者不合适的外加剂,混凝土的质量会严重下滑,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便容易出现裂缝。
1.2 施工技术不合理
混凝土施工有固定的结构顺序,即捆绑钢筋-支模板-混凝土浇筑-浇筑养护-检验混凝土强度-满足强度要求-拆除模板。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施工顺序,并确保每一个步骤的正确进行,否则一个细微的失误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影响。例如,在捆绑钢筋时,如果钢筋绑扎技术不合理,混凝土最后的成型就会出现问题。而支模板这一步出现问题,则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中出现裂缝,混凝土结构强度变低,构架变形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混凝土的浇筑养护也十分重要,在浇筑养护时要注重对混凝土结构的防护,避免不良后果的产生。建筑单位在进行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时,要严格调控施工温度。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会散发很多热量,从而升高了混凝土中的温度,导致内外温差加大,在这种情形下,如果施工单位没有严格调控施工温度,对混凝土进行妥善养护,极易产生裂缝现象。
1.3 建筑工程设计问题
①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对于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裂缝而言,其在建筑设计中,会存在因结构设计缺乏合理性,而导致出现混凝土裂缝现象。有些建筑工程在设计中,由于设计人员的疏忽,造成荷载数值带入错误,或将某一位置的荷载数值漏算,会使整体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某位置的单位荷载不符合要求,进而出现混凝土裂缝。同时,在设计中还会存在设计构造与实际施工不符的情况,此种情况,也会对建筑结构带来诸多隐患[1]。此外,需要注意的是,部分设计人员由于缺乏现场施工经验,虽能够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建筑工程结构,但却未对混凝土的性质与周边的环境和气候因素考虑明确,混凝土的线性膨胀问题,就成为了出现混凝土裂缝的另一成因。在建筑结构中,混凝土与砖体连接位置,就会由线性膨胀系数与变形值的差异性,而逐渐出现裂缝,而当裂缝存在后,经雨水的冲刷和渗漏,则会使裂缝进一步增大[2]。②配比设计因素。在配比设计中,设计人员若不能对砂石、水泥等型号与品种进行明确的选择,则会出现混合成的混凝土保水性能过高,进而使混凝土的收缩性极大提升,这便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出现。依据建筑设计中混凝土的配比标准,增加3m3的混凝土,则需进行10kg水泥的添加,且会使水化温度提升1℃[3]。例如:在混凝土设计配比中,若添加的水及水泥比重超高,则极易出现水泥和水的用量递增,水泥浆体的体积过大,此时,混凝土的收缩性则越大,出现塌落的程度也就越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治理措施
2.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
提升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需要对各类原材料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从源头上避免低质量混凝土的出现。对混凝土各类原材料进行质量把控,除了要重点针对建筑工程施工中所需的水泥进行严格的质检外,还要详细全面地检查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辅助材料,因为各类辅助材料也在很大层面上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如果仅仅重视水泥的质量,而忽视了对砂石的筛选,最后搅拌而成的混凝土质量会受到很大影响,导致后期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裂缝现象。
2.2 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原材料的配置比例不同,混凝土的质量也会不通。经过科学的分析与总结得出,混凝土的最佳水灰比例应为0.24~0.34,混凝土的水灰比例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强度等级会产生严重偏差,也更容易产生裂缝现象,甚至影响到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及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2.3 优化混凝土施工结构
如果混凝土的施工结构不合理,在施工中就极易产生裂缝问题。因此,为减轻裂缝现象,要对混凝土施工结构进行合理优化,通过多种设置来控制裂缝的产生。例如,预应力技术的使用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值得在建筑施工中加以推广利用。
2.4 加强对浇筑过程的控制
第一,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必须先确定浇筑范围、合理的浇筑时间,并预估容易产生裂缝的位置,才能调配出合适的混凝土配比值,降低产生裂缝现象的几率。第二,完成浇筑后,混凝土中的骨料由于重力作用会不断地下沉,导致少量的骨料会留在混凝土上部分,而混凝土表层又极易出现浮水现象,两者的混合致使了伸缩裂缝的产生。因此施工人员在混凝土凝固之前,务必要对其表面进行再次按压,避免伸缩裂缝的产生。第三,在浇筑工程结束的24小时内不能进行吊卸材料的操作,因为吊卸过程中产生的振动对混凝土结构会产生影响。当混凝土完全凝固后,在吊卸材料时,要逐渐增加吊卸重量,并降低操作的幅度,最大可能地减轻振动影响。第四,对混凝土要严格按照混凝土强度标准进行检测,只有在确保混凝土满足标准后才能进行不同部位的支模施工。为了避免建筑物产生楼板裂缝,在进行浇筑时,应该在楼板表面设置模板或脚手架,以此来分散建筑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混凝土不受冲击影响。
2.5 做好后期养护工作
对于整个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过程而言,后期养护也是相当重要的,科学合理的养护能够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尤其是能有效减少由于外在环境而产生的裂缝。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最为关键的工作任务就是要严格把控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和湿度。例如,当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时,施工人员要及时采取降温或者保温措施来使内外温度达到一致,避免因温差过大而产生裂缝。在外界温度升高时,要及时采取科学的散热方式降低混凝土的表面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因温度过高而产生裂缝。保湿操作也需要加强控制和管理,尤其是要设置合理的保湿时间能显著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大幅减少混凝土裂缝问题的产生。
3 结束语
综上,混凝土的应用很大程度提升了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和施工质量,这充分证明了混凝土材料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在混凝土材料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严重的裂缝问题,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找出正确解决裂缝问题的方法,才能提升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从而推动建筑工程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长林.谈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黑龙江科学,2014,5(4):39.
[2]叶成.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探析[J].江西建材,2015(7):64-64.
[3]魏建军.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与防治[J].四川水泥,2015(9):82-82.
论文作者:彭继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裂缝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质量论文; 成因论文; 水泥论文; 过程中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