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我国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关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策略的若干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阶段论文,策略论文,高中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无疑对我国教育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十五”期间,伴随着我国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的到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将十分艰巨。认真审视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发展策略,妥善处理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若干关系,有效化解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诸多矛盾,才能切实保证高中阶段教育持续的、稳定的、健康的发展,也才能为“201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70%左右,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地区的人口覆盖率达到85%左右,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注:中共教育部党组.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开创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9-11-2002.)的目标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一、从基础教育事业的全局出发,正确处理好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与普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的关系

本着“在全局中发展高中,以发展高中带动全局”的思路,在保证义务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要加大改革力度,促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使得普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和高中阶段教育持续发展相得益彰,整体推进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

1.从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需求看,随着高中学龄人口入学高峰的到来,“十五”期间已成为我国高中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发展高中的任务十分艰巨。人口的波动将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影响,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资料推算,“十五”后期,我国15~17岁高中学龄人口将迎来一个高峰期,与初中学龄人口高峰期相比推后三年。其中2005年将达到峰值7700万人左右,此后逐年下降,2010年可进入5000万人左右的低谷。(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此外,由于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影响,我国初中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2002年,我国的初中毕业生达到2000万人左右,未来几年每年还将增加500~600万人。(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1年中国教育绿皮书[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按照“十五”计划,2005年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应达到60%左右,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将达到4600万人左右,比2000年净增2000万人,五年间平均每年招生应该增加400万人左右,年均增长需达到12.8%,而2001年仅增加了76.7万人,增长8.4%,相差4.4个百分点,2002年以后每年需增长15.3%,才能达到“十五”计划预定的毛入学率60%的目标(注:李芙蓉.全面高中阶段教育:发展与问题探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2,(12).)。由此可见,“十五”后期将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关键时期。

近两年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迅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入,北京、上海等地已经率先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但是,从全国范围看,初中毕业生升学矛盾仍然十分突出。2001年,我国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的比例分别为90%、53%和58%,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格局,高中阶段教育实际已经成为各级教育协调发展的瓶颈。(注:陈至立.坚持教育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加快高中发展[N].中国教育报,13-10-2002.)这种情况如果持续下去,不仅会危及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提高,也将制约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已势在必行。

2.从义务教育发展的现实看,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仍然要把普及、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地位。截止到2001年底,全国经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下简称“普九”)验收的县、市、区和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已达2573个,人口覆盖率达到91%左右,全国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05%。(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Z].(2001).)从总体看,已经实现“普九”的地区正在认真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城市、经济发达地区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西部地区在抓好经济开发的同时,把“普九”作为“攻坚工程”。

但是,我国仍有近9%左右的人口地区尚未实现“普九”目标,即便在已经实现“普九”目标的地区,仍然存在水平低、基础弱,不全面、不稳固的现象。这些地区的教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亟待提高,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推进素质教育的任务仍十分繁重。特别是在2002年全国农村税费改革试验逐步扩大的现实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义务教育投入不足问题、“普九”欠债问题、拖欠教师工资问题、农村中小学危房问题、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继续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就是在推进教育发展时要优先考虑义务教育,在配置教育资源时要优先保证义务教育。

3.从基础教育发展的全局看,应当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在全局中发展高中,以发展高中带动全局”的目标。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有教育资源配置条件下,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有可能对“普九”的巩固提高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人们比较普遍的一种担心。事实上,我们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现实:自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使得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出口过窄的局面明显得到缓解,从而拉动以升学为主的高中阶段教育(主要是普通高中教育)的发展。据此我们是否也可以做出这样的推断:随着高中阶段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初中毕业生的升学率持续提高,有可能对“普九”的巩固提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基础教育事业的全局出发,努力化解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冲突和矛盾,就完全能够赢得两者共同发展的局面。

鉴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情况差距很大的现实背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在不同发展区域,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将有所不同:(1)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高质量、高水平地实现“普九”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到“十五”末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2)已经实现“普九”的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工作的重点仍将是巩固和提高“普九”的成果与质量,并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3)尚未实现“普九”的贫困地区,首要任务仍将是继续打好“普九”攻坚战,尽早实现“普九”目标,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高中建设。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已经实现“普九”的农村地区,巩固提高“普九”成果与质量的任务相当艰巨,同时提出了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在资金投入、资源分配上的矛盾将会表现得更加突出。强调“在全局中发展高中教育”,就是要在保证义务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加大改革力度,寻求化解资源配置矛盾、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有效手段,如:建立“政府投入、社会多方参与、受教育者合理分担”的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机制。而“以发展高中带动全局”,就是要通过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增加初中毕业生的升学机会,寻求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普九”成果与质量的巩固和提高,进而带动基础教育事业整体健康地发展。

二、从提升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出发,正确处理好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与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

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是坚持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的高中教育发展途径;以均衡发展的思想为指导,提升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最终目标。正确处理好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与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均衡发展思想指导下,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就应当使“强的更强”,使“弱的变强”。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是对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一种片面理解。

1.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也是适应教育事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当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既面临办学规模不足,群众上高中难的问题,又面临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紧缺,上好学校更难的矛盾。正是由于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初升高”一度变得比考大学还要难,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呼声越来越强烈。近年来,各地把扩大“普通高中”规模的重点放在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上,走一条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为主的路子。

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主要采取以下几种途径:一是引导原有的示范高中以及其他在社会上享有盛誉的高中,通过扩建以及与其他学校合并的方式,扩大办学规模,发挥这些学校长期形成的优势;二是采用依托老校优势的办法,高起点形成一批新校,使它们在办学初期就得到群众的欢迎和社会认可,在较短时间内达到较高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三是通过合并、兼并、联合办学等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的方式,从加强领导班子、充实教师队伍、增加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调整生源结构等方面着手,对一些基础薄弱的学校进行重点改造和建设,使之迅速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成为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学校。

2.促进均衡发展是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重要的战略性指导思想,也是确保高中阶段教育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乡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都要统筹规划,促进均衡发展;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这是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条件;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特别应当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从国家的角度,应当从区域、学校和群体三个层面,同时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但首先应当花大力气做的是努力推进区域内的均衡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应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同时涵盖高中阶段教育,这是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发展思路。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均衡发展,就是要在当前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坚持以均衡发展的思想为指导,在经济发展水平大体比较接近的一个区域、一个中心城市或一个县,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高中,教好每一个学生,从而推动我国高中教育,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3.以均衡发展的思想为指导,通过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提升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

在均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应当使“强的更强”,加强示范性高中建设无疑是一项有效的举措。但示范性高中建设,关键不在给予多少特殊的资源配置,而是通过建立自主发展的内在机制,推动学校不断追求新的发展。示范性高中建设不应造成新的教育发展不平衡,而应使处于各层次的学校在动态发展过程中谋求更高水平的平衡和循环。“软件从优、硬件从实”,发挥辐射、牵动作用是示范性高中的主要标志。当前,在规范示范性高中建设的过程中,尤其应当遏制办学条件高投资的攀比现象,制止追求“豪华”的不良风气。只有探索建立一种有利于示范性高中求真务实、积极竞争、勇于创新的机制,才能更好地带动本地高中教育的整体发展。

在均衡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应当使“弱的变强”,加大改造薄弱学校的力度无疑是一项明智的选择。在现有示范高中还不可能完全容纳所有在读高中学生,仍有一大批学生在相对薄弱的学校就读的情况下,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就绝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加强示范高中建设上,而应与小学、初中全面进行标准化建设同步,加大改造现有薄弱学校的力度,除了增加必要的投入之外,更要实施制度创新,加大办学体制改革的步伐。通过分期分批的改造和建设,全面清除完全中学、普通高中中的薄弱学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高中教育的整体水平。总之,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应当逐步从外延走向内涵,通过整体水平的提升来促进均衡发展。

三、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出发,正确处理好政府办学与鼓励社会多方参与、积极发展民办高中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投入固然在稳步增加,但仍然不能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2001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19%,是自1989年对此指标进行监测以来的最高水平(注: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2001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N].中国教育报,4-1-2003.),但仍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教育投入不足的问题仍将长期困扰并严重制约我国教育的发展。当前,在不断增加政府投入的同时,应当鼓励社会多方参与,扩大筹资渠道,积极发展民办高中,依靠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推进高中阶段教育的发展。

1.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增加投入,是促进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十五”期间,我国高中教育的规模呈大幅度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从2002年起,我国每年的初中毕业生将增加500~600万人,对高中教育形成较大的发展压力。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局面,应当进一步强化政府责任,不断增加对高中阶段教育的投入。2002年,中央财政从国债中拿出15个亿,支持扩大全国的优质高中教育资源,这笔资金加上地方的配套资金,经过三年建设,预期可扩大11800个教学班,增加60万名学生入学。(注:范绪锋.发展高中教育,满足人民群众教育需求[N].中国教育报,29-10-2002.)

应当看到,我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公共财政体系,优先满足义务教育的需求,同时从增强我国创新能力的大局出发,还必须加大对重点高等学校的资金投入。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财政投资占财政教育总投资的份额,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政府既要努力加大对高中教育的投入,又要进一步统筹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在盘活利用资源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财政、金融、信贷等手段提高教育融资能力,改进现有学校基础设施投入模式,采取拨款与贷款相结合和政府贴息的方式,发挥政府有限资金的扩张效应。同时,还可以利用城市改造、工厂搬迁的土地和其他资源,通过“退厂进校”来扩大高中教育资源。以新建高中为例,新建高中可按照“公办民助”的思路,采取“财政拿一点,社会集一点,银行贷一点,学生收一点”的办法进行建设。但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政府在新建高中的过程中,一定要统筹考虑学龄人口高峰应急与高峰过后的实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金和资源浪费。

2.鼓励社会多方参与,积极发展民办高中,是“十五”期间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相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快速发展而言,我国民办高中的办学规模不足,发展速度不快。2001年,我国含高中教育阶段的学校(包括普通高中,完全中学,职业高中,职业初、高中合设校)总计为21644所,其中,含高中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为2848所,占全国含高中教育阶段学校总数的13.1%;我国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在校生总数为17880757人,其中,民办高中在校生数为1101823人,占高中在校生总数的6.16%;我国高中(包括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招生总数为7130300人,其中,民办高中招生数为491168人,占高中招生总数的6.89%。(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Z].(2001).)

在现实条件下,仅仅依靠增加政府投入,难以满足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导,积极鼓励民办高中发展,逐步形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灵活多样的高中阶段教育的办学格局,将成为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一个现实选择。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正式颁布,特别是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的加快,在今后一个时期,在新型城市和大部分县镇,民办高中将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落实土地、税收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发展民办高中;也可以由政府投资,采取“国有民办”的形式发展高中;鼓励高质量高中利用自身优势,与社会力量联合举办民办高中;鼓励有条件高校利用其资源优势,采用民办机制举办外语、艺术等特色高中。近年来,浙江瑞安市实施的“教育凭证”制度,切实加大了对社会力量办学的扶持力度,民办教育由此有了突破性的发展。目前,全市17所民办高中已吸引社会投资3亿多元,有效地推动了民办高中教育的发展。

3.通过办学体制改革的大胆探索与实践,构筑起高中阶段教育的多元化办学格局,使高中阶段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形成学校持续发展能力。作为基础教育,高中阶段教育仍应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作为非义务教育阶段,高中阶段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应当成为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和基础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重点和突破口,高中阶段教育所有制多种形式的改革在法律范围内要允许大胆试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普通高中教育在继续发展公办学校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公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的领导和管理。薄弱学校、国有企业所属中小学和政府新建的学校等,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可以进行按民办学校机制运行的改革试验”。通过发展民办高中,通过办学体制改革试验,逐步改变政府包揽办学的局面,确立学校的实体地位,自主发展、公平竞争,使高中阶段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真正形成学校持续发展能力。政府对民办学校、办学体制改革试验学校的监管应由过程管理转向结果监控,重点是教育质量监控和财务审计,在投资方面只要有利于扩大全社会的教育资源,就不宜管得过细、过死。

四、从教育事业的协调发展出发,正确处理好发展普通高中教育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

从我国的教育结构体系看,高中阶段教育分为普通高中教育和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状况,将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只是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区域,两者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两者缺一不可,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的健康发展。

1.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对“普通高中”的巨大需求,加快普通高中的发展步伐。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日益要求把核心技能的培养作为重建高中阶段教育体系的基础,用综合能力培养代替单一职业技能培养是国际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普遍趋势,这就要求逐步提高普通高中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同时,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增加了高中毕业生升学的机会,从而拉动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的发展。“十五”期间,普通高中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1年,在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和在校生中,普通高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大。在1999年、2000年和2001年职前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和职业教育的招生比例分别为49.6:50.4、56.9:43.1、61.3:38.7,职业教育招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2001年普通高中在校生规模净增200多万人,使得全国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突破了2600万人。(注: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简况[Z].(2001).)

2.深化改革,办出特色,寻求中等职业教育的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职前正规教育,一直具有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反映社会多样化需求十分灵敏的特色。但由于受到近几年高校持续扩招的影响,使得普通高中的需求明显增大,地方政府根据社会需求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做出了相应调整。此外,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途径、人才培养模式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导致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

事实上,在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过程中,各行各业对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需求仍然比较旺盛,特别是第三产业的迅速成长,将有可能为中等职业受教育者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从而拉动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应当紧密结合本地区科技、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需要,进一步调整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并以就业劳动力市场为导向,使受教育者能够适应劳动力市场竞争,从而抓住潜在的、巨大的第三次产业就业空间。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也要注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特别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不断更新自己知识与创业的能力,为他们适应未来的工作变换和继续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3.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必须坚持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并举的方针,同时满足适龄人口的升学目标和就业目标。但由于我国各地区发展极不平衡,而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必然会导致教育结构的不平衡,因此不宜把高中阶段教育的分流比例作为全国划一发展的结构目标,而应当遵循市场规律,尊重受教育群体的选择,理性地看待不同发展时期、不同区域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所占的比重。

发展教育必须扩大人民选择不同教育的权利,扩大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更重要的是满足对不同教育的需求。随着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势必增加对普通高中教育的需求,普通高中教育应有较大发展,以更好地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应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劳动力市场,这对刺激和带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从而满足另一部分适龄人口的就业需求。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不动摇,促使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是一条适应中国国情的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的道路,特别是在当前普通高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将会对未来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标签:;  ;  ;  ;  ;  ;  ;  

关于我国高中教育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_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