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制度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刘治中

环境制度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刘治中

通化市二道江区市政工程管理所 吉林 通化 134003

摘要:

在市政工程的环境影响中,对其进行规范控制的、提供激励监督机制的制度主要是环境制度。笔者认为,环境制度对市政工程来讲,提供的核心功能是激励和约束。在市政工程中,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境标准制度等环境制度,通过禁止机会主义、鼓励环境增益行为、提供有效信息以及减少外部性要求等对市政工程环境行为提供激励与约束,从而约束政府在多元目标下的政府偏好, 进而实现减少环境负外部性以及增加城市生态环境工程投资的目的。总的来说,环境制度为市政工程提供一系列环境可行性的选择集,提高行为可预见性,激励约束着市政工程以起到减少环境负外部性和增加生态环境工程投资的作用。

关键字:市政工程、环境制度

对于市政工程而言,环境制度对其的制约不仅体现在负面环境影响方面,也体现在正

面环境影响方面。对于负面环境影响而言,同其他产生生态环境破坏的人类行为一样,受

到政策、制度的制约,并按规定必须采取行动控制生态环境影响,将市政工程的环境负外

部性降到最小,将本来会给别人带来的环境负效益内部化为工程成本。带来正面的环境影

响的市政工程,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如增加环境设施等的建设工程,同样受制度

制约。致力于改善环境的市政工程,其达到的标准受环境标准制度、政策制度甚至是公共

财政制度等控制。而且,尽管产生了好的环境影响,其工程过程仍然要受到监督审计制度

的控制,进行相应的审计,以便合理评价城市生态环境的改良绩效。无规矩不成方圆,任

何事物的有效运转,必须有着相应的监督激励制度。同样,市政工程要想实现经济、社会、

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全面提升其生态环境效益,必须遵循相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受环境

制控制。

一、市政工程环境制度系统的内在组成

任何一种秩序都必须依靠一个稳定、内部各项制度相互协调的制度系统才能够得以实现。同样,市政工程的环境外部性的有效解决即降低市政工程产生的环境负外部性以及增加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工程投资而补充市政工程的正外部性不足,控制市政工程环境影响,体上提高市政工程的环境绩效,也并不是靠单一制度就能实现的,而是靠与其相关的环境制度系统来实现的。通过大量阅读文献和查看相关案例,笔者将对市政工程环境影响有影响或控制作用的制度纳入市政工程的环境制度系统。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用在市政工程的可行性分析阶段。在可行性分析阶段,从生态环境度来看市政工程建设是否会造成重大生态环境影响,以确定工程是否通过。当然,为了防止市政工程建设的部分改变和未预到的因素引起的生态环境影响,环境影响评价要贯穿市政工程建设的始终。面临环境影响评价没有预测到的生态环境影响时,要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价或者重新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以将市政建设所产生的生态环境影响降到最小。环境审计制度应用于市政工程建设的后期阶段即市政工程建设完成后的投入使用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过环境审计制度审查市政工程建设中在生态环境影响方面是否存在违法规定的现象,市政工程建设是否具有生态环境合理性,环境影响评价是否有效、充分以及评价市政工程的生态环境绩效等,对市政工程建设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总体评价。

二、市政工程相关环境制度的发展

环境影响评价是为有效预防生态环境问题而建立起来的,它将防治生态环境问题的生态环境措施由事后治理提到人类活动行使之前进行预防。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最早于 1969 年在美国法律制度中予以规定,并从颁布之初开始,由于其对人类行为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便被各国纷纷仿效。

解放后,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经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人民的物质基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最初的生态环境意识的薄弱,导致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阻碍了人类的发展。从 1972 年开始,我国开始陆续地颁布以保护环境、防治污染为目的的环境制度。从最初的以控制和治理环境污染为目的的环境制度,发展到今天的防治结合的环境制度体系。从我国环境制度开始颁布开始,已经历经了 40 多年。在这期间,我国环境制度不断创新完善,并取得了一定的生态环境效果。与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相关的环境制度同样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并为了实现更高的制度绩效即生态环境效益,在不断地改进完善。

三、市政工程中环境评价制度的重要性

我国于 2002年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于 2003 年开始施行。经过近年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已在不断的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规定的评价对象,在不断地发展扩大,从最初地只是针对建设工程,到如今已经涵盖了规划活动。与国外实行的以公众参与为主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不同,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则主要靠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审批相关人类建设项目或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在公民权利不断发展以及环境权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强度在不断加大。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从创立之初开始,就在不断的改善,且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运行绩效来看及实际的实践角度来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制度绩效并不是很突出,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市政工程建设环境制度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其在工程实施前充分分析、评价市政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并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预测的基础上提出防治方案。但是,市政工程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后,仍然出现着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这说明,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存在着漏洞和缺陷,而正是制度的漏洞或缺陷导致了市政工程施工开始后各种各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总之,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仍需不断完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的生态环境需求的提升,以及对环境权要求的呼声越来越高,环境标准制度也在不断的修定、变迁,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截至 2010 年 11 月 23 日,我国已累计颁布国家级环境标准 1397 项,其中含现行国家环境标准 1286 项及废止的各项标准 111 项。但是,目前,我国环境标准制度仍然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制度缺陷,而这些制度缺陷导致了环境标准制度的制度绩效不理想即表现出来的相应的生态环境影响。在市政工程中,环境标准制度为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审计提供相应制度标准,为市政工程的环境行政管理提供相应的法律依据。而环境标准制度的缺陷,导致市政工程环境管理依据不足或可依的标准起不到环境保护的效应。为了使环境标准更好地发挥生态环境效应,必须对其制度缺陷进行分析并改正,也同时找出市政工程环境影响的环境标准制度根源。

论文作者:刘治中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6年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5

标签:;  ;  ;  ;  ;  ;  ;  ;  

环境制度在市政工程中的重要性研究论文_刘治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