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生的思维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计划教学中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与思考_思维障碍论文

重视学生的思维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学案教学中提前自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率论文,思维论文,重视论文,学案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案教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了学案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所在地区的部分学校也对学案教学进行了实践,并将学案教学分成了“提前自学—情景研讨—归理拓展”3个环节。提前自学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目的是复习、巩固有关旧知识,初步感知新知识,找出其中的疑难点,为学习新知识扫清障碍、做好准备。提前自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另一方面,由于提前自学中学生的思维参与,在情景研讨环节,更容易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探究。

由于认识上的不足,一些教师在追求形式化的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学生思维的参与,导致提前自学效率低下。下面,笔者就提前自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提前自学设计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所在地区学案教学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在提前自学的设计上,主要存在以下2种类型的问题。

1.照搬教材型

一些教师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全盘“搬”到学案中,作为提前自学的内容,没有作任何调整,可以说,这样的提前自学设计是教材的“翻版”。

案例1 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13.1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提前自学设计。

(1)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2)从上题的结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说明你所发现的结论的正确性吗?

【评析】对照教材不难发现,此案例中的问题(1)出自教材第18页的“试一试”,在“试一试”的下面,教材直接给出了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并用文字语言对法则进行了描述。也就是说,教材在提供探究发现的问题情景的同时,也给出了探究的结果。因此,尽管问题(2)中,用“你发现了什么”及“你能说明所发现的结论的正确性吗”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但由于学生是在阅读教材后去完成提前自学中的问题的,大多数学生都会直接从教材中找到问题(2)的答案,并将答案“照搬”,而不会通过问题(1)去探索问题(2)的答案,进而从中感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使问题(2)“形同虚设”,提前自学中学生的思维量得不到保证,不能起到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做好准备的作用。这种提前自学设计,使学生更多地关注从教材中去“找”答案,而不是通过思考获得答案。

2.机械记忆型

机械记忆型的提前自学,是指教师在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中的相关内容,了解了相关的概念、公式、法则后,就直接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公式、法则等尝试进行相关练习。这样的提前自学设计,不能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案例2 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法”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提前自学设计。

(1)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后,回答以下问题:

①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什么?

②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步骤是什么?

(2)计算:

①10+(-4);②(+9)+7;

③(-15)+(-32);④(-9)+0。

【评析】从表面上看,此案例所出示的提前自学内容是经过了教师的深思熟虑而设计的,但实际上,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和运算步骤在教材中都已明确给出,学生只需直接套用法则就可以进行计算,并不需要去研究法则是如何得到的。这种提前自学设计,忽视了让学生经历探索法则、理解法则的过程,将提前自学的重点放在结论的应用上,仅能让学生“记住”知识的形式,难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还有可能使学生养成“重结论轻过程”的不良学习习惯。

可见,“照搬教材型”和“机械记忆型”这两种提前自学设计都是不可取的,其根源在于这两种提前自学设计都没有考虑学生的思维参与,使提前自学中的问题缺乏思维含量。因此,提前自学设计必须关注学生的思维参与。

二、对案例的重新设计

案例1的重新设计

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八年级上册“13.1幂的运算”中“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提前自学设计。

(1)已知3个数2,3,4,你能从中任取2个组成算式,使其运算结果最大吗?

(2)已知3个数2,3,4,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幂?试把它们全部写出来。

(3)利用问题(2)中得到的幂(允许重复使用)来研究幂的性质。研究方法如下。

第1步:试验。

寻找一些形如图1的等式。

图1

第2步:观察。

①你得到了哪些等式?

②从这些等式中,你有哪些发现?

③能用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吗?

【评析】对于问题(1),学生会思考:学过的运算都有哪些?进而开始回忆、复习。当学生想到可以通过乘方运算使运算结果最大时,又要继续思考:哪个更大?从而促使学生复习幂的意义。问题(2)中“能组成多少个不同的幂”,使学生思考“不同的幂”的含义,自觉关注幂的底数和指数。可见,问题(1)、问题(2)并不是简单地复习旧知,而是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问题(3)并没有像案例1中的问题(1)一样给出几道同底数幂乘法的计算题,而是让学生研究幂的性质,让学生的思维多元化。“你得到了哪些等式”“从这些等式中,你有哪些发现”“能用语言概括你的发现吗”这3个环环相扣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步步引向深入。这样的提前自学,使旧知复习因学生的思维参与而生动,使新知学习因学生的思维参与而更加有效。

案例2的重新设计

华东师大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2.6有理数的加法”中“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提前自学设计。

(1)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学过的加法相比,有哪些不同?

(2)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有关有理数加法的例子吗?你能将这些例子概括为多少种类型?

(3)你能找出2个有理数相加的规律吗?你能验证这些规律吗?

(4)你能结合实例向同学描述2个有理数相加的规律吗?

【评析】问题(1)的实质在于让学生思考有理数与小学学过的“数”之间的区别,从中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是建立在小学学过的加法基础上的,使学生体会到:找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学习新知识的必由之路。问题(2)的“举例子”,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悟数学。没有思维就谈不上感悟,而“将这些例子概括为不同的类型”更离不开学生思维的缜密性。问题(3)让学生“找规律”,促使学生去尝试、观察、分析、总结。问题(4)让学生“描述规律”,而只有当学生真正地“想通了”“理解了”,才有可能“会描述”。可见,此提前自学设计摒弃了机械记忆,真正起到了通过问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作用。

三、对提前自学内容设计的思考

提前自学不是教学内容的前置,更不是简单的提前浏览教材。提前自学是否有效,关键在于其设计内容能否从根本上唤起学生思维的兴奋点,能否为学生获得新知做好准备。

1.在旧知复习的过程中唤醒学生思维

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的过程,因此,提前自学设计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例如,在案例1中,许多学生在完成提前自学后,对幂的相关概念的认识仍是模糊的,而在案例1的重新设计中,则是以问题(1)和问题(2)为载体,激发学生自觉复习幂的相关概念,让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中积极地思考。可见,旧知复习不应是简单地重复已有知识,而应将旧知融入问题中,让问题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思维。

2.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有利于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使学生从中体会新知识的生长点,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本质。在新旧知识对比的过程中,不仅有思维的参与,还有思维的深入。但学生在接触新知识后,往往会更多地关注新知识的学习,而忽视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提前自学中,可适当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体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例如,案例2的重新设计中的问题(1)“有理数的加法与小学时学过的加法相比,有哪些不同”,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新旧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从而更好地进行接下来的学习。

3.转换设问方式激发学生思维

有效的问题就是向学生提供一种“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它能引导学生自觉地投入到提前自学中,开启心志,培养思维,让学生从中获得数学知识。在提前自学中,应摒弃简单的记忆性问题,通过转换问题的设问方式激发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从本质上去思考新知,理解新知。例如,在案例2的重新设计中,并没有采用直接设问的方式,而是通过问题让学生进行举例、描述、概括与验证,对于这样的问题,如果不作深入思考,是很难完整作答的,因而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参与。

4.适当创设“做数学”的情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提前自学中,可以适当地创设一些“做数学”的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体验、感受思维参与的乐趣。如案例1的重新设计中的问题(3),就是通过“试验”,直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思维在尝试、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得以展开,并逐步走向深入。这样的情景不仅让学生体验到了“做数学”的乐趣,而且让学生在研究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的一般思想——从特殊到一般,这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5.避免过早让学生“多做题”

数学教学离不开解题,但解题并不是数学学习活动的全部,并且提前自学只是学案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如果过早地让学生利用新知识去解题,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解题结果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案例2中的问题(1)要求写出运算法则及运算步骤,问题(2)为应用法则进行计算。实际上,这时的“做题”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更多的是生搬硬套,而并没有真正地理解法则;并且,过早被“做题”所吸引的学生,难以再对法则的形成过程产生兴趣,导致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思维难以深入。因此,在提前自学的设计过程中,应更多去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准备,避免将学生的注意力过早放在解题上,而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总之,提前自学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起点,也是学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思考、缺乏真正思维参与的提前自学,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而且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需求,精心设计提前自学。只有基于学生的认知,让学生真正实现行为参与、思维参与的提前自学,才会使教学更加有效。

标签:;  ;  ;  ;  ;  

重视学生的思维参与提高教学效率--学习计划教学中自主学习设计的问题与思考_思维障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