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问题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持共产党员论文,先进性论文,条件下论文,长效机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06)02-0020-05
目前,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正在全党扎实开展。在教育活动中,许多同志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巩固已经取得的教育成果并形成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在“四个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即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已经确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出现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卓有成效地进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这里,我们根据10多个市州县的专题调研报告和采集的一万余份问卷调查材料,结合我们平时的思考成果,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四个多样化”给党员队伍的思想带来多样性。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广大党员头脑,才能从思想上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四个多样化”成为新时期我国社会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多变性明显增强。这种情况不可避免地反映到党员队伍中来,党员的思想同样出现了多样性的局面。这种多样性对党员队伍和整个党的建设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一方面,它使得党员队伍的思想空前活跃,党内政治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它使得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加大,容易出现思想混乱现象。有些人甚至从根本上怀疑和否定社会主义,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成为退步者、落伍者甚至腐败变质分子。
“四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上人们思想的多样性和党员队伍思想的多样性都是一种客观存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一元性是党员队伍思想多样性的前提和基础,更是党员保持和发扬先进性的必备条件和有效保障。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解决好“信仰、信念、信心、信任”问题。
第一,要帮助党员解决信仰问题。人活着就要有信仰,需要用某种信仰来调整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排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的诸多矛盾和疑难问题。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同过去各种唯心主义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说教根本不同,它不但是一种引导人们走向真善美的道德信仰,更是人类进步的科学指南。马克思主义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信仰它、实践它、发展它,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就有幸福生活和光明前途(如中国);抛弃它、背叛它、僵化它,人民就会遭受巨大痛苦,社会主义就会遭遇毁灭性曲折(如有的国家和地区)。
第二,要帮助党员解决信念问题。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每一代共产党人和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牢固树立这种执著的信念。共产主义当然是遥远的奋斗目标,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和世界其他地方已经产生或正在不断发展着的革命及进步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并非“虚无缥渺”的镜中花、水中月,共产党人“把每一个革命或者进步的运动看成在他们自己的道路上前进了一步。”[1](p12)全世界每一种革命的或进步的运动,每一种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重大变革、进展,又何尝不是向着这个伟大目标一步一步地靠近?!
第三,要帮助党员解决信心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体现了共产党人美好理想的社会主义,又是具有丰富复杂社会现实的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当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对此,肩负先锋战士责任的共产党员不应该怨天尤人,不能因为现实不完美而对未来失去信心。我们应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旗帜下,抓住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通过更快更好地发展,我们一定能够化解社会上的各种矛盾和风险,进一步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全面建设更加完美的小康社会。
第四,要帮助党员解决信任问题。我国社会目前正处于重大的变革时期,原有的指导社会主义建设的原则被实践不断突破,过去确立的判断社会主义的一些标准、特征,能够被改革实践接受的越来越少。面对这种情况,一部分局限于传统思维的共产党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产生了困惑和疑问,从而影响了对党的信任。对这些同志,要帮助他们打开认识社会主义的新视野,尤其要帮助他们以与时俱进的实践观点看待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有其本质特征,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途径带有尝试性,社会主义制度特别是其具体制度带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不可避免地带有模糊性和变动性。只有敢于突破前贤、勇于改革探索的党,才能领导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二、“四个多样化”给党员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带来重大考验。只有正确回答和解决新时期坚持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所遇到的种种理论和实际问题,才能在创造社会财富和其他社会活动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最能体现党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在人民群众心坎里烙印最深的口号和行动。在“四个多样化”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党员在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优良传统的同时,实践党的宗旨也面临着从未有过的困惑、挑战。主要问题有三个:
一是淡化。市场经济的功利价值有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地鼓励竞争和追求利益,这是社会进步所必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承认,无论是广泛意义上的平等竞争还是局部时空中的非平等竞争,这种基于经济利益的竞争必将对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意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给竞争能力较弱的党员带来的生存压力在不断加大;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个人谋生、劳动技能有限的少数党员往往将全部心思放在养家糊口、维持家庭基本生活需要上,为生计奔波的客观情况,容易使他们淡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二是怀疑。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所有制形式多样,不同社会阶层的经济利益多元,计划经济时期那种“这个口袋的钱,那个口袋的钱,都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钱”的情况发生了重大改变;同时,由于分配体制尚不健全,社会财富分配目前存在某些不合理现象,使得少数党员看不清全体人民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了怀疑。
三是动摇。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结构分层的客观现实,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主与普通打工人员雇佣关系的普遍存在,使一些人对党内和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同志关系认识不清。“你是老板,我是打工仔”,在这种雇佣观念的影响下,少数党员不知不觉地割断了具体服务对象(老板)和根本服务对象(人民)的联系。这种观念甚至对少数地方党政机关内正常的上下级关系也产生了不良影响,称书记、县长为“老板”,下级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上司”服务,对服务对象认识上的模糊,使得少数党员心理上对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产生了动摇。
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的先进性,有赖于广大党员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而要使党员矢志不渝地坚持根本宗旨,做好“四个多样化”条件下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的各项工作,在创造社会财富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正确把握党的根本宗旨与时俱进的理论和实践品质,树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掌握新本领。
第一,以宽广的眼光认识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觉性。“四个多样化”虽然使我国社会阶层构成即党的群众基础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并未改变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同时要根据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2](p511)“两个先锋队”与“两个基础”的科学论断明确告诉我们,不论是何种社会阶层的党员,不论其经济身份有何差异,只要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努力工作和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作出了贡献,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劳动者中的一员,就是在为人民服务。简言之,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服务、奉献精神不只是体现在某些特定群体,而是体现在所有社会阶层,所有行业、职业、岗位的共产党员身上。在实践根本宗旨的过程中,所有党员应树立“一种党员身份,多种服务舞台”的党员使命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以辩证的观点看待为人民服务的对象,提高为人民服务的积极性。人民既是抽象的也是具体的概念,因此,为人民服务的对象有根本对象与具体对象之分。根本对象是国家、社会和人民,而每个党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岗位和具体服务对象,他们通过立足本职岗位为具体对象服务,实践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应将具体服务对象同根本服务对象割裂开来,也不应因经济上受雇于“老板”而失去政治上为国家、社会和人民服务的积极性。所有党员应该牢固树立劳动光荣、服务平等的观念,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努力为国家、社会、人民和所在团体多做贡献。
第三,以和谐的心态对待为人民服务的收入差距,增强为人民服务的自豪感。分配政策和收入差距问题是党员现阶段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遇到的一个热点问题。化解收入差距问题在部分党员心胸里形成的隔阂,首先要帮助他们看到,党和政府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和正在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同时,要帮助他们认清从事“三个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处在不同工作岗位上的共产党员和其他劳动者,虽然劳动一律平等,服务一样光荣,但由于每个人的劳动技术、知识、才能不同,付出的努力不同,其创造的价值和社会财富便有多寡之别,因而为国家、社会、人民服务的收入所得就应合理拉开差距。随着分配制度的改革和完善,收入多的人贡献也多;收入不多的人也有所贡献。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己任的共产党员对待收入分配问题,应该具有这种平常、和谐、豁达、自豪的态度,并应以这种健康的心态去感染身边群众。
第四,以创建学习型政党的实际行动应对劳动、服务岗位的新挑战,努力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与“四个多样化”相伴随的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社会生活异彩纷呈,工作岗位变动不居。这一切使每一个人都面临着知识短缺,本领、技能恐慌,迫切需要党员在不断提高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思想觉悟的同时,提高实践党的宗旨的实际本领。各级党组织应该自觉适应学习型社会提出的创建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根据新时期的历史任务,不仅要大规模地培训党的各级干部,而且要大规模地培训普通党员;不仅要继续注重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而且要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和劳动技能。要把提高普通党员尤其是企业、农村和城市社区里的普通党员劳动就业谋生技能作为保持先进性的基础工程来实施。为此,要充分发挥党校的教育培训作用。把基层党校办成党员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地和劳动技能培训基地,提高党员的就业、再就业能力,减轻他们的生存压力,为他们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提供技能援助。同时,作为党员个人,应当积极投身于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政党活动之中,苦练内功,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三、“四个多样化”容易削弱甚至冲散、打断党员与组织的联系而使一些同志难以保持先进性。只有积极探索与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组织建设新模式和新机制,才能为共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四个多样化”的新的历史情况,各级党委坚持不懈地加强组织建设,就如何加强党员与党组织的联系、改进党的组织设置、活动方式和对党员的教育管理进行了艰辛探索,并取得一些实效。但是,党员同党组织的联系遭到削弱,有的甚至被冲散、打断的问题仍带有相当的普遍性,集中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一些党员对组织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组织逐渐从调配资源的权力中淡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部分党员经济利益的诉求对象由党的组织转向市场,致使少数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动力不足,压力不够,自觉性下降。
另一方面,一些组织对党员的凝聚力有所减弱。一是组织架构狭窄僵硬,运转不灵。目前,相当多的党员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而党的组织架构却基本没有什么改变。二是教育手段单调落后,方法不新。部分党组织对党员的教育沿用几十年一贯制的老套路,除开会、读报、讲课、念文件外,再没有别的方法和形式。更突出的问题是教育不分对象、不分层次,内容照抄照转,语言苍白无力,严重脱离新时期党员的思想实际,使得党的组织生活缺乏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管理制度落后时代,缺乏活力与弹性。一些党组织“入口”把关不严,“出口”严重不畅,某些徒有虚名的共产党员的存在,损害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缺乏明确的评判标准、工作目标和具体方法。此外,党的组织关系、组织生活管理局限于条块所辖,而未能开创网络化管理的新局面;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飞跃发展步伐的组织关系接转程序烦琐复杂而又低效。这些问题造成了党员和党组织之间的某些隔膜,不利于长期稳定地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要搞好基层组织建设,就要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经验教训,对于一些经得起时间考验,具有科学性、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切实可行的经验,要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具体而言,要加强和改进以下工作:
党组织对党员要以人为本,搞好服务。党的各级组织对党员要一如既往地严格教育,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与此同时,党组织对党员教育管理的指导思想也要与时俱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党员也要坚持以人为本,不能只重视他们的“桥梁”、“纽带”这种物质性力量和作用。党内思想教育也要体现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原则,在注重解决思想问题的同时,努力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营造和谐健康的党内组织生活氛围,从而增强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基层组织体系建设应当跨越条块窠臼,完善网络结构。基层组织体系建设要适应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情况的变化,直线式的金字塔形或矩形党组织架构应当作为骨干保留和建设,同时要着力建设与社会组织网状结构相“契合”的曲线式流动型党组织网络。这样,党的组织体系才能覆盖全社会,党员的先进性才能得到全方位的体现。为此,应大力推广一些地方的新经验、新探索,针对农村、企业、社区、高校以及新的经济、社会组织的不同情况,探索不同的党组织建设模式。
教育手段要跟上时代潮流,更新技术方法。保持党员先进性要靠教育,而教育手段必须改革创新。要改进教育形式。在坚持仍然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的同时,更多地采用专题讲座、演讲辩论、观摩交流、典型报告等潜移默化效果好的形式。要丰富教育内容。把学习政治理论同学习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所必备的思想、文化、科技素质和劳动技能。要创新教育方法。以务求实效为目的,在促进教学相长和增强针对性、互动性上下功夫;在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远程教育以及开发多媒体教学上做文章,努力体现时代特点。
管理制度要推陈出新,增强张力。要强化“入口”管理,发展党员务必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要畅通“出口”机制,合理设定不合格党员的退出标准,严格处置程序,做到公平、公正、透明。对于不愿履行党员义务且主动提出退党的,要认真做好教育转化工作,教育转化无效的,不必勉强挽留或放任不管,而应严肃办理退党手续。要改进日常管理,制定不同类别党员或组织先进性标准,据此实行量化考核;研发全国联网的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配发党员“IC”卡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以便于组织关系接转和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建立党员定期登记制度、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记载制度、党员履行义务情况报告制度等。要适应信息社会对党的组织建设的新要求,加快电子党务平台建设,加强对流动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四、“四个多样化”给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带来某些复杂因素。只有坚决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性、统一性、平等性,坚持不懈地开展党的纪律的教育和建设,才能在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严明党风党纪中保持党员的先进性
纪律是执行路线的保证,纪律严明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和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在市场经济和“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党的纪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党员保持先进性、纯洁性较之以往难度更大。
一是纪律的权威性面临着挑战。相对计划经济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员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选择的自由度得到极大扩展,个人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呈现多样化的局面,党的纪律的权威性以及与纪律制裁相关的政治身份的重要性相应下降。同时,市场经济的逐利特性致使少数党员为了追求个人利益而忘记自己的先锋战士身份乃至社会责任、人格良心,置纪律、法律的权威于不顾,采取胡乱“变通”、打“擦边球”等办法,甚至顶风而上,前“腐”后继,铤而走险。
二是纪律的统一性面临着挑战。从主观层面分析,“四个多样化”使党员思想观念如同社会生活一样纷繁复杂,党员对纪律的认识和理解往往见仁见智,即便对同一纪律条款也会出现不同的看法和解读,按照统一标准执行纪律会出现不同的声音。从客观因素分析,我国城乡之间、不同地区和部门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对外开放度的大小不同,造成了人们对同一违纪后果产生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执行纪律的过程中也容易以地域、部门或群体意识标准替代纪律的统一标准,从而导致同样的违纪后果在不同的地区或部门有不同的纪律处分。这样反过来,又影响着党员对党的纪律统一性的认同,进而使一些党员涣散了严守党纪的意志而对自己放松了保持先进性的要求。
三是纪律的平等性面临着挑战。“四个多样化”条件下,社会分层明显,贫富差距拉大,加上几千年的封建等级意识遗毒作祟,党员在纪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在部分党组织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在这些党组织里面,出现了凌驾于组织、纪律之上的“财大气粗”党员、“位高权重”党员、“霸道”党员。受上述身份、地位、财富等因素的影响,少数党组织在执行纪律过程中对这些党员容易失之于软,失之于宽。这势必影响普通党员特别是身处弱势地位的党员对纪律平等性的认同,从而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损害党的先锋队形象。
积极应对“四个多样化”给遵守和执行党的纪律带来的问题和挑战,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性、统一性、平等性,一以贯之、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纪律的教育和建设,是各级党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是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至关重要的环节。
进一步加强经常性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突出表现为高度的纪律性。而严格的纪律观念,要靠经常性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来培养;在识纪、守纪、执纪上统一全党认识,也要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来实现。同时,也要注意区分不同地区、部门、行业、层次和党员个人的思想、工作特点,加强教育的针对性。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个重点,把党性党风党纪教育贯穿于培养、选拔、管理、监督、奖惩等各个环节。要重视党纪国法ABC即基本法纪知识的学习。经常组织党员学习或重温党章、纪律处分条例、党内监督条例这些最基本的党内法规和国家宪法及有关法律法规,把普法、普纪工作落实到党员教育中。通过经常性的党性党风党纪教育,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筑牢遵纪守法、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制约、监督机制。严密、科学的制度,是维护党的纪律的权威性、统一性、平等性以及使党员保持先进性的重要保证。加强制度建设,首先要认真落实支部组织生活制度。每个党员,不论职务高低、财富多少、贡献大小,都必须编入党的一个支部中,定期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会。要特别注意检查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的落实情况。进一步强化同级党委、党组和上级党委及相关部门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监督制度。进一步完善现行纪检体制,加强纪检委与同级党委各自对党代会负责的同时相互监督制衡,特别要强化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约束。
执行纪律要严格统一,坚持原则。要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做到违纪必究,执纪必严。执行纪律,要依据党章和其他党纪条规,不允许用“变通”标准、“习惯”标准或“心理认可”标准取而代之。要正确理解和认真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以及实事求是的原则。违纪违法就得惩处,有多大的罪错就得给多重的惩罚,这就是治病救人和实事求是。因此,必须坚决纠正违背党性原则的“教育从严、处理从宽”,或以经济退赔代替党纪处分、以党纪处分代替法律制裁的错误倾向。始终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对违纪者,不论其身份、地位、财富、资历、功劳或背景如何,都要严肃查处。党内决不允许存在任何超越于党的纪律之上的“特殊党员”。严格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出现严重违纪问题的党组织,除追究违纪者以外,必须追究该组织及其领导人的责任。
不断推进党的纪律建设,及时调整和完善党纪条规。党的纪律在体现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自身也必须适应新的形势,不断建设,不断调整和完善。各级党组织要针对“四个多样化”条件下党的纪律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顺应和把握市场经济、党的建设的发展趋势,认真研究在纪律规范层面上的应对方法,同时就党纪条规建设向上级党组织直至中央提出建议。或新立,或修改,或废止,或补充完善。对一时拿不准、群众又没有多大意见的问题,可以看一看,放一放。对已经看准的事情,要抓紧规范。明显落后时代要求、有碍党的先进性和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的党纪条规要适时废止。对有明显缺陷的党纪条规要适时修订完善,需要细化的要尽快制定实施细则,需要制定配套制度的要抓紧制定。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断完善党纪条规,使党的纪律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五、“四个多样化”给我们提出了完善党内政策、制度的新要求。只有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权利与义务、奉献与报酬的关系,才能在生动活泼、催人奋进的政治局面中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对政策和制度是十分重视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3](p1298)“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4](p333)长期以来,我们党主要通过思想作风教育、组织要求管理和纪律监督约束这“三驾马车”拉动党员先进性建设,创造了具有中共特色的注重思想建党的丰富经验。与此同时,却忽视或轻视了依靠政策和制度的鞭策、保障来推动党员先进性建设。“四个多样化”更容易使普通党员远离党内政治生活舞台,少数党员的“身份麻痹”现象越来越明显,给整个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造成不良影响。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党应审时度势,在继续注重对党员进行思想作风教育、组织要求管理、纪律监督约束的同时,充分发挥党内政策、制度的激励作用,不断增强党员的主人翁意识,为党员队伍先进性建设提供强大的内在动力。
扩大党内民主,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从影响党员先进性、积极性的角度来看,目前的党内民主在某些方面滞后于人民民主。我们党的民主的内涵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但实际贯彻有偏颇,民主基础不够是当前党内民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认识上有偏差。过分强调绝对服从而忽视制度民主,强调民主是手段而忽视民主过程和目的,强调民主形式而忽视民主内容。二是工作上有缺陷。党员领导干部疏于联系普通党员,随意省略民主程序,以行政职务身份代替普通党员身份参与党内生活,以行政指令处理党内同志间的平等关系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三是制度上有弊端。现行的某些民主制度设计基本沿袭了革命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期的做法,在普通党员如何参与党内政治生活、党代表如何行使职能、党组织如何畅通反映党员意愿的渠道等方面改进不大。上述问题使得“家长式”领导作风、“一言堂”、压制民主等现象时有发生,原河北省委书记程维高严重打击报复揭发其违法乱纪行为的党员就是例证。上述现象也使得部分党员在党内生活的主人翁地位存在某种“虚置”状态,党员的意见和建议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党员的意愿得不到充分表达,其后果是一些党组织的党内政治生活应有的蓬勃生机受到抑制,党员在社会生活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而受到削弱。十六大报告指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发展党内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和各级党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重要保证。适应“四个多样化”的新形势,应当进一步健全党内民主制度。除认真落实已经制定的各项行之有效的党内民主制度外,还可以考虑逐步推行基层党组织直选、扩大党内差额推荐和差额选举范围与比例、实行党代会常任制、推行党委委员联系党代表及党代表联系党员制度、特邀党代表列席党委常委会和党委民主生活会等多种措施。我们要通过建立和完善党内民主制度,充分调动党员投身党的事业的工作热情与创造活力,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保障党员政治权利,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目前,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坚持不够好,有时党员的知情权不如一般群众的知情权;党员政治权利存在某些形式化、空洞化的现象等。上述忽视党员政治权利的现象有悖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利于党员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先进性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的颁布及其他相关举措的推出,适应了时代要求,对于保障党员政治权利,促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当前,关键是要在细化条例内容、创新制度保障平台上下功夫。知情权是党员各项政治权利的基础,要落实好知情权,应当实施党内重大事项向党代表或普通党员通报制,同时对党员参加会议权、阅读文件权和接受教育、培训权的形式和层次作出明确规定。完善并严格执行党委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建立以普通党员为对象的多种形式的咨询和征求意见机制,对多数党员有不同意见或者存在重大分歧的,暂缓作出决定。进一步加快党务公开步伐,切实办好党务公开试点,在此基础上逐步加快推广的节奏,不断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切实保障党员的参与权。抓好信访制度的落实,建立健全保护揭发人、检举人权益的制度。不断拓宽监督的渠道,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拓新的监督方式和途径,确保党员监督权、申诉权的落实。
保障党员经济利益,正确处理奉献与报酬的关系。毫无疑问,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所有共产党员应当信奉的人生价值观。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在“四个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理想追求不能脱离社会现实。胡锦涛同志2003年2月19日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注重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正确认识和处理奉献精神和利益原则、党的事业和个人价值、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这三个关系。”在强调无私奉献的同时,兼顾党员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需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党员经济利益保障机制。对因无私奉献而自身经济利益无着或受损的党员应给予相应的保障和补偿;对作出过贡献的无职党员、特困党员、长期默默无闻地工作并积劳成疾的党员和丧失劳动能力而缺乏生活保障的党员,除了民政优抚之外,还可考虑从党费和部分党管的经营性事业利润中抽出一定比例资金,建立困难党员帮扶基金,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体会到党组织大家庭的温暖,使他们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形成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永远向前的力量。
标签:党的纪律论文; 党的组织建设论文; 党的组织纪律论文; 党的组织制度论文; 共产党员先进性论文; 党的宗旨论文; 政治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民主制度论文; 纪律论文; 时政论文; 长效机制论文; 党组织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