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洪流中的康有为论文_刘洋

历史洪流中的康有为论文_刘洋

(临沂大学,276000)

摘要:康有为是一个英雄人物。然而,任何人都无法摆脱世代与环境对自己的思想以及行为的控制和影响,康有为也不例外。所以说,他是个失败的英雄。康有为的一生,是一部厚重的大书。公车上书,领导戊戌变法,创建保皇会,提倡君主立宪,参与策划复辟帝制等等,他一生的活动轨迹,涉及思想、政治、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方面。但不管先进还是落后,康有为生命活动的主线,都是爱国、救国、富国、强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美国作家福克纳有一段谈话,他说:我们都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所以,作家(知识分子)的所作所为便是“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光荣失败的过程。由于逆时代而动,康有为显然永远不能实现他的理想。他的人生结局是失败的,而且这失败也说不上多么光荣。然而,作为后人的我们,却很难不以敬仰的心情,去回望这位毁誉参半的已逝英雄。

关键词:大同;改制;宪法

正文:

康有为,原名祖诒(yi),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甡(shen)、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中国晚清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出生于封建官僚家庭,1879年开始接触西方文化。1888年,康有为再一次到北京参加顺天乡试,借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受阻未上达。1891年后在广州设立万木草堂,收徒讲学。1895年得知《马关条约》签订,联合1300多名举人上万言书,即“公车上书”。 1898年开始进行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自称持有皇帝的衣带诏,组织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对革命。辛亥革命后,作为保皇党领袖,他反对共和制,一直谋划溥仪复位。1917年,康有为和张勋发动复辟,拥立溥仪登基,不久即在当时北洋政府总理段祺瑞的讨伐下宣告失败。1927年病死于青岛。

康有为杂糅的思想。

在康有为的理论思想体系中,孔子占据着一个及其重要的地位。康有为一生的言与行,都没有离开过孔子。在康有为看来,孔子以前的历史,是孔子为救世改制的目的而假托的宣传作品,都是茫昧无稽的。中国历史自秦汉以来“乃可考信”,“由于书缺籍去,混混茫茫”,于是周、秦诸子百家纷纷起来创立教义,企图凭自己的理想来建立自己认为最好的社会制度,并把这种制度托为古代曾经实施,借以取得人们的信仰。

康有为作为封建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并未想成为一个学者,但客观上他却是一个地道的学者,大师级的学者。只不过,在中国历史上,,学者们大都采取“入世”的态度,都想把自己的所学所思,用于强国富民。自屈原到后来的李白、杜甫等,直到康有为,都欲施展才学,有用于国家。这样,他们就同现代意义的“学者”有了区别。应该说,现代的学者都是内敛型的,他们不问政事,埋头书斋,在精神的象牙塔里自得其乐。但康有为那样的学者都是“外向”型的,他们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就有明确的目的,即强国富民。即使后来的鲁迅,也是如此。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国社会出现了主张向西方学习的洋务派。洋务派成立官方译书机构,以引进近代西方科学知识。

1888年6月,康有为第二次去北京应顺天乡试,又没有考中,在京呆了一年多。这期间,他在翰林院编修沈曾桐处看到了廖平的《今古学考》,对书中的一些观点十分赞同,因而视廖平为学术知己。

1890年1月,康有为从北京回到广州。此时廖平也应张之洞之邀来到广州。康有为听到消息,立即与同乡黄绍宪去拜访廖平。交谈中,康有为对廖平的今文经学也有一些微词。廖平将所著(知圣篇》和《辟刘篇》赠予康有为,请其指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康有为在数日后,写了一封万言书信给廖平,批评所赠两书“好名鹜外,轻变前说”,劝其焚毁两书。

过了一些日子,廖平回访康有为,并向康大谈秦始皇焚书、“六经”未亡的证明,使康有为大为叹服。康有为本来是治《周礼》的,杂糅汉宋今古,不讲家法。经过这次畅谈,康有为尽弃旧说,成为坚定的今文经学家。

其后,康有为在万木草堂教书期间,先后写出《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书,正式建立了维新变法的理论体系。

《新学伪经考》约三十万字,写于1890_1891年,是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等的帮助下完成的。1891年5 月,该书在广州刊行。该书采用历史考证的方法,广引古书,纲目完备,思路清晰,引文很少删节并注明出处,给人以言必有据的感觉。面世后,该书在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和士大夫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风行一时,被梁启超形容为当时“思想界一大飓风”。当然也引起了顽固派的惊惧,曾被清政府下令毁版三次。

《新学伪经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梁启超曾在《清代学术概论)中作过比较恰当的概括:《新学伪经考》之要点:一、西汉经学,并无所谓古文者,凡古文皆刘歆伪作;二、秦焚书,并未厄及“六经”,汉十四博士所传,皆孔门足本,并无残缺;三、孔子时所用字,即秦汉间篆书,即以“文”论,亦绝无今古之目;四、刘歆欲弥缝其作伪之迹,故校中秘书时,于一切古书多所羼乱;五、刘歆所以作伪经之故,因欲佐莽篡汉,先谋湮乱孔子之微言大义。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起亡经,翼圣制”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就是通过学术著作来为其维新变革、为其先进的社会政治理相服各

该书凡十四章,其中在学术上最有价值的是第一篇:《秦焚六经未尝亡缺考》。恰恰是这一篇,受廖平的影响最大,或者说就是源于廖平。

康有为援用廖平有关今文经学之说,撰成《新学伪经考》,已为当时学者所公认。但康有为对此却绝口不道,讳莫如深。廖平说:“广州康长素因《古学考》而别撰《伪经考》,牵涉无辜,持论甚固。”清末著名今文经学家皮锡瑞在其1897 年12 月的日记中,对此也有记述:“梁卓如送来《新学伪经考》,又从黄麓泉假廖季平《古学考》、《王制订》、《群经凡例>、《经诂甲编),康学出于廖,今观其书,可以考其源流矣。”皮锡瑞非常推崇康有为,但他经过认真研读,仍实事求是地指出康学源出于廖。

即使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也以“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态度,指出:“康先生之治《公羊》、治今文也,其渊源颇出自井研(廖平),不可讲也“(《论中国学术思想受迁文大妙》)又在《请代学术概论)中说:“今文学运动之中心南海康有为,然有为益斯学之集成者,非其创作者也。有为早年,酷好《周礼),尝贯穴之著(教学通议),后见廖平所著书,乃尽弃其旧说。”

1932年,廖平去世,章太炎为其作《墓志铭》,有“君学有根柢,于古近经说无不窥,非若康氏之剽窃者”的说法,则直接指斥康有为抄袭。说抄袭未免言之过甚,但《新学伪经考>和后来的《孔子改制考)是以廖平的学术思想为指导而编著完成的,则是不争的事实。

参考文献

[1]康有为:《大同书》,中华书局出版社,1935

[2]康有为:《孔子改制考》,上海大同译书局,1898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4]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

[]马洪林:《康有为大传》,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论文作者:刘洋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7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2

标签:;  ;  ;  ;  ;  ;  ;  ;  

历史洪流中的康有为论文_刘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