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_帝国主义论文

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_帝国主义论文

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必然性论文,中国论文,资本主义社会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52文献标识码:A

由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除某些国家、民族历史发展的特殊性。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中国始终缺少像西欧国家那样发展资本主义的历史条件,从而使中国超越了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

一 商品经济在封建专制制度的压抑下始终得不到充分发展

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表明,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商品经济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商品经济是一种与自然经济相对立的经济形式,其主要特征是生产者不是为自己而是为交换进行生产。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已经出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都曾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但是,在这些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始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交换关系不断扩大,商品经济开始繁荣起来。一般地,那时的商品生产叫简单商品生产,也叫小商品生产,它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的。最初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是在小商品生产两极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在简单商品生产的条件下,由于生产者的生产条件、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强度等存在着差别,因而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劳动就不一样。但是同样的商品在市场上只能以同样的价格出卖。这样,生产条件好的生产者就发了财,变成了资本家,大多数生产条件不好的生产者却破了产,变成了雇佣工人。这样,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就产生了。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以后,要大规模地发展资本主义,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的无产者;第二,大量的组织资本主义生产的货币财富。在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发展所引起的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实质上就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准备了条件。但是,这样的小商品生产的两极分化过程是十分缓慢的。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这种方式的蜗牛爬行的进度,无论如何也不能适应十五世纪末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的世界市场的贸易要求。”(注:资本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3卷第818页。 )因此,大地主和资产阶级借助野蛮的暴力加速这两个条件的实现。这个过程,亚当·斯密称为资本的“预先积累”,马克思则称之为资本的“原始积累”。“所谓原始积累只不过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所以表现为‘原始的’,因为它形成资本主义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的前史。”(注:资本论[A].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第23卷第783页。)

英国是世界上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最早的国家之一。从15世纪末延续到19世纪初的“圈地运动”是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当时,由于毛纺织业的兴起,引起对羊毛需求的增加和羊毛价格的上涨,大地主和农场经营者把大批农民从土地上赶走,拆毁和焚烧他们的房屋,把土地变为牧场,逼得广大农民到处流浪。与此同时,国家还颁布血腥的法律,用鞭打、监禁以致处死来禁止农民流浪,强迫他们成为“自由的”雇佣劳动者。

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除了对本国人民的剥削、掠夺外,资产阶级还远涉重洋,通过征服殖民地、残杀土著居民、贩运奴隶、殖民贸易、搜掠黄金和财物等,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自1492年哥仑布发现新大陆以后,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相继开始了对拉丁美洲、非洲、 亚洲的弱小国家的掠夺和奴役。 仅西班牙就从美洲掠走了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葡萄牙从巴西掠走了9 亿美元的黄金和金刚石,英国的“东印度公司”从印度搜掠到的财富就达10亿英镑。

资本的原始积累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都经历过,尽管采取的形式各有差别,但实质都是借助暴力迫使小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分离,把大量的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资本原始积累的完成,促使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准备了经济基础。

中国也曾出现过资本主义萌芽,与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出现。15~16世纪中国的苏州、杭州、景德镇与意大利的米兰、佛罗仑萨、威尼斯等地的手工工场,都是世界上先进生产关系的代表。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并没有像西欧那样迅速发展。中国封建制度下商品经济的发展所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了重重的障碍,始终得不到顺利发展。

首先,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压抑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封建统治的力量十分强大,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始终没有与之相抗衡的力量,不像西欧封建社会相对独立的城市政权、宗教势力都可以与封建专制政权相抗衡。封建统治者为了保护封建的经济基础,奉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压抑工商业的发展,使中国的工商业不能像西欧那样充分地发展起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唯一能与封建专制统治相对抗的力量是农民起义。但农民起义仅仅是改朝换代的工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沉重地打击封建制度的同时,往往也把新生的资本主义萌芽一起扫荡干净。

其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根深蒂固,不易动摇。

在中国封建社会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手工业品。即使是地主从农民那里剥削来的地租也主要是自己享用,而不是用于交换和扩大再生产。商品经济所占的地位无足轻重,即使是东南沿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城市中,商品经济占的比重也是非常有限的。从地理条件看,中国地域辽阔,地势不平,江河较少,各地交通往来不便,不利于商品交换范围的扩大。

再次,闭关锁国的政策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

1405年的郑和下西洋和1492年的哥仑布远航都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但是前者的动机主要是政治性的,而后者则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因而迅速形成了西欧的殖民扩张,极大地加快了资本的积累的进程。更为严重的是,明朝末期逐步地关闭了海外贸易的大门,到了清朝则进一步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这样,不仅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不能为本国经济开拓海外市场,而且使西方变革之风不能吹进中国。

此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打断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

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成长尽管十分缓慢,但是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为资本主义社会。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中国封建社会内的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如果没有外国资本主义的影响,中国也将缓慢地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A].毛泽东选集[C].第2卷第589页.)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促使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并不是使中国发展为资本主义,而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附属国。特别是巨额的战争赔款,耗尽了中国人民的财富,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难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总而言之,中国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在封建制度的压抑下商品经济始终得不到充分发展,也没有出现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进程,帝国主义的入侵又进一步打断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这样,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母腹中资本主义因素“先天不足”而使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

二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力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原始积累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起来,但是封建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仍然严重阻碍着它的发展;封建的割据状态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自然经济压抑着商品经济和自由贸易;农民对封建主的人身依附关系,阻塞了自由劳动力的来源;封建的行会制度妨碍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因此,变革封建制度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封建社会末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出现了两个新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是反对封建制度的阶级力量。农民阶级所受到的剥削最深,人数也最多,是推翻封建制度的主力军。但是,农民阶级不是新生产方式的代表,不能成为领导阶级。而无产阶级则比较年轻,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资产阶级从自身的阶级利益出发,充当了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领导阶级。资产阶级为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长期斗争。从14~16世纪文艺复兴开始,期间经历了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直至19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才最终完成。

为了彻底地摆脱封建制度对资本主义的桎梏,从17~18世纪欧美各国都掀起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利用了农民、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力量,以革命的手段推翻了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经过1640年的资产阶级革命和1688年的“光荣革命”以后,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制度。在美国,经过1775—1783年的独立战争后,建立了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美利坚合众国。在法国,经过1789—1794年的大革命以后,摧毁了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在日本,经过1868—1873年的明治维新后也逐步建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其它国家也相继发生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在中国,19世纪中后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曾出现过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清王朝已日益腐朽,部分先进的中国人逐渐意识到,要奋发图强,只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时,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是进步的,他们站到了时代的最前列。从19世纪80年代末到20世纪初,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改良派,试图通过学习和利用西方的先进文化,实行君主立宪,但是他们所进行的“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意识到改良的道路行不通,以革命的手段推翻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果实却被封建军阀篡夺了。随之而来的就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军阀混战……。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虽然继续举起革命的旗帜,发动了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如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但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始终没有掌握过国家政权。

为什么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始终都不能建立起自己的国家政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以至不能领导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两部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官僚资产阶级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对内依赖封建主义,不可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二重性,既有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的革命性的一面,又有同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相妥协的一面。无论是改良派还是革命派都不敢发动群众参加革命,辛亥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以及对袁世凯抱有莫大的希望随后又与之妥协,这些都是民族资产阶级软弱性的表现。因此,他们领导的革命斗争,必然要遭到失败。

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基础非常薄弱,像法国第三等级那样的革命基础,中国是不存在的。维新派企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去实现变革,这只能是幻想。就是孙中山也主要是在海外华侨中展开活动,在国内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但是资产阶级却不敢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因此资产阶级就不可能有雄厚的革命力量。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毛泽东选集[C].第1卷第16页.)

此外,帝国主义的干涉也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武昌起义后,孙中山曾屈指估算:世界六个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以美、法民主制度比较健全,认定两国会支持新生的中国革命政府,英国和日本可以争取,只有沙皇俄国和德国可能会持反对态度。结果,事与愿违,帝国主义各国为继续保持在中国的殖民利益,不愿看到中国民主革命向前发展,他们与中国反对势力相勾结,抬举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使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

或许有人会指出,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国资产阶级仍然可以再次革命夺取政权,像英法等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曾出现封建王朝复辟,但资产阶级最终还是建立起自己的政权。可是,中国革命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特殊的国情,已经使中国革命的领导权不再属于资产阶级了。国际上,20世纪初俄国十月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从此中国革命成为国际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了,在国内“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从此,中国革命不再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必然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三 中国始终没有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环境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变,经历了家庭手工业、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从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正是通过产业革命完成的。

产业革命又叫工业革命,是指18~19世纪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用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变革过程。产业革命的出现,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家为了追逐更多的利润,总是不断的改进生产技术,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世界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市场的需要,客观上要求采用新发明、新方法,迅速地扩大再生产。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为机器大工业准备了大量的货币资本。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又为产业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政治前提。

18世纪60年代,产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从棉纺织业开始,逐步发展到采掘、冶金、机器制造、运输等部门。80年代因蒸汽机的发明和采用,产业革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至19世纪30年代基本完成。美、法、德、日等国也相继在19世纪内完成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在资本主义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资本主义生产从工场手工业发展到大机器工业,由此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发展,为资本主义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机器大工业出现以后,它使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相形见绌,不可能卷土重来,个体小生产也被排挤到次要的地位。资本主义经济正是凭借着机器大生产的优势最终战胜了封建经济和小商品经济,从而进一步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产业革命的完成也增强了资本主义在世界上的地位。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凭借着工业化的优势,加紧向外扩张、侵略和殖民掠夺,进而又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全面进军并确立了他们的统治地位。这样,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了。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刺激下,19世纪60年代,中国一部分商人、地主、官僚投资于新式工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就产生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中国民族工业有了初步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欧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压迫,中国的民族工业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但是,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始终没有出现像欧美国家那样的产业革命。

本来产业革命虽然出现于西欧国家,但其成果却是世界性的。后来的民族国家完全可以不必重复前人所走过的道路而直接地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和生产成就,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如日本、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那么,在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为何会错过利用产业革命成果的机会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没有自由发展资本主义的环境。

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和垄断两个历史阶段。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最有效的途径是走自由资本主义的道路,英、法、美、日、德、意等正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不仅受封建主义的压迫,而且受帝国主义的压迫,还受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根本不存在自由发展的环境。

中国的封建统治者历来对民间工商业采取限制的政策。利用繁重的苛捐杂税压迫民族工商业。19世纪60~90年代,中国民间工业甚至未正式获法律上承认。封建统治者中的顽固派官僚、地主和绅士,长期愚昧保守,往往以“破坏风水”为理由,反对设厂开矿。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剥削压迫下,广大农民穷困破产,购卖力极低,也使工业品难以销售。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资本主义,而是要使中国成为它们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它们利用不平等条约以及资金技术方面的优势,大量倾销洋货,直至利用中国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直接在中国投资办厂,压迫和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的官僚资本主义虽然也是资本主义,但它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的附庸,凭着帝国主义的关系和已有的经济力量,利用军阀政权,垄断国家的经济命脉,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此就造成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种种弱点和不足:资本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落后。

由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排挤,缺乏雄厚的经济基础,自己又不能生产装备自己的机器,所以只能从事投资少、周转快的轻工业。中国近代工业中投资较大的企业多为外国投资的企业或是大官僚们经手操办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为资本少、规模小,无力购卖大机器,相继而来的是设备简陋,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也并不希望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害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会影响到它们的利益,不愿意把先进的机器设备卖给中国。甚至限制向中国输入机器。事实上资本主义经济竞争激烈,资本主义出于自己利益的需要,总是千方百计地进行技术封锁。这样,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由于资本少、规模小而无力更新设备,而帝国主义国家又进行技术封锁。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中国民族工业长期停滞落后。

四 结论: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商品经济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后也没有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建立起自己的政治统治,近代民族工业又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近代中国完全丧失了发展资本主义的基本条件。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不仅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而且要完成本应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完成的产业革命的任务,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特殊历史使命。前一使命已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了,后一使命在建国后就已经开始,目前的改革开放仍然是这一进程的继续。中国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成工业化和实现现代化,这是历史性的创举。

标签:;  ;  ;  ;  ;  ;  ;  ;  ;  ;  ;  

中国超越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性_帝国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