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上半年海南经济金融形势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海南论文,上半年论文,形势分析论文,金融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上半年,全省各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贯彻落实各项宏观经济政策,在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的作用。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积极扩大内需,区域经济逐步走出低迷状态,物价回升,使全省国民经济保持较好的发展态势。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消费需求稳步增长,旅游业发展迅速,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逐渐恢复增长,财政支出幅度高于收入,经济增长逐渐回升。金融机构贷款增长平稳,存款增长逐渐加快,社会资金不断流向股市,股票市场活跃。但金融机构经营困难的局面目前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善,这需要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以确保经济金融的平稳发展。
一、全省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上半年经济增长较快,总体经济效益有所改善。上半年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1.86亿元,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94.14亿元,增长11.4%;第二产业37.92亿元,增长8.1%;第三产业109.8亿元, 增长7%。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上半年,全省完成工业总产值91.5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国有企业和股份制企业增长较快,带动全省工业的快速发展,分别增长15%和11.9%;而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外资企业和其他经济类企业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负增长。据对全省列入财务统计的400家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表明:1 —5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81.8%,同比提高12.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0.75亿元,扭转了去年同期负增长的局面;亏损企业亏损额也明显减少,同比少亏1.88亿元。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热带效益农业。在国家宏观粮食政策和市场价格的双重作用下,粮食和糖蔗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适当减少,瓜菜水果和其他热带经济作物的产量和产值不断提高,粮食产量113.2万吨,下降1.7%;瓜菜223.6万吨,增长4%;水果84.7万吨,增长46.9%,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数量和质量并重的优质型发展。另外, 随着农业信贷资金的投入,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逐渐加大,瓜菜水果、水产品和其他热带作物等发展迅猛,并将成为今年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
——市场商品供应充裕,消费需求平稳,物价回升。城乡市场商品供应充足,总体上呈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格局。1—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54亿元,同比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0.4 %。城镇居民因受房改、下岗分流、社会保障改革和收入预期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消费需求较谨慎;农村由于农民收入的波动较小,消费需求较平稳。受市场供求的影响,特别是通过实施一系列扩大内需和刺激消费的措施,物价出现回升,居民消费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2.5%;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3%, 物价回升主要是服务项目和居住价格上涨带动所致,分别上涨19.4%和13.7%,从而使整体物价水平保持小幅上涨的趋势。
——旅游业发展较快。1—6月,全省旅游人数486.84万人数,同比增长13.1%,其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其他经济指标。旅游收入38.62 亿元,增长10.1%。旅游业的快速增长相应地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旅游业自身的发展。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缓慢,而新开工项目增加。1—6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完成(不含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45.88亿元,同比增长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37.6亿元,下降8.3%;更新改造快速增长, 完成投资5.06亿元,增长136.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2.47亿元,增长0.1%。新开工项目增加,上半年累计全省新开工项目294个, 同比增加36个,增长14%。
——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呈恢复性增长。今年上半年,全省外贸出现了恢复增长。据海关统计,1—6月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5.94亿美元,同比增长5.5%,扭转了去年同期下降的局面,同比提高40 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额3.58亿美元,增长10.5%,提高40.6个百分点;进口总额2.37亿美元,下降1.4%,回升38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同比增长5.4%,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
二、金融运行的主要特点
今年以来,全省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执行各项货币信贷政策,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增加信贷投入,继续强化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各项存款增幅逐渐回升;贷款投放增幅平稳;现金净回笼,收支活跃,增幅均有较大提高;外汇收支较平稳。
(一)各项存款增长加快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51.29亿元, 比年初增加40.57亿元,比年初增长5%,增幅高于去年同期2.3个百分点, 但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各行际间看,工行新增存款最多,达23.31 亿元;其次为中行、交行和农信社,分别增加7.11亿元、2.48亿元和2.09亿元;其他银行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1.宏观调控效果逐渐凸显,储蓄增势明显回落。随着宏观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到位,特别是经过多次降息、开征利息税和施行个人存款帐户实名制,以及证券市场继续朝着规范化和制度化迈进,宏观调控作用也逐渐凸显,储蓄存款呈逐月少增的趋势,储蓄分流效果突出。6 月末,全省储蓄存款余额410.25亿元,比年初增加13.11亿元,增长3.3%,同比少增7.52亿元,低于去年同期增幅2个百分点。 从各月份新增储蓄额看,除1月份节日因素作用储蓄存款比上月下降1.63亿元外,2—6 月份新增储蓄存款呈逐月少增的趋势,分别比上月增加10.85亿元、3.4亿元、0.65亿元、-0.42亿元和0.25亿元。这表明了储蓄存款在各项政策措施实施后,储蓄存款的分流达到了明显的效果,但分流的储蓄并没有大量流向消费市场和生产领域,却大量流向股市及沉淀于金融同业往来中,因此,储蓄分流在客观上又制约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来源,影响了社会间接投资的增长。储蓄存款短期化趋势明显,6月末, 活期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0.68亿元,同比多增11.84亿元,活期储蓄新增额占全部新增储蓄额的158%;活期储蓄余额占比为37.8%,比年初提高4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定期储蓄存款减少7.58亿元,占比为62.2%,比年初下降4个百分点。
2.企业存款增长较快,波动性逐渐减缓。6月末,企业存款余额295.56亿元,比年初增加17.72亿元,增长6.4%。 企业存款增加较多主要是派生存款和贷款回笼明显增加以及中总行拨付海南中行清算港澳信托投资公司专用存款增加所致。
从各季度企业存款增减情况看,一季度企业存款升降变化较大;二季度企业存款呈逐月增加的趋势,4—6月分别比上月增加0.65亿元、6.33亿元和17.99亿元,这表明了企业经济景气开始出现好转。 从各家银行存款情况看,工行比年初增加19.97亿元、中行增加7.25亿元、 交行增加2.6亿元、其他银行机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二)贷款增长平稳,信贷结构和投向较合理,重点突出,较有力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资金需求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44.94亿元,比年初增加27.59亿元,增长4.5%,比去年同期少增15.55亿元,增幅低于去年同期1 个百分点。上半年信贷资金运用的主要特点是:一是加大对工业生产、热带高效农业和私营企业及个体户的信贷投入。工业贷款比年初增加4.72亿元,增长8%,同比多增2.45亿元;农业贷款比年初增加0.82亿元,增长2.5%,同比少增0.9亿元;私营企业及个体贷款增加0.29亿元,增长7.4%,同比多增2.09亿元。二是贷款主要投放航空、电力、交通、邮电基础行业和支持大中型优质企业生产的资金需求。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比年初新增5.22亿元,增长14.9%,同比多增5.35亿元。三是加大技术更新改造贷款的力度,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基础。技术改造贷款比年初增加13.85亿元,增长35.8%,同比多增10.58亿元。
(三)现金收支呈净回笼
上半年,全省金融机构现金收入918.7亿元,同比增长14.4%, 增幅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现金支出918.3亿元,增长14.4%, 增幅提高15个百分点。现金收支轧差净回笼0.42亿元,由去年同期的净投放转为净回笼。造成现金净回笼增加的主要原因:一是因节日因素服务业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二是城乡个体经济收入增长幅度明显大于支出增幅55个百分点;三是储蓄存款收入也大于储蓄支出;四是其他金融机构支出和居民提取贷款支出比去年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四)外汇收支较平稳
从外汇信贷收支形势看,外汇储蓄存款增长幅度加大,贷差有所缩小。上半年,全省外汇存款余额6.48亿美元,比年初增加0.13亿万美元,增长2.1%。主要是居民外汇储蓄存款迅速增长所致, 外汇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0.38亿元,增长10.1%。全省外汇贷款减少,外汇贷款余额14.7亿美元,比年初减少0.11亿美元,下降0.8%。 贷差比年初缩小0.24亿美元。
从结售汇情况看,结汇增幅高于售汇。上半年,全省银行结售汇总额5.87亿美元,同比增长4.9%。其中结汇2.13亿美元,增长15.3%;售汇3.73亿美元,下降0.2%;净售汇1.6亿美元,下降15%。分项目看,贸易结售汇逆差比去年同期略有扩大,增加0.07亿美元,非贸易和资本项目结售汇逆差缩小0.35亿美元。
三、发展趋势预测和政策建议
从整体上看,在逐渐好转的国际经济环境和积极的宏观财政政策的带动下,经过几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使我省经济保持稳定增长,得天独厚的热带高效农业和热带海岛旅游业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出现恢复性增长,以及消费需求也逐渐扩大,这将继续带动全省经济平稳增长。但是,由于投资增长乏力,对我省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从金融总体运行看,各金融机构加强内控管理,加大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力度,与此同时,积极调整信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金融运行将保持平稳。银行稳健经营主要体现在保持存款稳定增长的基础上不断优化资产组合,降低并控制金融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但是,一方面由于企业存款和储蓄存款的波动性和流动性增强,企业存款时升时降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善;储蓄存款增幅呈逐月递减趋势,活期储蓄存款占比呈逐月提高,银行的资金来源及稳定性受到一定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历史包袱较重,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比重较高、亏损较多、经营成本较高、内控制度尚不完善等不利因素,这对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带来种种困难和阻力。另外,社会闲散资金、部分银行存款和银行信贷资金流向股票市场等种种因素的影响,加大了潜在的金融风险,这对如何进一步加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保持金融稳健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进一步发挥货币政策调控作用,促进金融稳健运行。具体来说,一要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使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推进各项政策的有效实施;二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贷款发放与回收的奖励与惩罚相对称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和保护信贷人员主动按条件放贷的积极性;三要加快维护社会信用方面的立法步伐,改善社会信用环境,可运用新闻曝光、联合制裁等手段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提高社会信用信誉度。
2.扩大消费信贷营销力度。银行要关于换位思考,更新观念,适时推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鉴于目前我省的消费信贷品种少,数量小,仅限于住房消费贷款、少量的汽车贷款和商业性助学贷款的现状,应采取加强营销,引导消费,选准客户,简化手续,加强银企合作,联手拓展消费信贷业务。如银行可与公安部门、车辆管理部门、保险公司联手协作,开办有利于双方的消费信贷业务。与此同时,要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业务规模、品种和形式,探索出一条适合于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旅游业是我省的主要支柱产业,而旅游贷款几乎是一个空白点,需要挖掘的潜力很大。
3.采取有效措施,缓解资金供求矛盾,确保银行业安全稳健运行。自1999年以来,存款不断分流,如何稳定资金来源成为金融运行中的一个主要问题。据此,金融部门首先要加强内部管理,严控费用支出,降低经营成本,改善财务状况;其次要加快业务发展和创新步伐,积极开拓适应市场的新业务;第三要加大对应收未收利息和不良资产的清收力度;第四要适时调整客户结构,提高信贷资产质量。银行经营管理的重点是信贷资产管理,信贷资产管理的核心是选择优良客户,因此,要对市场进行分析,结合本地实际选择客户,通过发展业务提高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4.各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应加快并积极稳妥地剥离不良资产。由于历史原因,海南是泡沫经济的重灾区,银行是重灾区中的重灾户,大量贷款被套在房地产上,应相应制定处置房地产不良资产的相关政策,通过债权转换、资产剥离和债务核销等各种手段,盘活和保全信贷资产。能否顺利剥离和盘活这些不良资产,直接影响到海南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5.采取积极措施支持商业银行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提高业务竞争能力。目前我国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贷款,投资业务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应在大力开展结算、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和咨询及代理业务等传统中间业务的同时,在加强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下,促进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信用卡业务在我国有广泛的市场空间,应积极挖掘。还应大力发展电子业务和网络业务,开展网上支付、网上交易、网上结算、网上存款和贷款业务及个人金融服务等。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银行业在现代金融服务方面占有一席之地。
6.加大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步伐。为确保金融业在加入WTO 后继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在金融市场化方面大胆探索,促使金融机构尽快适应市场化运作体制,提高竞争力。可通过一个或几个利率品种逐步放开利率管制,加强利率诱导与利率监管,形成利率市场化生成机制。另外,要稳妥地推进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进程,逐步实现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
标签:银行论文; 金融论文; 银行存款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海南银行论文; 国内宏观论文; 企业贷款论文; 金融机构论文; 投资论文; 信贷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