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及保护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上海市论文,自然保护区论文,湿地论文,对策论文,现状及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1世纪已逐渐被清晰地定格为“环境世纪”,环境革命、生态文明将成为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领域。上海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提出了到2015年建成生态型城市。对于资源奇缺、环境容量有限的城市来说,湿地资源在上海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上海市湿地生态环境逐步恶化,加强湿地保护工作迫在眉睫。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举措,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上海市湿地概况
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功能和环境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它不仅是生物多样性的发源地,而且具有过滤空气、调节小气候等“绿肺”作用;湿地还是城市之“肾”,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降解环境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关研究表明,在农田、湿地、森林、草地等生态系统中,湿地的生态效应高居榜首,每万顷湿地可创造生态效益1.5万美元。
上海的湿地资源十分丰富,可以说上海是一座建立在湿地上的都市。上海的湿地分为江海岸湿地和湖泊湿地,面积3200多km[2],主要分布在崇明东滩、淀山湖、南汇边滩、九段沙、扁担沙、横沙岛和长兴岛等地。这些湿地对于维持上海地区生物多样性,恢复地带性植被,建设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以及为人类监测与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提供了天然实验室,为上海居民了解沧海桑田的成陆过程等都有无法估量的生态、科研和环境教育价值。
2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现状
上海市目前建有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和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3个地方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均分布在沿江沿海湿地区,对上海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市非常重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将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列为上海市“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2004-04上海市政府向国务院递交了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报告。为更好地保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崇明东滩也在筹备建立中华鲟自然保护区,并将申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 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
位于崇明岛的东端,总面积达3.26万hm[2],是长江口地区规模最大、发育最完善、保持自然状态最完整的河口型潮汐滩涂湿地,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主要保护对象为雁鸭类、鹤类、鸻鹬类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候鸟驿站”,有100余种、总量200万~300万只的鸟类在此栖息。崇明东滩附近海域还是中华鲟唯一相对集中的、栖息时间较长的栖息场所。
2.2 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
位于长江口和东海交汇处,成陆仅50年左右,面积已达520hm[2],且呈继续扩张趋势,宛若长江口“游”来的一条美丽的“金鱼”。作为长江口原生态“聚宝盆”,九段沙拥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上海最后的处女地”。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作为正在发育中的河口湿地,是一个重要的生态敏感区,对于研究关键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中华绒螯蟹、大银鱼、中华鲟和鳗鲡等重要渔业资源的产卵场、苗场及栖息地。作为申城的安全屏障,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还有效地阻挡着赤潮、海啸、龙卷风、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的侵袭。
2.3 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
上海市域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93年,位于杭州湾北岸、上海市金山区,距金山嘴海岸约6.6km。保护区内自然环境优良、生物种类繁多、自然植被保存良好,是上海地区野生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也是环境质量最为清洁的区域,因此可作为上海市重要的环境质量基准对照点,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金山三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为典型的中亚热带自然植被类型树种、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昆虫及土壤有机物、野生珍稀植物树种和近江牡蛎等。
3 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对策
3.1 树立科学发展观,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湿地保护的关系
随着上海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如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因过度围垦,近年来损失近7000hm[2],一些珍贵候鸟栖息地逐渐缩小,致使来沪越冬候鸟减少。建设生态型新城市是上海发展的目标,但如果沿袭传统的环境退化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上海的可持续发展势必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原则,在不破坏生态完整性的前提下对湿地进行合理开发、利用。九段沙蕴藏丰厚的经济价值,为避免重蹈“先破坏,后治理”的覆辙,2004-04上海市正式启动了“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研究”重大项目,以期继续保持九段沙的原生态状态。
3.2 加大立法和执法力度,明确管理职责
上海曾先后就金山三岛、崇明东滩和九段沙三个湿地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三部政府规章。2003年底刚施行的《上海市九段沙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一改以往湿地保护的“动态”原则,确立了九段沙静态的、绝对的保护理念,全面禁止人为开发和破坏。在管理上,还需解决多头管理纷杂的问题。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由渔政部门、水务部门和保护区管理处分别管理,由于分工不明确,导致滩涂过度围垦、非法偷猎、牛群过度放牧和旅游开发过度等威胁,对湿地生物资源造成极大破坏。因此,应制定权责明细的保护办法,确保各部门职责明确、综合协调、科学管理,对执法不严的个人和单位严加处理。
3.3 增加投入,加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力度
鉴于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湿地保护需要保持一定的投入,否则湿地就有退化的危险。上海市已经意识到要借助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好湿地保护的资金投入工作。作为上海市湿地自然保护重点项目的“九段沙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技术及其效应研究”,首期投入已达1000万元;2004年内在崇明东滩也将投资1500万元,将建设一个集中华鲟保护与增殖放流、国际型开放式科学研究、市民科普教育和休闲观光四大功能为一体的保护基地。上海市今后应在保持已有三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的基础上,尽量增加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数量,争取将其他重要湿地也建成自然保护区。
3.4 借鉴国外经验,加强国际合作
上海市在规划、建设自然保护区时,应借鉴国际上一些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比如香港和新加坡,其土地面积均少于上海、人口密度均高于上海,却已成为世界上仅有的两个拥有天然热带雨林的大都市。香港自1970年以来共建立了21个国家公园、14个特别地区、47个有特殊科研价值的地区,除耕地、村庄和道路外,几乎所有城郊土地都被划入保护区。国际合作不仅可以获得资金援助,更可依据先进经验和理念加快上海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林业局、上海市已与世界自然基金会签署了为期3年(2003-07~2006-06)的合作项目,旨在可持续管理上海崇明东滩鸟类自然保护区,并为中国其他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建立示范,这标志着上海市政府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在湿地保护方面开辟了一个新的合作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