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延安市宝塔区蔬菜局 陕西延安 716000
摘要:本文阐述了马铃薯土传病害的危害现状、流行规律和特点,提出了绿色防控防控措施,为薯农在马铃薯栽培中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了相应依据。
关键词:马铃薯;土传病害;防控;对策
马铃薯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黑痣病、干腐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是马铃薯栽培中的一类主要病害。它直接影响着种薯和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决定着薯农的经济效益。为此,我们在长期生产实践过程中,通过试验归纳总结,基本明确了土传病害的流行规律,并相应的总结集成了一些防止措施,为薯农在马铃薯栽培中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提供了相应依据。
1、土传病害危害现状
土传病害是指病原菌随植株病残体或以病菌孢子、菌丝 等形式潜伏于土壤中,待下一栽培季节遇到寄主后,开始新的侵染循环,它是以土壤和种薯传播病原菌为主。马铃薯土传病害主要包括黑痣病、干腐病、疮痂病和粉痂病等病害。有关资料表明,黑痣病在我国一些马铃薯主产区广泛发生,病株率5%-20%,发病严重的地块可达到70%-90%,严重降低了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商品性,给薯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枯萎病和干腐病危害严重,个别储藏库因干腐病导致烂薯率高达30%-50%。疮痂病严重影响块薯的外观品质,尤其对微型薯生产的影响更大,有的地区微型薯疮痂病发生率高达30%-60%。粉痂病近年来也有加重的趋势,严重地块发病率达30%-70%。
2、土传病害流行规律及特点
2.1积年度流行病害 年度间具有很明显的累积效应,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危害会越来越重。
2.2土壤微环境影响大 土壤质地、养分、水分、透气性、酸碱度、微生物等各类土壤理化、生物学性对病情发展影响甚大。
2.3气象因子变化影响小 一旦在基地发生,可持续连年危害。
2.4 重茬和茬口安排影响大 马铃薯栽培重茬年限越长,发病率越高;茬口安排不合理发病率越大。
2.5 防控措施较难 感病后病害防治困难,防治效果不明显。
3、土传病害传播途径及绿色防控
3.1传播途径 土传病害的传播途径一是通过土壤基质、水质进行传染;二是带病种薯进行传播。
3.2绿色防治方法 土传病害的防治一方面是要减少土壤中的初侵染源,另一方面是要减少种薯中所携带的病原菌。因此,综合绿色防治是控制土传病害的有效途径,主要包括药剂防治、调节土壤微环境和农业防治。
3.2.1药剂防治 通过药剂阻止病原菌与马铃薯受侵染部位接触,如对种薯采用药剂拌种、垄沟喷药等。
3.2.2调节土壤微环境 增加土壤中养分和有机质含量,进而平衡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平衡,有效抑制土壤中的有害病原菌滋生。
3.2.3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种植无病种薯,对土壤进行有机质改良,轮作和调整播期等措施防治土传病害的发生。
4. 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效果
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对植株为系统性侵染,使用化学防治有限,用药剂进行大面积的土壤处理可行性较小。综合绿色防控能有效控制土传病害的发生,相比药剂为主的化学防治, 更环保更经济,保证种薯如商品薯的质量和品质,减少农药成本的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土传病害进行绿色防控,平均亩产增加5%-20%。亩增收100kg-200kg,亩增值100-400元。
5、主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对策
5.1 黑痣病的防治
5.1.1 选用抗病品种 适当选用早熟品种能够减轻该病害的发生。如延安选用费乌瑞它、LK99、早大白等品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1.2 生物防治木霉菌(Trichodermaharzianum)对立枯丝核菌类的病害具有很好的防病效果。运用Laetisariaaryalis处理马铃薯种薯和土壤,能够有效控制黑痣病(地下茎、匍匐茎和块茎)的发生。
5.1.3 农业防治 (1)轮作。与玉米、大豆等非寄主作物进行轮作,轮作期一般为3-5a;(2)使用无病种薯。选用块茎表面没有菌核的种薯;(3)控制土壤湿度。有灌溉条件的地块,出苗前应尽量减少灌溉,合理控制土壤湿度。一般土壤湿度应控制在65%左右;(4)提早收获。收获期马铃薯植株地上部分枯萎后,迅速收获新的马铃薯块茎,一般地上部分2/3枯萎时为最佳收获期。
5.1.4 化学防治 (1)种薯处理。用2.5%适乐时种衣剂(咯菌晴)切种后包衣,每100kg种薯100-200ml的种衣剂,阴干后播种。3%的大生M45(丙森锌)+2%的甲基托布津+95%的滑石粉混合剂,每kg混合剂处理100kg种薯;(2)药剂防治。播种时每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嘧菌酯)600ml兑水30kg喷施在播种沟内,喷施后覆土。
5.2 枯萎病和干腐病的防治
5.2.1 生物防治运用枯草芽孢菌株处理马铃薯种薯,灌溉土壤或进行沟施,使之在马铃薯根茎部位定植,抑制作物的立枯丝核菌、腐霉等一些真菌的生长,从而防治枯萎病和干腐病的发生。
5.2.2 农业防治 (1)田间管理。清除田间病株及枯枝落叶减少土壤病源;(2)种薯处理。种薯置于10℃左右环境7-10d打破休眠,切芽时,清除所有烂薯,切到烂薯时切刀用30%高锰酸钾消毒;(3)合理灌溉。通过减少土壤含水量,及时清沟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减少病菌滋生和侵染;(4)科学施肥。控制氮肥的施用,合理增施钾肥、磷肥、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从而影响土壤病原菌的活力和残存数量以及病害的发生,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植株抵抗病害的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5.2.3化学防治(1)种薯处理。用2.5%适乐时种衣剂(咯菌晴)切种后包衣,每100kg种薯用100-200ml的种衣剂拌种,阴干后播种;(2)药剂沟施。播种时每667m2用25%阿米西达悬浮剂(嘧菊酯)60ml兑水30kg喷施在播种沟内,播种后覆土;苗高30cm和初花期结合中耕培土沟施锐毒霉可有效防治干腐病。(3)贮藏施药.入窑前种薯进行分级包装,剔除病、伤薯,用每千kg种薯用224ml好立克进行喷施,防治干腐病的发生。
5.3 疮痂病防治
5.3.1 轮作 疮痂病的发生与轮作关系密切,因此,马铃薯与葫芦科、豆科、百合科等非块茎类蔬菜进行轮作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轮作间隔3-4a。
5.3.2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疮痂病的抗病品种,如:延安早熟品种应选用费乌瑞它、LK99;中晚熟品种应选用克新一号、青薯9号和冀张薯8号。
5.3.3 农业防治 土壤PH值5.0以下疮痂病很少发生,栽培马铃薯应选择偏酸性土壤。
5.3.4 化学防治种薯可用0.1%对苯二酚浸种30min或0.2%福尔马林(甲醛)溶液浸种10-15min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5.4 粉痂病防治
5.4.1 合理轮作 轮作过程中最好与大豆、苜蓿等绿肥作物进行压青处理。
5.4.2 农业防治 与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进行间作套种,控制土壤湿度,增加通风透光性。
5.4.3 化学防治 用福帅得进行土壤及种薯处理,一般每667m2用230ml。
参考文献
[1]梁继忠,王效瑜.黄土丘陵地区无公害马铃薯生产施肥技术及经济效益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03:71-73.
[2]郑太波,宋云,杨洁,谢加花,党菲菲,杨海花.延安市绿色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J].陕西农业科学,2012,58(06):257-258.
[3]郝淑连.绿色马铃薯生产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5,11:61-62.
作者简介
景如岳,男,陕西子长县人,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陕西省延安农校农作专业,现任子长县薯业开发中心主任,农艺师。主要从事马铃薯新品种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
论文作者:景如岳1,牛宏伟2,谢加花3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病害论文; 马铃薯论文; 土壤论文; 疮痂论文; 病原菌论文; 发生论文; 防控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