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番莲无病苗繁育及其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番莲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无病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西番莲是西番莲科西番莲属植物,有400余种,大都原产美洲热带地区,我国原产的西番莲属植物有13种。栽培西番莲为多年生常绿攀缘性木质藤本植物,起源于巴西,后来在南美、南非、东南亚各国、澳洲和南太平洋各地区都有种植。国际上商业栽培的主要是紫果西番莲,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引进试种,现已成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地的特色水果之一。 据测定,西番莲果实含有超过132种以上的芳香物质,是世界上已知的最为芳香的水果之一,有“果汁之王”的美誉。西番莲果实最适于加工成果汁,或与其他水果(如芒果、菠萝、番石榴、柑桔、猕猴桃和苹果等)加工混配成混合果汁,可以显著提高这些水果汁的口感和香味;也可以作为雪糕(冰激凌)的添加物质,或作为其他食品的添加剂以增进香味,改进品质。随着我国西番莲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在强调高档品种和鲜果品质的同时,对产品健康安全方面的要求将更加严格,因而种植无病苗和规范化栽培将成为最重要的技术措施。 我国南方西番莲产区由于春季后期和整个夏季均处于高温多湿气候,是病害频发地区,主要病害有根腐病、疫霉病、炭疽病和花叶病等。特别是在多年生果园中,病害越发严重,造成落果和残次果增多,对果园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因此,西番莲果园的病害防治已成为西番莲高产优质栽培的重要技术环节。笔者就西番莲无病苗繁育和果园病害预防开展研究,报道了西番莲无病苗栽培管理技术措施和试验结果,并对预防和减少西番莲果园病害提出建议。 无病苗繁育技术 水培育苗 2011年5月中旬取种植于广东省和平县维康公司果园的紫果西番莲“紫果1号”枝条,扦插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教学科研基地(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钟村)温室内的苗圃地上,果实采收后植株留在温室内越冬。2012年2月后取1年生无病害枝条切成10~15 cm小段,每个枝段含2个节,去掉基端节上的叶片,留上节的1片叶。每30~50个枝段扎成一捆,浸入晶体石硫合剂50倍液中5 min后取出晾干水分,分别进行水培或河沙基质扦插。 水培在2012年2月底至3月中旬进行,保持室温22℃以上。将清水(自来水)煮沸3 min后冷却至室温,装入玻璃器皿中,保持水深5cm,放入枝段,使其基端节浸入水中,每100 水面放入30个枝条切段,每5d换水一次,置于散射光下培养。在水培过程中,枝段上切口可在当天形成愈伤而保持干燥,下切口在水培过程中先形成白色愈伤组织(水培后3~5 d),然后再逐渐长出白色不定根,根长在生长7d后可达到3~5 cm或更长。本试验中3次水培共培养300个枝条切段,有181个枝条切段生根成苗,成苗率为59.00%~61.00%,平均为60.33%。将已长出4~5条不定根的小苗移栽至装满园土(湿泥浆)的营养袋(直径6cm,高6~8 cm)中练苗,每天喷洒清水保持园土湿润,在营养袋土壤中继续生长7d后带土定植到果园,定植后按常规栽培管理。 河沙基质扦插 河沙基质扦插于2012年2月底至3月在温室中进行,保持室温22℃以上。在温室内平坦地面上铺上干净的塑料薄膜,取河沙洗净泥土后浸入沸水中5 min,取出后冷却至50℃左右,在塑料薄膜上平摊成6~8 cm厚的苗床。河沙基质扦插的取材和前处理与水培育苗相同。将枝条切段插入苗床中,株行距为4 cm×8 cm,使基节插入沙中,每天喷洒清水2~3次以保持苗床湿润。当枝条切段长出4~5条壮根时移栽至装有园土(湿泥浆)的营养袋(直径6 cm,高6~8cm)中,7d后可带土定植到果园中;也可在苗床上继续生长10 d后移栽到果园,按常规管理。 与水培过程相似,上切口可在当天形成愈伤而保持干燥,下切口在河沙基质培养过程中先形成白色愈伤组织(5 d以后),然后逐渐长出白色不定根,不定根生长7d后长度达到3 cm以上或更长。相比较而言,河沙基质扦插中不定根生长较缓慢,但更粗壮。本试验中3次扦插共培养300个枝条切段,其中158个枝条切段生根成苗,成活率51.00%~54.00%,平均52.67%。“紫香1号”西番莲的花芽为当年分化型,一边抽梢,一边分化,所有的扦插苗都能正常生长发育并在当年开花结果。定植后的水培苗和扦插苗均在6月中旬后陆续开花,8月中下旬果实开始成熟,收获期持续至当年12月上旬。第二年5月中旬开花。7月中下旬果实开始成熟,收获期持续至当年12月上旬。 园地选择 西番莲种植园地应选择在交通较方便,向阳背风,有灌溉条件,排水良好,土层较厚的地带种植。要求土质肥沃、疏松、透气性好的沙壤土,土壤酸碱度以pH值7.0以下的中性、微酸性为宜。要求年均温在18℃以上,最冷月均温应高于8℃。在生长季节,低温(日均温15℃以下)抑制营养生长,高温(日均温25℃以上)尤其在低光照下抑制花芽分化。 整地与种植 要求挖大穴种植,表土充足、架高和密度合理。种植株行距为3m×4m,穴宽和深各50cm;定植穴应一次施足基肥,有充足表土以利于回穴和做好土墩:攀缘架高度,迎风坡为1.8 m,背风坡为2.0m。南方地区多为山坡地栽培,宜建梯地果园,梯地宽2m以上,外缘略高向内倾。最好是果园排灌、道路系统同时规划设置。 搭架引蔓与整形修剪 搭架的常见类型有:单壁篱架,即在一排直立的柱子上拉一道或两道铁丝,柱高约2m,柱距6m,其间可栽两株西番莲;T形篱架,与单壁篱架相似,只是在每根柱子顶端安放一长度为2.5~3.0m横臂,在臂两端各拉两条铁丝;平缓坡地和较平坦果园也可搭大棚架,按4m×4m间距立柱子,棚架高2m左右。 第一年的果园在采收完最后一批果之前,可不进行修剪,但应及早引蔓上架。当最后一批果采收后,可重剪,每株留2~4个健壮主枝打顶,所有结果枝向基部回缩修剪并留2~3节。第一年以后的果园,当枝蔓长满架面后,剪除内部叶片及老化不结果枝,对老树、病树可重剪,所有二次枝均在靠主蔓20 cm处短剪,以刺激新梢形成。广东北部地区冬季霜冻较严重,常造成西番莲冻害。因此,可将修剪后留树越冬的主枝取下平放在地面上,覆盖干草后再盖上一层薄膜越冬,开春后再将主枝引上棚架。 肥水管理 西番莲果园要求降水均匀,多雨会造成茎基部肿大、松裂,叶片极易脱落。土壤及空气湿度过大则增加茎基腐病及叶、果病害的发生。干旱会抑制生长,花芽、开花数和花的质量降低,果实发育不良并脱落,严重时大量落叶落果。因此,长时期干旱应注意适时灌水,雨季应注意及时排水。 定植前应施足底肥,每株穴施腐熟粪肥15 kg。定植后15 d施第一次稀尿素(浓度为0.1%,每株500mL)水溶液,30 d后再施稀尿素液一次。植后第一年,分4次将复合肥(每次株施250 g)与尿素(每次株施230g)交替施于行内距植株30cm处。第二年可在头年施肥沟内施基肥,每株施腐熟粪肥15 kg+复合肥1kg,开春后每月追肥一次,株施尿素200 g+磷酸二氢钾50 g。 病虫害防控 西番莲水培和河沙基质扦插均能生根,扦插育苗是西番莲生产上最主要的育苗方式。根据目前生产实践,减少西番莲果园病害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措施是种植无病苗,并做好果园防病管理。根据本试验结果,只要种植无病苗,当年很少发生病害;第二年果园虽然有部分病害发生,但病害程度较轻。由于西番莲可以当年种植当年开花结果,且采收期可长达4~5个月,从经济效益和果品安全考虑,不使用农药是最佳选择。综合考虑产量、品质和产品安全,西番莲果园以两年为一个生产周期是合适的。由于种植当年开花结果较迟而影响产量,可提早育苗,通过种植大苗而达到早花早结,增加产量。具体做法是:在冬季落叶前剪取枝条切段,在温室内的苗床上搭建覆盖薄膜的小拱棚,将装入营养袋的无病苗置于小拱棚内越冬生长。 温度过高或长期干旱,将使西番莲生长变慢,甚至停止生长,叶片变黄或褶皱,抗(耐)逆性降低,部分植株茎干或茎基部易发生病害,甚至导致整株死亡。我国南方西番莲产区由于春季后期和整个夏季均处高温多湿气候.秋后又处于长时期干旱,是病害频发地区。多年生果园中病害越发严重,造成落果和残次果增多,对果园产量和品质产生严重影响。根据本试验结果,推广西番莲无病苗,并每两年进行果园苗木更新或易地新建果园,是减少西番莲果园病害的有效途径。 采收与保鲜 鲜果销售可采摘已转色的成熟果,加工用果则需充分成熟的果实。西番莲鲜果采后容易失水变质,室温条件下5~8 d就因失水而果皮皱缩,易受病菌侵染而腐烂。一般在温度4.0℃~6.5℃、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可贮藏4~5周。自然成熟的西番莲果实很难保鲜,可在开花后55~60 d采收,在10℃条件下放置10 d使其后熟,再用10%乙烯处理约35 h,然后在21℃中放48 h,就可形成特有的鲜艳果色。 联系电话:023-68349198西番莲无公害苗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西番莲论文
西番莲无公害苗的选育及栽培技术_西番莲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