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凌娟

长沙医学院附属株洲市人民医院 湖南株洲 412000

【摘 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临床用药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R、LEVSD、LVEDD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LVEF、6MV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字】慢性心力衰竭;贝那普利;临床疗效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的逐渐加快,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亦在逐年上升,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生命健康[1]。近年来,贝那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为了分析其在该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该药物进行治疗,获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收集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接诊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病例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协会(NYHA)制定的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②患者及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本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研究组40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其中年龄最小48岁,最大者79岁,平均年龄(63.45±6.17)岁;平均病程(2.87±1.21)年。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其中年龄最小者50,最大者81岁,平均年龄(64.08±5.75)岁;平均病程(3.01±1.33)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基线资料上具有可比性,(P>0.0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4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在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吸氧、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强心药物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常规治疗。

1.2.2 研究组

研究组4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给予盐酸贝那普利片(生产企业: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5mg,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4771)口服,每次2.5mg~10.0mg,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3 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心脏彩超复查,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率(HR)、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增加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完全或基本消失,日常生活不受影响,心功能改善Ⅱ级或以上;②有效:患者的心力衰竭症状缓解,日常生活受轻度影响;③无效:患者的心里塞进症状无明显变化或加重,日常生活明显受限,心功能为Ⅲ级或以下。

1.5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统计软件中进行分析,采用x2比较法对计数资料分析,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分析,(P<0.05)则代表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经表1可见,经治疗后,研究组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无效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对照组中显效9例,有效13例,无效18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5.0%)。可见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类疾病发展到终末阶段时必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悸、呼吸困难、下肢水肿及肺部啰音等症状,该疾病具有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3]。以往临床上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治疗时,通常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吸氧、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强心剂及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药物对该疾病患者进行治疗,而虽然该治疗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仍然有许多患者的疗效不够理想[4]。

贝那普利是临床上一种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其能够对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进行有效的抑制,具有降低血管紧张素介导的效果,缓解患者外周血管阻力,控制血压,减轻心室负荷,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左心室肥厚情况[5]。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R、LEVSD、LVEDD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LVEF、6MVT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贝那普利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陈南,陆士奇.贫血与红细胞分布宽度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内死亡的预测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4,34(2):138-141.

[2]寇建荣.益气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LVEF及E/A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21):321-323.

[3]贾艳彩.缬沙坦联合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80-2782.

[4]彭文君,方胜先,贺献芝等.不同剂量贝那普利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417-418.

[5]严晓伟,许顶立,黄峻等.中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贝那普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荟萃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4,94(37):2907-2913.

论文作者:凌娟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7

标签:;  ;  ;  ;  ;  ;  ;  ;  

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_凌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