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1998年国家文化司司长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1998年国家文化司司长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1998年全国文化厅局长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月18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厅局长论文,邓小平理论论文,座谈会上论文,繁荣论文,伟大旗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新春佳节即将到来之际,文化部在这里召开一年一度的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贯彻落实十五大精神,全面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一年来,我国的文化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全国人民是满意的。在此,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辛勤工作在文化战线上的同志们和广大文艺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感谢!并向大家拜个早年!

我在去年连续召开了三次文化方面的座谈会。第一次是去年这个时候,在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召开的座谈会,就文化工作的几个问题谈了一些意见。第二次是在7月底,主要研究艺术表演团体的改革, 也是一次抓发展、繁荣的会议。第三次是在成都第五届中国艺术节期间,主要是强调如何学习和贯彻十五大精神,全面地加快文化艺术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在三次座谈会上,概括起来,我讲了九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是关于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始终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和一系列的政策。

第二个问题讲了在当前文化艺术事业发展中应该始终贯彻中央的政策。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同志理论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初步摆脱了那些“左”的束缚和影响,文化艺术事业已经逐渐走上了一条健康发展和繁荣的路子。

第三个方面,着重谈到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化和繁荣社会主义艺术的问题。我在这几次谈话中都着重谈到了在新时期要以文化艺术的繁荣作为我们的根本任务,这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发展是整个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硬件设施,盖图书馆、剧院、博物馆等,还有各种社会文化建设,这都是事业发展。繁荣就是文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所以,发展和繁荣在文化领域应该并提,它们的内涵是有所不同的。

第四个问题是文化领域的改革问题。就是要改革那些已经不适用的管理体制,以进一步解放文化艺术的生产力,其中提到了“坚持方向、适应市场、遵循规律”这样三条原则。

第五个方面是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管理问题。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因为文化产品多具有商品属性,要进入市场,要流通,就会出现文化市场的管理,而这方面恰恰是相当薄弱,缺乏经验的,也很不成熟。

第六个方面就是对外文化交流,实际上是文化领域对外开放问题。小平同志讲,要吸收、学习、借鉴人类的一切文明成果。既要大胆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又要把中国介绍给世界人民,这是文化领域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对外文化交流面临着新的形势,特别是在市场准入问题上,西方利用知识产权,利用经济实力来搞谈判,就是想让我们开放文化市场,让他们的文化产品可以不受限制地进入。文化准入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实践上很好地研究。我们不能老是处于被动状态,忙于应付。

第七个问题是关于文化法制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们不仅要在政治上建设法制国家,经济上建设法制经济,文化领域也必须靠法制。区别某个事件是合法或非法,允许或不允许,也要靠法律来办,不能再靠领导者的主观认识和意志来确定,在处理文化问题上同样要依法办事。目前文化方面的法律还非常缺乏,真正立法的只有《文物保护法》和《著作权法》,其他都还是行政法规,远不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

第八个问题是关于人才培养。要大力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形势所需要的文化人才、管理人才及理论工作者。现在从事艺术工作的人要提高素质,要学习经济知识,学习法律知识,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这是当务之急。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也需要现代科学技术,这主要是指艺术的生产形式。文化产品的生产形式,文化事业的管理制度都要采取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所以文化领域也有一个使自身的生产、管理手段和事业发展实现现代化的要求。现在还是靠手工操作的办法,既不能满足国内的需要,也无法与国外的产品竞争。

第九个问题是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把文化工作列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切实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没有繁荣的文艺,没有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是不行的。在这方面小平同志有很多重要的论述,他曾经说过:“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用?”没有发达的文化,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也是站不住的。所以,繁荣和发达的文化同样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保证。

今天,我主要就文化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探索一条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谈一点意见。

一、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全面、深刻、科学地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强调这三者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出了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小平同志在讲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时候,讲了两个问题,一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二是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我们在搞经济体制改革的时候也谈到了什么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文化领域,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深入思考一下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及如何发展和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呢?它的内涵和功能是什么?它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本质特征?与其他的文化形态有哪些不同?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的报告中已有科学的概括和精辟的分析,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我这里谈一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是反映社会主义的特征。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然具有社会主义的特征,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所决定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既不是资本主义的文化,也不是封建主义的文化,它是具有社会主义属性的文化。譬如,我们强调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我们提倡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我们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重视发展公益文化事业,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等等,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对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深深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征。

二是体现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当代中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能超越这一基本国情。目前我国的经济还比较落后,人口众多,特别是文盲半文盲人口占较大比重,教育、科技、文化的发展不平衡,城乡差别比较明显,旧的风俗习惯和封建迷信还不同程度存在,这些都需要我们通过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这是我国文化建设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三是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十五大报告强调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传统文化,它不仅使这一民族五千年来绵延不断,自强不息,而且至今仍然滋养哺育着占世界1/5人口的炎黄子孙。我们不仅有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传统,还有本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努力奋斗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即“五四”以来形成的新文化传统。毫无疑问,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和弘扬包括革命文化传统在内的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总是善于认识和继承自己的传统文化,并从中吸取智慧和力量,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们要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实践出发,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去借鉴和继承传统文化中积极的、优秀的、有用的成分,使之与社会主义时代精神相契合,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得到弘扬光大。

四是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们既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特色,又要博采世界文化之长,做到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不断丰富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积极参与世界文化事务。这样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才能在国际交往和斗争中赢得主动,才能有效抵御西方敌对势力的政治图谋和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才能迎接信息化时代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五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找到了一条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道路。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巨变的时代,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时代。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是靠中国人民的辛勤劳动和无穷的创造力所带来的。没有创新,现代化实现不了。没有创新,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不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同样也是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文化。

二、关于文化领域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

我总感觉在我们文化战线,也有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问题。如果说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工作有很大发展,关键是在对经济问题认识的理论上有很大发展,有突破。党的十五大在理论上又有了新的突破,在所有制问题上提出“两个一切”,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这“两个一切”,在理论与实践上是很大的突破。十五大报告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经济理论上,都是我们的先哲们,包括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过去所没有提过的,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发展的。同时,对于什么是国有经济和公有制以及它在经济上的地位和作用,也都作了最新的表述。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优势。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通过这一方式,解决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十五大还提出了一条重要的理论,就是在分配领域里,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加收益分配。传统的生产要素就是资本、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而现在,知识、管理、技术、信息也是要素,也要参加分配。文化事业在某种意义上说属于第三产业,也正在成为一种产业,它创造着产品、商品,创造着价值,因而它要符合经济规律,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国家,文化领域必须注重它的社会效益。要强调它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强调它是振奋人民精神,追求进步向上的鼓舞力量。那么在新形势下强调社会效益的同时强调它的经济属性或经济效益,是不是就影响了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发展呢?我认为没有也不应该有影响,而恰恰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大力发展。要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把思想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不能认为在艺术文化发展规律上,这两个方面是相对立冲突的,是不能统一的。既要看到文化有它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效益属性,也必须深刻地认识它的经济属性。

当前,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艺术的繁荣与整个经济发展的关系中,经济是基础,但是文化产业也是经济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能像过去那样把文化只是单纯理解为是上层建筑。因为文化艺术的生产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生产,文化产品也是一种商品,文化产品的制作也是第三产业中的一种生产,也为社会创造价值。要认真研究文化生产和文化的经济属性。在文化艺术的生产中,艺术家是最重要的生产者。要尊重艺术家,尊重人才,要承认他们的生产劳动。精神产品的生产,凝聚着个人的劳动创造、艺术创造。但是艺术作品,又可以通过录像带、录音机和唱盘等大量地生产。艺术家花了一辈子精力搞成一个曲子,结果人家几个小时就成千上万地生产出去了,他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和肯定。还有影视作品,就是把文化艺术的成果通过影视传播给全社会。在现代经济中,通过影视媒体这个手段把文化产品卖出去是要花钱的。这里就有一个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艺术生产是一种知识性的劳动,这种劳动和艺术家的聪明才智的发挥是分不开的,应该体现多劳多得,按劳分配的原则。

我一再呼吁,希望加强理论研究。关于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论研究得还远远不够。如果说我们这个时代是呼唤理论、需要理论思维的时代,我看在文化领域也是一样。我们学习小平同志的理论,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艺术的思想,就是为了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解决我们当前存在的问题。要深入研究在文化艺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理论问题。文化部要建立三个邓小平文化艺术理论研究基地,并准备在上半年召开全国学习邓小平文化艺术理论研讨会。希望同志们本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努力取得一批有分量、有新意、有见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在全国文化系统扎扎实实兴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形成学习理论、研究理论的好风气。

体制是发展的一种载体和方法。在文化领域,发展也是硬道理。探索文化艺术事业的各种体制改革,各种管理方法,都是为了发展,都是要解决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问题。如何发展和繁荣文艺,是整个文化战线的一个紧迫的任务。要通过改革,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艺术的客观规律,采取多种实现形式、多种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无论是表演团体、社会文化,还是创作,都要围绕着发展和繁荣的宗旨,大胆地探索和创造。体制是文艺繁荣的实现形式,作为一种经济组织,作为一种文化组织,在当前形势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有一个如何创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实现形式和组织制度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的形式,都可以大胆探索。

目前,文化战线的发展还比较困难。走到哪里,都是人、财、物三大件,年年困扰着我们。如果说,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当中,现在国有企业的改革处在关键时期,必须过这一关,那么文化领域里也有若干类似的问题。不改革,越来越困难,因为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旧的文化体制已不具有在这种经济基础下生存和发展的能力。

在文化领域里,不同所有制下经营文化产品的生产或者经营文化团体,政策应该怎么定,这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很尖锐的问题。私有经济追求的目标当然是经济效益第一。外国资本企图进入我国搞文化产业,办电影院,搞电影制片厂,出版图书,当然是追求经济效益,利润是第一位的。追求利润目的和经济目的,是不是也可以把社会效益摆在第一位?十五大以后,可能有人要办剧团,有人要办电影院,要搞文化设施等等。这些问题怎么看,政策怎么定,都应加快研究。

我今天和大家一起座谈,就是希望十五大以后,紧紧地抓住当前这个机遇,把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为我们工作的主要任务全面深入地研究,提出符合各个地方实际情况的具体的思路。大家要结合这个任务来认真学习十五大的精神,学习小平同志的文化建设的理论,探索改革和发展的路子。如果我们这一步走好了,三年以后,我们在进入21世纪的时候就会适应新世纪发展的要求和形势。安徽省代表刚才在发言中提到了省里专门召开了文化工作会议,这都是很好的形式,还有一些地方也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或“现代文化名城”的目标。现在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把文化内涵讲清楚,找准繁荣发展文化的道路。

三、面向新世纪,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还剩下最后的两三年时间,这是文艺工作者创新的时代。一定要抓住这个大好时机,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加快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文化部搞了一个三年创作规划,提出了繁荣创作的奋斗目标,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工作,把规划付诸实施,取得丰硕的成果。三年当中有两次大检阅,一次是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一次是2000年欢庆新世纪的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小说、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曲艺、杂技、绘画、雕塑等,都应努力拿出一批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无愧于我们伟大人民的能够载入史册、传之久远的优秀作品来。

文艺繁荣的标志是出人、出作品。要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还要有一批大艺术家,有万流共仰的名作家、名编剧、名导演、名演员,生、旦、净、末、丑,各个行业都应该有业内推崇、观众认可的名家。要积极创造有利于优秀艺术家成长的条件和环境。我多次讲过,要抓好知名艺术家的培训,希望文化部制订一个计划,分期分批对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进行培训,帮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江总书记提出“德艺双馨”,这是一个高标准。“德”和“艺”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德”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培养和造就大艺术家,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希望。

还要有大作品,就是过去常说的“里程碑式的”、“划时代的”杰作、传世之作。这些年也产生了一些精品力作,如歌剧《苍原》、话剧《地质师》等,不仅受到领导的肯定和专家的好评,而且深受普通观众喜爱,在这次中国艺术节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这样的作品还要有更多,产生了大批优秀作品,艺术创作才能真正称得上繁荣。十四大以来,文化部强调在普遍繁荣的基础上,实施精品战略,这个方针是正确的,通过各地文化主管部门和艺术团体的积极努力,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去年在艺术院团工作会上提出艺术表演团体改革的目标是“出人出戏多演出”,就是要以繁荣艺术创作为改革的目标。我们讲改革,讲加大投入,讲完善文化经济政策,都要落实到繁荣文化艺术事业上来。今后一个时期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艺术创作,多出精品,把美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

我们强调文艺为人民服务,艺术精品不应该只是在象牙塔里供少数人把玩的东西。只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才是真正的精品。马克思说过,人民历来就是作品“够资格”或“不够资格”的唯一的裁决者,如果群众不买账,不肯掏钱看你的戏,看你的书,买你的画,那么,任凭你自称大手笔,大制作,又有什么意义呢?群众不承认你,不欣赏你的作品,就谈不上真正的社会效益,为人民服务又从何谈起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人民需要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有了大批的精品力作,才可能从中产生出传世之作。

中国文化无比丰厚的历史积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世纪之交的中国所面临的大好局面,是繁荣文化事业的有利条件。我们的人民应当享有积极健康、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我们的国家应当要有和它的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建设水平,我们的民族应当要有无愧于文明历史的文化的再度辉煌,我们的时代应当要有可以传诸后世的黄钟大吕。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时代的光荣。我们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有这样一个宏大的抱负——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实现中华民族文化的伟大复兴!

标签:;  ;  ;  ;  ;  ;  ;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大力繁荣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在1998年国家文化司司长座谈会上的讲话(1998年1月18日)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