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协调改革_国有银行论文

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协调改革_国有银行论文

发展资本市场与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协调改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国有企业论文,国有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两年来,国家在推动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成绩。但是,总的看来,发展进程还是比较缓慢。关键是许多难点还没有很好地破题,许多关系还没有真正理顺。国家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的转制,仍然严重地受到国有企业改革滞后的制约。

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的协调改革最关键的、最根本的问题是把1985年以后扭曲了的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重新理顺。否则,国有企业难以走出困境,难以成为真正的经济主体,难以在市场竞争中更好地发展;国有银行也很难以改变当前的困境,难以真正地完成转为商业银行的改制。

理顺资金的宏观配置格局需要从多方面做工作,从当前看,根据中国的特点来发展资本市场则是较为现实、较为关键的一着。

一、通过发展资本市场使国有企业成为真正的独立的市场经济主体。国有企业要成为独立的经济主体有许多条件,具有必要的资本金是最重要的条件之一。没有必要的资本金,产权改革是句空话,实际上还是凭行政权力来经营。目前的情况是不仅老国有企业资本金普遍不足,而且新建、扩建企业很多也没有必要的资本金。按照国务院规定,建设项目没有必要的资本金不能立项,银行不能贷款。实际情况是许多省区原来已立项的在建项目没有资本金或者资本金严重不足,银行仍在那里贷款。主要是许多省区财政困难,实在拿不出资金,要发展经济,在建项目不能停下来,又没有别的路可走,银行则过去已经支持了,如果停下来,过去的贷款也就立即呆滞,因而不得不贷款。所以国有银行至今还在那里发放实质上属于政策性的贷款,结果很可能是老包袱还没有处理,新的包袱又要背上。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出路是发展资本市场,让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企业投资部门或国有企业从市场上筹集必要的资本金。中国经济建设有一个基本的特点是要坚持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要坚持这一点,就必须给国有企业以作为市场经济主体的必要的条件,包括必要的资本金,使国有企业具有平等的条件在市场参加竞争。许多人说,现在财政没有钱,又不能过多地发行国债,难以使国有企业都拨资本金。我的认识,按照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目标,再也不可能,也不能象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单纯地靠财政预算来向国有企业拨款了。而应该寻找有中国特色的路子。这条路子就是新建、扩建企业的资本金(包括大中型技改所需补充的资本金)除了由财政尽可能拨一些,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从积累中拨一些,出售老国有企业所得转移一些外,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有企业投资部门或国有企业本身发行中长期国家建设投资证券去募集,将来城乡居民的资金力量要雄厚了,直接投资于企业的习惯逐步形成了,可以较多地采取发行企业股票,直接募股的办法。现在发行的债券可以面向社会,更多的是面向银行,由银行认购,把储蓄存款资金转移给投资部门。这种债券可以上市流通。所以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债应该有两种,一种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由财政直接发行的国债;一种则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投资部门发行的债券。后一种实质上是国债,是为了坚持中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这个特色,而采取的向社会募集资金的一种储蓄转化为投资的特殊途径。对于这个问题,现在看,各方面还没有充分认识,需要扩大宣传,及早实施,并且研究其运行规律。总之,我认为国有企业必须有必要的资本金。“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再好的企业家也难以办好国有企业的。这是不切实际的要求,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

二、通过发展资本市场,解决老国有企业一部分因资本金不足而背上的沉重债务包袱。现在对老国有企业负债率奇高,已普遍认识到是改革中的大难题,国家也已采取了一些办法,但看来远远不能解决问题。形成老国企负债率高有多种原因,最基本的则是1985年后形成的畸形的资金配置宏观格局所导致的。陕西省1020户预算内地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1995年末为78.12%,资产贷款率为48.9%。“八五”时期长期贷款增加1.64倍,增加额相当于同期固定资产增加额的70.93%。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基本没有增加,而短期贷款增加94.81%。由于贷款大量增加,企业支付的利息“八五”时期增加了1.52倍。1995年企业实际支付的利息占企业纯收入(交纳税款、支付利息和利润之和)的62.99%。这么重的利息负担叫企业怎么平等竞争,许多企业怎么能不发生亏损。所以“解铃人还需系铃人”,必须把过去扭曲了的资金配置宏观格局扭转过来。改变过去扭曲的状况,可以采取各种办法,现在看,比较简捷、有效的办法就是通过资本市场。除了一小部分企业可以采取股票上市筹集资金外,最主要的是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发行一种国有企业改革特种债券。采取由银行认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拨给那些需要发展,需要继续维持生产的国有企业补充资本金——企业收到补充资本金相应地归还银行贷款,循环一圈,解决企业过重债务。这种特种投资债券期限可长达30年,从2001年还本付息,利率水平可以从长计议。为了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这种债券不公开上市但可以由银行向中央银行办理“回购业务”。这样做,财政不需要立即增加支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担也不重,有回旋余地,企业减少了债务,银行消除了一部分不良债权,增加了资产的流动性,对改革是十分有利的。

三、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推动“抓大放小”,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国家确定“九五”时期要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实施这种战略性改组,发展资本市场是必要的条件。一些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成为现代企业需要资本市场;一些国有企业组成企业集团,要以资本为纽带,需要资本市场;一些小的企业实行股份合作制,需要资本市场,等等。没有资本市场的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就难以发展。这里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国家已确定在“九五”时期加强中西部的建设,并且已在国家投资方面向中西部倾斜。问题是中西部的发展,不能都靠国家投资,国家投资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也需要当地经济的相应发展。而地方财力普遍不足,民间财力有限,私营经济发展要有个过程,侨资、外资的引进也只能逐步增加,如果不注意发展资本市场,引导一部分中西部居民储蓄直接转化为投资,培育居民的投资环境和投资意识,并且有计划地引导中西部运用资本市场的多种方式向省外、国外引进资金,那末中西部受资金制约,很难加快发展,甚至会进一步落后于东部和沿海地区。所以对于中西部国家除了在财力上支持外,还应当在政策上适当倾斜。适度放宽中西部发展资本市场的限制,鼓励中西部较快的发展资本市场,是支持中西部经济发展十分重要的政策。

四、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加快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国有企业改革至关重要。问题在于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不足,筹集到的资金又怎样运用,使社会保障基金进入良性循环,这就需要资本市场的发展。现在由于社会保障资金不足,许多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养老、医疗、下岗待业等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引起许多国有企业职工的忧虑、困难甚至不满。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作为社会主义的中国,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有足够的魄力和远见。可以考虑运用资本市场,即由国家发行一定的特种国债,用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这部分特种国债也可由银行来认购,偿本付息的期限可长些,也可以向中央银行办理“回购业务”,以增加资产的流动性。现在许多地方银行还在那里对亏损企业贷款,进行“输血”、“救济”,实际上收回贷款是无望的。与其这样,还不如由银行认购国债,由国家出面来保障失业、半失业人员的生活,消除银行对企业的毫无意义的“资金供给制”,正确发挥社会主义社会对职工关心的优越性。

发展资本市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运用也有极大的好处。即基金组织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稳定而多种的投资,以增加收入,增加积累,壮大基金。

五、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加快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制。上述四条,无一不与国有专业银行的转制有密切关系。通过资本市场,国家筹集到对新建、扩建企业必要资本金,就可以使国有银行放手按照商业化原则进行贷款,不再承担垫补资本金不足的政策性贷款。通过资本市场的发展,化解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过重债务,就可以相应地化解国有银行的一部分不良债权,增加资产的流动性,提高资本充足率。通过发展资本市场,推动“抓大放小”,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国有银行就可以更好地运用市场机制,贯彻信贷原则,使信贷投向多样化,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就可以使国有银行免除对一些困难企业不得不发放救济性、输血性贷款。还有一点是通过发展资本市场,引导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可以多样化,避免社会闲散资金过多地集中到银行,银行不得不承担过度的资金投入任务,承担过多的风险,这对于理顺资金的配置的宏观格局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发展资本市场,“一石数鸟”,是解决当前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协调改革中许多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整个国有经济的改革和发展会带来许许多多好处。

当前,发展资本市场要解决几个认识问题。

第一,政府要解决怕财政困难,怕背包袱的顾虑,正确地处理财政、银行和企业在资金配置中的关系。首先要认识到既然要坚持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作为国家经济的主要所有者——国家及其政府,就有责任找出有中国特色的国有经济筹拨国有资本投入的路子。对国有企业的资本金投入,不能只考虑中央管的项目,而要为各省、市区,特别为那些不发达地区、省区管的国有经济充实资本金同时想路子,定政策,不能听任各省、区自行其是。其次,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越快,改革的代价越小,许多国有企业的难题不早日解决,包袱越背越重,就更难改革。国有企业改革拖的时间越长,潜在的风险越大,发挥国有经济优越性就越难,到头来,就会影响到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方针。再次是国有银行实际上也是国有企业、国有银行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民间,在改革中银行应该作出一定的贡献,但决不能过多地伤害国有银行,不能让国有银行掩盖深层次的矛盾,埋藏太多的潜在风险,否则“明天”的国有银行的问题可能比“今天”的国有企业的困难更大,影响更大。日本政府运用国家的力量解决金融业受某些资本主义企业不良债务带来的影响。社会主义中国有远见的政治家一定会更有魄力和勇气。最后,要充分认识目前的问题是在十多年改革中某些方面政策不当而引起资金配置宏观格局扭曲的结果,在推动改革中必须承认过去的缺点,加以改正,尽快理顺资金配置宏观格局,否则改革道路就难以顺利。

第二,中央银行要解决怕发展资本市场引起金融秩序混乱的过多顾虑,既要慎重又要大胆地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首先要认识到资本市场不适度地及时地放开,货币市场的秩序是难以保证的。过去货币市场的混乱,有多种原因,资本市场没有适度放开也是一个原因。其次要认识不适度放开资本市场,不逐步地把居民储蓄分流,依然把居民储蓄绝大部分集中到国有银行,国有银行就很难摆脱“第二财政”的地位,拖下去,对国家、对金融潜在风险更大,将来对经济、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会更大。再次要认识国有银行、金融业对企业改革的支持,不仅仅是资金上的支持,发展资本市场,理顺资金配置关系,使国有企业能逐步成为真正的经济主体,也是一种支持,也可以说是更大的支持。最后要认识到发展资本市场固然需要完善市场机制和规范的监督体系,但完善的市场机制,只有在发展资本市场,使国有银行摆脱“资金供给制”的困境,向商业银行转制后方有可能;国有银行不适当地承担政策性贷款,老是处于“第二财政”的地位,或者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政策性银行,市场机制是难以完善的。至于规范的监督体系也只有在发展中针对矛盾,加强管理,摸索经验,逐步规范,不可能一步到位,完全规范。总之,发挥资金配置中的市场机制作用,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分重要,要抓紧推动。中央银行负有很大的责任。

标签:;  ;  ;  ;  ;  ;  ;  ;  ;  

资本市场发展与国有银行与国有企业协调改革_国有银行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