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优化配置_人力资本论文

论实现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人才优化配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优化配置论文,人才论文,振兴老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26(2004)03-0016-03

一、问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持续产业”。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地分析新世纪、新阶段国内外形势而作出的加快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中央的决定,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指明了方向,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给人才的配置、合理使用和规划提出了新的课题。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项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人才作支撑。老工业基地的调整与改造,要靠科技创新和进步,而推进创新关键在人才。在振兴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改革,依托市场机制,加快人才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大力发挥教育优势,实现人才的优化配置,为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做好服务。

二、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末,舒尔茨(美国)等一些经济学家深入研究了教育以及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证明在一国的经济增长的发展中,人力资本资源是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人力资本,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即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和劳动熟练程度等)来表示的一种资本的类型。“人力资本”和传统经济学理论中的“劳动力”、“劳动”等概念有所不同。人力资本作为内含于人体本身的那种生产或工作的能力,并不是先天赋予的,也不是均一的。在这里具有重要意义的是它的质量方面,不是其数量的多或少。

舒尔茨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50年代,促使美国农业生产量迅速增加和农业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原因已不是土地、人口数量或资本存量的增加,而是人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中,人的知识、能力、健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的增长更为重要。作为体现劳动力本身的人力资本,从数量上看,一个社会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示该社会人力资本的规模;从质量上看,每个劳动者的素质或工作能力、技术水准、熟练程度各不相同,所以人力资本大小的描述是同劳动者受教育的程度和培训的情况联系起来的。 ’

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突出地表现为:1.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起物质资本和资金、技术投入的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使投入同样多的物质资本、资金和技术可以获取更多更大量的产出。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引起物质资本和资金、技术投入的增加,从而导致其产出量的增加。3.劳动者结构的改变和劳动力素质的普遍或部分提高,引起劳动力使用的更加合理及其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在不增加劳动投入和不增加其他要素的情况下引起产出量的扩张。

人力资本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因为劳动者知识的增加和经验的积累,将极大地提高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洞察力,从而使自己的经济活动行为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同时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科学的进步、新技术的发明和制度创新,从而导致要素投入状况的改变及其使用效率的提高;并且教育的普及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使劳动者的责任心、社会感相应提高,价值观念向着有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前进的方面转化等。

三、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接受教育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劳动力数量主要取决于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构成。长期以来,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而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来源充足但劳动力质量较低,主要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参见下表)。在发展中国家人口过度增长成为经济发展主要障碍的同时,人力资本的高度匮乏,则成为经济增长的重大制约因素。

不同类型国家的人口受教育程度(%)(注:《1987年世界发展报告》)

注:其中超过100的数字表示其他年龄段的人在此重新接受教育

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教育达到的。教育最基本的经济功能就是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通过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的增加来实现的。英国经济学家瑟尔瓦尔曾经把人力资本系数引入生产的增加对产出和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只要人力资本增加,必然使实际劳动供给增加,而实际劳动供给增加,必然带动经济的增长。舒尔茨用投资收益率分析方法计算出美国1909-1929年物质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教育的两倍;而1929-1957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超过了物质资本的贡献,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0%-31%;1960-1980年教育给经济带来的增长略低于1929-1957年的比例。可以看出,在经济发展的前期,物质资本对经济的贡献大,而在中期,经济增长主要是人力资本推动的。就目前来看,像我国这样人口众多、资源稀缺、资金紧张但工业已有一定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积累更多的人力资本,将是推动未来经济增长的基础。

四、实现人力资源向资本转化的措施

2003年8月,辽宁省委书记闻世震在全省普通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会上作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推动高校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的报告,其中谈到“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这是进一步搞好东北部经济和文化应抓住的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在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人才资本为依托的知识经济时期、世界资源开发的重心已从物力资源向人才资源开发转移的新形势下,经济要实现高质量和快速度的跨越,关键就在于能否实现人才资源地区向人才资本地区的转变。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必须加快人才资源向资本的转化,充分发挥人力资本的良性作用,为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服务。东北拥有令人羡慕的人才资源,但这种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生产力优势。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如市场机制不健全、激励和回报机制不完善是一个深层次的原因,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也是当前亟需解决的一大问题。我们要形成创新人才发展的新思路。

1.合理解决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教育部门究竟是生产性还是消费性部门,在我国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但它在性质上是一种生产性投资,这样教育行政部门就可以在投资分配中按照其相对收益率大小顺序进行选择,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但教育的特殊组级形式,很难作为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可这仍然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的关键所在。从收益率的均衡角度出发,初等和中等教育似乎有优先权,但目前我国的实际是相反的,用于提高初等教育质量的投资远远不够,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这是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2.教育实行产业化是经济、教育发展的迫切要求。根据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是一种全局性、主导性的产业”的观点,要大力发展教育产业化,尽快解决十分现实的教育供求矛盾的问题,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从目前城市居民消费支出比例看,教育消费的平均增长速度达20%左右,是增长最快的项目。但是,目前我国的初中毕业生只有50%能升入高中,而高中教育中,职业教育占56%,普通高中不到50%。这种情况相对于老工业基地的迫切发展需求是背道而驰的。

3.启动教育消费,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学家认为,教育不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基础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教育也是一种服务性产业,能满足人的需要,能直接创造国民收入。社会各界力量投资教育,不仅能够缓解教育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矛盾,实现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而且能够启动教育消费,增加国内总需求,缓解失业压力。如教育规模的扩大,需相应增加教职员工;多渠道投资教育将扩大教育供给,改善办学条件,如增加教学设施、更新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等,从而又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4.解决我国教育总供求的矛盾,必须挖掘社会上的一切办学潜力。近年来,社会力量办学得到较快发展,办学范围从成人教育、职业教育扩展到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目前的民办教育已得到政府认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是中央教育管理部门应制定更加积极的鼓励措施,扶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同时要专门立法以保障民办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5.充分利用东北丰富的高等教育资源。服务当地社会是教育机构的职能之一,教育部门对社会有较大的辐射和影响力,能够也应该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职业培训建设出力,促进国家人才培养体系进入良性循环机制。

6.广泛发展各种针对性强的短期职业教育。美国曾经在经济和全民教育等并不发达的情况下,找到了全面举办赠地学院,培养国家建设实用人才,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有效途径。这启示我们,广泛建立传授知识和各种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机构,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这种培训机构要建有教学示范等形式的实验和实习基地,鼓励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及时应用于生产实际。同时,向校外当地社会大众广为传播各种实用知识,举行短期实用技术培训、文化课程补习班等多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活动,使教育与农业生产、工业发展紧密相连。受过这种教育的人,在知识和技能上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生存能力、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以适应当前快速发展变化的社会需要。学习方式可以灵活多样,时间可以短期培训,也可以系统提高。开设课程应以适用和高效为原则,如种养殖、渔业、经济、管理、医疗保健、园艺花卉、艺术设计、家政、法律知识以及工业科技知识等,做到学以致用。

〔收稿日期〕2003-12-23

标签:;  ;  ;  ;  ;  ;  ;  ;  

论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人才优化配置_人力资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