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几年来,各大城市不断涌现地王,地价一路飙升,建筑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如何获得投资项目的预期效益,如何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成为建筑行业经营过程中广泛关注的话题。影响建筑工程经济效益的因素很多,建筑工程预算在工程造价控制中的有效应用就是关键因素之一。为此,如何有效控制目标成本,找出导致易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是当务之急。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控制措施
引言
一般建筑工程项目从策划决策到建设实施再到项目运营,都要经历几年乃至更长时间。在此漫长的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超预算的因素太多,如环境因素,技术因素,人为因素等等,把控难度大。在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各个方面的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进行科学化,专业化的管理。在保证策划决策阶段投资估算合理的情况下,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监控,重点节点评估、措施纠偏以实现工程造价预算可控最终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1.实施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投资估算作为建筑工程项目投资管理的纲领性文件,确保项目实际投资不超投资估算是实现建筑工程项目决策目标的关键之一。建设实施经历设计、招投标、施工、竣工验收等阶段,投资估算同样得到延伸,从设计概算、施工图预算、合同价到竣工结算及财务决算,逐步细化完善到最终确认投资。在此过程中,设计图纸的确认可以说是工程造价的大定稿,此阶段合理的施工图预算已经能较为准确的反应项目投资情况。施工图预算在项目投资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项目投资可靠的依据,有助于企业在项目融资、施工进度把控等方面更加科学。资金是项目建设的命脉,确保建设资金及时恰到好处的到位是项目建设关键所在。根据制定的项目进度计划分解预算,完善项目融资方案,降低项目融资成本是确保投资不超估算的关键一步,亦为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基础。
施工阶段是项目资金大量投入的阶段,也是参与各方利益实现的关键阶段,此阶段时间长,风险因素多,成本把控难。稍加疏忽就有可能造成工程造价超预算成本,从而降低投资的经济效益甚至导致项目投资失败。因此必须做好工程造价超预算的管理把控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预期价值。
2.工程造价超预算的主要原因
在项目建设中,工程造价超预算现象屡见不鲜,给项目投资建设带来了不小的风险。也给建筑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归纳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
2.1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成本意识淡薄。
在工程造价管理制度不完善企业,常存在只有个别人有较强的成本意识,非成本管理部分人员成本意识淡薄等现象。如项目管理人员注重项目进度、质量、安全,设计人员注重设计优良新颖,采购人员注重产品品质及外观。而在一切都是最优的情况下,成本往往就是吓人的。因此要首先完善企业的造价管理制度,在制度的指导下,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对项目建设投资要有目标性,从设计方案到材料设备采购再到施工管理均要有成本管理意思,由此才能实现预期成本管理的大目标。
2.2预算人员自身因素
在实际的项目预算中,预算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不足,编制预算全面性及前瞻性不足导致项目预算目标不合理。预算目标若存在问题,那么以该预算比对实际成本必然存在问题,超预算变成了必然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定额更新缓慢
定额和工程预算有着密切关系,是定价的依据。同时,它也是预算的关键要素。具体而言,预算定额是劳动力、机械和材料消耗的标准。随着社会发展,建筑机械化程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不少的先进的技术和新材料得到了应用于。如现在高热度的装配式建筑,虽然技术应用成熟,但全国有匹配的政策及参考定额并不多。再如人工费不断上涨,虽然各省市都有多次调价文件,但还是不够完善。若定额跟不上时代,它将导致预算与实际不符。不能有效控制指导项目管理。目前我国的预算管理体系总体滞后于市场,定额人工及机械水平差异大。因此,及时更新计价标准,合理预算,匹配市场。
3.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的控制措施
3.1 确保预算合理完整
要工程造价不超预算,首先应保证预算是合理的,符合当前市场并对不可预见内容进行合理预测。在建设项目预算编制过程中,对设计完整的内容除了依据规定计算规则准确计算工程量,按照定额、取费标准、计价程序进行组价取费,更重要的是调研符合市场的人工、材料、机械价格,并了解市场趋势,合理编制预算。对设计深度不够或需要进一步深化图纸的专项工程,如外立面装修、智能化安防等工程要做到了解已建类似项目造价数据,根据确定的设计方案、市场发展方向计算并预测价格变化,合理编制预算。对项目不可预知的社会环境等因素,要留有预备费,并编制详细的编制说明。由此才能编制出合理的预算。
3.2建立规范完善的造价管理制度
建设项目实施中,可从以下几点完善造价管理制度。①确定参建单位时,建立投标最高限价管理制度是此阶段工程造价不超预算的有效方法。但此前提一定是合理的最高限价,若无标准的降低最高限价编制标准,必适得其反。②集中采购量大质优价廉的材料设备,与优质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实现双赢目标。③有规范完善的预结算审核管理制度,确保预算合理,结算准确。④施工过程中,动态管理成本,确保工程造价在预期范围。⑤完善成本管理审批制度。如对变更进行事前测算,采取限额权限审批制度等。
3.3动态管理、监控预警、及时纠偏
施工过程中常有设计变更、签证索赔的发生,有必要建立动态管理制度,监控预警、发现偏差及时采取措施纠偏。根据具体项目建设特点,可采用月度或季度动态检查,从合同签订及执行情况、施工进度与动态成本偏差情况、签证变更索赔阶段性分析、市场因素调研等方面分析成本偏差,预警成本偏差程度,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预期范围内控制。
3.4提升建筑工程预算与造价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水平
由于建设项目预算成本管理内容广泛、要求高、难度大,对工程造价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工程预算人员不仅应具备预算专业知识,掌握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要求,还应了解建设项目的投资控制、设计、材料设备采购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企业可阶段性开展培训,可提高预算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学习和掌握先进项目预算管理经验及方法。
4.结束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及建筑市场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工程造价预算管理,不仅有助于提高工程造价预算的准确性,降低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同时对企业及整个建筑市场的发展其中举足轻重作用。希望上述措施能使工程造价预算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邝学强.探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3(02)
[2]冯洋,王欣,许宏达.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浅析[J].科技资讯.2011(10)
论文作者:胡广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4
标签:预算论文; 工程造价论文; 项目论文; 建筑论文; 成本论文; 定额论文; 因素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