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优化作用_大学生论文

视听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优化作用_大学生论文

电化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优化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化教育论文,德育论文,作用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化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达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它具有开放性,能越过语言的障碍,国家的界限,民族的隔膜,沟通人类的视觉和心灵的直观感受;它具有超越性,能超越时间和空间,使过去与未来共存于现在,微观与宏观展示于眼前;它具有直观性,能将抽象的理论、空泛的概念以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诉诸于人们的感官。将这些特性科学地运用于高校德育,必然带来德育形式和方法的革新,进而推动德育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

一、电化教育与思想政治课结合 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基础课,既传播知识,又起着行为导向的作用。因此,除了着眼于思想性、教育性、科学性以外,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的道德情感来参与教学活动,引起情感共鸣,激发学习热情,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吸收,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电化教育在这门课中的运用,正是在“晓之以理”的基础上,以生动直观的视听形象“动之以情”,以收到“导之以行”的教学效果。在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播放了《12演播室》电视节目中有关大学生心理调适、人际关系处理以及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的讲座、讨论和反映大学生毕业前感受的采访实录片《四年一瞬间》,以及上海交大杨福家教授《我的人生哲学》报告录像。这些都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电化教育与形势教育结合 电化教育以其现代化传播媒体的迅捷性,在形势教育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在党的十四大召开期间,我们组织大学生收看实况,使他们全身心地关注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在自己的眼前展开。我校原体育系主任王永安教授担任第十一届亚运会田赛裁判长归来后,我们及时请他介绍亚运会盛况,并向全校师生进行现场直播。1992年我省遭受特大洪涝灾害,全省人民奋起抗灾,我们根据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和已有的史料,编辑出版了《大灾之年看社会主义》专题片,将旧中国大灾后哀鸿遍野与新中国党政军民风雨同舟团结抗灾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证明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种迅速及时、面宽量大的教育充分体现了形势教育应有的特点。

三、电化教育与专题教育结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德育要围绕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展开不同的专题教育。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法制和纪律教育、革命理想教育等等。特别是德育电视片能够起到传统教育方式难以起到的作用,像《世纪行》、《国魂》、《望长城》、《大海的拥抱》、《理解万岁》这些专题片给专题教育送来了强劲的春风,引起了师生的共同关注,产生了强烈的教育效果。近年来,我校还在党校、团校培训,处级干部培训方面,运用电化教育手段,把最新的学习材料,精彩的辅导报告,先进单位的典型事迹,思想政治工作的成功经验,及时生动地展现在干部面前,丰富和开拓了干部的视野。此外,我校电教中心还利用闭路电视,配合纪委进行党风党纪教育。在纪念我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利用周末播放二战史料系列片《无人知晓的战争》等,这些都已成为专题教育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四、电化教育与日常思想教育结合 日常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平时的学生活动和生活之中的。如果我们注意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入学教育中,我们向新生及新生家长播放了介绍本校和本系情况的录像,能让新生安心,家长放心;在军训教育时,将新生队列训练情况摄录下来,再播放给他们看,孰优孰劣,一目了然;宿舍卫生检查,用摄像或摄影将结果向学生“曝光”,使“脏、乱、差”者无地自容;大学生论辩赛、文艺晚会、演讲比赛及学生组织的其它活动,如果能用录像、录音、摄影等手段将过程记录下来,进行重播、展览、讲评,其影响和效果将得到成倍的放大。

五、电化教育与专业思想教育结合 大学生入学以后,一般都会遇到专业思想问题。运用电化教育手段将本专业的性质、特点以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等加以形象的介绍,必将大大提高学生学好本专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每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校、系组织的重点项目进行采访摄像,开学后进行口头、文字和音像图片资料交流,肯定会使更多的大学生如身临其境,深受其益。师范生的基本功“三字一话”培训,采取用语音室培训普通话,将每人的朗读录音重播讲评,让每人在玻璃纸上用钢笔写上一段自己最喜爱的格言警句,再用投影仪投射在银幕上,组织学生相互观摩、评比,这既是硬笔书法交流,也是一次思想感情上的交流。在毕业教育中,我们还选播了《青春无季》、《全国优秀大学毕业生事迹报告团》、《陶行知》等录像,使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们更坚定了投入改革、发挥专长、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

六、电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 苏霍姆斯基说:“在德育中起着极其重要作用的自我肯定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认识自己品德的过程。”当代大学生要形成现代化的道德品质,一方面是靠家庭、社会以及学校的教育和引导;另一方面是靠他们通过自己的道德实践,将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将个人需要升华为社会需要,这也就是自我教育的过程。电化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就是以新颖的形式,直观的反映,将学生从单纯被教育的客体地位转向主体地位。如我们让学生从自己的校园生活中取材,自编自导自摄自演了一批电视小品。《两只小船》、《何必匆匆》,告诉大学生应当怎样对待友谊和爱情;《悔》描写了一学生因“下海”而耽误学习的悔悟;《半世》则讽刺了大学生中某些不文明行为。历史系学生爱国主义演讲团,是大学生自己讲述学习中国近代史后的感想和体会,深受大学生的欢迎。我们也将其录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十分熟悉的人和事,因而也就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七、电化教育与美育教育结合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一种与美感有着密切联系的教育。实行美育,一要通过美的事物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人,引起人的美感;二要通过美的事物调动学生的各种心理功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性情上得到陶冶;三要在寓教于乐、寓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引发个人内心的愿望和要求,以一种自由的方式,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而电化教育的特性,恰恰能为美育的实施提供相应的条件。美育不能脱离形象,电化教育声形并茂;美育需要感染,电化教育超越时空的局限,极富表现力;美育依靠潜移默化,电化教育手法多样,人人喜闻乐见,愉悦之中也就将大道理“内化”了。我们组织大学生举办摄影展,开设音乐欣赏,名著、名片欣赏,进行“卡拉OK歌手大赛”,正是为了创设一种浓郁的优美情境,产生一种强烈的可以引起共振的美感效应,以美诱人,以美动人,以美育人。电化教育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实践证明,电化教育以其现代化的特点,科学化的手段,艺术化的形式,在高校德育体系中正发挥着日益显著的优化作用,我们应当继续努力,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为实现德育的优化作出新的贡献。

标签:;  

视听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优化作用_大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