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是指对某一具体问题不懂不会,经过学习以后,懂了,会了。会学,是指掌握了学习方法和规律,以后再遇到问题,知道如何研究解决。也就是说,学会只解决了某一个或几个问题,而会学则能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是有学习能力的表现。我们现在提倡终身学习,这就要求我们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知道学什么,怎样学。如果这方面的能力差,便会举步维艰。
语文是我国高中教学中的基础性学科,在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高中语文教学的基础是建立在初中语文上的,学生对它的学习兴趣以及自身所拥有的学习能力除了与高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关外,还与初中语文学习能力有一定的关系。我国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难度相对较大,且面临着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为此,教师在开展新课改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时,应做好重新审视,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来实施教学,转变高中语文教学理念,不要再单纯且单一的授业解惑,要用“授人以渔”的理念教授高中语文课。
一、教会学生进行语文预习
对于许多高中生而言,语文学习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学生忽视了预习环节的作用,导致语文课堂学习中内容不够熟悉、针对性不强。对于这样的现象,笔者侧重于进行预习方法技巧的指导,教给学生科学的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让学生的语文学习更具针对性。一方面,笔者在教学工作中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另一方面,笔者还强化了预习方面的技巧指点,将先进的预习经验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方法紧密结合起来,让预习更为高效。例如,笔者和学生共同研究总结出了“读、思、做”三步预习法,效果非常明显,要求学生反复诵读、熟悉教材,对照思考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尝试做一做课后习题,总结出学习中的难点。这样的预习方法为学生预习成效的提高发挥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二、教会学生进行语文阅读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科目,在阅读教学中首先给学生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教师们应解放思想,不要认为老师就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积极互动。
其次,教师应减轻学生的阅读负担,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阅读学习。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计划应包括阅读的目标、阅读的数量、阅读的范围以及阅读的时间。这样做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读书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有目的地去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明确的阅读目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来安排阅读目标。在制定目标的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阅读是为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因此,阅读的书籍应该是优秀的、有积极影响的书籍。2.考虑到学生正面临高考,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要选择一些有关阅读辅导的书。3.为了有助于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思维,应多读一些思维训练的书。
最后,要适时指导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课外阅读要根据不同的要求、内容和个人习惯,选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速读的目的是扩宽视野、丰富知识,或为了研究深入而查找资料。精读的目的是学习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会学生开展各种语文应用性实践
“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新课型,两者也是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提高的两大主要途径。社会语文是在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学校语文虽与之不同,但借鉴社会语文学习的规律、要义,精心设计、组织“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语文、提升能力,是课文教学最有力的补充。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不重视语文综合实践课,或在上该课型时把它上成了社会实践课、班会课、历史课或“四不像课”了。既然是语文教学,该课型的操作无疑应做到“语文”、“综合”、“实践”的统一,尤其要突出“语文”。学生课外广泛阅读,精选出自认为较好的文章抄录下来,加上自己精练的点评,每天由一名学生在读报时间登台朗读、评论。所选的文章由课代表收藏,汇集成册,由大家自己命名、写序、设计封面。
学法指导应注意的以下问题:要把“指”和“导”统一起来,对已揭示出的学法不可时过当堂便弃之不用;要具体可行,不可用“只言片语”或“教条”揭示学法,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迁移操作和灵活调控;要把教师总结与学生自我总结结合起来,避免再次落入“包办式”和“注入式”的窠臼;要把学法指导纳入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重要环节,而不是大撒手的“放羊”,致使其名存实亡;要力戒“模式主义”,防止盲目的生搬硬套而背离教学重点;要循序渐进,由简到繁,从浅入深,形成过程,忌要求过高、急于求成;要坚持多样化的统一,注重有系统的归纳与分类运用;要保证区别教法与学法,不把自己的教法当学法显示给学生,使学生得不到必要的合适的学法指导。
当代高中生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本知识,更要注重创新性思维,这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和新技术革命的需要。古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比直接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更为重要。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语文,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去学习语文。“授人以渔”方可事半功倍,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工作而言,这一点尤为重要。过去较长一段时期,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将工作重心与焦点集中在“灌输”、“给予”环节,对学生学习方法技巧没有有效兼顾,导致学生习惯于被动接受,却不知如何去探究索取,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语文教学成效的提升。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强化学生语文学法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技能技巧水平,在促进语文教学深入开展以及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综观我国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情况,大多采用“教师授课,学生听讲”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种模式过于死板,学生成了被动的接收机器,且成效不高,如果要进一步加强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素养,就必须顺应新课改要求,可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来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多开展课堂讨论,增加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活跃课堂气氛。从具体上讲,教师应该对45分钟的课堂做出适宜的调整以便提高课堂效率。把无效或少效课堂变成有效甚至高效课堂。高中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性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新课改作为我国教育事业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它不仅对语文教学有着深刻的影响,还要求语文教学方式也要随着新课改要求而改变。新课改教育在我国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是极大的,且随着我国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学必然会出现更好的发展态势,学生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但万变不离其中,语文教师千万切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论文作者:赵晋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29
标签: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高中论文; 学法论文; 课堂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5年11月总第22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