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化协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绪斌

视化协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绪斌

摘要:BIM协同管理被业界广泛视为是提升建筑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提高项目绩效的重要潜在手段。

关键词:建设工程;协同管理;影响因素

1可视化管理在工程建设领域的现状

1.1可视化管理

实体可视化是以成像设备对工程建筑的实景拍摄,可采用拍摄照片的管理方式,在安防设备成熟以后,视频监控成为工地实体可视化管理的主要手段。早期在建筑工地上采用光纤直连的方式,遇到工地监控点位经常移动、场地情况复杂的问题,随着4G技术的发展,工地更多采用无线传输的监控设备,同时辅以手机分发、可移动监控等手段进行补充。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和三维扫描等技术的发展,监控方式更加多样化。实体可视化管理可以做到发生问题及时纠正或反应,比如工人是否佩戴安全帽,工程是否按规程施工,工地有无使用袋装水泥,施工过程是否存在明显的安全隐患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和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等技术的结合使用,监管模式将更加智能化。

1.2虚拟可视化

虚拟可视化从早期的建筑动画模型发展到建筑信息模型(BIM),是从工程项目设计开始,构建建筑本身及建设过程的虚拟模型。可以对工程各参与方在建设过程中提供直观的模型展示,促进施工生产力的有效提升,实现建筑工程的所见即所得。

1.3数据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是通过对信息数据的可视化表达来提高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效率。一种是趋势可视化,比如在成本控制中项目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与人力的综合统计分析,评估项目成本是否超过预期。还有项目施工进度,将项目进度的各项材料数据与计划进度数据的综合比对,反映项目是否有超出工期的风险。一种是状态的可视化,比如采用物联网技术对项目深基坑的传感器监测,当综合位移值等指标的变化进入危险范围时进行预警。

2.可视化管理内容分析

工程建设领域管理的可视化其实也是借鉴科技研究的成果和其他领域的相关经验,以建筑本身和建设过程中所采集和模拟的信息为基础,构建虚拟化的模型,并通过数据上的关联分析来对工程建筑的实施过程乃至整个建设领域进行更多细节的掌控和更深层次的监管。所以可视化管理的目标就是要把建筑实体、虚拟模型和信息数据三者协同关联起来,从而使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内的各种信息要素相结合,把管理和对实施过程的促进融合起来,使之成为建筑工程顺利实施的保障,也为达成更高层次管理目标打下基础。

3.协同管理应用探索

3.1项目前期阶段

项目在前期阶段,主要是从城市总体建设规划的角度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可结合可视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对项目选址、环境评价、地质评估来综合考虑,并估算项目投资。比如20公里范围内是否有飞机场对建筑高度的影响,涉及深基坑、隧道的项目对周边建筑的安全影响;以及建筑施工后对于该地区人口流动、道路交通的影响;原有建筑物、地下管线的迁移成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项目设计阶段

在项目设计中应用可视化的建筑信息模型(BIM)对设计方案进行直观的分析论证。结合项目环境,可以对项目进行节能分析和采光分析,并辅助工程造价分析。工程造价中材料费用通常占预算费用的70%以上,依据三维的建筑信息模型,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工程量计算,再结合建筑材料的价格分析,可以使项目的造价预算更为合理。

3.3施工阶段

3.3.1施工管理

在项目进行深化设计时,可以建立包括管理部门、建设单位、施工总包、专业分包、咨询、设计、监理等项目参与各方以建筑信息模型为中心的工作平台,实现工程实施的多主体协同。比如通过模型向总包和分包单位对建筑的钢筋、管线等复杂节点进行分析,共同优化相关节点布置。也可以模拟模板支撑体系的受力状况,以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施工安全。在具体施工前,通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虚拟建造可以使施工单位更直观的理解施工方案。在施工过程中,还可利用可视化的建筑信息模型对现场的塔吊、起重机、施工电梯等安全风险较大的设备进行安装位置、运行范围的规划。

3.3.2质量安全管理

建筑工程质量安全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可结合物联网技术,对于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相关设备进行跟踪监测,作为工程建筑质量安全的保障。对于施工过程可通过视频监控检查施工单位是否按照方案实施,工人是否符合安全施工要求;对施工材料监管上可采用RFID等电子标签,及对接检测机构的检测设备获得取样试件的检测数据,保证工程使用合规合格的建筑材料;

对处于地下工程、深基坑等风险系数较高阶段的工程,可采用压力计、应力计、位移计等物联网传感器监测实时状态;对建筑使用的塔吊、施工电梯等起重设备监测其重量、力矩、环境风速、倾斜度等指标。以这些监测数据为基础,在BIM上构建监测模型,当出现预警时,监控设备可直接指向相关部位进行实时监控,使管理人员准确快速地确定问题位置。对工程施工责任人员方面,比如将建造师和监理师在工地的管理信息同招标时相关人员比对,可判断相关企业是否有更换项目经理的行为。

3.3.3进度管理

在建筑工程进度控制中,通过建筑信息模型的虚拟建造可以在实施之前将很多设计缺陷或未预见的问题暴露出来,形成更完善的施工方案,使进度计划更加合理。对于管理部门,可通过三维扫描设备、视频监控实景对工程主体和关键工序进行进度采集。一方面作为质量安全的管理依据,另一方面与建筑信息模型的可视化比对,直观地反映出工程进度。对责任人员、机电、材料等人员物资合同和支出情况的分析,可体现出工程的资金进度。

3.4资产管理

建筑工程完工之后,形成的资产可分为实体资产与数据资产,实体资产为建筑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后的建筑实体,还有过程中的实体档案及资料。而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建的协同工作平台,可在工程前期开始到设计、施工的整个过程中使工程参与方持续完善工程的各项信息化材料,形成完整的资料库。在此基础上收集的信息数据和分析成果与竣工模型一起形成建筑工程的数据资产。

4.可视化协同管理的意义

建筑信息模型、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可视化的成果不仅对建筑工程的实施过程有极大帮助,对于城市范围内工程建设领域的管理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建设工程从立项、方案、用地到施工运营的过程需经过发改委、国土、规划、环保、住建等多个部门,其中各类行政审批业务多是从自身管理的角度或是企业申报的角度办理,其中的管理主体或范围常常有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情况。如果引入建筑信息模型,结合电子地图等技术,可以在数据档案中准确的划分出审批业务的管理范围,逐步构建跨部门的全过程业务监管体系。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的咨询、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各参与单位,以及注册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等责任人员的监管可通过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监督体系和诚信体系,实现对工程建设领域的主体监管

结语:

通过应用实体可视化和虚拟可视化对工程项目审批事项的业务监管、对实施参与单位的主体监管和对工程施工的过程监管,管理部门可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多角度可视化的数据分析,结合电子地图,能够对整个城市的工程建设领域进行更有效的监管,为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操著.上海电子政务发展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战略研究[M].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12

[2]中国建设行业施工BIM应用分析报告编委会主编.中国建设行业施BIM应用分析报告编委会(2017)[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1

论文作者:张绪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视化协同管理在工程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研究论文_张绪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