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原则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原则_政治论文

试论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原则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所谓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就是人们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是人们运用创造思想教育环境的方法,选择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活动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对于约束创造主体遵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规律,正确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活动,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哪些原则、怎样才能坚持好这些原则呢?本文试图对此作些粗浅的分析,以求教于方家。

一、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总是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要求、为一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所制约。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决定了我们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共产主义的政治方向,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为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服务。不仅如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产生影响的一切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是十分广泛而复杂的。它既包括自然的、又包括社会的环境;既包括历史的、又包括现实的环境;既包括物质的、又包括精神的环境;既包括积极的、又包括消极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网络系统。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刚刚从旧社会中脱胎出来的不成熟的社会,因此,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更为复杂。它既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体系的传播与实践,又存在封建的、资产阶级的残余思想影响以及来自资本主义世界的思想渗透等等。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不能自发产生,需要从外部教育和灌输。在这样的情形下,为了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就必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政治方向,批判和抑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否则,人们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与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激烈斗争中,就难免会迷失方向,甚至堕落成为非无产阶级思想主要是资产阶级思想的俘虏。

由此可见,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违背了它,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会迷失方向,丧失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性质,当然也就无法完成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四项基本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它规定了我国的社会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以及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所以,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保证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共产主义方向。而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核心内容就是要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根本取消四项基本原则,因此,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在原则上是绝对对立、水火不相容的。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在改革开放的特定形势下,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尖锐对立显得更加激烈,两者在改革的方向、内容和前途上形成原则上的差别。正因为如此,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同时,也只有坚持了四项基本原则且以它为思想武器,才能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实质、目的和危害性进行深刻的揭露,才能有效地制止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的泛滥。可见,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过程中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还要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尽管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但是,共产主义的实现却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因此,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也必须从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现实出发,增强针对性和现实性。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制定和采取的行动准则和根本措施。这些行动准则和根本措施都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服务的,代表着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所以,坚持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还必须自觉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折不扣地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把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共产主义方向性原则落到实处。

二、横向统一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十分广泛而复杂的。从一般意义上讲,凡是与人有关的并对人发生影响的物质和精神条件都可以称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如:人所处的江河湖海、山川平原、物产资源等自然环境和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社会风气等社会环境,都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可以从不同角度做不同的划分。如:从物质与精神区别的角度,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区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从影响空间范围的角度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又可以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但通常讲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这些环境均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产生影响和制约作用。并且,任何个人都是生活在多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接受着复杂多样的信息和影响。如:学生在学校要受学校环境和如老师、团队、班集体的影响,在校外又有家庭、周围社会环境的影响。这样,如果各种环境的教育影响不协调,不统一,相互矛盾,相互“顶牛”,教育的作用就会被抵消,甚至使受教育者产生思想混乱和不良行为。而教育最忌讳的就是教育影响的无系统性、不协调性。因此,为了协调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教育影响,控制和消除不良影响,以形成系统、统一、一致的教育影响,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必须坚持横向统一性原则,使社会环境、单位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密切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对受教育者产生统一的教育力量,更有效地影响和教育受教育者。

坚持横向统一性原则,首先要求社会、单位和家庭加强沟通与协作,统一协调对受教育者的教育影响。社会、单位和家庭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和群体,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作用范围。只有加强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才能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和要求等达成一致和共识,从而在实际工作中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步调一致,形成合力,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整体效应。

其次,社会、单位和家庭内部的各个方面、各个成员之间要分工协作,协调一致。社会、单位和家庭都分别是由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成员组成的,这些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成员都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必须统一要求,分工协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教育力量。

三、纵向一致性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长期积累过程,具有长期性、渐进性、无止境性的特点。例如:要创造良好的学校教育环境,就得抓好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和师德培养等几个方面的工作。而要抓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哪怕是其中某一方面的工作,都是一个长期培养、反复训练、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企图突然之间就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和师德,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正因为如此,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纵向一致性原则。所谓纵向一致性原则,是指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各个阶段之间要承前启后,注意衔接,避免出现“创造脱节”或“重复创造”的现象,保持前后连贯一致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坚持纵向一致性原则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能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循序渐进,形成良性循环,产生纵向合力,从而带来最佳的教育效果。

坚持纵向统一性原则,首先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制订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计划。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为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首先就要求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计划,对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任务要求、进程步骤、方法途径等作出具体的安排和部署,做到胸中有数、胸怀全局,避免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朝令夕改、反复无常,从而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其次,要按照制定的计划,有步骤地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计划制定以后,就要付诸实施,就要按照计划所作出的部署安排,有步骤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活动。毫无疑问,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会出现新情况,遇到新问题,这就要求人们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经验,在保持计划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据情况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和修正。

四、整体优化性原则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的。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和完成的,并受环境的影响和制约。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巨大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是通过对人施以一种无形的环绕力而发挥出来的。这种力的作用,能使人习染成一种随合环境的特性,并被环境同化,形成人格。这样,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不是强制的,而是通过感染、熏陶和渗透来作用于人。它往往是通过复杂多变的环境刺激,激励人们的情感,启发人们的心灵,潜移默化,渗透积累,使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产生量变和质变。因此,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必须坚持整体优化性原则。通过充分改造环绕于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周围的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发掘积极因素,排除消极因素,优化环境资源,使环境因素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坚持整体优化性原则,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提供坚实的基础、良好的氛围、顺畅的渠道以及强大的合力,使受教育者通过长期的熏陶、感染,在不知不觉的潜移默化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

坚持整体优化性原则,首先要综合治理社会环境,从全局的角度把改善和创造环境的工作幅射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面和每一个人。其具体内容包括:清除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业不正之风;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禁止制造和传播文化垃圾;扭转社会治安不好的局面等等。在具体的操作中,要特别注意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对广播、电影、电视、报刊等大众传播媒介的有效控制,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上控制社会环境的优劣。

其次,要努力营造好“小气候”。通过开展创建“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把每个家庭、每个单位、每个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搞好,实现每个局部环境的优化,最终实现向整体优化的目标推进。

上述各条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在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中,不能片面运用一个原则,而忽视其它原则,必须把握这些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它们,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创造出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标签:;  ;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营造原则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