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对策_陕西经济论文

陕西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矛盾对立及协调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陕西论文,对立论文,对策论文,经济发展论文,矛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以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对陕西省人口增长及其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的矛盾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陕西省 人口增长 经济发展 对策

人口与发展的问题始终是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目前,面对人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选择又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核心问题。在1994年开罗国际人口与发展大会提出:“人口问题在本质上是发展问题”之后,人口与发展研究又步入了一个新的高潮期。基于此背景,本文将对陕西省人口增长形势及其与资源供给、环境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期能为陕西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的部分依据。

1 人口增长形势分析

1.1 增长趋势

从1949年到1994年的45年间,陕西人口由1317.31万人增至3401.57万人,总量净增2084.26万,增长1.58倍,平均每年增加46.31万人,平均增长率达2.17%。从1986年—1994年八年间人口总量增加358.94万人,平均每年净增44.86万,年均增长率为1.6%。增长率虽略有下降,但增势依然强劲。当总人口达到如此规模的时候,人口系统的惯性也随之产生,任何微小的可控参量的变化都会给系统带来很大的震荡。例如:以1994年10.99%自然增长率为基础上下浮动2‰,下一年人口将会相差7—8万人。

1.2 年龄构成不均衡,但已步入成年型

人口年龄结构有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化规律,用国际上通常用的人口类型划分标准衡量陕西的人口,其已转变为成年型人口类型。但少儿系数略低于成年型人口标准,有老龄化的趋向(详见表1)。

1.3 妇女总和生育率不稳定,生育高峰期尚未度过

从1982,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资料对比看,陕西省总和生育率由2.43上升到2.71,与同期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相比较,陕西省上升的幅度最大。另外,从1990年陕西和全国各年龄别生育率曲线的比较看(图略),陕西省0.1生育水平宽度和0.2生育水平宽度均较全国长,说明陕西持续高生育水平的时间比全国长。

表1 陕西省人口类型指标计算表

1.4 人口发展预测

表二是依据人口普查资料,采用综合生育率指数法对陕西省人口增长的预测结果。由此可见:无论高中低哪个方案,到2000年陕西省总人口将达到3750万人以上,高方案和低方案相差25万人。人口在10年内将增加大约442—466万人,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15—1.20%,同时,警告方案表明,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任其发展,总人口到2000年为3912万人,比高方案还多130万人,所以陕西省的人口形势很严峻。

表2 陕西省未来人口总人口的变化 单位:万人

2 人口增长与经济、资源、环境的冲突

2.1 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压力

2.1.1 消费需求的扩大,积累减少,延缓了经济发展

迅速增长的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地消耗了新增国民收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日益增大的人口压力,妨碍了工业化进程所必须资金积累的良性增长,对经济起飞起了延缓作用。例如1953年,1990年当年新增人口分别为87.29万人和77.03万人,新增人口所需消费基金为7332万元,47296万元,分别占新增消费基金的34.26%和25.8%。

用人口增长和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来衡量陕西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1953—1990年人口年递增2.02%,国民收入年递增8.9%,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比为1∶4.41。实践证明,人口每增长1%,要求国民收入增长5%或5%以上,人口与经济才能达到协调运转。依此来评价陕西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情况,从总体上看是不协调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增长速度快,一直是陕西经济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另外,人口增长必然影响到全体人口的人均收入量,从而也影响人均积累。如由1983年至1990年,陕西省人均GNP与GNP总量增长率之差一直为负值,最大1989年为—2.6%,1990年为—2.4%。

2.1.2 劳动力供给过剩,劳动生产率降低

从1982年和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劳动力资源增长速度大于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劳动力资源的持续增长,一方面使全省具有了发展经济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另一方面也为劳动就业,教育等方面带来沉重的压力。

劳动力的过量供给,尤其是大量低素质,低技能劳动力的供给和就业也影响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见表3)。

表3 陕西省人口产业结构变化表 单位:万人 %

从表看出,78年以来,陕西各产业部门在业人口占在业人口总数的比例变化是第一产业在下降,第二、三产业在提高,说明工业化水平,商品经济在提高和发展,但产业结构在总体上仍然没能摆脱低度状态。目前,尚有61%的劳动从事第一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投资能得到保证,也很难把农业劳动力快速转移到非农业生产。

2.2 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

2.2.1 住房困难加剧,就业岗位不足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房改善的要求也愈加迫切。不论现时本省城乡居民住房紧张到何种程度,仅就今后高方案比低方案超出的那部分人口所需增加的住房而论,其规模就相当可观。2000年住房面积按人均7M[2]/人计算,中方案需额外增建住房104万M[2],高方案178万M[2]。

待业是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尤其是近年城市改革、企业转换机制、择业观念上的差别,使待业现象更加普遍,对一些劳动力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问题就会更加严重。1990年市镇待业人员18.29万人,比1982年增长31.67倍。另外,会有相当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入城镇,从而增加社会的就业压力。

2.2.2 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城镇化进程缓慢

1982年,陕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9.04%比全国低1.56个百分点;1990年比重为21.49%,比全国低4.74个百分点。市镇人口的增加是城镇化发展的结果,而城镇化的发展又是经济的发展结果。关于人口城镇化,理论界常用“推一拉理论”来解释。因农业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的农产品剩余和农村劳动力剩余,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从而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推力”,而城市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接收能力则称为城市化的“拉力”。当推力过大而拉力不足时,使劳动力大量过剩,出现就业困难,城市秩序混乱等社会问题。陕西目前正处于这种状况,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并还在不断增加(据资料,1990年大约有603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而这仍是一个比较保守的数字)城镇则接收能力有限,不能容纳农村提供的全部剩余劳动力,结果使城镇化的速度变慢。

2.3 人口增长引发与加剧的资源环境问题

2.3.1 生存空间缩小,耕地资源承载加重

陕西土地面积20.56万KM[2],人口密度为165/KM[2],人均耕地0.1公顷。到2000年人口密度将增加到183人/KM[2](低方案)。加上耕地减少,人均耕地会更少。

表4 陕西省主要年份的人口、耕地、粮食情况

耕地,人口的逆向发展,使陕西未来不多的人均耕地呈直线下降。今后人口增长的趋势是难以逆转的,人均占有耕地继续下降是肯定的,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思。土地是有一定承载力的,一定的土地只能供养一定的人口生存。

2.3.2 水资源供需矛盾加剧,废水产生量增加

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的压力主要通过扩大耕地中的灌溉面积来实现,使得灌溉用水与日倍增;人口增加对耕地资源的压力转移为对水资源的压力;人口增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生活用水量相应增加,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预测2000年用水供需为:供水量107.5亿M[3],需水量138.3亿M[3],缺水30.8亿M[3]。陕西自1949年到1990年,水资源人均拥有量逐年显著减少。1949年人均拥有水资源量3337M[3],1990年则减至1333M[3],预计到2000年将减至1263M[3]以下,与标准人均拥有量1700M[3]的差距越拉越大。世界资源研究所和国际环境与发展研究所有关专家拟定的标准是:每100万M[3]水资源量争水人口达2000人以上时,这样的国家或地区,便属予固有的淡水资源短缺。按此标准,陕西的水资源危机已在关中平原显露出来,关中1958万人,总水量70.2亿M[3],每100万M[3]水资源量的争水人口是2789人;全省为750人,陕北为950人,均多于全国460人的水平。到2000年,按控制的预期人口规模,每100万M[3]水资源量的争水人口将进一步增加,全省将增加到880人,陕北、关中和陕南将分别增加到1210,2900和314人。

在用水量增加的同时,产生的废水量也就相应增加,并且将因为人口增长的快慢不同而不同。1994年,直接排入江河湖泊库的废水达16851万吨。

2.3.3 能源消费增加,环境污染加剧

以煤炭为主要能源消费品种,决定了煤烟型大气污染成为全省最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1994年工业废气排放量1860.35亿M[3],其中大部分为煤炭燃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其中SO[,2]排放量达64.17万吨。

陕北和关中丰富的煤炭资源为部分地区的劳动力人口提供了一定的就业机会,但陕北和渭北地处黄土高原,在人口压力下,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关中的生活能源消费中,作物秸杆和木质薪炭所占比重甚大,致使关中周边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在需要大力保护和恢复森林的同时,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改善。陕北广大缺煤区,生活能源不足,过度樵采,破坏植被,加重了土壤侵蚀,使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陕南生活能源消费以木质薪炭生活为主,在人口不断增殖下,对森林植被的压力巨大,加重了水土流失及减弱了涵养水源的能力,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旱涝灾害的威胁在加剧。

3 对策

综上所述,陕西省实行的人口政策已取得成效,但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人口总量仍将继续增加,因此而带来的种种压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对此,我们应该从总体战略出发来考虑人口控制这一系统工程,采取各种积极有效的措施来缓解人口的增长。

3.1 控制人口数量

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的基本国策,认真执行省委关于经济发展的速度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口增长的速度要低于全国水平的战略目标(分别为11%,10.5‰)这个目标能否实现,需要有经济增长和人口控制两个方面来保证,在这里人口总量变化对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特殊的意义,称之为“分母效应”。所以要象抓经济工作那样抓计划生育,争取在近年内使我省的人口增长速度再行下降,将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为到2000年达3750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不超过10.5‰。

3.2 提高人口素质,特别是妇女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妇女的文化素质远低于男子,而农村的现象则更为突出。人口学家蒋正华教授曾估测,我国妇女在计划生育前平均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可使全国总和生育率下降近0.6,特别是初中教育对农村妇女生育率的下降影响最大。生育率与受教育的程度呈负相关,文盲妇女平均终身生育3—4胎,受过高中以上教育为1—2胎。从这个意义上讲,提高人口素质也就等于控制人口数量,所以只有提高人口素质,才能达到少生,优生的目的。

3.3 严格贯彻计划生育条例,杜绝早婚、早育、超生现象

1990年因早婚、早育、超生的计划外生育小孩达29.5万人,若按当年总人口计算,就可降低出生率10个多千分点,所以要切实把法律条款落到实处,杜绝早婚、早育、超生的现象。陕西绝大多数农村育龄妇女二胎生育普遍化,独生子女领证率几乎为零。衡量二胎生育有效控制程度的标准有三:一是按省《条例》规定允许生育二胎的,必须有数地控制住生育年限间隔;二是按省《条例》规定不允许生育二胎的要有效地动员其领取独生子女证;三是有效地说服部分可以生育二胎的妇女主动让出二胎指标。

3.4 缩小地区间的差异

各地区人口控制工作的差异,一方面反映了各地区不同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各地区主观努力程度的差异。第四次人口普查结果:全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00‰,各地区的自然增长率(‰)分别是:汉中9.60西安13.78,安康14.43,宝鸡16.26,铜川16.37。咸阳17.52,渭南19.41,商洛20.48,榆林24.02,延安24.84。高低悬殊相差15.18个千分点,这对全省生育水平产生了很大的掣制作用。因此,首先要承认差异,同时要对差异幅加以合理限制,限制差异的目的在于鞭策后进。

3.5 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

人均经济指标的提高,主要是两个途径:一要限制母项发展,即使人口必须有计划的增长。二要加速子项的发展,即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增强我省的经济实力,并大力宣传人口分母效应的影响,以增强人们的人口意识和人均观念,最后才能达到有效的控制人口,使我国人口与经济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陕西应该充分利用拥有许多科技人才的优势,大力促使科学技术向生产力转化,同时也应充分利用陕南,陕北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动密集性产业,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3.6 强化经济社会保障措施

①积极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目前,不少地方开办了这些事业,但距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还相差甚远,因此,养儿防老仍是农民希望多生和生男孩的重要原因,积极发展社会保障,淡化农民养儿防老意识,从而可以改变他们的多生意愿。②加强妇幼保健,提高婴儿成活率。多生一个保险系数大是目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又一思想障碍,消除这一障碍的有效办法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妇幼保健工作做好了,降低了婴儿死亡率,可使人口政策的推行减少阻力。③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较宽松的优惠政策,提高农村独生子女领证率,包括独生子女补助费的落实,为独生子女家庭提供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就业机会。④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人口数量变动,除由人口年龄结构决定外,要受经济,政策,文化等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基础性,目前,农村生育水平较高,这和农村生产力水平是有密切关系的,要不断地创造出高度的农村社会生产力,促进农民的生育观念的转变,实现农村生育革命。

3.7 以计划生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配合

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社会,人口与资源环境已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人口控制已经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协调人口政策已经离不开政府许多部门的协调配合,所谓计划生育是社会系统工程的观点,其中就包含着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内容,所以,以计划生育部门为主,多部门协同配合已是今后人口控制的趋势。

收稿日期:1996—09—12

标签:;  ;  ;  ;  ;  

陕西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与对策_陕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