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实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小学生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探究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促动下,“研究性学习”已经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上海首先在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紧接着,教育部规定在全国高中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积极推进,“研究性学习”已开始渗透到小学阶段。上海、杭州等地的一些小学开始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也于2000年11月成立课题组,以瑞安市实验小学的四年级2个班作为试点,开展“小学生综合探究活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课题研究。学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实验培训活动,课题组成员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之中,反复学习新课程纲要和相关经验与理论,并积极开展了有关的实践活动。
为了保证课题研究正常进行,课题组还专门开设综合探究实践活动课,每周两课时,由语文学科的任课教师为主开课。之后,课题组为了取得家长和社会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召开了实验班家长会,并向实验班的全体学生家长分发了“告家长书”。2001年9月,课题组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中选取“学校周边环境的调查”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当学生确定子课题后,由教师创设情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学生的能力、气质、性别的合理搭配以及家庭住址就近的原则,将学生分为4组,分别对学校周围的环境进行声音环境质量调查。随后,实验班由2个班扩展到7个班,又先后开展了“瑞安市最近几年标志性新建筑的调查研究”等多项探究性学习课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摸索,课题组取得了一些收获,积累了一定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对于“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作为一种课程,探究性学习课程是一种通过知识与经验并重,主体积极参与探究性活动来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生成性课程;探究性学习课程是由问题驱动的,课程所涉及的内容广泛,课程的运行具有亲历性;探究性学习课程的基本操作过程包括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表达交流三个主要环节。更为重要的是,实践经验及所遭遇到的一些问题,使我们逐渐意识到,探究性学习不仅是一种课程,而且更应该是一种学习方式。从另一个角度而言,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广以及“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与发展,探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不断向学科课程渗透,探究性学习方式将成为各学科的一种基本学习方式。基于上述认识,对学生探究性的学习方式的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新的目标定位。
二
探究性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培养学生研究自然、社会所必须的能力,进而培养探索世界的积极态度。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和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问题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课题组确立探究性学习操作程序的基本出发点。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程序一般按照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来进行操作: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从历史上看,探究性学习首先是在各门自然学科的教学中倡导起来的,其目的在于将科学家的探究活动模式引入课堂,让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学习,使他们不仅获得科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固然有其教育价值,但表现与反思学习的结果和过程以及分享学习的经验与成果,也同样具有教育的价值,这也是现代教学过程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此外,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要有机地统一起来,课内探究性学习向课外延伸、课外探究性学习向课内发展。正是基于这几方面的考虑,在前期操作成功经验的支撑下,课题组总结提出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操作程序:提问题—找答案—共分享。其基本教学结构如下图所示:
探究性学习的基本教学结构
1.提问题
探究性学习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提出并确定探究的问题应是学生感兴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探究的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由教师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在此过程中,课题组要求教师积极借用情境教学的原理与方法,创设明晰的问题情境,即问题情境要有一定的条理,特别是有关的目的、达到目的障碍和条件一定要清晰地呈现,同时尽量控制无关变量要尽可能少的出现,以免学生对问题情境产生太多的迷惑,增加探究的难度。
2.找答案
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动身体,以个别或小组合作的形式,找出有关解决问题的证据或答案,这包括三个主要步骤:(1)分析因果,提出假设或猜想;(2)针对问题收集事实与证据;(3)分析解释证据,找到答案或得出结论。其中,核心是找出问题的答案。由此,首要的教学事件就是教师或其他指导者不要对学生进行过多的干涉,让学生个别或合作地经历提出假设或猜想的学习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为这是“我”或“我们”的假设或猜想,“我”或“我们”自己要去收集事实与证据。有时学生的注意偏离了问题本身,教师不妨给予简单的提醒,但也不要简单地干涉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而是要帮助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不偏离目标。在第二个步骤中,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及学习条件,或指导学生自己获取学习资源,为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妨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参与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不要嫌学生找答案的过程浪费时间,急于去告知学生答案或急于去干涉学生的活动。第三个步骤对于学生获得学习技巧、认知策略、言语信息起重要作用。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对收集到的证据做出合理的解释,并启发与点拨解释的思路与方法(分类、分析、推论、预测等),注意尽可能安排学生在学习小组里公开交流与质疑,发现彼此间的异同。其次,要提醒学生注意到彼此间的不一致,检查各自的探究过程,以确认找到的答案或结论是否正确。
3.共分享
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展示探究性学习的结果,但不一定都是明确的最终结果。这是一个真实的学习情境,有的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展示活动中,有的学生会成为积极的和有兴趣的观众,但通过充分的交流与讨论、争辩,大家都可以得到收获,并取得共同进步。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中,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充分展示,他们的自我表现与实现的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对个体或小组探究性学习活动的质量与水平进行评价,并积极地肯定学生的表现。同时,教师要及时组织学生对探究性学习的过程、方法、结果等进行反思,回顾与总结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行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与预期目标相比较,引导学生在反思中寻找差距、发现问题,以便对探究性学习活动做出调整、补救与完善。
三
通过3年多的实验研究,我们发现:探究性学习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1.激发学习兴趣
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自主权与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经历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结论的获得和知识的应用等过程,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同时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功感。比如,常识课教师对4~5年级的54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态度调查,结果见表1。
表1中的结果表明,在学习态度上,学生们深深喜欢上了“小课题研究式”的探究性学习方式。学生热衷于这种“小课题研究式”的探究性学习,甚至有学生把“小课题”研究当作了自己的一项新爱好,并且由此影响到对老师的喜欢,学习兴趣也大幅提高。
表1 小学生对探究性学习方式态度的调查(n=54)
序号
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很符合 符合 不符合
1
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是我最喜欢的学
28
21
5
习方式
2
我会主动承担小课题组分配的任务
43
11
0
3
在小课题探究学习活动中,我感到很
42
12
0
轻松
4
在小课题探究活动中,愿意出新点子
40
13
1
5
开展小课题探究促进了我对其他学科
36
18
0
的学习
6
我认为进行小课题探究更能发挥我的
45
4
5
长处
7
我能实事求是地开展小课题调查活动
50
4
0
2.提高学习能力
在开展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小课题展开的。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通过自主地设计研究问题的方案,通过阅读教科书、实地考察、实验、访谈等方法收集资料,并通过整理、分析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最后大家分享探究性学习的结果。实验结果表明,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能力的提高,见表2。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89%的学生学会了“独立写一份研究提纲和调查研究报告”,大多数的学生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小课题)并能进行一次问题解决或小课题探究活动”。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与人合作,与人打交道,因此也大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与社会交往能力。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一切问题要从实际出发,通过脚踏实地的探究,实事求是地得出结论的道理。比如,有学生在日记中写道:“通过调查,我觉得社会实践像一个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俱全。”又有学生说:“一次次困难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个挑战。我们把调查访问当作一次有意义的‘冒险’行动,既增长了见识,又锻炼了能力。”
表2 小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调查结果(n=54)
序号调查内容 调查结果
很符合 符合 不符合
1
开展小课题探究活动能促进自己能力
50
3
1
的提高
2
我能独立地写出一分研究提纲了34
17
3
3
我会组织一项小课题调查研究 20
22
12
4
我学会了怎样写一份调查报告 32
15
7
5
我比以前更会提出有意义的问题了
49
5
0
6
在小课题探究活动中可以提高社会交
50
4
0
往能力
7
小课题探究活动有利于综合运用学到
51
3
0
的知识
3.提高学习效果
探究性学习改变了课堂教学的气氛,课堂由过去“老师的课堂”变成“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在积极的课堂环境下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学习目标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显著地得到提高。以语文课为例,我们对实验班进行的探究性阅读的前后对比测试结果表明:学生的探究性阅读能力有明显的提高,见表3。
表3 学生探究性阅读实验前后对比
从表3中可以看出,探究性阅读教学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由于探究性学习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学生语文学业成绩显著地提高,毕业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优秀率达到85%,得到了家长的赞誉和社会的好评。
4.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在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新理论、积极探索、总结经验,充分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服务,教师是探究性学习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课题组在实施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锻炼了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一支初步掌握探究性教学理论,能运用探究性学习理论组织学生学习、带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骨干教师队伍,这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总之,探究性学习使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探究性学习中的合作探究更是有利于学生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增强教学的社会性。同时,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有力地推动了校本科研工作,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但由于学生学习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的复杂多样性,教学活动对教学模式的需求也是多样的,没有哪一种教学模式能适合于所有的教学活动。探究性学习教学模式尽管在新一轮课程教学活动中是一种理想的学习方式,但也有一些局限性。比如,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要求较高;对有些学科的部分内容或有些课就不太适合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的探究兴趣与能力差异变大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后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