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嬿敏[1]2001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路径选择与微观运行机制分析》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中小企业功不可没。中小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和自身成长的轨迹表明,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实行国际化经营,通过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管理能力,改善运行机制,提高竞争力,不仅是必要的,也是中小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实中,我国中小企业拓展国际化经营面临着许多问题,对它的研究还是一个新的课题。 首先缺乏有针对性的理论指导,经典的国际化主要以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跨国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跨国公司的竞争优势主要来自企业对市场的垄断、产品差异、高科技和大规模投资以及高超的企业管理技术。中小企业缺少市场经验、资源、和决策支持体系,内部决策更多的是凭借直觉,由此,导自于大型企业国际化的研究结论与中小企业特征并不相符,不能应用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与市场的特殊性及产业升级等不同的角度解释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现象,比起传统的跨国投资理论分析得更为细致,但仍难以解释转型经济中我国中小企业的跨国投资行为。其次,实践中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既有来自于出于转型经济的我国政策的不完善、法律体制的不健全等宏观因素制约,更有来自于我国中小企业自身运行机制的限制。而当中小企业实施跨国投资决策后,企业自身的运行机制对国际化的成功与否影响更为重要。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现有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中存在的不足,在判断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阶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拓展的可供选择的路径,然后侧重于微观层面,即从中小企业自身运行机制方面(包括信息机制、管理模式、激励与约束机制和营销机制等)分析并提出了我国中小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活动的对策。
董春[2]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文中提出论文的研究意义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着的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企业来说,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规模化,但这种规模化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组织结构的庞大。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组织创新结果导致的虚拟规模化将会成为规模化的最新注解。二是效率化,没有效率作为支撑的规模化都必然是“规模不经济”,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经济全球化的这两个显着特征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运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加入WTO是我们走向经济全球化的第一步,标志着我国经济真正融入世界经济的主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进程,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也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当然,加入WTO以后,也意味着我国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加入WTO使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知识经济的到来赋予了经济全球化新的内涵。知识产业的崛起,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使得世界更加开放,全球竞争日益加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也主要表现为效率的竞争、质量的竞争,胜败的关键取决于智力资源及企业的创新能力,而不再是规模的大小。在知识经济时代,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国际和国内的各种信息网络来寻找资金、技术、市场、人才和合作伙伴,建立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财力和人力建立的国际联系;开拓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大批量生产的产品才能开拓的国内、国际市场;进行在工业经济时代只有大公司才有技术力量进行的技术转移。因此,知识经济必将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使之成为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持力量;中小企业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生力军;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也是我国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之一。更重要的是,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因为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开辟了新的广阔道路;中小企业可以从中学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提高企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加速国家的技术进步;可以使我国劳动力与世界资源相结合,使国际资源为我所用;可以为国家赚取大量外汇。所以,鼓励中小企业认识、了解、开拓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对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程度,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水平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背景下,在我国加入WTO的态势下,在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有利宏观环境中,研究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论文的主要内容论文的前言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并说明了写作论文的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论文的第二章对所研究问题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和理论上的梳理。论文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和理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包括中小企业的概念、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概念以及这些理论知识对我国中小企业的重要启示。论文的第叁章对所研究问题的现实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方面的描述,研究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历史沿革、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动因、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以及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论文的第四章以开放的视野分析国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成功经验,不仅动态地研究世界跨国公司的发展历程,还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例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现状和各国为了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同时论文也分析这些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启示。论文的第五章分析了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制约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论文从国际竞争力的概念入手,分析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要素,构建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对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上述的分析和论述中,我们发现,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虽然取得了小的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国际化发展中的融资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技术创新问题、国际化发展中的信息化问题以及国际化发展中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等,因此论文的第六章就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的这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中的本土化、信息化、融资以及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描述的基础上,论文第七章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一步发展的模式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集群式发展模式、技术联盟发展模式以及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发展模式。最后,论文的第八章从宏观政策方面和经营管理方面对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论文的主要观点1、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大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国际化发展将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壮大带来新的契机,是中小企业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2、中小企业具有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优势。中小企业在产权、创新、成本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将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国际化经营。3、我国中小企业虽然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由于受到融资、创新、信息化水平等方面因素的制约,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仍然停留在较低的水平,还存在着经营程度较低、发展能力较差、管理水平滞后等急需解决问题。4、中小企业的集群式发展、中小企业的技术联盟、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战略联盟,是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有效模式,可以进一步帮助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论文的主要创新1、论文探索性地将研究主题放在大开放的环境中展开探讨;放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中进行研究;放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WTO的时代背景下进行研究;放在我国把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富民强国的战略措施的大机遇中进行研究,在选题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2、论文试图以一种新的写作方法,从实际出发,以经济全球化与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互动关系为论文的切入点,研究论证了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是已经实现的客观存在,说明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发展的现实紧迫性和重要性。然后,再回到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本源的追溯,系统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问题。3、论文试图将信息化应用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中,寻求现代国际化经营的理念。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动力;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传统模式,推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这方面的研究在以往的文献中尚不多见,也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一个较新的分析视角。4、论文在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优势分析上,试图提出一些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论文不仅强调了中小企业较之国有大型企业具有产权清晰的优势,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中小企业之间存在充分竞争的“非垄断性市场”环境,从而迫使中小企业要为生存发展而奋斗,这是中小企业特别充满活力的源泉。5、论文在关于企业的“内向国际化”和“外向国际化”相互关系的研究中,强调“内向国际化”的方式、速度和规模会影响“外向国际化”的方式和发展速度,认为“只有当一国具备了对外资的吸引力后,其对外直接投资才可能发展”。这样的阐述不仅揭示了两种国际化的互动关系,而且符合中国中小企业走向世界的历史进程,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6、论文对一些基本概念作出了较为准确的阐释,同时,尽可能赋予这些概念一些新意。在对“企业国际化”的概念阐述中,论文不仅介绍、评价了中外学者的五种相关定义,而且还界定了“国际化企业”、“跨国公司及“跨国经营”等概念,以及相互之间的区别。7、论文在研究方法上努力做到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动态研究与静态分析相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模式设计相结合、中国国情与国外成功经验相结合,以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展现所研究问题的全貌。论文的不足之处由于有关中小企业发展的数据缺失,特别是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资料缺乏,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较差,因此,论文在定量分析上只能以一些典型企业或调查为代表来说明总体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欠缺全面性和代表性。另外,国际竞争力,特别是企业的国际竞争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存在很多不同的定义,这也使得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的建立缺少相关的理论支撑,使得论文缺失了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同时,由于笔者缺乏长期在企业第一线的工作经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欠缺,使论文在对中小企业国际化进行研究时难免存在定义不够准确、分析不够深入、重点不够突出等诸多不足之处。
吴叁清[3]2005年在《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珠叁角中小企业作为被试,结合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相关文献,构建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的重要性评价的初始量表,用因素分析方法,找出了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六因素结构。该六因素结构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路径选择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赵优珍[4]2003年在《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研究的主题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具体内容涵盖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包括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 传统理论一直把国际经营看作资源丰富的大公司的竞技场,然而,近年日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小企业对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挑战。在欧洲、亚洲(包括澳大利亚)和美国,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加之其它促进因素,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开始向海外拓展业务。 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吸引了大量的外资,学者们对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研究亦较为广泛与深入。时至今日,一部分中国企业已经形成了“走出去”的要求,也具备了“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良好条件,加之我国已经加入WTO,我国已经到了以“引进来”为主向“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的新时期,急需不失时机地推进企业的国际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那么,我国的企业,尤其是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否有“走出去”的可能?“走出去”以后,又该如何推进其国际化进程?对这方面问题的探讨,国内外的研究都显得相当薄弱。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论文选择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为研究对象。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而传统理论主要解释的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行为,为此,本论文试图开拓新的理论视角,来解释日益增长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现象。同时,与大的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才刚刚起步,如何加快、迈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是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因此,从理论层面和操作层面研究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情况,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并提出推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策略建议,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论文由八章组成,其中,第一章首先明确了研究的背景和选题的意义,接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的存在,论述了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进而在讨论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学术界对企业国际化的界定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本研究所指的中小企业和企业国际化的具体含义,并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接着,第二章从阐述传统的企业国际化理论着手,分析了传统理论在解释中小企业国际化方面的局限性,从而引出针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探讨。论文分别从企业家精神、企业集群和网络能力、信息和知识内化、资源基础论视角等多个维度,探讨中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并进一步阐述了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理论。 第叁章从国际视角一芳察了中小企、}卜国际化的实践,包括发展趋势、中小企业跨卜}经营的总况,还论述了美国、日本、欧洲和我国台湾地区.中小企业的国际化实践.并综合国外的实证研究来验i}自1,小企业国际化的理论。 此后,刘“天生{l{Jf川坏企业”这中小企、!卜的特殊群体和新现象作出专门讨沦。“天生的国际企业”对国际化阶段模型提出了挑.咙,因此,第四章在介绍川际f七阶段模型基木观点、分析‘I.小企业国际化的实践对一其挑战的基祝!l土,闸述丁“尺生的国际企业”的概念和国内外,},小企l!,!勺勺跨越式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丁“天生的国际企业”的成活1{11特征,井就该新领域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五章是对中小企业国际化促进政策的国l你比较和借鉴,_币点考察了欧盟、关ll;l和日木推进中小企业川际化的具体政策,以便我国在比较、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纤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推出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经营的具体政策。 i仑文最后rl勺立足点为我国中小企业自{]l司际化经营,山六、七、八只章组成。第,‘、行首先分析了我国,},小企业国际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接着简要回)顿、描述r一f蛇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井结合自己对力”浙10家中小企,1眨的训研、访淡,分析了我国,卜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国际化程度、{_111!,{.,.牌、国内、危争优势和自主研发能力,离lJ析了我IFl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而临的问题,分训从外部环境和中小企业两个层而加以阐述。 很据第六章的分析和沦述,我们发1见,我}_即},小企业国际化虽然取得了不少成么{,,但还而临着诸多问题,其,!,,)已以融资问题、技术创新问题、人力资源问题阳J空制问题最为突出和关键,}){l此,第L」章专门讨沦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这且场卜要问题,分析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创新、人力资源和控制方而的现状不11}11」题,并探i寸了个}·又」卜卜l’1勺策日洛。 第八章从总体卜研究我国,{“小企业国际化的对策,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国内、化发展路径选择,少卜针对前文指出的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问题和不足,提{}}企业层而和外部环境层而的对策建议。
章宜[5]2014年在《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文中指出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将成为我国未来产业发展以及民营经济的主要模式。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指中小企业以集群形式开展国际化的过程。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集群化还只出现在东部沿海地区以及部分发达地区,同时中小企业集群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进一步拓展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规模,大力发展集群中小企业国际化,加强集群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理论研究,意义重大、刻不容缓。本文以“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评价”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研究全球分工背景下集群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部制度、机制和发展所需的外部环境,分析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深刻内涵和本质特征,探讨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一般模式和运行机制,揭示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中核心竞争力的演变规律和路径,从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研究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进而构建了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模型,并进行了案例分析。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论文所做的工作如下:(1)明确了对集群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内涵、机理,及成长力的评价框架,丰富了相关理论。(2)从企业家国际化能力、企业国际化网络能力、产品市场国际化能力、企业制度的国际化能力、企业创新国际化力、企业国际化环境支持等六大方面出发,构建集群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配套的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模型。可操作性强。(3)基于理论分析和案例研究结论,分别从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的提高集群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的政策建议。
胡雯[6]2007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文中提出21世纪是各国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进行跨国界和无国界经营的时代,跨国经营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国内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跨国经营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大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关注则主要集中在中小企业在国内的发展问题上,专门研究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还比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中小企业逐渐加快由内向国际化向外向国际化发展的步伐,然而,在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过程中,融资问题一直束缚企业走出去的发展速度、深度和广度。中小企业融资问题表现在什么方面,究竟受哪些深层次的制度因素的制约,金融在其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又如何实现其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目标等等,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本文以理论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对策为结构顺序,在阐述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分析讨论了我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现状、问题以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结构和内容上共分为五章,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及其融资问题的研究背景、目的意义、思路方法,设计了论文的结构框架。第二部分,主要论述我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的含义、发展规律和运作模式,以及金融在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中的作用。第叁部分,对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融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第四部分,针对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融资难的问题,提出了完善资本市场体系、进行债券融资、强化信贷支持、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等对策措施。第五部分,得出研究结论,并对课题的前景进行展望。
胡伟[7]2008年在《广东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模式及其结构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企业变革实践经历了“重组”“再造”的热潮,于九十年代中后期进入到以“转型”为主流的时代。国内的转型研究大多集中在经济转轨背景下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上市企业的业务调整等方面,而对中小企业关注较少。由于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规模、机制、组织、市场方面有相当大的差异,现有的理论无法直接适用。因此需要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转型从转型动因、转型模式、资源和能力要素等方面的进行研究。这正是本文聚焦广东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研究的意义所在。本文结合统计资料,对广东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进行面上描述,找到企业转型的主要方向,借鉴现有理论研究提出以经营模式差异和行业领域差异两个维度构建二维矩阵,以划分叁类转型的模式。进而在每种模式下从转型的动因、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等方面论述主要的特点,概括性的得到转型模式与其主要能力要素之间的关系。在每种模式中还通过企业转型案例进一步剖析,支持了上述的特点归纳。由于在转型动因、转型成功关键因素等特点上有所不同,与每种模式相适应的能力要素和结构不尽相同,接下来本文还对叁种转型模式下各自的转型能力要素和结构进行探求,寻找每种转型模式的能力要素项目数量和要素项目以及这些要素强度或(和)要素主次关系。另外,本文还结合转型中的粤宝电器案例,对动态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转型模型做一试探性的描述,展示变革代理人在“业务—组织—能力”这一转型过程中,如何及时发挥能力要素的作用、促进其互相交互,以形成一个合理的动态结构推动转型的前进。由于本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将针对作为转型对象的广东省制造型中小企业,向企业的管理者、企业家的提出以转型模式选择和转型能力培育两大方面为主线的具体建议。以期对企业转型实践提供一些借鉴。
樊增强[8]2004年在《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政府日益关注中小企业的重要地位。对于刚刚起步的中国中小企业来说,它们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极具战略意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的地位,也赋予它们更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走出去”与“国际化”就成为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本文从中小企业的内涵界定入手,分析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兴起的理论渊源及背景,比较发达国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与教训,剖析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问题,并从产业选择、区位选择、企业集群、企业技术联盟等方面给出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战略。全文的核心内容可以归纳为叁部分: 第一,中小企业为何要进行跨国经营。通过透析世界各国中小企业内涵界定和中国中小企业标准的历史演进过程,界定本文所使用的中小企业的概念和标准。归纳综述了对外投资理论的演进和发展,特别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理论的发展,给出了中小型跨国公司兴起的理论解释,以为文章的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深入剖析了世界各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经验及其对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借鉴意义。 立足于经济全球化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的基础上,着重从理论层面较为深入地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必然性及可能性,并通过比较分析了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优势及障碍。 第二,中小企业如何进行跨国经营。中小企业跨国经营应该选择什么样的进入方式及选择什么样的区域和产业进行投资,是个关键问题,因此,中小企业在区域和产业选择前进行详细的、准确的经营环境评估显得至关重要。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环境评估包括世界环境评估、东道国环境评估和母国环境评估等。 由于受到企业技术水平、产品战略与企业成长率、母国和东道国的文化差异及东道国的工业化程度的影响,中小企业要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选择科学的方式。对于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方式选择,应以出口进入方式作为基本选择;以投资进入方式作为最终选择;以技术进入方式作为中间选择。 根据企业跨国经营区位选择的相关理论与中国的经济现实,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区位选择体现在,巩固和扩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积极开展对发达国家的跨国投资;加快投资于东欧地区和俄罗斯及独联体国家。 依据中国经济发展现状,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产业选择表现为,以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业作为跨国投资的突破点;适当扩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加大对服务业的投资比重,形成并发展服务业的国际化体系。 第叁,如何提升中小企业跨国竞争力。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的方式多种多样,企业集群就是一种有效方式。中小企业集群的优势体现在:生产成本优势、区域营销优势、技术创新优势、核心能力优势、生产效率优势与激励竞争优势等。 公共政策支持对中小企业竞争力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要提高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竞争力,政府应该加快完善境外投资立法;完善境外投资的财政金融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海外直接投资的外交支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服务体系建设等。 在中国已经入世的背景下,强化中小企业技术联盟,进入国际技术联盟网络,对于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进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加快中小企业技术联盟,必须建立完善的技术信息网络;制定技术联盟的法律法规;规范企业文化建设等。中小企业技术联盟的方式有联合创新的方式和与大企业合作创新的方式等。
陈晓健[9]2003年在《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分析》文中指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因此,国际化经营是现代产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中小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因素,开展国际化经营正是顺应了历史潮流。在选取目标市场方面,欧盟无论在市场容量、比较优势、市场机会,还是与我国之间的政治关系,都占有先机。本文从企业国际化理论开始,分析了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可行性及欧盟市场的特点,借鉴欧盟中小企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最后就如何使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更好的开展国际化经营提出了构想。据此,全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国际化理论发展介绍。主要介绍了企业国际化阶段论,出口行为论,经营国际化的带动论,以及网络模型、创新模型、法默-里奇曼模型、国际化四要素模型、国际化的内外向联系模型等。 第二章:可行性分析。从我国与欧盟长期以来在贸易、投资等方面的往来情况,阐明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现实意义;从我国中小企业目前国际化经营的现状、自身的优劣势及外部环境的发展障碍等方面,对其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最后阐述了欧盟对中小企业发展创造的一些条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应与欧盟中小企业加强合作,以便于充分利用之,加速国际化进程。 第叁章:欧盟市场因素分析。本章从欧盟历史环境、营销环境、欧盟市场特点等叁个层面展开论述,对欧盟市场规模、结构、开放程度、对外投资意欲、开发援助政策、社会、文化、政治、法律环境、技术性贸易措施、普惠税、反倾销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最后,分析了欧盟市场的这些因素对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第四章: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构想。按照国际化阶段理论,中小企业由于自身实力有限,开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应该以出口为主,经过发展壮大之后,逐渐在国外建立销售机构,最后建立子公司。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中小企业首先应该重视出口的发展,大力发展对欧盟的出口贸易,提高出口商品的质与量。而后,可以考虑与欧盟中小企业的合作问题。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可以采取OEM(贴牌生产)的方式,利用欧盟中小企业的品牌和销售渠道开拓欧盟市场;而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则可以考虑与欧盟中小企业在技术方面展开合作。最后,笔者提出了我国政府对于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开展国际化经营应采取的几点措施。 本文从以上方面展开论述,旨在为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提供可行性参考。由于这一课题本身的复杂性和前瞻性,加上作者水平有限,文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教授批评指正。
王晓丹[10]2016年在《我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主要发展趋势,促使越来越多的外贸型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产业间抑或产业内的全球分工也越来越常见,越来越精细。尤其加入WTO后,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受到这种趋势的影响也愈加明显,亟需做出调整或改变。另外,多年来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一直处在大型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的夹缝中生存,特别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健全的环境下,中小型外贸企业面临着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严峻形势,其生产经营越来越步履维艰!如何帮助它们尽快摆脱困境,适应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培育并打造一大批具有世界竞争力的经济体,不仅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调研结果表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尽管陆续出台了诸多政策法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试图改善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生产条件和经营环境,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依然存在着需要着力解决的诸多问题或制约因素,例如,当前的外贸管理体制落后,政府部门服务不到位,市场准入难,以及企业融资困难,信息缺乏等。笔者认为,若要有效解决以上问题,除了中小型外贸企业自身需要“苦练内功”以外,更需政府的强力介入,即亟需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以彻底改变中小型外贸企业的被动局面,切实提升其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此,笔者选择《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为论文题目,试图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基础理论),通过对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现状、机制需求及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的分析,最终提出促进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保障机制框架及对策,以期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供学界理论研究参考。本文内容共有五部分构成:第一章内容是“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和理论基础”。这一部分基于对中小型外贸企业概念的界定,首先论证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意义,其次阐述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即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的相关理论。第二章内容是“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制约因素”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其次归纳总结出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特点,最后从内外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制约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因素。第叁章内容是“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这一部分,通过对主要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实践,归纳出发达国家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第四章内容是“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分析”。这一部分基于保障机制概念及功能的阐述,分别从叁个方面论证了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对保障机制的需求。第五章内容是“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原则、框架和对策建议”。这一部分,首先阐释了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原则,其次设计出我国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基本框架,最终提出了我国构建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保障机制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1].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路径选择与微观运行机制分析[D]. 贺嬿敏. 浙江大学. 2001
[2].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 董春.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3].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吴叁清.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
[4]. 中小企业国际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 赵优珍. 复旦大学. 2003
[5]. 集群创新网络视角下中小企业国际化成长力评价[D]. 章宜. 湖南大学. 2014
[6]. 我国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融资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 胡雯. 南昌大学. 2007
[7]. 广东省制造型中小企业转型模式及其结构研究[D]. 胡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08
[8]. 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研究[D]. 樊增强. 西北大学. 2004
[9]. 我国中小企业在欧盟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的策略分析[D]. 陈晓健. 天津财经学院. 2003
[10]. 我囯促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保障机制研究[D]. 王晓丹. 东北师范大学. 2016
标签:企业经济论文; 跨国经营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中国模式论文; 中国现状论文; 海外投资论文; 企业创新论文; 优势分析论文; 企业经营论文; 创新理论论文; 国际人才论文; 投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