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_朝鲜族论文

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朝鲜族论文,师资队伍论文,中小学论文,对策研究论文,现状调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7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65X(2010)01-0064-08

一、引言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当今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办好教育关键在教师。长期以来,朝鲜族中小学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无私奉献,不仅为朝鲜族教育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而且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推动者,为民族共同体及地域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教师队伍的无序流动及流失曾凸显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不仅极大地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学生的成长,而且成为阻碍朝鲜族教育整体发展的症结所在。

时至当今,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周边国家形势起伏跌宕、复杂多变,朝鲜族教师队伍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为了了解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基本流向,正确把握和估计朝鲜族师资队伍的现状,以保证朝鲜族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对东北三省境内36所朝鲜族中小学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方法为访谈、座谈及问卷调查,其中以教师问卷调查为重点。本次问卷调查主要从教师职业认同与稳定、教师民族使命感、教师结构、师资管理等四大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选择上述调查范围内的12所中小学,发放450份调查问卷,其中收回的有效答案为436份。本研究报告的主要数值依据来自于问卷调查及各种访谈资料。

二、朝鲜族中小学师资队伍现状与问题

(一)教师职业认同感与职业稳定性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自身职业认同的重要性。教师的职业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教育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为了了解当今朝鲜族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认同及其稳定性,把握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对东北三省境内的部分朝鲜族中小学进行了访谈与问卷调查。436份有效问卷调查资料的结果如下图表所示。

从上列图表中,我们可以窥视当今朝鲜族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教师队伍的稳定情况。

1.大多数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教师职业有一定的认同感,愿意从事教师职业并愿意在其职业内部求得发展。从教师选择教师职业的动机来看,45.6%的教师认为,教师之职“符合自己的气质”,39.2%的教师认为教师职业“相对稳定”,因“谋生”或“出于无奈”选择教师职业的只有15.2%。在对教师职业的认知上,55.9%的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从未或基本上没有感到过“劣等感”。教师对教职的使命感调查中,88.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使命感“较高”或“很高”,认为自己对教职的使命感为“一般”的只有11%。教师的学生观调查中,60.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劳动对象——学生“总是可爱”。概言之,仅从教师主观方面来讲,他们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是比较高的,多数人认为,教师职业符合自身的气质,自己的职业使命感也比较高。

2.整体上看,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比起前一段渐趋稳定。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流动及流失相当严重,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但此次调查中,最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朝鲜族教师队伍明显呈现出走向稳定的趋势。在“今后是否将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问卷调查中,66.1%的教师选择“是”,20.6%的教师选择“多少有此想法”,这与2002年笔者曾做过的问卷调查资料结果相比,不能不是一个出乎意料的回升,想要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比例与2002年相比,提高了38.9%(见表6)。

分析教师队伍渐趋稳定的主要原因,一是因近几年金融危机的影响,朝鲜族在劳务经济上的优势变得微弱,不少教师对“弃职下海”深思熟虑;二是教师职业相对稳定,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教师的社会及经济地位也在逐步提高等。

尽管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上比起前一段明显趋于稳定,但我们也应当看到这种稳定仍有相当大的可变性与随意性。在“在同等的工资待遇前提下,若有调到其他事业单位(或公务员)的机会,您会选择哪一项”的436份问卷调查中,选“立即调出”的有103名,占总数的23.6%;选“与他人或家族商量之后再做决定”的有122名,占总数的27.9%;选“说不清楚”的有49名,占总数的11.2%;执意要当教师的有162名,占总数的37.2%。可见,在表4中,即便答出“今后将继续从事教师职业”的288名教师中,除162名教师表示在任何情况下,执意要当教师的意向外,126名教师则表示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随时有可能改行或摇摆不定。亦即,不管在任何情况下,执着追求教师职业的教师比重尚不足教师总数的一半,教师队伍的稳定仍然是今后朝鲜族教育事业发展中不容忽略的一大课题。

(二)民族使命感

众所周知,教育的功能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是培养社会文化与价值观并传承本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过程。追溯朝鲜族教育的发展历程,教育与教师对本民族共同体的高度的使命感分不开。迁入初期,有识之士们远见卓识,以忧国忧民之情怀,寄深切希望于后代,克服种种困难,力促民族教育的发展,使朝鲜族教育不仅形成完整的民族教育体系,而且名扬国内外。如今各种挑战、危机、机遇并存的社会转型背景下,教育第一线的朝鲜族教师的民族使命感又成为左右民族教育成败的关键性的要因之一。为了了解作为民族共同体一分子的教师的民族使命感,我们从教师民族使命感、教师对民族文化教育的认识度、教师民族文化教育参与度等方面进行了调查,其结果如下表。

从上述几项问卷调查中,我们不难发现朝鲜族教师普遍对民族教育给予高度的关注,切实感知到朝鲜族民族共同体的发展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自身的民族使命感与责任感。

1.在教师民族使命感的调查中,40.4%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民族使命感“很高”,40.8%的教师则认为自己的民族使命感“较高”,亦即81.2%的教师大体上表露出对民族共同体的关注与使命感。

2.多数教师对朝鲜族学校的民族文化教育持以肯定的态度,并表示高度的参与意识。调查中64.9%的教师表示朝鲜族学校民族文化教育“非常必要”,29.8%的教师认为“多少有必要”。民族文化课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科目依次为民族历史、民风民俗、民族艺术等。20.9%的教师对民族文化科目的讲授表示“有信心并欣然接受”,66.7%的教师表示“虽不懂,但边学边讲”。

3.对民族学校的前程持以乐观的态度。当今朝鲜族学校因生源急剧减少、教师流动流失、民族教育发展“两难处境”等复合因素的作用下,“危机四伏”,社会各界对朝鲜族教育的发展表示忧虑。尽管如此,教育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仍对民族教育前程抱以乐观的态度。如表11,68.2%的教师认为朝鲜族民族教育“有希望”。

(三)教师素质与师资结构

总体上看,改革开放之后朝鲜族教育虽面临许多挑战与危机,但因朝鲜族教师培养培训起点高,师资素质较好,使得朝鲜族教育发挥出巨大的潜能。在历年高考中朝鲜族学校所创造的佳绩有力证明了这一点。

从上表中可见,2001-2009年间,除2003年和2005年两年外,每年的东北三省高考(文科)状元榜上都有朝鲜族学生的名单,其中,2002年、2007年、2008年、2009年,三省的高考状元中有两名是朝鲜族学生。这与朝鲜族学校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分不开的。当然,当今朝鲜族学校师资队伍也暴露出自身的限界与弊端。通过访谈和各种调查,我们发现仅从数量上看,朝鲜族学校师资供求基本平衡,但教师队伍的结构性失衡这一矛盾却愈加凸显,这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制约朝鲜族教育发展的“瓶颈”。

1.教师年龄结构。

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逐渐趋向于老化,尤其是农村地区更为突出,主要表现为老教师偏多,青年教师偏少,青黄不接现象十分严重。不少地方的中小学,由于地方经济及人事制度的原因,已经连续多年没有再进一名大中专毕业生。

分析上列两组图表不难看出,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上趋于老化。436名教师中,教龄未满5年者只有18名,仅占总数的4.1%,亦即我们所进行问卷调查的12所学校,在近5年期间只收了18名“新鲜血液”。教师队伍老化,在农村学校显得更为深刻。和龙市某农村学校29名教师中,20年以上教龄者有16名,占总数的55.2%,而教龄1-10年者只有5名,仅占总数的17.2%,明显趋于老化。

2.学历结构与学科结构。

整体上来看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比较高,远远超出我国的平均水平。

仅从延边范围来看,全州2440名小学专任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占84.3%,2779名中学教师中,专科以上学历者占98.1%,远远超出“小学教师中师以上学历、初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要求。但此高学历背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之一是达标率高,科班出身少。仅从统计数值来看,达标率高,学历层次也很高,但实际上拥有大专或本科学历的教师当中,不少人是没有真正接受正规的大专或本科教育,有其名而无其实。真正师范院校毕业的科班出身并不多,且多集中于城市,农村学校寥寥无几。比如,2009年和龙市某中学(九年一贯制)48名教师中,师范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只有4名,高师1名,中师1名,其余均为民师、成大、函授类毕业生及高中毕业生。很多朝鲜族农村学校没有骨干教师,没有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水平普遍不高。

问题之二是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科结构不合理,专业不对口现象严重。调查中了解到,不少学校教师存在着总体超编,结构缺编的问题。从目前朝鲜族学校师资配备情况来看,一方面英语、计算机、汉语、数学、音、美等科目的教师短缺,另一方面政治、历史、日语等科目教师有超编,使得一部分教师“教非所学”,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出现功能性萎缩。各级学校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跨年级、跨学科代课及兼课现象,有的学科专业不对口教师人数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农村更为如此。

3.区域分布。

朝鲜族中小学师资区域分布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总体上看,城市中小学师资队伍的结构较为合理,教师素质较高,但农村师资队伍整体上令人担忧。农村学校教师待遇低,工作生活条件差,造成农村学校特教、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以及高学历教师的拥有量远不及城镇学校。过去由于师资短缺,农村基础教育主要是由民办教师来支撑。然而时至今日,这些由民办转正的教师依旧在“挑大梁”。尽管这些教师的事业热情高,但因观念陈旧,专业功底差,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不强,且又年龄偏大,在很多方面显得力不从心,直接影响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另外,中小学还普遍存在着优秀教师的流失现象,他们或“由乡村学校到乡镇学校”,或“由乡镇学校到城市”,使乡镇地区长期未能摆脱“有出无进”的窘况,教师的区域性失衡日益加剧。

(四)管理机制

师资管理机制也是师资队伍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重要一环。公平合理的、动态的管理机制,不仅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调动,而且有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在访谈及问卷调查中了解到,各地朝鲜族中小学师资管理制度也基本上较为健全。

首先,各学校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为载体,进一步完善竞争激励机制,使管理机制逐渐转向于动态式管理。各地学校为了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大胆改革分配制度、评聘制度,不断激发教师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不断完善各种评估体系。各学校均对教师的培养、培训、教学质量、教学行为规范等建立相应完善的制度,采用“过程考核与终端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教师互评与组织考评相结合”等各种方法,建立科学的教师工作实绩评估机制。从表14中可以看出,74.8%的教师对本校的评估制度大体上持以认可的态度。

再次,朝鲜族中小学普遍关注教师培训。调查中了解到,各学校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努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切实提高朝鲜族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表15中,59.8%的教师认为本校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较高”或“很高”,认为学校对教师培训重视程度“较低”或“很低”的只占6.4%。

但中小学教师管理机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学校用人机制和干部管理制度缺乏竞争因素,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在调查和访谈过程中我们发现,尽管有的学校在内部管理制度改革上有所尝试,但真正实施到位却不够。在用人机制和干部管理制度上由于缺少健全的制度,无法真正落实“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使不少教师丧失奋斗目标,创新精神匮乏,没有成就感。

另外,学校人事自主权相当有限,谈不上“择优”录用。由于历史积淀、学校整合、生源减少等多重因素,各地朝鲜族学校均有超编现象,有的学校教师超编严重,有的学校总体超编结构缺编。对那些年龄较大且体力、精力都不能适应教育教学的老教师,学校又没有以内退、提前退休等方式加以消化或重新整合的自主权,更没有引进“新鲜血液”的人事权利。

(五)师资后备力量

一支高素质的师资后备力量的储备是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前提。朝鲜族师资队伍建设中,师资资源匮乏也是不容忽略的一大问题,将成为今后制约朝鲜族教育发展的瓶颈。

首先,师资资源短缺。如前所述,尽管朝鲜族中小学教师整体上处于超编状态,但大体上趋于老化,后备力量相当匮乏。以龙井市为例,2005年,龙井市自然减员105名朝鲜族教师,只新补充了5名朝鲜族教师;2006年,自然减员75名朝鲜族教师,只新补充了4名朝鲜族教师;2007年,自然减员110名朝鲜族教师,只新补充了3名朝鲜族教师;2008年,自然减员61名朝鲜族教师,只新补充了3名朝鲜族教师。③我们所进行问卷调查的12所学校,也是在近5年内只补充了18名教师。这些都表明朝鲜族中小学师资储备工作陷入僵局,中长期内不可避免地出现青黄不接、师资断层的问题。

其次,师资来源过于单一,其素质令人担忧。朝鲜族中小学师资的主要来源是延边大学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随着我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的实施,学校可以面向社会和非师范院校毕业生招聘,以拓宽教师的补充渠道,但朝鲜族学校的现实状况及教师的低待遇,不仅根本招引不了社会上的优秀人才或非师范专业毕业生,连就读于延边州外师范院校的朝鲜族毕业生也很少到朝鲜族学校来从教,从而无法扭转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学缘结构单一、近亲繁殖的严重的局面,未能形成多元化、开放式的格局。更为令人焦虑的是朝鲜族小学师资之主来源——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学生的素质与90年代相比,明显下降。由于师范教育体制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朝鲜族师范专业报考生素质非常低,使师范教育陷于“低进低出”的恶性循环,导致朝鲜族师资后备力量整体素质下滑的结果。

三、对策与建议

整体上看,当今朝鲜族中小学教师队伍与前一段相比有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最大的、也是最让人感到欣慰的变化就是朝鲜族教师队伍大体上趋于稳定,而且从教师的职业认同、使命感、选择职业的动机等教师的主观因素来看,有好多能够稳住教师队伍的有利因素。如何把握这一良好时机,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推动民族教育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稳住教师队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这不是挂在嘴上,写在报刊上的口号,而应落实到行动上,要舍得为这个“本”出大力,多投资。教师职业心态不仅受个人兴趣、爱好、志向追求的影响,而且也受社会对教师职业的正向评价的影响。不少教师虽然职业认同意识较高,但因社会、经济等诸方面的因素,只好“忍痛割爱”。在调查中89.8%的教师认为“只要改善教师经济待遇,可以稳住教师队伍”。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稳定的中小学教职工工资的保障机制,在切实确保不拖欠教师工资的前提下,努力逐步实现教师收入保持在当地中等以上阶层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及地区间差异。除了提高经济待遇外,还要提高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要为教师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比如,优先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使其安居乐业;妥善解决教师子女的入托、入学、就业等问题,以解除后顾之忧;为教师创造带薪进修提高的条件;对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给予优厚待遇;对农村教师,评职晋级方面给予适当的倾斜与照顾,鼓励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给予教师更多的人文关怀等。

(二)完善制度,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一般而言,一个处于开放的、动态的、发展状态的学校管理和氛围有利于教师积极性的提高与个人创意性的发挥,反过来,封闭的、一刀切的、停止的管理体制就如一潭死水,抑制教师积极性与创意性的发挥,进而影响教师的职业心态。

1.改革人事制度与用人机制。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要出台吸引优秀人才的相关制度,扩大吸引优秀人才的渠道,大胆引入非师范毕业生,以实现教师队伍的优化组合。要树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和新的工作方法,用人机制上打破校长终身制及干部委任制,真正做到在“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下“适者聘用、能者高聘、量才而用、优胜劣汰”。另外,建立教师流动、轮岗制度,政策上规定教师流动的年限,使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教师流动合理化,最终实现师资队伍的动态平衡和优化。

2.进一步完善各种评估制度。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对教师工作效绩的正确评估和认同,是教师获得自信和力量的源泉。要合理配备评价内容,评价评估机制要客观、公正、合理、多元,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实证与人文相结合,重视发展性教育评价观念和被评者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促使教师发挥潜能。

3.建立合理的奖励机制。我国《教师法》规定:学校对各方面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表彰、奖励。表彰、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更好地推动教育工作的发展。以公平考核为基础,评估机制与激励机制密切结合起来,以责任性奖励、评价性奖励、社会性奖励等各种激励机制留住教师,发展教师,使他们心情愉快地工作,形成双赢的局面。

(三)狠抓教师培养培训,从源头上确保教师质量

1.改革师范教育体制,从源头上确保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范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工作母机”,是造就人才的基地。朝鲜族师范教育要充分考虑其特殊性。由于朝鲜族教育程度及教育需求相对高,师范教育起点高,以当今两级制的师范教育体制很难确保优秀生源。一方面要提升朝鲜族师范教育层次,从原有的二级制师范教育体制转移到一级师范教育体制(本科),另一方面要予以政策上的倾斜与支持,以确保优秀生源报考师范院校。没有对现有师范教育体制的改革及政策倾斜,很难保证师范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更不能确保一支高素质的民族师资队伍及民族教育的健康发展。

2.将教师继续教育纳入高等教育系列,全面提升教师教育层次。在当今朝鲜族学校生源急剧减少、师资队伍整体超编、新鲜血液很难补充的情况下,教师队伍建设重点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仍应放在培训环节,提高现有教师的综合素质。考虑到教师个人选择专业发展途径的多样性及朝鲜族教师队伍自身的特殊性,各级政府对现有教师培训与教育资源进行整体规划,除了建立一些正规的、法定的进修、函授或培训班外,应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非正规的合作交流、报告会、讲座、参观考察等。更重要的是,随着课程改革提出的“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新要求,要不断提高培训层次,即对既有教师培养培训机构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教师培养与在职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格局。朝鲜族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机构有延边大学和延边大学师范分院、延边教育学院以及各县市的教师进修学校。由于机构臃肿,条块分割,不仅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严重脱节,影响基础教育的发展。不仅如此,当今的新课改理念下,很多培训机构本身暴露出自身的弱点。调查中,73.2%的教师对现有进修部门的培训表示不满(其中,中学教师对现有进修部门培训的不满度偏高,占被调查者总数的85.8%),认为培训活动流于形式,内容单调,对教师自身的素质提高没有多大帮助。要适应师范教育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改革和调整教师教育体系,使师范院校和教育学院走上一体化的轨道,以达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相互联结。

注释:

①中国校友会网:东北三省高考状元排行榜。

②黄龙锡:《关于朝鲜族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州教育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简报》,第十七期,2009年5月14日。

③金明钟:《朝鲜族师资队伍匮乏亟待改善》,延边教育信息资源网:http://www.ybedu.net,2009年1月11日。

标签:;  ;  ;  

韩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及对策_朝鲜族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