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朝霞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于科室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心理护理方法后的临床应用效果以及价值研究。方法:我们医院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接收诊治的130例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统一列为本文实验的主要探究对象,为了更加合理的分析心理护理对于患者的影响效果,本医院将以上130例病患者随机的分成两组进行对比,对于常规护理组之中的患者单纯的采取传统化的常规方法来进行护理,对于实验分组当中的患者将采取心理护理的护理模式展开护理,两种护理方式实行结束之后将对两组病患者其护理效果进行合理的比较和探究。结果:依据本次实验数据的结果显示,本次实验的整个过程当中实验护理组的病患者在心理护理的护理之后有效概率(90.77%),该概率明显的高出常规护理组病患者的有效概率(69.23%),另一方面,实验护理组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经过情绪方面的护理策略之后,组中的患者其焦虑情绪逐渐得到了改善和缓解,比常规护理组中的患者的干预效果较为良好,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于科室中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其护理过程中使用心理护理的护理方法,干预效果较为良好,可以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和抑郁症状。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 临床效果 焦虑情绪 心理护理

前言: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较为严重的情绪,心理问题,比如抑郁证等等,倘若患者的抑郁状况相对比较严重,有可能会造成自杀或者自残等不良行为,为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威胁。根据临床信息显示,当前在护理的过程中,情绪方面的护理方法已经逐渐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情绪方面的护理模式能够更加有效的缓解科室中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的焦虑情绪,患者的干预效果较为明显。

1.一般资料

收集了于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在本医院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130例病患者,将这些患病者统一列为试验讨论的主要对象,我医院对以上所有患病的人员在进行挑选的过程中,严格的参考了以下几方面:首先,所选的疾病患者须当符合临床方面有关组织要求的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诊治标准;其次,利用医院的检查手段以此来确诊所选择的病患者皆表现出焦虑等负面情绪;最后一方面,在本次实验开始之前也获取了这些病患者以及其亲属的允准。收治这些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其年龄的范围基本是在21岁~79岁之间。我院将这些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随机的划分至两个分组,即常规护理分组之中的65例病患者,其中,男性的病患者存在33例,女性的病患者存在32例,病患者平均的年龄为(46.40±4.65)岁;实验护理组中的65例患者,男性的病患者存在36例,女性的病患者存在29例,病患者平均的年龄为(47.70±3.91)岁,两个分组之中全部的病患者其个人的信息通过证实后并不存在差异性(P>0.05)。

2.方法:

2.1护理方法

对于常规护理分组依然实施以往比较传统化的护理方法,而对于本文实验护理分组之中的患病者则选择心理护理的护理路径:(1)在进行护理服务的过程当中,护理人员还需要认真的聆听患者的实际需要,进而鼓励患者说明自身的不舒服感受,点头视为赞同,让病患者及其亲属能够感受到我们护理人员的关心,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状态,同时还需要帮助患者建立正向的概念,提升个人自我护理方面的能力。同时要求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工作进行配合,协助患者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同时积极与患者进行交流。在整个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的对患者及家属展开科学的心理疏通方法,一般情况下病患者都会更加担心自身的患病情况,同时对于整个救治的环境产生一系列恐慌或者害怕等负面不良情绪,可以为该组的病患者介绍该疾病相关的基本知识,解答患者的疑虑,使病患者能够更加了解急性心肌梗死疾病,鼓励病患者提升对抗该疾病的信心。

2.2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在针对于数据信息展开分析讨论时,具体的应用分析软件为SPSS 15.0。通过T检验对试验研究结果当中的数据展开相应的检验,选择x±s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计数资料,我们以P<0.05认为数据具备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对比不同分组患者在护理完成之后呈现的效果

通过收集实验数据,并科学的对比实验数据结果可以得知,相比较以往传统的护理结果,在采取心理护理模式之后,病患者的有效概率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提升,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在护理之后抑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即为有效;症状尚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的症状,即为无效,所有的数据经过检验以后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的数据结果可以见表一)

 表一 两个分组的病患者在护理结束后的临床效果对比[n(%)]

3.2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

实验护理组的患者对于焦虑烦躁等相关心理缺陷的控制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且数据经过检验之后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对比[(x ± s ]

4.讨论

当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其身体功能往往处于比较紊乱的状况,有时患者的精神活动比较异常,这些状况都会造成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医学方面往往会针对此类患者提供西药进行治疗,但是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时常发生,有时还会造成患者出现抑郁症的状况,这就要求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当中,应当为其提供心理护理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痊愈。近些年,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如何更加高效地护理患者是临床医学当前最为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因此,按照本篇文章的实验探讨数据能够知道,在通过心理护理干预之后仅存在6例病患者护理无效,常规护理组的病患者则存在20例在干预之后护理无效,由此可见,针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病患者,在护理中为其展开心理护理的方法能够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对于未来临床护理学方面能够提供更有价值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郝筼.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v.3(27):119-120.

[2]于利辉. 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梗护理中的实施[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 2018(20):132-132.

[3]王瑞芸, 谢金平, 刘翠霞. 心理护理在中青年急性右心室心梗护理中的实施[J]. 延边医学, 2014(19):42-43.

[4]徐书玉.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梗患者临床中的运用[J]. 现代养生b, 2013(12):264-264.

[5]刘艳丽. 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 健康之路, 2017(9):150-150.

[6]李松福. 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在老年心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心理医生月刊, 2012, 000(012):212-212.

论文作者:黄朝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20年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5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论文_黄朝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