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出版人谈出版——做创新型的现代策划编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出版界近些年来似乎有一种通病:出书重复、雷同现象严重。据报道,自1978年至1996年上半年,有34家出版社出版了53个《红楼梦》版本,有38家出版社出版了51个《三国演义》版本,有23家出版社出版了27个《西游记》版本。其他书种也相仿,只要是投入低、预测不赔钱的,就放手出版。《红与黑》有16个译本,《简·爱》有7个译本,连《莎士比亚全集》,竟然也有6个译本。选题策划最怕无个性、无特色。一味地翻印,争抢出版资源,其结果只能导致出版的结构失衡,造成同类书重复、撞车,浪费出版资源,同时丧失一部分消费者,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打折扣。
解决此类低水平重复出版现象的办法是现代编辑要有敢为天下先、领先一步的创新意识。传统编辑只从事文字工作,是语言、修辞方面的专家,是某一具体学科的学者,是学者化的编辑,“来稿就编,只求把稿编好”。现代编辑则不然。一部图书出版史,就是不断地填补选题空白的历史,“你无我有,你有我全,你全我变,你变我新,你新我高”。无数事实证明:一个好点子的推出,往往是一项重大工程的开端,以此为突破口,就能开拓出新思路、新局面。
著名的广告创意大师奥格威曾说过,“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点子不可。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只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不妨这样理解,出版选题策划的创新,就是要有新的“点子”,有新的创意。选题是编辑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编辑工程的蓝图,对编辑过程的各个环节起着制约和支配作用。可以说,编辑过程每个环节的成败得失,几乎都与选题策划的优劣密切相关。作为出版过程的第一步,有着牵选题“一发”而动整个出版全局的作用和结果。为什么有的编辑发现重要的选题后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计出新的选题,而有的编辑却只会依样画葫芦,跟着别人的路子走?原因就在于没有创新意识。
创新是出版策划生命力之所在。精神生产具有个别性的特点,切忌重复雷同,千篇一律。不断创新是精神生产的基本要求。出版物的生产更是如此。每一种出版物都应有独创性、求异性,生产重复雷同的出版物是毫无意义的。出版策划是出版物创新的重要环节,是充满创意的规划,有着很强的前瞻性和预测性,可以充分体现编辑在出版工作中的创造性参与和指导性作用。通过出版策划,独辟蹊径,可以不断开拓选题领域,选取新的创作角度,谋划有独创性的选题思路,设计别具一格的选题模式,革新出版物的内容和形式。
山东画报出版社在1996年岁末提出了选题策划的“大冷门”——《老照片》系列丛书,或者说创出了一个崭新的品牌。读者和出版家都在叹绝,真是“化‘腐朽’为神奇”!发掘出版资源,看到别人看不到的选题,这就是策划者的高妙之处。
在实践运作中我们会发现这种创新素质要求现代编辑首先要着力于发掘客观事物间的差异性、现象与本质的不一致性,要敢于对惯见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理论持分析的、怀疑的、批判的态度。要学会不断将观察到的事物和已知的事物联系起来思考,结合其相似性、特异性,发现其必然联系和本质规律,使自己具备洞察力。其次,要培养自己的想像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想像是人脑在过去感知的基础上对感知过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创建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创造的重要条件。现代编辑应该掌握各种想像方法,如原形启示法、类比法、联想法等,以创造性的想像为创新思维服务。第三,还要让自己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活跃的灵感,因为合理而有特色的知识结构是创新思维的思维原料,灵感则是创新过程中特有的突发心理现象。总之一句话,要做一个创新型的现代策划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