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刘东[1]2013年在《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文中提出背景:肺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肺移植及体外循环面临的常见临床问题,对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研究显示下肢缺血预处理对远隔重要脏器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目的:研究下肢缺血预处理在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1/R组)、下肢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L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S组):解剖出双侧股动脉不予处理,开胸后游离左侧肺门,不予夹闭。缺血再灌注组(I/R组):解剖出双侧股动脉不予处理,然后于第5肋间开胸,夹闭肺动脉、肺静脉1小时,开放2小时。下肢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L组):解剖出双侧股动脉,以无损伤血管钳夹闭双侧股动脉5分钟,开放5分钟,叁个循环。同时行左侧开胸,下肢预处理结束后立即夹闭肺动脉、肺静脉1小时,开放2小时。实验结束时,取肺组织测定湿/干重比(W/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取血清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光镜检查结果显示,S组肺组织肺泡结构完整,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S组肺组织部分肺泡萎陷,肺间质增宽水肿,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L组肺组织肺泡结构完整,有少许炎症细胞浸润。与S组的W/D(3.98±0.62)、MPO活性[(0.83±0.21)U/g]、MDA含量[(2.77±0.65)nmol/mg prot]、SOD活性[(145.17±43.40) U/mg prot]相比,I/R组肺组织W/D[6.03±0.72]、MPO活性[(1.41±0.32)U/g]、MDA含量[(4.73±1.33)nmol/mg prot]均升高(P<0.05), SOD活性[(83.50±24.91) U/mg prot]降低(P<0.05)。与I/R组比较,L组肺组织W/D(4.53±0.87)、MPO活性[(1.04±0.27)U/g]、MDA含量[(3.27±0.86) nmol/mg prot]均降低(P<0.05), SOD活性[(128.67±35.94) U/mg prot]升高(P<0.05)。与S组的TNF-a[(0.54±0.15) pg/ml]、IL-1β[(49.59±19.98) pg/ml]、IL-6[(55.45±13.99)pg/ml]相比,I/R组大鼠血清TNF-a[(1.14±0.31)pg/ml]、IL-1β [(142.96±45.77) pg/ml]、IL-6[(127.62±29.67) pg/ml]含量均升高(P<0.05)。与I/R组比较,L组血清TNF-β[(0.75±0.26) pg/ml]、IL-1β[(71.35±29)pg/ml]、 IL-6[(76.48±15.26) pg/ml]含量均降低(P<0.05)。结论:下肢缺血预处理可以抑制大鼠肺组织缺血再灌注后炎症细胞的聚集、氧自由基的产生和促炎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素品[2]2009年在《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目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仍然是困扰心胸外科手术的难题,有关其防治措施的研究尚未获得理想进展。麻醉药物的应用是围手术期的重要环节,已有研究发现卤族类吸入性麻醉剂预处理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但仍有争议,有关其后处理作用的研究较少,所以深入研究常用卤族类吸入性麻醉剂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采用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探讨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及后处理的肺保护作用,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提供理论依据,为麻醉药物脏器保护作用的深入研究开辟思路。方法:SPF级SD大鼠180只,随机分为6组(n=30)。①假手术组(C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未予阻断;②缺血再灌注组(I/R组):阻断左肺门45min,而后松开血管夹形成缺血再灌注;③异氟烷预处理组(ISO-Pre组):持续吸入1MAC(1.4%)异氟烷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然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④异氟烷后处理组(IS0-Pos组):阻断左肺门45min,在恢复灌注同时,以麻醉机吸入1MAC异氟烷30min;⑤七氟烷预处理组(SEV-Pre组):阻断前吸入1MAC(2.1%)七氟烷30min;⑥七氟烷后处理组(SEV-Pos组):在恢复灌注同时,以麻醉机吸入1MAC七氟烷30 min。各组均于再灌注0min、30min、60min、120min、240min共5个时点分别处死动物6只,留取动脉血、肺组织和肺泡灌洗液标本,测定动脉血氧分压,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蛋白含量,肺组织髓过氧化酶、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浓度和细胞凋亡指数,肺泡灌洗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和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31、CD54和CD62L的表达变化;并行光镜、电镜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I/R组、ISO-Pre组、ISO-Pos组、SEV-Pre组和SEV-Pos组均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表现出明显的肺损伤变化,动脉血氧分压下降,肺组织MPO,TNF-α、IL-1、IL-6,细胞凋亡指数,以及肺泡灌洗液中炎性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蛋白含量均明显增高,INF-α、IL-1、IL-6和表面黏附分子CD11b、CD31、CD54和CD62L的表达增加。与C组、I/R组相比,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各项观察指标在不同时间点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相比无显着差异。病理切片显示,I/R组肺泡和肺间质内白细胞聚集成团,肺泡结构破坏,间隔增宽,肺泡腔严重出血水肿,肺损伤较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更加严重。透射电镜也显示I/R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板层小体空泡化,线粒体结构破坏,其改变与异氟烷组和七氟烷组存在差异。结论:卤族类常用吸入性麻醉剂—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和后处理均能减轻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确的肺保护作用。其对再灌注后肺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少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粘附与迁移,降低肺组织细胞因子TNF-α、IL-1、IL-6的表达与释放,下调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致黏附分子CD11b、CD31、CD54、CD62L等的表达,进而减少PMN在肺内炎症部位的聚集,降低肺组织的通透性,减少肺组织细胞-特别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凋亡而实现的。不同的卤族类吸入性麻醉剂—异氟烷与七氟烷,不同的处理时机—即预处理与后处理,其所产生的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大致相似,推测可能是通过相似甚或相同的作用机制发挥肺保护作用。

霍东升, 孙建芳, 赵志英, 蔡志平, 张明[3]2015年在《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乳化异氟醚预处理》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乳化异氟醚(emulsified isoflurane,EI)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160,体重250-300克,随机分为5组,每组32只,对照组(A组)、假手术组(B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C组)、脂肪乳组(D组),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开胸游离左肺门后,不进行阻断左肺门,用0.9%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开胸游离左肺门后,用0.9%生理盐水(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脂肪乳组用30%浓度的脂肪乳(5ml/kg/h)输注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乳化异氟醚组用6.9%乳化异氟醚(5ml/kg/h)静脉注射30min后,阻断左肺门45min,后松开血管夹形成再灌注。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学,测定肺组织匀浆MPO、TNF-α水平。结果:肺缺血再灌注可导致严重的肺组织的损伤,表现为肺组织有明显的水肿、渗出和炎性细胞浸润。与A、B组相比,C组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活性增强(P<0.05、P<0.05)。与C组相比,乳化异氟醚预处理组(E组)肺组织的病理表现及损伤程度明显减轻,肺组织各时间点MPO和TNF-α水平降低(P<0.05、P<0.05)。结论:(1)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严重的肺损伤;(2)乳化异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具有保护作用。

李建华, 司志萍, 卢佳怡, 樊雪萍, 许继德[4]2003年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PC)对大鼠肺缺血 /再灌注 (I/R)损伤的保护作用 ,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建立离体大鼠肺灌流模型 ,36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I/R组和IPC组 ,处理完毕后分别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肺组织湿 /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肺表面活性物质磷脂及表面张力改变 ,肺组织标本送电镜检查。结果 :①电镜下观察IPC组肺损伤明显减轻。②肺组织湿 /干重比值IPC组为 4.41± 0 .2 4,显着低于I/R组 ,但仍高于缺血前 (P <0 .0 1) ;③IPC组大鼠缺血 1h后MPAP为 ( 1.88± 0 .2 9)kPa ,明显低于I/R组 (P <0 .0 1) ;④IPC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磷脂为 ( 2 33 .42± 14.0 5 ) μg/kg ,大聚体为 ( 10 5 .39± 6 .17) μg/kg ,与I/R组相比显着增高 ,但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叁组之间小聚体含量没有显着差异 ;⑤IPC组表面张力为 ( 36 .88± 3.49)mN/m ,显着低于I/R组 ,与对照组相比则无显着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I/R损伤有保护作用 ,保护机制可能与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 (PS)磷脂分泌、改善PS组成 ,从而提高PS功能有关。

万占海[5]2012年在《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保护机制。方法:SPF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①假手术对照组:0.9%氯化钠注射液腹腔注射2d,第2天给药后30min开胸游离右肺门,不进行肺门夹闭阻断;②缺血再灌注模型组:0.9%氯化钠注射液(3mL/kg·d)腹腔注射2d;③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100μg/kg·d),连续腹腔注射2d;④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500μg/kg·d)腹腔注射2d,②-④组第2天给药后30min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和120min叁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抽静脉血后处死,并检测肺湿干重比值(Wet/dry, W/D)、血浆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表达、髓过氧化物(Myeloperoxidase, MPO)活性,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总蛋白(Total Protein,TP)浓度和光镜下观察各个组别的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与模型组比,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再灌注60min和再灌注120min的肺湿/干重比值较低,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和再灌注120min各时间点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再灌注后120minTNF-α含量显著降低。右美托咪定低剂量再灌注60mmin肺组织MPO活性降低显着。右美托咪定高剂量再灌注120min肺组织MPO活性降低显着。右美托咪定低高剂量组再灌注60min和120min的SOD降低不显着。右美托咪定低剂量高剂量再灌注60min和120min的MDA活性显着降低。右美托咪定低剂量高剂量再灌注60min肺组织MPO活性降低显着。右美托咪定高剂量再灌注120min肺组织MPO活性降低显着。缺血再灌注120min后,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高剂量组的肺泡损伤程度明显较低。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TP显着降低。对照组的肺泡无破坏征象,结构完整,清晰可见织肺泡壁完整,肺间质无水肿,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可见肺泡结构严重破坏,肺泡内及肺泡壁大量充血、肺间隔严重增厚,肺泡腔和间质水肿和浆液性渗出严重,并可见大量红细胞漏出,中性粒细胞浸润明显。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细胞结构破坏程度明显较模型组减轻,肺泡和间质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较少,右美托咪定高剂量组组肺组织改变介于右美托咪定低剂量组和对照组之间。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有效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具有保护作用。

王善磊[6]2004年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研究指明肺组织具有肺动脉、支气管动脉双重血液供应,并且能够从肺泡内直接获得氧供,因此,最初认为肺对于缺血损伤具有较好耐受作用。然而,在过去10年里,无论是实验研究还是在临床上,多种研究均表明肺是缺血-再灌注损伤首选靶器官之一。 在肺移植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这种损伤以肺移植后第一个72小时内发生的非特异性肺泡损伤、肺水肿和低氧血症为特征。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肺移植后早期移植物功能衰竭的高发生率和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并且手术后早期严重的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与肺移植后的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肺移植的成功率和生存率。尽管目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制尚未彻底阐明,但是人们已经在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补体抑制剂(Complementinhibition)、血小板活性因子抑制剂(Antagonist of platelet-activating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欲娜日映钾困时公价创砚召峨臼灰臼叭日明山峨臼映知峨出井欲泌州翻欲浦陀二,护,少对尸生镇,护一钾甲少泣,油叭‘晚口翎钾公粗阮么哪日砚日哪汤哪臼哪刽眨目只属闭陀翻那抽眨洲民训阵臼晚洲晚派洲砚刽晚洲晚识汤碑创尸日川月尸乞r吹净日下翻碑泌factor)和表面活性剂(s盯factant)等己被证明对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各种研究提示亚铁血红素加氧酶途径(Hemeoxygenase Pathway)、预处理(preconditioning)以及基因治疗(GenetheraPy)可能是未来预防和治疗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叁大措施[2l,将成为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当组织暴露于一种损伤的刺激后能够对后来的损伤产生耐受,这种生物适应的形式是预处理观念的基础,它是一种较强的内源性保护措施。各种预处理被用于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如缺血预处理[3,4,5,6],高温预处理[7,8],化学预处理[9,,“,川己经在减轻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中有成功报道。缺血预处理概念是1986年由Murry首次在心肌保护的研究中提出,它可以通过一个长时缺血期之前的短暂缺血一再灌注获得,从而开辟了内源性心肌保护的新途径。此后,人们发现缺血预处理能够显着的减轻实质器官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如心、肝、肾、骨等,然而,关于肺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数据非常有限,有必要进一步探索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l。 为评价缺血预处理对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我们利用大鼠模拟原位左肺移植模型,将24只Wista;大鼠随机分为叁组,I对照组(不做预处理),11缺血10分钟预处理组(缺血10分钟+再灌注5分钟),111缺血5分钟预处理组(缺血5分钟+再灌注5分钟)。然后常温缺血1小时,继之行再灌注30分钟。测定缺血前与再灌注后的动脉血氧分压(PaOZ)和再灌注后的湿干比重、肺组织中的超氧化郑州大学2004届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匕斌j巴目获少臼,冲日映淤奋p心皆孙奋二翻r4那盗歹汹物歧化酶(SOD)和氧自由基最终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多形核白细胞计数(PMN)以及肺实质细胞成活力。结果显示:(1)缺血.前叁组之间的PaO:无显着性差异(P二0.16>0.05);(2)再灌注后10分钟缺血预处理组的PaOZ、湿干比重、MDA含量、SOD含量、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和肺实质细胞成活力与对照组之间则无显着差异(分别P=0 .28>0.05,P=0.79>0.05,P== 0.73>0.05,P=0.29>0.05,P=0.58>0.05,P=0.29>0.05);(3)再灌注后5分钟缺血预处理组的Pa02、SOD含量和肺实质细胞成活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P一0.000<0.05,P二0.000<0.05,P=0.000<0.05),5分钟缺血预处理组的湿干比重、MDA含量和多形核白细胞计数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P=0.005<0.05,P=0·000<0.05,P=0.000<0.05);(4)PaO:与湿干t匕重以及肺实质细胞成活力与多形核白细胞计数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一0.719,P=0·000<0.05;r=一0.566,p=0.004<0.05)。以上结果均提示:通过短暂的缺血一再灌注获得的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肺组织在常温条件下的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并且这种缺血预处理的保护作用与预缺血时间密切相关,5分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而10分钟的缺血预处理则不具有保护作用。综上所述,缺血预处理具有减轻肺缺血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

佚名[7]2006年在《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年第26卷主题词索引》文中研究指明说明:(1)本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2)在汉字相同的情况下,按数字、英文字母、希文字母顾序先后排列。(3)缩略词及未译出的原文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在各(字母)部之首。(4)文题、作者后括号内数字为期号,最后为起页。

吴昊[8]2007年在《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aspase-3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通过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干预,观察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能否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细胞凋亡,探讨其作用机制以及细胞凋亡动态变化和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以期能对临床肺损伤保护以及手术中用药提供理论实验支持。方法建立SD雄性大鼠单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健康雄性SD大鼠84只(山西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体重250—300g,按照体重由小到大编1—84号,按照随机原则分6组,分为:①假手术组(sham组n=6),②单纯缺血组(IS组n=6),③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8),④缺血预处理组(IP组n=18),④丙泊酚干预组(Pro组n=18),⑥缺血预处理联合丙泊酚干预组(IP+Pro组n=18)。于缺血再灌注后1小时、2小时、4小时叁个时间点采取右肺组织,做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及亚显微结构,确定凋亡发生。TUNEL法测定肺组织凋亡指数。免疫组化观察肺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点肺泡细胞凋亡及损伤的变化与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电镜观察,单纯缺血组(IS组)与假手术组(Sham组)无明显异常,而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肺组织改变明显,丙泊酚组(Pro组)及缺血预处理组(IP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损伤明显减轻,而Pro+IP组则较其它各组损伤减轻更加显着。②各组Caspase-3蛋白表达检测结果,IR组比其他组的平均光密度值增高(p<0.05),Pro及IP组高于IS组和Sham组(p<0.05),但较IR组低,而IP+Pro组明显降低(p<0.01)。③各组肺凋亡指数检测结果,IR组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而Pro组高于IS组和Sham组(p<0.05),但低于IR组(p<0.05),Pro+IP组统计学差异更显着(p<0.01)。④相关性分析,caspase-3蛋白表达与凋亡指数AI呈正相关。结论①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造成肺脏细胞凋亡的发生。②肺缺血再灌注导致肺结构和功能损害,损害程度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而加重。③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可以通过抑制肺IR的Caspase-3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肺IR损伤。④丙泊酚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可以增强各自单独作用。

林峰[9]2014年在《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是否可以保护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临床麻醉实施中麻醉药物的选择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4只,体重为250-320g左右,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3组(n=18)假手术组(S组):仅游离左肺门,但不阻断;肺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左肺门45min后再恢复灌注的方法制备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七氟烷预处理组(SP组):吸入浓度为2.1%的七氟烷30min后制备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再灌注30、60和120min时随机取6只大鼠,处死后取肺组织,测定其湿/干重比值(W/D比),采用比色法测定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采用RT-PCR测肺组织ACE mRNA的表达水平,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S组比较,I/R组和SP组再灌注各时间点肺组织W/D比、MPO活性和ACE mRNA表达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和SP组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肺组织W/D比、MPO活性、ACE mRNA表达水平增高,但在每个再灌注时间点,SP组的肺组织W/D比、MPO活性和ACE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SP组的肺组织损伤较I/R组减轻。结论:七氟烷预处理可能通过下调ACE mRNA的表达和抑制MPO活性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宫丽荣[10]2007年在《丙泊酚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丙泊酚(propofol,Pro)、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及两者联合应用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时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相关蛋白Bcl-2、Bax表达的变化,以初步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1)假手术组(Sham组,n=10),术中仅行右侧开胸和右肺门穿带,机械通气3h;(2)单纯缺血组(IS组,n=10),开胸夹闭肺门1h后直接处死动物取肺组织;(3)缺血再灌注组(IR组,n=10),开胸夹闭肺门缺血1h后松开,再灌注2h;(4)丙泊酚干预组(Pro组,n=10),夹闭肺门前30min给予丙泊酚干预,余同IR组;(5)缺血预处理组(IP组,n=10),夹闭肺门前给予夹闭右肺门5min,开放5min,反复3次的缺血预处理,余同IR组;(6)丙泊酚干预+缺血预处理组(Pro+IP组,n=10),夹闭肺门前30min同时给予丙泊酚干预和缺血预处理,余同IR组。制作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别于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留取右肺组织,根据需要处理肺标本。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W/D):采用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的改变;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细胞Bcl-2、Bax蛋白表达的变化,并利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Sham组几乎未见凋亡细胞,IR组、Pro组、IP组及Pro+IP组的W/D、AI值均较Sham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而Pro组、IP组及Pro+IP组的W/D、AI值均明显低于IR组(P均<0.01):Pro+IP组与Pro组、IP组相比W/D、AI显着下降(P<0.01或P<0.05)。与Sham组相比,IR组Bcl-2、Bax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均<0.01),而Bcl-2/Bax比值下降(P<0.01);与IR组比较,IP组、Pro+IP组Bax蛋白水平显着下降(P均<0.05),而Pro组无明显变化(P>0.05);Pro组、IP组及Pro+IP组Bcl-2蛋白、Bcl-2/Bax比值显着升高(P<0.01或P<0.05)。IS组与Sham组比较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P均>0.05)。W/D与AI呈显着正相关(r=0.951,P<0.01),而AI与Bcl-2/Bax比值呈显着负相关(r=-0.851,P<0.01)。结论:Bcl-2、Bax基因活化启动的肺组织细胞凋亡可能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Bcl-2/Bax比值的下降可能是促进凋亡发生的重要因素。丙泊酚可能通过上调Bcl-2的表达;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Bax的表达、上调Bcl-2的表达,使Bcl-2/Bax比值增加,从而减少细胞凋亡,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丙泊酚与缺血预处理联合应用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更强。

参考文献:

[1]. 下肢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D]. 刘东. 南京医科大学. 2013

[2]. 异氟烷/七氟烷预处理及后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张素品. 天津医科大学. 2009

[3].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前乳化异氟醚预处理[J]. 霍东升, 孙建芳, 赵志英, 蔡志平, 张明. 中国民康医学. 2015

[4].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 李建华, 司志萍, 卢佳怡, 樊雪萍, 许继德.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03

[5]. 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万占海. 兰州大学. 2012

[6].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王善磊. 郑州大学. 2004

[7]. 中华麻醉学杂志2006年第26卷主题词索引[J]. 佚名. 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8]. 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Caspase-3的影响[D]. 吴昊. 山西医科大学. 2007

[9]. 七氟烷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D]. 林峰. 新疆医科大学. 2014

[10]. 丙泊酚和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肺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探讨[D]. 宫丽荣. 山西医科大学. 2007

标签:;  ;  ;  ;  ;  ;  

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