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儿科 湖北荆州 434020)
【摘要】目的:探析小儿哮喘运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超声雾化吸入方式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两组的血氧饱和度和肺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和肺功能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哮喘、咳嗽以及哮鸣音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较超声雾化吸入方式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刺激小、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比较有效和理想的一种方法。
【关键词】小儿哮喘;超声雾化吸入;氧驱动雾化吸入
【中图分类号】R7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065-02
小儿哮喘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指的是以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以及T淋巴细胞等诸多细胞共同参与的一种非感染性慢性疾病。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各项器官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诱发诸多并发症,危害患儿健康。因此,本文对小儿哮喘运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小儿哮喘患儿92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6例。对照组中27例为男性,19例为女性,年龄2~10岁,平均年龄为(5.8±2.4)岁,病程5d~2.5个月,平均病程为(1.1±0.5)个月;观察组中28例为男性,18例为女性,年龄2.5~11岁,平均年龄为(5.9±2.5)岁,病程7d~2.8个月,平均病程为(1.2±0.6)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等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接受抗炎、止咳、平喘以及祛痰等对症治疗,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再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即运用生理盐水20ml+2ml布地奈德混悬液(生产厂家:AstraZenecaPtyLtd,批准文号H20140474,规格2ml:0.5mg)+2ml沙丁胺醇(生产厂家:葛兰素史克制药(重庆)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40001,规格2ml:0.5mg)对患儿进行雾化吸入,需要注意的是,雾化吸入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时间,一般为15min~20min左右,2次/d,早晚各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即运用生理盐水20ml+2ml布地奈德混悬液+2ml沙丁胺醇对患儿进行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将患儿的实际情况作为基本依据,控制好流量,一般为4.4L/min,掌握好治疗时间,通常在15~20min左右,2次/d,早晚各1次,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气喘、咳嗽以及哮鸣音等,同时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的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其中肺功能包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以及用力肺活量(FVC)。
1.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17.5统计软件分析本次两组数据,其中计量资料运用x-±s表示,采用t检验组间各项指标对比,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体征和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后,对照组的气喘、咳嗽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4.12±1.32)、(5.18±1.35)以及(7.22±1.51)d;而观察组的气喘、咳嗽以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分别为(3.55±1.01)、(3.96±0.85)以及(5.86±1.47)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对比
治疗前,观察组的PEF、FEV1/FVC以及FEV1分别为(3.68±1.62)L/S、(52.51±20.23)%、(1.62±0.93)L;而对照组的PEF、FEV1/FVC以及FEV1分别为(3.71±1.63)L/S、(52.72±20.41)%、(1.59±0.94)L,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EF、FEV1/FVC以及FEV1分别为(5.91±1.88)L/S、(73.38±22.59)%、(2.12±0.95)L;而对照组的PEF、FEV1/FVC以及FEV1分别为(4.73±1.64)L/S、(65.42±20.43)%、(1.92±0.91)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变化对比
治疗前,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82.01±2.51)、(81.28±2.4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76.78±2.58)、(95.02±2.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在对小儿哮喘进行治疗时,雾化吸入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能够通过雾化器转换药液为雾滴,以吸入气雾的形式进入患儿的肺部和呼吸道,使呼吸道炎症得到缓解,使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有研究发现,超声雾化吸入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具有药物浓度低、雾滴小等缺点,并且在吸入的过程中,支气管表面容易形成雾膜,使分泌物膨胀、湿化,阻塞支气管,对气体交换产生影响,不利于改善患儿的肺功能。氧驱动雾化吸入的作用机制主要为在高速氧气的推动下,药物被高速气流产生的负压粉碎形成细小颗粒状雾滴,然后通过吸入药雾直接作用于肺泡和毛细支气管,使支气管痉挛得到有效缓解。临床研究资料表明,氧驱动雾化吸入不仅具有操作简单、药物浓度高、起效快等诸多优点,还不容易刺激呼吸道,并且产生的雾量能够满足肺部的生理需求,提高机体的血氧饱和度,避免因为雾气量较大或者长时间雾化使患儿出现窒息、缺氧等症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从而确保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临床体征、症状消失时间短,且肺功能和血氧饱和度改善明显,说明小儿哮喘运用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能过获得令人满意的疗效,这一结果与聂海军等研究报道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相比较超声雾化吸入方式而言,氧驱动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具有刺激小、起效快、疗效确切等优点,是比较有效和理想的一种方法。
【参考文献】
[1]黄全发.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 当代医学,2010,21(9):17-18.
[2]罗畏.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1(3):269-270.
[3]林春雨.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学,2014,16(9):26-27.
[4]李海英,石梅兰,周润芯,刘毅然,梁娴.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临床对比分析[J].中外医疗,2014,32(4):5-6.
[5]李俊清,张燕萍.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对比[J].吉林医学,2015,14(3):3057.
[6]聂海军.不同雾化吸入治疗方式治疗小儿哮喘的效果评价[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86(2):73-74.
论文作者:邓蓉蓉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2
标签:哮喘论文; 小儿论文; 两组论文; 统计学论文; 方式论文; 饱和度论文; 患儿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