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植物作为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在景观构成中不但起着绿化美化的作用,而且担负着文化符号的角色以及传递设计者所寄寓的思想和愿望植物种类的选择、位置和时期的布置以及形式的配置,在很多场合都服从园林文化功能每个时代所赋予的文化内涵不同,植物景观中的文化现象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针对当前基于植物文化的园林景观构建的相关话题进行了探析,旨在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园林;景观构建;植物文化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中的种种问题也随之而来:把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的装饰品,动辄为跟上“新潮流”而更换园林植物,甚至今天栽明天拔,年年建设“城市新形象”,急功近利。在设计手法上,一些设计师面对西方发达的科技、经济水平和形形色色的现代、后现代园林流派,丧失了文化自尊和自信,视传统园林设计为“过时文化”,盲目抄袭西方各国各时代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甚至东拼西凑,导致植物景观设计风格混杂,民族和地方特色缺失。也有的设计师无视时代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视明清园林为“不可逾越之巅峰”,把继承传统等同为“复古”,全盘抄袭传统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形式,缺乏创新意识,使人们对传统园林艺术产生了种种误解。
2植物文化在园林景观构建中的体现
2.1植物自身内涵的体现
我国古代先人利用树木造屋,利用植物治病,体现着祖先对植物的依赖,到后来的将植物视为图腾,祭拜“神木”,这些都为植物赋予了文化内涵,尤其是我国古代的诗人,将自己的情怀、修养、理念等依托于植物,通过植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丰富了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植物承载的文化使命是从古代开始的,古人在植物上寄托了自己的美好希望,不同的植物被赋予的内涵和感情也是不一样的。
2.2植物人文内涵的体现
园林景观的构建要基于城市的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和经济水平,也可以说不同时期的园林景观构建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赋予了植物新的内涵,这也是植物人文内涵的表现。因此,植物景观在历史时期的变换中不断的积淀,最终形成了植物的人文内涵。在园林景观的构建中,应该结合植物的人文内涵,这样才能烘托出园林的氛围。例如,竹子四季常青,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其枝弯而不折,则寓意着刚强的做人原则,竹子亭亭玉立,不畏霜雪,四季常青,且“未出土时先有节,乃凌云处尚虚心”,有君子之风。
2.3植物艺术内涵的体现
植物的艺术内涵主要表现在运用匾额、诗文、书画、雕刻等形式来形容植物,利用这种形式,能够开阔欣赏者的思维和视野,从而达到利用植物的艺术形式,表达另一种情感的作用。比如:济南大明湖中有一楹联云“四面荷花三面留,一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水色澄碧,莲河叠翠,南面千佛山倒映在湖中,可谓是天然的画卷。
3基于植物文化的园林景观构建探析
3.1特定文化环境的植物配置
特定的文化环境,要通过不同的植物配置,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落,从而使其具有相应的文化氛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纪念性园林绿地,要显示出庄严、肃穆的气氛,常用常绿的松科植物和塔型的柏科植物对称列植,用植物人格化,拟人化的手法使人产生联想,象征被纪念人的高风亮节和情操;幼儿园绿化设计,常用低矮和色彩丰富的树种,如红花模木、金叶女贞、十大功劳由红、黄、绿三色组成显示出活泼的气氛。
3.2特殊环境植物配置文化性的体现
景观立意应根据特殊环境形成相应主题。如高地或高台较易形成秋景,取耿高气爽”之意,因此植物应以落叶乔木中的秋色植物为主,如枫香、重阳木、银杏、峦树、五角枫、三角枫、鸡爪械等;滨河绿地宜形成夏景,植物应选用高大浓荫的落叶和常绿乔、灌木为主,如垂柳、旱柳、乌柏、枫扬、水杉等,以营造浓荫、繁茂的夏季景观。同时有效地利用点植、片植、对植、丛植、群植、孤植,在林下补植杜鹃、海桐、构骨等,丰富植被层次,实现乔、灌、草的植物多样性。
3.3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
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因此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一个很重要的体现即树种的选择。大到一些地带性植物的应用,如椰子树、棕搁就是南国风光的代表,而在北方城市,杨树则是独特的地域性风景体现。小到市花市树的应用,市树、市花是一个城市的居民经过投票选举并经过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
3.4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植物在设计中的应用
古代中国园林中的树木花卉,不仅是人们的观赏对象,而且蕴涵着人的思想、性格、感情。将植物伙化”是我国文化领域的一个优良传统。在这长期的历史文化传承中,人们的认识逐渐集中、统一起来,给不同的植物赋予了不同的思想、性格和感情。现代园林中的花木就是在吸收了前人关于植物的形象认识基础上,综合考虑植物的生态习性来寻求最佳位置和搭配的。
3.5古树、名木的保护
在城乡范围内,凡是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即可称为古树;而以历史、文化、科学意义或其他社会影响而闻名的树木,则称为名木。如黄山的迎客松,北京景山公园的歪脖树”,这些古树、名木作为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能够为城市的文化艺术增添一笔重重的色彩,因此我们要重视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管理。
结语
综上所述,植物文化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与人们的物质生活息息相关,更反应了人们的价值取向、精神追求,我国植物文化实则是一种透过植物反应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现象随着园林事业的发展,植物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日愈增加,尤其是在追求园林生态化、景观大地化的现代园林中,应该加强关于我国传统植物文化的应用研究,与先进技术、文化相结合,从而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得到继承与发扬
参考文献:
[1]公曦红. 基于植物文化的园林景观构建探析[J/OL]. 建筑知识,2017,(17):(2017-11-02).
[2]刘先扬. 城市文化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体现[J/OL]. 河南农业,2017,(11):1(2017-07-29).
[3]傅童悦. 探析园林景观设计中民族文化的体现[J/OL]. 建筑知识,:1(2016-04-25).
[4]胡晓梅,黄成林,张云彬. 植物文化性及其在园林景观中表达的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现代园林),2011,(04):8-11.
论文作者:张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植物论文; 文化论文; 园林论文; 内涵论文; 城市论文; 园林景观论文; 景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