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园林艺术再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徽州论文,园林艺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TU9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35(1999)03-0281-05
一、徽州园林的山水特性
徽州园林由四大要素组成,这就是:山水,花木,建筑,书画。造园艺术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按照造园的美学法则,把这些要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成为外形美观、具有三度空间的形象,以供人游览、观赏、休憩,从而达到怡养情性、陶醉心灵的目的。
徽州园林中的山水,包括自然山水与人工山水。有的偏重于自然山水,有的偏重于人工山水,有的则二者兼备。歙县石雨园林,就是偏重采用自然山水的。清·许楚《初至石雨》诗:“十里流泉五里峰,山楼山尽碧芙蓉,乍来未辨东西路,昨夜月明何处钟。”诗中由峰峦、流泉、芙蓉、明月所组成的画面,主要显示了大自然的美;至于夜半钟声、望月小楼,则与人工有关。此外,如歙县非园,系乾隆年间曹文敏所筑,内有排青榭、听雨窗、广寒梯等。歙县桂溪继园,为明代崇祯年间项氏家族所建,内有德聚堂、亲莲室、潄芳斋、梦草居等。歙县修园,为汪氏别墅。清·袁枚游黄山时,曾与骚人墨客在此聚宴。这些园林,虽也引进了自然山水的美,但却是以人工为主的。至于歙县北园、蕉园、不疏园等,则既有自然山水,又有人工山水,二者相互辉映,各尽其妙。
关于自然山水,清代画家石涛说:“山川,天地形势也。风雨晦明,山川之气象也;疏密深远,山川之约径也;纵横吞吐,山川之节奏也;阴阳浓淡,山川之凝神也;水云聚散,山川之联属也;蹲跳向背,山川之行藏也。”(《苦瓜和尚画语录·山川章》)这里所说的晦明、疏密、纵横、阴阳、浓淡、聚散、向背、行藏等,都是相反相成的。它也适用于园林艺术。此外,如顾盼、照应、主从、虚实、动静、参差、奇正等,也是园林所着力追求的节奏。
徽州园林,特别善于捕捉自然山水的节奏,以强化自身的美。就其主要方面而言,就是喜欢採撷自然山水的动静、软硬、黑白之美。
动静 事物的运转、流动、发展状态,谓之动;运动的间隙、停顿、休止状态,谓之静。动是绝对的、永恒的,静是相对的、暂时的。清·迮朗《绘事雕虫》云:“山本静也,水流则动。”陈从周《说园》云:“在园林景观中,静寓动中,动由静出”。正由于徽州有十分丰富的山水资源与天生的动静互见的环境,故採撷自然山水之美就成为徽州园林的重要特点。清·孙茂宽《新安大好山水歌》,描绘了“千峰万峰错杂出,嫣然天宇为修眉”的白岳(齐云山)、黄山,又刻画了“摇艇江中涵万象,碎月滩上月痕迟”的水景,诚可谓“新安之山宇内奇,山山眺遍神不疲。新安之水宇内胜,水水汇流棹可随。”其写山,则层峦叠幛,峰插云天;其写水,则明净清澈,川流不息:其山静水动之美,跃然纸上。这是新安山水的真实再现。新安水系,曲折多姿,环绕众山,使得静态的山也显得流动了,这叫以动带静、静中有动。徽州山脉,迤逦起伏,远近高低,各得其所。它定立在江水之畔,仿佛在控制着水的流速,使流水也显示出稳定的静态,这叫以静制动、动中有静。徽州依山傍水的自然园林,就引进了这种动静相生的美。
软硬 软是事物柔润、缠绵的状态;硬是事物刚毅、坚固的特质。山性是刚的,水性是柔的;但山性也时有柔处,水性也间有刚处。硬属于阳刚,软属于阴柔。徽州山水,有软有硬,有刚有柔,有阴有阳。言其山势,或削壁万仞,或蜿延绵亘,或龙骧虎跃,或危岩怵目;论其情姿,或大气磅礴,或险峻巍峨,或壮丽辽阔,或幽邃深远:这些,都偏重于阳刚之美。当然,其中也不乏柔媚,如青翠横溢,秀色可餐,山花烂漫,万紫千红等。
至于水,则如老子所言:“天下莫柔弱于水”(《道德经》七十八章)。唯其如此,故新安水系所经之处,或涟漪阵阵,或浪花朵朵,或涓涓汩汩,或波涛滚滚。其性偏柔,但也含有阳刚之美,因为它有时也惊涛裂岸、卷雪千堆,富于力学的崇高。
总之,徽州山水,有软有硬,阴柔与阳刚之美兼而有之。它制约着徽州山水园林。例如,婺源石耳山园林、石门山园林、方山园林、福山园林、凤凰山园林、翀山紫袍菴园林、水口园林等,便是如此。现摘录清代光绪年间吴鹗修的《婺源县志》中引的诗句为证:“石耳山头望大荒,海门红日上扶桑。山连吴越云涛涌,水连荆扬地脉长。”(婺源:游芳远《题石耳绝顶》)诗句所写石耳山园林中所见山水,浩渺无垠,气象万千,富于阳刚之美。又如:“迂纡萝径入云深,更有清飙发磬音。堂启自然随石罅,泉流九曲傍岩阴。”(婺源·万国钦《福山书院留题》)此中所写福山书院园林景色,堪称山青水秀,曲折多姿,富于阴柔之美。
黑白 黑,是指事物黝暗、隐晦、实在状态;白,是指事物明朗、光亮、虚空状态。黑,属于有;白,属于无。然而,黑之为有,并非绝无仅有,而是有中寄无;白之为无,亦非空洞无物,而是无中生有。书画家所说的计白当黑,就寓无中生有之意。邓石如说:“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转引自包世臣《艺舟双楫·述书上》)清代画家华琳在《南宗抉秘》中说:“凡山石之阳面处,石坡之平面处,及画外之水、天空阔处,云物空明处,山足之杳冥处,树头之虚灵处,以之作天、作水、作烟断、作云断、作道路、作日光,皆是此白。夫此白本笔墨所不及,能令为画中之白,并非纸素之白,乃为有情,否则画无生趣矣。”这种白,当然也是需要黑的反衬、映照的,所以,他又说:“白者极白,黑者极黑,不合而合,而白者反多余韵。”这些话,也适用于徽州园林艺术。
徽州园林艺术的知白守黑之美,表现在造型和意境两个方面。从造型上说,它充分发挥了黟县青、歙县黛、婺源青等山石资源的作用,突现出浓郁、凝重、光润、黝暗的特质和形象的立体性。它不堆砌,不壅滞,不堵塞;回荡着情韵的疏宕、空灵美。如歙县谼中园林,在黄山外石碪岭谷中,为汪道昆别墅。别墅内外,云绕高山,石猴拱揖,瀑布飞下,流泉琤琮,空明旷远,寂寥宁静,富于虚白之美。此外,歙县秀野庄园林(明代处士毕元故居)、三峰精舍、石雨草堂等均如此。
从意境上说,徽州山水园林的知白守黑之美,已远远超越了黑白色彩本身,而显现为象外之象。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董氏武陵集记》中说:“境生于象外”。如果把徽州园林造型具体生动的状态目之为象,那么透过造型所显示出来的神妙境界、无迹状态就是象外。如果说前者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那么后者就是诉诸知觉的、诱发人的思维想象的美的精灵。它引人悠然神往,令人玩味不尽。如歙县临清楼,位于沙溪,为明代御史凌润生读书别墅,系一座山水园林。据近人石国柱修、许承尧纂《歙县志》卷一所戴:“楼临小溪,居两桥之间,竹树夹岸,相映成趣。”这种由楼、溪、桥、树、竹等物所构造的天地空间,形成了幽邃、宁静的意境,显示出不可言传的美。此外,如歙县丰南曲水园、潜口紫霞山麓水香园,都是如此。
二、徽州园林的叠山理水
徽州园林,既以自然山水胜,又以人工山水胜。从狭义的角度理解,人工山水的设置、改造、构建,谓之叠山理水。堆土石,垒成山,叫叠山;引溪流,凿池塘,叫理水。一坯土,几片石,象征高山险峰;一勺水,一脉泉,代表江河海湖。人工山水是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概括,必须传达自然山水的神韵,要做到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的那样:“虽由人作,宛自天开。”造园艺术家只有师法自然山水,把自然山水的钟灵之气移植到人工山水上来,才可使人工山水生机盎然、富于活力。但人工山水与自然山水毕竟不同;尤其是假山,与真山是相对应的。
假山 计成《园冶》:“有真为假,做假为真。”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混假山于真山之中,使人不能辨者,其法莫妙于此。”可见,真山为假山之蓝本,假山为真山之摹拟。真得假之变,假得真之趣。”李斗《扬州画舫录》:“名园以累石胜”。徽州园林中的假山,就是如此。它具有瘦、漏、透、皱、怪等特点。世籍歙县的明代文人郑元勋在《影园自记》中写道:“庭前选石之透、瘦、秀者,高下散布,不落常格,而有画理。”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写道:“言山石之美者,俱在透、漏、瘦三字。此通于彼,彼通于此,若有道路可行,所谓透也;石上有眼,四面玲珑,所谓漏也;壁立当空,孤峙无倚,所谓瘦也。”这些特点,在徽州园林中却具有特殊的神韵、风采,兹分别概述如下:
瘦 瘦,就是面目清癯,形体修长,瘦骨嶙峋,突兀峻削。风清骨峻是瘦的精髓。瘦,不仅指造型,而且喻精神。唐代天宝年间书法家窦在《述书赋》中说:“虽则筋骨干枯,终是精神险峭。”窦之兄窦蒙在《〈述书赋〉语例字格》中说:“瘦,鹤立乔松,长而不足。”不足的对方是有余,有余为过量,肥就是过量,故肥为瘦的逆反。李渔《闲情偶记·居室部》云:“瘦小之山,全要顶宽麓窄,根脚一大,虽有美状,不足观矣。”如果麓宽、脚大,那就肥硕臃肿、没有骨力而不符合瘦的标准。徽州园林,叠石为山,宁瘦勿肥。因山峰危峻,非瘦则不能毕肖其形、小中见大而尽其美。喜瘦厌肥,在文学艺术中,具有共同点。所谓郊寒岛瘦,所谓“瘦竹成篱冷入诗”(许承尧《晓日二首》)等,均赞美一个瘦字。
漏 石上孔洞,玲珑剔透,疏密有致,有气流动,富于活性,叫做漏。漏则清新,而无腐浊之气;漏则通达,而无堵塞之弊。漏美之石,千姿百态,各具风韵,以出自苏州西洞庭湖之太湖石最享盛名。扬州徽派园林中之假山造型,常以太湖石垒成。李斗《扬州画舫录》中所说的歙县汪氏在扬州所建的南园别墅里的假山,就是以太湖石叠成的。
但徽州园林中的假山,大都就地取材,其质量并不逊于太湖石。如黟县之碧山黑,歙县之潜口碧,休宁之齐云青,祁门之石龙白,绩溪之龙川紫,婺源之龙尾石(色多苍黑,亦有青碧),均在徽州园林中争奇斗妍,各尽风流。由于它们在常年的水流中不断受到冲击,便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孔眼。它们凹凸不平,爽朗明净,曲直有致,清丽俊美。
但假山并非凡漏皆美。其漏而不圆者,始可跻身美的行列。若一味圆眼,则有失风神。李渔《闲情偶寄·居室部》云:“石眼忌圆,即有生成之圆者,亦粘碎石于旁,使有棱角,以避混全之体。”此说甚是。徽州园林假山,也是如此。
透 透与漏虽相渗相融、互有交叉,然亦各有别。透乃透彻、通畅之意,但不限于岩石孔眼之漏。假山之漏系指孔眼之透,但范围仅限于本身孔眼,而不涉及其它更为广泛的领域。
透比漏的范围宽广。它是指:假山孔眼的漏透;假山造型空间的通透;假山与周围环境组合、配置的通透。关于假山孔眼的漏透,已如前述。关于假山造型空间的通透,是指假山所象征的峰峦,迤逦起伏,流动畅达;又是指假山内部洞房结构的空透。李渔在《闲情偶寄·居室部》中说:
假山无论大小,其中皆可作洞。洞亦不必求宽,宽则借以坐人。如其太小,不能容膝,则以他屋联之,屋中亦置小石数块,与此洞若断若连,是使屋与洞混而为一,虽居屋中,与坐洞中无异矣。洞中宜空少许,贮水其中而故作漏隙,使涓滴之声从上而下,旦夕皆然。
这里所写的屋洞相接,若断若续,漏隙滴响,石韵袅袅,都是指假山内部造型空间的通透。此外,假山与周围风景、建筑、物体的安排,须各得其所,彼此呼应,空虚灵动,形成通透明彻、韵味隽永的空间,庶可引发人们无穷无尽的遐思,这便是透的效应。祁门的许多书院园林,如少潭讲院、南山书堂、窦山书院、竹溪书院等处的假山,均有这种特点。
透并非露而不藏、一览无余,而是有藏有露、含蓄有味。晚清歙县著名诗人许承尧诗:“胸有不平意,因之营假山。居然小丘壑,兼复巧回环。”(《友人书来訉山中事,戏成十四首答之,解除格律,取足宣意云尔》)又咏“累累太古石”假山云:“一峰引一壑,一阁承一楼。玲珑辟牖户,掩抑通遐陬。”这些,都形象地表现了假山的通透性。它表明假山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周围环境紧密相连的。这就是假山与环境相互依存的通透的空间。
皱 假山表面的皱纹与凹凸状态,谓之皱。它纹理纵横,显隐相间,明暗掩映,起伏有致,形态纷呈,富于山水绘画美。清·陈维城《玉玲珑石歌》:“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不见嵌空皱瘦透?中涵玉气如白虹。石峰面面滴空翠,春阴云气犹濛濛。一霎神游造化外,恍疑坐我缥渺峰。”假山的皱瘦透,就是如此。清代嘉庆年间园林学家马容海在《绉云石记》中所说的“嵌空飞动”、“纡回峭折”、“絪濛绵联”,虽系针对绉云石而言,但也可用来揭示假山石的皱的奥秘。
徽州园林假山纹理之皱态,以天真自然为贵。其石痕之阴阳向背、曲直深浅,均系天成。 清·高兆《观石录》云:“其峰峦波浪縠纹腻理,隆隆隐隐,千态万状。可仿佛者,或雪中叠嶂,或雨后遥冈,或月澹无声、湘江一色,或风强助势、扬子层涛。”此虽比喻之词,却可借用,以状徽州园林假山皱的特色。李渔在《闲情偶记·居室部》中,把皱的特色归结为“斜正纵横之理路”,并认为是不可逆反的“石性”。正因为如此,假山虽假,却能保持天然的本真状态。许承尧诗云:“梧阴何所有?数石各嶙峋。风致美无度,精神傲不驯。儿孙头角崭,公姥面皮皴。为壮寒门色,苔衣岁首新。”(《友人书来訉山中事,戏成十四首答之,解除格律,取足宣意云尔》)此诗系写于歙县。诗中运用诙谐的语言,将假山石的纹理凹凸状态喻为年齿不同的老少。老人面皮皴皱,儿孙头角崭新。以此形容假山之皱,堪称俏皮之至。
怪 奇异荒诞,不同凡响,谓之怪。山石突兀峥嵘,面目狰狞,可以称怪。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说:“怪石以丑为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艺概·书概》)徽州园林,怪石嶙峋,形相诡谲。许成尧诗云:“大石若屋庐,小石若犛虎。狰狞相后先,倾侧互支拄。青红色殊异,肤理总腴朊。眠琴与覆舟,美字赜难数。冥想大地初,沉森久生怖。不图一涧小,容此万雄武。”(《沿桃花溪观水感赋》)这里描写了徽州怪石的状态之奇,色彩之异,数量之多,形象之美。此外,还表现了它那阴沉森严、令人生畏的状貌。
如果说,处于自然状态中的嶙峋怪石存在着某种崇高美、并使人产生与崇高感连辔而行的恐怖感的话,那么,移入徽州园林中作为假山的怪石,由于人工的安置、建构,就与人产生了一种亲和关系,因而它原来的那种恐怖性就大大地弱化、淡化、乃至消失。只有在特定的氛围中,如阴云密布、险象环生的时刻,它那原来潜伏着的狰狞美才会跟着强化而被突现出来。
徽州园林假山,以丑怪为美的特点,素受重视,在叠石为山的歙县园林中,随处可见。许承尧在歙县唐模村构筑园林时,就十分强调怪石之以丑为美。他在《治园,戏作移石种树诗二首》中写道:
娶妻争取妍,造石偏选媸。
庞然备百丑,愈丑愈崛奇。
丑中蕴深秀,乃遇真嫱、施。
古称皱、瘦、透,品美多所遗。
这里,尤其强调丑中寄秀、寓秀于丑之美。这是徽派假山的重要特色。许承尧说:“奇秀出至丑”(《对梅作四首》)。如果没有秀美,任凭如何丑怪,也难以显示徽派假山的特色。因而丑中藏秀乃是徽州假山的灵魂,也是区别徽派园林假山与其它流派园林假山的一个标志。
怪石之丑有诸多品类,如清丑、拙丑、秀丑、奇丑、寒丑、谑丑、谲丑等。它们相互交叉,各有侧重,但都离不开奇怪二字。奇是怪的骨髓,怪是奇的血肉。在奇与怪的撞击中,才迸发出石的丑美的火花。陈从周先生《说园》云:“石清得阴柔之妙,石顽得阳刚之健,浑朴之石,其状在拙;奇突之峰,其态在变,而丑石在诸品中尤为难得,以其更富于个性,丑中寓美也。”如此富于个性之丑石,在徽州园林假山中,尤为突出。黟县教育家舒松钰所描绘的“巍然奇石叠高冈”(《咏朝阳台》)、“苔绿假山伴夕阳”(《游碧山培筠园》),就表现了个中美。
以上着重论述了叠山,以下再谈谈理水。徽州园林大多依山傍水、自然成势;故就势引水,美化园林,便成为理水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徽州水口园林,水源不断,回环纡折,流动不已,为园林注入新的生命力。此外,在园中掘地凿池,挖泉设湖,用人工方法理水,亦可增添诗情画意。歙县枟干公园,既有自然水流,又有人工小溪。它们相互环绕,映衬着山峦、楼亭、花木、景物,益发显示出园林的妖娆多姿。许承尧《夜坐枟干公园环中亭》诗:“月影蔽亏处,最宜闻水声。潺潺适小坐,静味喧中生。溶然万木底,屈曲通光行。翻觉一泓幽,逾彼江湖明。”这里,在静默独处、悠然遐思中,伴着无语的月色、潺潺的流泉,别有一番情致。这便是理水的审美效应。凡溪涧滩汀,江河海湖,广池小池,瀑布井泉等,均可梳理入园,而成一绝。兹略论之:
池 以一勺一池之水比海湖,这是以小喻大;将海洋巨浸之名,标于微小池勺之上,此为以大喻小。黟县宏材南湖,于明代永乐年间建造,不过是一个广池,但却名之曰湖,这不是以小喻大么?将浩瀚之气势凝聚于广池,这不理以大喻小么?然将广池冠为南湖,却显示出宏村园林的气魄美。南湖碧波粼粼,涟漪阵阵,石桥纵横。山鸡放鸣林中,野凫嬉戏水面。亭阁伫立桥头,垂柳摇翠岸侧。当落日余晖浮在湖上时,只见树木、房舍、亭榭倒影,绰绰约约,依稀摇漾,更增佳趣。明·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广池”时说:“凿池自亩以及顷,愈广愈胜。最广者,中可置台榭之属,或长堤横隔,汀蒲、岸苇杂植其中,一望无际,乃称巨浸。”南湖就是符合广池的要求的。
至于小池,则在徽州园林中,几乎随处可见。它自自然然,没有严格的几何图形,禀天地之恒资,赋清旷之雅怀,可以近观,可以遐思。许承尧诗:“溶溶一勺水,涵影轻相摩”(《中庭》);“拳石与盘池,彼自成一国。池澄见天影,石润含雨色。”(《答徐澹甫拳石篇》)如果没有一勺池水,则就难以带动园中花草景物去更好地突现柔婉秀丽的画面。
徽州园林,皆因山造形,循水导势,呼山唤水,各尽其美。陈从周先生说:“大园宜依水,小园重贴水,而最关键者则在水位之高低”(《说园》);“山、亭、馆、廊、轩、榭等皆紧贴水面,园如浮水上”(同上),谓之贴水园。宏村水系,罔罗密织,流泉琤琮,庭园贴水,如处舟上。又如黟县塔川某宅,庭园浮于水上,亭榭紧贴,竹影扶疏,清风徐来,池纹叠绉。屋柱有联云:“忍片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不仅开拓了贴水园的境界,而且也显示出徽人谦让的襟怀,颇富于形象性与哲理性。至于歙县潜口紫霞山麓水香园绿参亭,春草阁,紫石泉山房等地,也有临溪而筑、贴水而建、如清荷浮水而举菡萏者。
瀑 悬崖峭壁之上,飞流直下,滚滚翻腾,浪花朵朵,水珠飞溅,响如雷鸣,垂若白练,谓之瀑布。
徽州园林瀑布,或从大自然借来(借景),或由人工造成。人工瀑布,以真实的大自然为师,经过缩小、仿制,以传达其神韵、令人玩味不止者为佳。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谈到“瀑布”时说:
山居引泉,从高而下,为瀑布稍易,园林中欲作此,须截竹长短不一,尽承檐溜,暗接藏石罅中,以斧劈石叠高,下作小池承水,置石林立其下,雨中能令飞泉濆薄,潺湲有声,亦一奇也。
但这只是一种营造人工瀑布的方法。徽州园林瀑布,不限于此。如歙县唐模村之枟干园,素有小西湖之誉,其中有人工瀑布,形体虽小,但如白练高悬,卷雪千堆,急流直下,喧声不绝。
泉 流泉汩汩,甘冽爽口;小溪蝌蚪,顺水而下;澄澈见底,游鱼翕动。这是徽州园林令人留连忘返的一个重要原因。黄山紫云庵园林,就是如此。许承尧《紫云庵》诗云:“孤庵古泉窟,万竹声琅琅。门外碧成海,冻雨生晚凉。”清泉、绿竹,相互映衬,倍增雅趣。但山泉乃天然,引泉入园,巧施人工,或改道,或回环,或斗折,或奔腾,或细吟,或上下,或跳跃,令其美妙多姿,此乃徽园所常见。婺源福山书院园林,泉水九曲,绕岩流动,琤琤然,琮琮然。书院前后,绿树成荫,青翠欲滴。漫步其中,静听泉鸣,别生幽情。
徽州园林泉水,虽无天下第一、第二的美誉,却有野、旷、清、闲的特色。它把周围环境点缀得活泼流动、富于生气,给徽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吴之珽)题婺源《草堂》诗云:“琴书四十年,几作山中客。一日茅栋成,居然我泉石。”许承尧《水杨村》诗云:“枫丹通石气,涧碧覆泉声。”其爱泉石如此。所谓钟情山水、痴心泉石是也。在徽州园林中,流泉大多源于自然、少有人工者;间有人工泉,也必须在缩小的造型中体现自然的风采。审美者在凝神观照时,则以小见大,通过夸饰性的联想,去比附自然,从中获得心灵的陶醉。
上文集中地论述了徽州园林的山水美。这是徽州园林美的基本内容。至于花木、建筑、书画的美,则居于从属地位,但却是与山水美相映生辉并为共同表现徽州园林的美而存在的。本文所论,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已。
[收稿日期]1999—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