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调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生活方式论文,我国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消费文化作为有关消费的信仰、观念和知识,以及物化在消费活动之中的消费时尚、习惯 或倾向,对于消费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驱动、培育、消长等作用。消费是人类一种最基本 的生活方式,同时又是其他生活方式得以进行的条件和前提。消费文化归根结底是一种生活 文化。既然生活离不开消费,那么如何生活即生活方式也就会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消费文 化因此成为操纵生活方式的“无形之手”。本文以现代西方消费文化的兴起为背景,从解读 其基 本特征入手,就其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我国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合理化调适问题进行 初步的探讨。
一 现代消费文化的兴起及其特征
由于前工业化社会生产不足、消费品匮乏,消费水平低下,消费不得不受到极大限制,消 费文化对生活方式的影响较弱。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现代社会消费品 极大丰富,人们拥有了多种多样的消费选择,刺激消费随之也成为各国政府驱动经济的基本 国策,成为无数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绞尽脑汁、千方百计要实现的目标。与此相应,消费文化 一跃上升为一种重要的流行文化,对生活方式的作用日渐增大,生活方式中的消费文化取向 也日渐鲜明和浓厚。具体分析起来,消费文化在现代的盛兴和张扬有如下深刻的原因和背景 :一是现代社会是消费中心的社会,由于匮乏的消除,人类社会的结构中心已从生产转向消 费,从劳动转向生活,因而指导消费和生活的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二是现 代社会是大众媒介支配的社会,大众传播系统及广告声像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和符号充斥着 人们的生活空间,操纵着人们衣食住行乐的消费方式,不仅成为人们生活的策源地,而且业 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三是现代社会是经济过剩的社会,商品琳琅满目,且技术、文化 含量日益提高和复杂,消费者仅凭自己的常识无法判断和选择自己所需要的商品,只能靠学 习和掌握消费文化才能胸有成竹,这样消费文化也自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四是现代社 会是文化消费的社会,人们不仅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而且消费商品的品牌或形象,商品的 文化象征意义愈来愈重要,文化附加值愈来愈大,这使得商品的购买与消费已不是一种纯粹 的物质行为,而毋宁说是一种文化行为。人们不得不去“消费”种种“文化”,如同生活在 选择不多的时代的人消费一般商品那样。这种消费角度的转变,对人们生活品位、生活情调 、生活质量都带来了全新的认识和感受。
那么,在现代背景下产生的消费文化又具有那些特征呢?我们不妨对消费文化作个面面观:
——现代消费文化是一种工业文化,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消费文化以资本主义商品生产 的扩张为前提预设。”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扩张,引起人们消费欲望的高涨,而科学技术的 发展又为满足人们消费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手段和场所以及大量的闲暇时间。因此,通过一定 的消费文化把大众“培养”成为消费者,就成了极为必要的社会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消 费文化就是“培养”消费者的文化。
——现代消费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它是一种通俗的、易于流行的文化。与精英文化博大 精深的秉性不同,大众消费文化的内容是浅显的、实用的、普及的、翻新的,因而人人愿意 学,也容易学;与精英文化崇高超脱的品性不同,大众消费文化“没有风格,只有时尚”、 “ 没有规则,只有选择”,它的形式是明快的、浪漫的、宽容的、多样的,因而人人可接受, 也 易于模仿。
——现代消费文化是一种世俗文化,它是一种注重现世、宣传占有的文化,极力倡导消费 生活的个人性、隐私性和自由性。与古代的崇尚节俭不同,现代消费文化提倡享乐、顺从物 欲、追求功利,认为消费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应是单调刻板的;是自由开放的,不应 是压抑僵化的;是顺应时尚的,不应是愤世嫉俗的。
——现代消费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它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服从市场需求的彻头彻尾的 商业制作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交换价值主宰着人们对文化的接受。经过日益高超的商业技 术打造,人们消费的所有商品都被披上一层光环,即使高雅的文化产品也不得不接受商业文 化的过滤和炒作。在浓郁的商业文化要求下,符合市场需求的消费行为就是合理的和有益的 ,而与此相应的生活方式才是有价值的和有意义的。正如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所指出的,生产 领域中广为人知的思想逻辑和工具理性,在消费领域同样引人注目。
——现代消费文化是一种感性文化,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人们消费的是“梦想、影像和 快感”,追求的是消费的激情和体验,感官主义的特征十分突出,感情主义的倾泻异常强烈 。 现代消费文化所具有的无深度性和无约束性,使得“狂欢、炫耀式的消费形式大行其道,受 到欢呼”。难怪乎科林·坎贝尔把“现代消费主义精神”与“浪漫伦理”相提并论,认为它 已放弃了资本主义初期的那种严谨自律、合乎理性、压抑情欲的“新教伦理”精神。
由上述分析可见,现代消费文化源自西方情境。它产生于现代性,但亦显示了后现代性的 多种特征,与传统消费文化相比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引起了现代人生活方 式的巨大变化,其作用既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
二 现代西方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现代消费文化作为现代一种典型的文化形态,是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产物,是对一定社会 条件的反映,也是对一定生活方式的文化表达,它的存在和传播有其根由和基础。因而当我 国在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型过程中,工业文明的消费文化必然能在我国找到适应它成长的土 壤,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人们的认同和接受,这是不足以为奇的。
现代消费文化能对我国产生影响,是因为它从某些方面适应了我国生产和人们生活的要求 。我国从“产品短缺”时代过渡到“产品较丰裕”时代以后,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必须刺激 人 们的消费需求。此时,以崇尚节俭、抑制消费为圭臬的传统消费文化就显得陈旧落伍,失去 了昔日的地位和作用。与此相反,现代消费文化将消费作为体现生活质量和展示社会地位 的重要尺度,鼓励消费,关注现在。这对于改变我国居民过去那种“囤积型”的生活方式、 变被动消费为主动消费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另一方面,我国传统消费文化把消费等同于“ 消极”加“消费”,看不到消费对生产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必须导致生产迷失目的,缺乏动 力。现代消费文化则把消费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它不仅要求企业考虑“如何”生产,而且 要考 虑“为何”生产,即把生产的目的转向人们的生活上来,以消费创造生产,带动生产的发展 。
西方经济的迅速增长,得力于现代消费文化对人们需要的重视。例如,现代消费由过去对 商品的崇拜转向了对商品形象的崇拜,人们愈来愈注重商品的精神价值和情感意义,这就推 动了西方所谓“体验工业”和“心理工程学”的兴起。该类行业的特点是注意在商品生产中 赋予商品更多的文化内涵,以满足人们日益浓厚的精神需要和心理要求。显而易见,现代消 费文化这股潮流的涌入,在改变我国传统的消费观念和生产模式方面,在促进经济发展上起 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物质生活贫乏,假大空的政治气候窒息着人们的心理空间,封闭着 人们的情感世界,人们的精神生活陷入麻木状态。随着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发展,人的物质利 益得到了确认和重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市场经济还唤醒了人们的心灵和真实 情感,把人们从拘谨的、虚假的、呆板的生活状况中解放出来。然而,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 却加速了人们工作的节奏,打破了人们生活的平衡,从而给人们心理带来焦虚和压力。现代 消费文化对文化感官效应的追求,使得我国的文化制作风味也逐渐趋向于轻松、活泼、幽默 、热闹,把情感性和对生活的感受力传递给普通大众,满足了国人对松解心理压力的需要; 它对生活的世俗性、真实性、真情性、开放性的肯定,为苏醒了的情感提供了表达的正当理 由 。
一种生活方式的确立往往是模仿和传统的结果,这种结果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不同层次群 体生活方式的差异。在现代社会中,消费文化的这种中介作用十分明显。改革前的中国社会 是铁板一块,是未拉开距离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较为稳定,不同层次的群体生活方式也 未分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商品的流动和变化非常迅速,社会群体的分化日益明显,人们 的生活方式距离逐渐拉大,形成特有的消费圈和生活方式的“区隔”。为了显示其地位的尊 贵,人们会在这个圈的四周有意识地构筑高难度的入围障碍(如一些会员俱乐部、名人俱乐 部,须购买汽车或豪宅才能入会)。现代消费文化的涌入,适应了低层次群体学习和模仿高 层次且前卫的生活方式的需要。它赋予生活方式以一种平等而活跃的气质,使之涂上了一层 民主的色彩。它所具有的大众内容,使得生活方式易于流行和模仿,成为一种大众时尚,这 在 一定程度上淡化了不同层次群体生活方式的差异。现代消费文化的上述特点已潜移默化地渗 透到我国的大众媒介中,使我国的电视、广播的节目内容有利于形成消费文化中的大众普及 化的动力,从而起到打破已经存在的生活方式区隔等级的平衡、割断原有地位群体生活的连 续性、抵制过时生活品位的作用,这样又不断推动新的商品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生活方式的诞 生和跃进,以重新建立起不同氛围的生活方式的差距,维护连续性的社会层级结构和平衡。
然而,现代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并且更值得我们注意。
生活方式中目的与手段的冲突及其解决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形式。解决此冲突存在着工 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种对立的做法。价值理性认为,行为与目的同属价值论的范畴;实现目 的的行为本身也必须是正当的和有价值的。工具理性则认为,行为只是实现目的的工具,只 要有利于现实目的就是合理的,行为本身不存在是否正当和符合价值的问题。现代西方所提 倡的享乐主义消费文化虽然激起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但它加加剧了生活方式中 目的和手段的冲突。它把消费目的看得高于一切,千方百计抬高消费者的消费期望值,并诱 使人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显然属于一种典型的工具理性。由于我国目前经济尚欠发达,收 入差距较大,许多消费者的高期望值在客观上难以实现,这就使得心理不平衡成为普遍的社 会 现象,甚至驱使一些人铤而走险,采取不正当的甚至违法犯罪的手段来达到其目的。这种目 的与手段的冲突,正是我国许多欺蒙拐骗、偷盗抢劫、贪污挪用、赌博卖淫等社会问题产生 的重要根源之一。对于那些既放不下高消费美景诱惑,又缺乏能力和条件的人来说,虚幻世 界不啻是解决生活方式中目的和手段冲突的一个最好选择。
现代消费文化作为工业文明的产物,明显地表现出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也表现出一 种个人主义的情绪。首先,现代消费文化竭力鼓吹以人为本的消费,必然会驱使人对大自然 的掠夺,由此导致人与自然的冲突,阻碍可持续发展生活方式的建立。其次,现代消费文化 催生和培育的个人主义消费倾向,由于其利己性和自私性,必然会损害他人的利益,由此造 成人与人关系的紧张和冲突,阻碍公平合理生活方式的建立。我国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消 费问题上同样会遭遇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困扰和掣肘。我们不得不看到,现代西 方上述错误的消费观念在我国已初见端倪。炫耀性消费、超前性消费、浪费性消费引发的环 境问题已经存在;损害他人乃至社会利益的灰色消费(指不利于社会,但情节轻微的消费)、 黑色消费(指对社会有严重危害的消费)的现象也并不少见。虽然上述消极消费现象的出现有 着更为直接的现实原因,但在其种种消费“形相”中我们总能窥视到西方消费文化的踪影。
值得我们反思的关于现代消费文化缺陷的第三个方面,是它对感官主义文化的陶醉。现代 消费文化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位,销铄着生活的精神神圣性,追求的是感官的刺激,使生活 变 得浅薄、庸俗和放纵。在现代消费主义的躁动下,我国现代的文艺作品(如被称为“新生代 小说”)中浮动着形形色色的欲望符号,充斥着性与暴力的景状描述。高雅文化与大众通俗 文化之间界限化为乌有。在国人当中弥漫着一种调侃人生、躲避崇高的媚俗的消费气息。人 们热衷于娱乐性、消遣性消费,而冷落了智力性、发展性消费,与此相应,狂放的歌舞厅、 暖昧的咖啡厅、奢华的大酒店到处可见,而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却寥寥无几、门可 罗雀。更为可怕的是,一种对超负荷感觉体验的欲望,是促使一些人走上黄、赌、毒等畸形 消费的直接动因,如赌博就能使赢家产生极度的狂喜和输家产生极度悲愤。这些活动催毁了 人的躯体和灵魂,唤出了关在潘多拉盒子里人内心最卑劣的情欲,在发泄的过程中毁灭了自 己也危害了社会。
三 我国生活方式的消费文化调适
随着社会的转型,我国已从过去那种以经济收入为基础的生活方式转向以消费文化为导向 的生活方式,研究消费文化对生活方式的作用日显重要。现代消费文化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冲 击,尤其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当务之急的是减少与消除现代消费文化中的消极方面, 以健康向上的消费文化调适人们的生活方式:
1.在对现代西方消费文化和我国传统消费文化扬弃的基础上,建设符合社会主义国情的主 流 消费文化,建设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消费文化。一方面,加强对消费文化的跨文化研究, 从不同的亚文化背景中吸取积极合理的东西,对我国生活方式的平衡和谐有负面作用的消费 文化则要坚决摒弃;另一方面,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消费文化内容如“俭以养廉,勤能补拙 ”等要理直气壮地发扬光大。
2.加强对生活方式目的和手段的消费文化冲突化解工作,建立消费文化的社会调适机制。 一是消费观念合理化:积极倡导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和生活目标,帮助人们从消费为人存在的 目的转变到为人发展的手段。二是消费目标合理化:努力引导人们把消费目标调整到合理的 水平,降低过高的消费期望值,摈弃不健康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恰当地选择生活标准的“ 参照群体”,根据社会的发展水平和自己的实际条件和能力来确定可行的消费目标。三是消 费手段合理化:大力宣扬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美德,将实现理想生活方式的过程纳入合理 化的轨道。
3.通过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建构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是人与自 然的关系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人的问题、人的生活问题,而生活的出发点和基本动力则是消 费。因此,以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引导生活方式是根本措施。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文化从根本上 说既不同于禁欲主义消费文化(在这种消费文化支配下建立的是一种囤积型的生活方式),也 根本区别于享乐主义消费文化(在这种消费文化支配下建立的是一种攫取型的生活方式)。这 种新兴的消费文化反映了时代发展的进步趋势,应当成为我们建构新生活方式的重要价值取 向。
4.大力发展消费教育,开展消费文化的学习活动。消费文化的学习是一个社会化和文化化 的复合过程。“社会化”的途径有培训、模仿、顺应、创新等;“文化化”则强调消费知识 的科学化、消费观念的文明化、消费伦理的合理化、消费时尚的健康化。只有这样,才能提 高我国消费者的文化素质,也才能使我国人们生活方式从浅薄层次进入有文化内涵的高层境 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