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防汛防汛斗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论防汛防汛斗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浅论防汛抗洪斗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思想政治工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今年,长江流域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在防汛抗洪实践中,思想政治工作充分运用自身优势,有效地发挥其积极作用,确保了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并使整个工作重点从防汛抗洪逐渐转到救灾保规划上来。本文试结合松滋市防洪抗灾的基本情况,对防汛期间思想政治工作作针对性地分析。

一、防汛抗洪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从辩证的观点来看,特殊的背景、特殊的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工作方式、方法必然与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有所不同,有其特色。防汛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性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工作手段的先进性明显。在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里, 为什么思想政治工作为防汛抗洪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与智力支持?其重要根源在于工作手段的多样化应用,形成了立体效应。近一段时间,针对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状态,报社、广播电视台发表了大量新闻作品,市文联刊物刊登一批文学作品,市文化局组织了一些文艺小分队赴前线慰问,都集中反映了抗洪主题和抗洪精神。各种各样社会化、现代化的传播媒体,被广泛运用到思想政治工作中来,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时效性、广泛性。

2、工作方式的科学性增强。这里所说的科学性, 是指在研究思想问题和解决思想问题的过程中,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指导:一是排除违情悖理的做法,做到晓之以理,授之以知,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防汛抗洪中,思想政治工作始终围绕抗洪精神,坚持以正面、积极、向上的主题为主,宣传了一批抗洪抢险的典型人和事,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的斗志。二是注重改变思想工作中的笼统性,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准确性。比如松滋市委分别授予唐传平、杨德全“江堤卫士”、“抗洪英雄”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市人民广泛学习,同时对在防汛工作中表现消极的个别同志作出通报批评,以示警戒,做到批评和表扬有机结合。三是改变了思想政治工作和防汛工作“两张皮”的做法,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抗洪斗争中去,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3、群众性更明显。抗洪期间, 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口是: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把广大群众吸引到思想政治教育中来。首先,陈旧、呆板的脱离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为群众所接受,群众连参加都不愿意,谈何对人们进行思想教育。因此,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上,改变了那种关起门来搞思想教育的封闭式方法。在组织万名民工增援公安的过程中,年逾七旬的杜运林、杜运照兄弟党员自告奋勇参加外援。共产党员的行动犹如一面旗帜,在广大农民群众中产生强烈的反响。宣传部门还组织报告会,请抗洪英模以现身说法,畅谈心声。其次,思想政治工作的群众性,还表现在组织工作上,全市党、政、工、团形成活力,发动群众的力度大,一手抓抗洪斗争,一手抓思想政治工作。

4、体现了艺术性。这是防汛抗洪期间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特色。其一,在方法上讲究生动。防汛期间,许多群众除亲眼目睹了感人的一幕幕外,抗洪一线的动人战斗场面每天还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传送给全市人民,事中寓理,有理有事,有声有色,以情感人,强调了身教重于言教。这说明,丰富的思想性、理论性、政治性通过生动的艺术性表现出来,更形象、逼真。其二,在形式上丰富多彩。对不同身份的人,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对于党员干部,市纪委监察局发出了《关于严明防汛抗灾纪律的通知》等文件,提出思想教育的基本标准,以严格要求,同时依靠党员的宗旨原则来自我约束。而对于一般农民,则通过现场教育,来引导他们服从大局。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二、通过防汛抗洪的实践, 进一步丰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内涵

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过程中,思想教育是重要手段。防汛抗洪的伟大实践,赋予了思想教育新的内涵。这些思想内涵是松滋精神的发扬和升华,是抗洪精神的集中反映,是全市抗洪斗争决战决胜的思想基础。

1、以邓小平理论教育为突破口,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九十年代的今天如果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市委、市政府就不可能从维护全市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果断决策,科学部署,正确领导这场防汛抗洪的伟大人民战争;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武装,广大官兵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钢铁长城,就不可能转战危堤险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没有邓小平理论这个思想武器,广大党员干部就不可能与群众风雨共舟,与堤同在;没有邓小平理论这面旗帜,广大农民群众就不可能识大体,顾大局,表现出高度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崇高的思想品质。实践证明: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邓小平理论不愧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2、坚持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 这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防汛抗洪实践的思想行为方式。在思想领域,这项教育内容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在洪水泛滥的形势下,被转化成全市人民抗洪救灾的实际行动:有的集体募捐,为防汛聚集钱物;有的自发捐款,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爱心;有的主动请缨,为防汛抗灾助一臂之力;有的悉心安置灾区移民,救人于危难之时。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一种爱家保家的强烈情感,人们从中看到了军民团结的鱼水亲情,看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看到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达到了加强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3、弘扬抗洪精神。 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西视察防汛抗洪工作时提出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内涵,其中包含着防汛抗洪救灾的团结精神、拼搏精神和精神状态。从松滋市的情况来看,这种抗洪精神始终贯穿在全市防汛抗洪的全过程中。

三、思想政治工作在防汛抗洪中的现实意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问题,不能只停留在朴素的感性阶段上。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在防汛抗洪中,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三个基本问题。

1、密切了党群关系,证明我们的党是伟大光荣正确的党。 江泽民同志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在特大洪水面前,最操心的是省委书记,最劳累的是县市委书记,最辛苦的是镇村干部,这是广大干部群众的真切共识。在松滋市,各级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保垒作用,万名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市委书记到村支部书记,从市长到村长,始终遵循党的根本宗旨,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站在防汛抗洪的第一线,现场指挥,洪水下不去,誓不下战场。市“四大家”27名领导全部上阵,哪里出现险情,就急速赶到哪里;64名科局长坐守段面,250 名机关干部参与“零点行动”,严密巡查,严防死守,这就是人民公仆为人民利益舍生忘死、鞠躬尽瘁的精神。许多群众感激地说:“洪水无情人有情,还是共产党好”,使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层次,使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理论深入人心。更重要的是,党员干部以良好的自身形象,联系了群众,唤起了士气,凝聚了民心,团结了队伍,形成了活力。这表明,广大党员干部把防汛抗洪看成了凝聚人心、鼓舞人心、激励人心、振奋人心的民心工程,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到“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的原则上来,统一到邓小平同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的理论上来,使松滋市改革实践取得了最可靠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2、加强了军民团结, 证明人民解放军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子弟兵。在抗洪抢险的紧要关头,支援松滋市抢险的2895名官兵头顶烈日,守堤固堤,与特大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据初步统计,全市共投入兵力5万人次,车辆1800台次,抢救转移群众1300人,抢救加固堤坝84 公里,排除险情1679处。全市人民深深感受到:哪里最危险,人民子弟兵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解放军,哪里就化险为夷。同时,子弟兵的爱民行动,更加激发了受洪水困扰的广大群众的拥军之情。比如在沙道观镇,就掀起了一股拥军热潮,并被广大军民广为传颂。

3、提高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水平, 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通过这场与罕见洪水的搏击,结合广泛的社会主义教育,全市人民对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认识有了较大的提高,其中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建设取得丰硕的成果。就松滋市实际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迅猛发展,财政富足了,集体富裕了,群众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截至1997年底,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5亿元,并初步实现从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市的跨越。正是由于雄厚的物资基础,全市人民才赢得了抗洪斗争的胜利。二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的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广大群众是抗洪斗争的主力军,他们日夜坚守大堤,舍小局,保大局,舍家园,保大堤,要人出人,要物给物。这种高度的思想觉悟,正是对“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全国一盘棋”的社会主义大支援、大协作精神的深刻阐释。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假如没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成果,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作用,没有伟大的民族精神的感召,我们不可能有今天抗洪斗争的决定性胜利。活生生的现实鲜明地昭示: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无比英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无比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无比优越。

标签:;  ;  ;  ;  ;  

论防汛防汛斗争中的思想政治工作_思想政治工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