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模式在高龄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范娟宁,李钰,焦婷婷,王利英

心理护理模式在高龄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范娟宁,李钰,焦婷婷,王利英

范娟宁 李钰 焦婷婷 王利英

(成都军区总医院干部病房 四川 成都 610083)

【摘要】 目的:研究对高龄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干部病房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研究对患者住院效果的影响。结果:心理护理对患者情绪状态控制以及治疗依从性均有明显优化作用。结论:对高龄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需从多方面展开,通过患者具体情况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模式,有利于患者的疾病控制。

【关键词】 高龄患者;心理护理;情绪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231-02

古语云,体壮日渐,心贻日康。心理护理模式是一种个性化的、具有创造性的护理方法,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指导与干预,在临床治疗期间能够提升依从性,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1]。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逐渐受到重视。本次研究在我院干部病房实施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较好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针对我院干部病房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并表示配合。患者多为内科住院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少数为心脏介入治疗患者。

1.2 一般方法

1.2.1住院引导 老年患者由于在住院之后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乱,原本熟悉的生活环境转移到了陌生的住院病房,难免会出现紧张与焦虑情绪[2],影响到睡眠质量。对新入院患者进行病房介绍,让患者了解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居住环境,护理人员可搀扶患者向其介绍病房所处位置、洗手间位置、病房中空调开关位置等,让患者熟悉住院环境;同时向患者介绍其它病房中的病友,营造和谐的住院氛围。对长期住院患者则应保持良好护患关系。

1.2.2情绪梳理 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因素以及自身疾病关系,对身体健康担忧状况可能会影响其日常情绪,出现情绪波动较大或悲观厌世等不良心理状态[3]。护理人员需针对患者具体不良情绪加以引导,否则情绪的扩大化会导致症状加重,尤其是对于高血压、冠心病患者而言,若情绪不稳则会对心率及血压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护理人员可向患者介绍疾病产生原因以及住院期间的治疗操作,让患者减轻的疾病的担忧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介绍患者主治医师的资质以及医院的各项医疗设备,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信任感。

1.2.3加强鼓励 不少老年患者对自身的疾病均有自己的应对方式与认知,护理人员在了解这些情况后不应一味地予以否定,而是应对患者正确的地方给予鼓励,让患者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疾病控制的效果[4]。对于不恰当的地方,若患者坚持也不应强加制止,而是应该以协调性的方式提出。通常老年患者性格执拗,若直接指出其错误之处可能造成其厌烦心理,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若患者疾病控制得当,需在病房中鼓励患者,表扬其住院期间对治疗的积极配合,并祝愿其早日康复[5]。

2.结果

在老年病房中实施心理护理模式得到了所有患者的一致认可。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期间,患者情绪状态控制得当,未出现由于情绪波动影响到治疗效果的情况。

3.讨论

当前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渐加剧,老年群体的不健康状态是属于过去几十年的积累与沉淀,多数为慢性疾病,需长时间调理。因此,在护理中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治疗予以配合,还应对其生理、社会、心理等方面予以护理干预。中科院在2008年曾调查发现,约有11.4%的老年患者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抑郁、焦虑等较为常见。同时对于空巢老人而言,在生活照料、情感慰藉、健康医护等方面多呈现缺失状态,患者可能存在空巢综合征,表现为精神恍惚或情绪抑郁。对老年住院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须首先了解到影响患者心理状态的因素,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其具体可表现为如下几点:

①住院环境。多数内科住院患者需要相对安静的住院环境,若住院病房嘈杂可能造成患者心烦意乱,从而影响到心率的控制。若病情未得到良好控制则会进一步加剧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让患者更在意嘈杂的环境,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老年患者住院病房应保持安静,在家属探视时也需注意让家属控制音量以及每次的探视人数数量。②缺乏陪伴。老年患者治疗期间由于年龄关系,需长期卧床接受治疗,但长时间的卧床可能造成患者生活能力受到限制,容易让其形成孤独、焦躁等不稳定情绪。另一方面,住院期间患者在病房中无事可做,原本的生活节奏被打乱,例如与老朋友间的一些活动无法继续进行,生活环境的改变造成其孤独感。针对这一点,护理人员可在空闲时间与患者聊天,坐在患者床旁听患者讲述生活经验或不良情绪,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与陪伴者。③疾病因素。多数老年患者会伴有基础性疾病,例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在饮食上不得不加以控制。且由于住院期间生活能力受到限制,会造成患者对自身健康状况的担忧感,导致其出现焦躁、抑郁等状态。

现阶段家庭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多,老年人逐渐高龄化,一些患者可能会认为自身是家庭的负担,从而出现抑郁、厌世等不良情绪。临床治疗只能够对患者的疾病加以控制,但若其在日常情绪状态或心理状态上不健康也会影响到治疗效果。临床护理中,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干预能够有效减轻其心理压力,疏导紧张及焦虑的不良情绪。可举例说明若患者心理状态控制较好,会对其疾病产生怎样的优化作用,鼓励患者自行调节心态,通过情绪转移的方式让每天的住院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例如在重阳节、患者生日时为其准备小礼物或蛋糕,让患者将医院视为家庭,以乐观的心态住院调养。

综上所述,对高龄住院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需在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基础之上,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引导,有利于其情绪控制,为各项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孟繁玲.小组护理模式在糖尿病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糖尿病新世界,2015,15(21):152-153+156.

[2]胡超芬.人文关怀护理模式对提高骨科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05(18):715-717.

[3]张玉梅,季红.优质护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初次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2,33(28):15-17.

[4]范兰珍,周流凤,陆丽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住院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34(31):134-135.

[5]窦靖,王晓华,杨丽娜.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老年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生活质量评价[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3,07(16):784-787.

论文作者:范娟宁,李钰,焦婷婷,王利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8月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9

标签:;  ;  ;  ;  ;  ;  ;  ;  

心理护理模式在高龄住院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论文_范娟宁,李钰,焦婷婷,王利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