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城市发展水平的提升,以及市政规模的不断扩大,道路工程的施工量显著增加。城市道路工程测量,为施工前期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传统测量技术,具有精确度低的缺陷。实践经验显示,将多基准站 RTK技术应用到测量过程中,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为全面提高工程质量,本文对工程测量中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应用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道路工程测量;RTK技术;应用;
一、多基准站RTK技术的构成及优势
多基准站RTK系统,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路由器”、“参考站”等构成。与传统的单基准站 RTK 技术相比,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距离:多基准站 RTK 技术下,移动站与基准站之间的距离显著扩大。将技术应用到城市道路工程测量过程中,可有效扩大定位范围,降低测量难度,提高测量效率。②成本:采用多基准站 RTK技术进行城市道路工程测量,用户无需架设基准站,便可完成测量工作,难度显著减小,费用可显著降低。③实时性:多基准站 RTK 技术,可实现对工程相应坐标参数的实时测量。为确保精确度无误,有关人员可于测量后,对数据进行差分处理。④范围:多基准站 RTK 技术不仅可用于道路工程测量,同样可用于进行建筑变形观测,以及船舶导航。⑤精确度:国外资料报道,当基准站与移动站时间的距离一定时,采用多基准站RTK 技术进行工程测量,精确度可达到 2~3cm 量级。
二、城市道路工程测量中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参数计算方法
1.高斯投影
高斯投影计算,为城市道路工程测量中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参数计算方法之一。所谓高斯投影,指将相应的数学法则应用到投影计算的过程中,将椭球面上的大地坐标、大地线方向等作为主要参数,使各参数投射于平面上,对平面坐标进行计算的过程。城市道路工程测量多基准站RTK 技术应用的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公式进行高斯投影计算:
x =X +(N/2p2)sinBcosB•l2+(N/24p4)sinBcos3B(5-t2+9μ2+4μ4)+(N/720p6)sinBcos5B(61-58t2+t4)•l6
上述公式中,x 代表地球子午线的弧长,N 代表曲率半径。将各项参数代入至公式中,便可计算出高斯投影结果。需注意的是,测量过程中,应于设置好坐标后,根据测量当地的情况,对中央子午线及投影高度等参数进行调整,进一步提高参数的精确度。
2.参数转换
当测量当地的坐标所在椭球与 WGS-84 椭球中心一致时,采用高斯投影的方式获得道路工程测量参数,可确保参数准确。但实践经验显示,工程测量的过程中,极易遭遇旋转平移,以及缩放等问题。因此,单独采用高斯投影计算参数,准确度难以显著提升。需于高斯投影后,将当地的X 及 Y 坐标应用到计算的过程中,通过四参数转换的方式,完成测量的过程。四参数转换关系如下:
X=△X+(X′cosα-Y′sinα)m
Y=△Y+(Y′cosα-X′sinα)m
上述公式中,△X、△Y 均代表平移参数,α代表旋转角度,m代表尺度参数。将相应数据代入至公式中,并对其进行计算后,便可得到更加精确的测量结果。
3.高程拟合
高斯投影及四参数转换完成后,测量人员需通过高程拟合的方式,最终确定测量结果。所谓高程拟合,指将 GPS 测量的水准点应用到计算过程中,利用上述点位,拟合出测量区域大地高程异常值的过程。参考异常值,测量人员便可计算出正常值。高程拟合期间,可应用的计算方法较多。有关人员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将加权均值法、多项式曲线拟合法等应用到计算过程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公式如下:
ζ=f(x,y)+φ
上述公式中,f(x,y)代表趋势值,φ代表误差,ζ则代表高程的异常值。当获得已知点坐标参数后,有关人员仅需将其代入至公式中,便可求出异常值ζ。获得测量结果后,结合GPS测量结果,便可得到测量区域的正常高程值。
三、城市道路工程测量中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应用案例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城市道路工程,道路呈东西走向,西侧与东二环高速公路连接,经过开发大道后,道路可衔接至高架桥上,交通便利性较强。本工程道路全长共10.15km,部分区域与原有道路重合。可对现有的路面进行加宽,建设为新路段,降低工程成本。本道路共包括6个车道,设计行车时速为70km/h。自道路行驶至东二环高速公路时,需将时速降低至50km/h。道路人行道处,共设计了18 处过街设施,各设施间隔为600m,道路跨越中石油管道,施工期间如未给予重视,易导致管道泄漏。可见,为提高工程施工的安全性,于施工前落实测量工作,准确获取高程等参数较为重要。
2.应用方法
2.1 测量前的准备
多基准站 RTK 技术应用前,需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测量准确度的提升提供保证。本工程于施工前,进行了如下准备:①绘制地形图:绘制施工区域内的地形图,将地形图按照比例尺缩小,以便于对施工区域周围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进行分析。②工程勘察:工程勘察人员应于测量前,对施工区域的水文、地质情况进行勘察,获取详细的数据,为工程测量过程的实施提供了保证。③整理资料:地形图绘制及工程勘察工作完成后,应对已知的资料进行统计。多基准站 RTK 技术应用期间,测量人员可根据已知点数据,获取其他参数指标,提高测量工作的效率及便利性。
2.2 定测区参数转换
为实现定测区参数转换,本工程将四参数转换公式(见本文第二标题)应用到了计算的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流程如下:①于待测量区域, GPS 控制点进行布置,各点位的布置应均匀,以缩小参数误差。②利用GPS技术,获取测量区域的 WGS-84 坐标,以及地方坐标,对两者的参数进行转换。
2.3具体测量方法
①选定控制点,对基准站进行设置。②基准站设置完成后,打开接收机,将点位、WGS-84 坐标等参数,输入至接收机中。为确保接收机性能无异常,应对其进行检验,观察指示灯有无异常。如无异常,则可开始测量。③对流动站电台频率进行调整,使其与基准站电台频率相互匹配。④首先对已知点进行联测,继而对数据进行记录。⑤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获取测量结果。
3.应用效果
为评估多基准站 RTK 技术的应用价值,本工程共选取 A、B、C三点进行了测量,并于测量完成后,将该技术下的测量结果,与传统单基准站RTK 技术下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①多基准站 RTK 技术:A点X精度 0.002,Y精度0.003,高程精度 0.003。B点X、Y及高程精度,分别为 0.003、0.003及0.001。C点X、Y及高程精度,分别为 0.002、0.001及0.001。②单基准站 RTK 技术:A点 X 精度 0.040,Y精度 0.032,高程精度0.041。B点X、Y及高程精度,分别为 0.024、0.029及0.028。C点 X、Y及高程精度,分别为0.048、0.036 及0.035。对比发现,多基准站 RTK 技术下的测量结果精确度更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工程将多基准站RTK技术应用到了工程测量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测量效率,且提升了参数的精确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旭顺.GPS RTK技术在公路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8(13):93.
[2]李海波,靳洁.关于数字化测绘技术在道路工程测量中的应用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9(1):99.
[3]赵承林.RTK技术组成、特点以及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J].中国西部科技,2019(3)39-40.
论文作者:潘经纬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测量论文; 基准论文; 工程论文; 技术论文; 参数论文; 高程论文; 道路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