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设计概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设计论文,初中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学流程图的设计
教师教学的系统结构及操作程序是通过教学系统流程图来展示的。这种教学流程图是参考教学的基本结构及计算机流程图的设计方法绘制成课堂教学过程结构图。表示教学系统流程图的基本结构有(1 )顺序结构,(2)选择式条件结构,(3)循环式结构(见图1)。
图1
从研究课堂电化教学的需要出发,运用系统流程图来设计课堂教学时,我们将课堂教学系统分为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媒体。下图是表示四要素的符号及其意义(见图2)。
图2
课堂教学流程图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组合是起主要作用的元素与其相邻元素间用“→”联接,相邻的元素起着支持作用,如下图中表示媒体与教师的关系(见图3)。
图3
另一种组合是表示各元素起同等重要的作用, 为并列关系(见图4)。
图4
如果把两种组合再纵向延伸,将一 节课中各元素间的重要联接关系与教学顺序、步骤、过程完整地描述出来,课堂教学系统的流程图就绘制完成,如初中《英语》第三册第26课的教学设计(见图5)。
图5 初中《英语》第三册第26课的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流程图形象化地描述了课堂教学全过程及其结构,很容易从整体上了解和分析执教者某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构成、教学内容纳入、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媒体选择及应用、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等。所以教学流程图既可以是组织教学活动的设想、设计,也可以作为分析、评议该堂课的依据。
二、语言情境的教学设计
新教材重视语言的功能,重视学生的需要,向学生提供了具有实际意义的,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材料,使学生不仅可以学到一些新的语言,也可以获取新的信息。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首先要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并使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融合在一起,设计出比较真实的语境。根据学生的实际,或调整课文顺序,或改换人称,或打出幻灯片,或放段录像,或展示实物。总之,使学生置身于语境之中,看得见,听得着,兴趣盎然,轻松愉快,达到理解和运用。如初中《英语》第二册第16课课文篇幅较长,为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将课文编成故事,配上自制的幻灯片及教具。教师首先以第三人称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将一个洋娃娃事先放在书包里,让学生猜,学生猜不出。老师拿出洋娃娃时,全班学生哄然大笑。这时学生情绪起来了,精神集中,好奇心被引发,便可以按步骤讲述课文。
T:Look! What's this in English?
S:It's a school bag.
T:What's in it?
S:There are some books.
T:No.
S:There are some apples.
T:No.
T:It's a toy,a doll.
S:(笑)
T:She's a bady,a girl,Aunt Huang's baby. Aunt Huang'smother is ill.Aunt Huang must take her mother to the hospital.But she can't leave her baby by hers elf. Who can lookafter her?
T:Can you,S1?
S1:Sorry,I can't.
T:What about you,S2?
S2:Sorry,…
T:But this boy can.I'll tell you a story.It's about theboy looked after the baby on Saturday afternoon…
全文以时间为线索,设计为七个层次:
1.Saturdy afternoon
2.After lunch
3.At first
4.Half an hour
5.After a few minutes
6.Then
7.In the evening
同时配上自制的6幅投影片:
1.同学们去参观,凌峰没去。
2.黄阿姨来求助。
3.起初,小孩在睡觉。
4.小孩醒后哭,凌峰打开收音机让她听。
5.凌峰给小孩唱歌,做鬼脸。
6.晚上,刘明来后两人对话。
这样设计的语境和情节,使书本中静止的知识变成有声有色的情景画面通过电教媒体转化为动态信息,向学生传送。学生的几种感官同时被调动,如身临其境,兴致高昂。在老师的指导下,听、说、议、答顺利展开,当堂便能理解课文,会读,会复述,还能表演。此外,第二册如像“问路”、“购物”、“求助”等对话或短文类的课文都可以照此设计出相应的语境。如“购物”:摆两张课桌当柜台,收集一些文具当商品,让学生分别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对话:
——What can I do for you?
——I want…
How much are they?
——…yuan.
Here you are.
——Thank you.Goodbye.
——You're welcome.Goodbye.
教学实践证明,设计和不设计语境,教学效果大不相同。只有设置恰如其分的语言情境,才能提高学生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而恰当的语境又必须通过深钻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和周密安排来完成。
三、幻灯片、录像带运用的教学设计
幻灯片和录像具有将教学所需要的内容通过声、光等手段转化为动态信息或图示直接形象地传输给学生的特点,因此幻灯片和录像的使用是现代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它们能引起学生注意力的足够集中;能使学生较快地理解和记忆某些词语或句型,能为学生模仿或准交际表演提供示范和创设情境。新教材的配套系列中,一至三册虽配有大量的幻灯片和教学录像带,但根据本地区、本班学生的实际,尚有不少对话和课文需自行设计更适合教学需要的幻灯片和拍摄为学习该课(单元)所必需的课本剧(主要由学生参与)。由于参加制作幻灯片和拍摄课本剧的主角是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时,学生们会更加集中精神,兴趣会更高,即使是下届的学生使用,他们也会认为自己的“对话”,自己的“表演”不比上届学生逊色,极力想做得更好。学生间的这种“竞争欲”逐渐“火爆”起来。如:初中《英语》第二册第33课的教学中,除了使用已配有的关于“方位”的幻灯片进行顺续操练外,为了逐步培养学生初步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我们模仿校园内的布局自制了进校门后问“图书馆”和“初二(3)班”在哪的幻灯片。在实际教学中, 学生们在教室里就能在熟悉的校园内为陌生人“带路”,“导向”。学生们的积极性被调动了起来,课堂的气氛活跃了,平时很害羞的学生也参与了“问路”;接着老师又换上另一张幻灯片:市中心的繁华区。教师要求学生扮演“外地客”初到此地,要去“省图书馆”、“人民商场”、“列五中学”等地,运用所学句型和知识进行“问路”。课堂的主角是学生,教师通过电教媒体和所制作的幻灯片只起变换情景、点拨提示等作用,充分体现了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又譬如,在教学初中《英语》第二册第22课前,要求学生事先通过字典找出动物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动物园实地上课时,通过问路找大象馆、熊猫馆、猴山等地点的方式学习该单元所要求的如何“问路”,如何“指路”,并将此过程全部摄像。期间,当学生遇到美国教师代表团一行十几人时,全班64位学生将外宾们“分割而围”,形成七八个不同区域,话题涉及“介绍动物园”、“介绍国宝大熊猫”、“介绍成都”、“询问美国中学生情况”等等。40分钟的课时不得不延长为120 分钟。回校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里,无论是本班学生,还是其他班学生每当观看这段精彩的录像时,他们还抑制不住情绪的高涨,侃侃而谈,言犹未尽。这段录像已不单是普通的教学录像,它还凝聚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和付出,以及学生们与外宾进行情感交流所获得的巨大成功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