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市场维度的社会主义分析_世界市场论文

世界市场维度的社会主义分析_世界市场论文

世界市场向度的社会主义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世界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0-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1)05-0062-04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关于社会主义与全球化的讨论逐渐成为人们的研究重点。由于全球化与世界市场之间有着一种内在的关联,因此,探讨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或者说从世界市场的向度对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若干问题做一系统梳理,就成为目前的理论研究中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按照这一思路,遵循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有关论述,我们提出了以下一些看法和观点,以引起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构成部分之一的世界市场思想的关注。

一、世界市场是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的重要前提

对于社会主义由空想转变为科学的历史前提,人们一直以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所揭示的“这两个伟大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通过剩余价值揭破资本主义生产的秘密,都应当归功于马克思。由于这些发现,社会主义已经变成了科学”[1]P424这一论断,认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是根本性的东西。其实,在马克思的分析过程中,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仅仅是一种分析模式,是他用来研究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的“一条道路”。[1]P423可以说,它所提供的仅仅是探讨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并使之摆脱当时流行的各种社会主义派别影响的一种思想方法,真正的历史前提是指这种方法能够发挥基本功能的那些客观事实。由于共产主义最根本的属性是不能作为地域性的而必须作为世界历史性的东西存在,因此,马克思一直认为现实的社会主义运动必须具备的条件——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必须在世界市场的层面上进行寻找。对于资本主义时代整个人类的社会生产,即唯物史观揭示的新社会所需要的物质基础,马克思认为,“首先是由于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2]P63并且在后来进一步强调,“只有在伟大的社会革命支配了资产阶级时代的成果,支配了世界市场和现代生产力”,人类才会像“喝下甜美的酒浆”一样求得真正的进步。[2]P75由于在资本主义历史时代,“再生产过程并不取决于同一国家内相互适应的等价物的生产,而是取决于这些等价物在别国市场上的生产,取决于世界市场吸收这些等价物的力量和取决于世界市场的扩大”,[3]P147因此,相对于生产力来讲,世界市场在马克思的物质前提理论中是更为根本性的东西。在论述剩余价值理论所发现的社会变革需要的阶级力量的时候,马克思又强调了世界市场的重要性。他指出,共产主义运动的“条件是由现有的前提产生的”,特别是“有许许多多人仅仅依靠自己劳动为生,有大量劳动力与资本隔绝或者甚至连有限地满足自己需要的可能性都被剥夺,因而他们已经不仅暂时失去作为有保障的生活来源的工作本身,而且一概处于完全不稳定的地位”这种阶级条件,更是“由于竞争的关系而以世界市场的存在为前提”,[2]P47可见,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主义运动物质因素最终具备的深层动因,是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转变的真正的历史前提。在这个问题上确立这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于理解150多年来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对于正确看待当前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某些或明或暗的争论,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世界市场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模式转换的根本原因之一

历史进入20世纪以后,社会主义从一种科学的理论转变为现实的社会制度。在这个世纪里,社会主义既有凯歌前进的高潮时期,也经历过严重的挫折与失败。这种曲折的发展史,使人们在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上始终存在着疑问,并成为一些人攻击马克思主义的切入点。社会主义要想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而不能回避这一关键性课题。由于人们或者把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区分为早年和晚年,或者是把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观点对立起来,因而并未找到一个为绝大数人信服的真正符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思想发展脉络的科学解释。其实,如果我们能够全面了解经典作家关于世界市场的系统理论,这个问题就可以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认为,各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资本主义历史时代更是如此。资产阶级要想生存,必须“使未开化的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2]P255在构建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时,马克思、恩格斯一直是以此作为出发点的,强调必须注意区分发达国家和落后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认为不能把造成发达国家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实现模式套用到落后国家,从而产生一定要达到像资本主义发达国家那样的发展程度,落后国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想法。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就阐明了这一看法。他强调,“大工业建立了世界市场”,使“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发达国家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后,“也会大大影响世界上其他国家,会完全改变并特别加速它们原来的发展进程。”[2]P221在这里,恩格斯指明落后国家走的是一条“加速”“发展”的道路。尽管有发达国家要先爆发革命这一前提,但是相对世界市场来讲它的限制则是第二位的,更具决定意义的总体前提是世界市场而非革命的先后顺序。遵循这个研究思路,随着对世界市场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关系认识的加深,“落后国家率先开始向社会主义的过渡”逐渐进入了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之中。1877年,马克思强调,由于“历史环境”的作用,如果不遵照西欧各国的先例成为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那么,“俄国继续走它在1861年所开始走的道路,那它将会失去当时历史所能提供给一个民族的最好的机会”,[4]P129再次强调了落后国家不同于发达国家的达到理想的社会经济形态的道路,并且不再提及“发达国家先发生革命”这一限定条件,标志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思想已经有了彻底改变。1881年,马克思指出,“现代的历史环境”即“处在文化较高的时代,和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市场联系在一起”,[4]P444并且强调,“和控制着世界市场的西方生产同时存在,使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一切肯定的成就用到公社中来,”[4]P435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形态。从这些论述中看出,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一贯观点。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所揭示的只是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实现模式的转换,而与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无关。这种转换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市场,它为社会主义由理论发展为现实找到了一条新的现实途径,不能由于对资本主义国家没有爆发革命而否定存在了将近整整一个世纪的社会主义制度。

三、割裂统一的世界市场是导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低落的一个因素

落后国家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通过世界市场得到了理论上的说明,也为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所证实。列宁提出的帝国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与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社会主义的一国首先胜利说实质上是以世界市场空间容量上的有限性为基础的。虽然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和如何建设社会不能简单混同,但它们却有着内在的关联。历史发展的逻辑说明,后一问题的解决需要沿着前一问题赖以实现的框架进行。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必须从世界市场的宏观视野探索社会主义的建设、巩固与发展问题。由于20世纪的社会主义是世界市场作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局部质变的结果,社会主义并没有获得全球性的胜利,资本主义在世界市场上还处于主导和支配地位,世界市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还是资本的全球扩张过程。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就成为社会主义所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对此,列宁的认识是非常清醒的,提出了“社会主义能否实现,就取决于我们苏维埃政权和苏维埃管理组织同资本主义最新的进步的东西结合的好坏”[5]P171等一系列有益的观点,发展了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列宁逝世到二战前,斯大林虽然一直采取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接触的政策,以利用世界市场上流动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发展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但是并没有把它提到战略的高度来认识。相反,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及战后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到多国发展形势的鼓舞下,当西方国家妄图通过实行封锁窒杀社会主义的冷战政策出笼后,苏联和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不仅没有制订出相应的对策,探求如何进一步利用全球市场发展自己,反而接受了斯大林关于统一的世界市场瓦解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危机加深问题的论述,幻想利用当时人为造成的世界市场分裂为“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局面,加速发达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全球胜利。这种战略确实对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使他们失去了社会主义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巨大市场,造成了全球性的发展问题,但是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局面并没有真正出现。事实上,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资本主义的发展整个说来仍然比从前要快得多,不仅资本主义消亡的目的没有达到,甚至斯大林所说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仅不需要从资本主义国家输入商品,而且它们自己还会感到必须把自己生产的多余商品输往他国”[6]P24的发展目标也没有实现。实践证明,由于自身发展水平滞后,社会主义国家如果缺乏对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正确认识和处理,脱离和抵抗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影响,而只在一个封闭性的“世界市场”上利用相互间经济上的合作和互助来建设社会主义,注定是不会成功的。一方面,在理论上它没有弄清楚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社会主义相互关系论述的合理内核,忘记了落后国家率先发展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妨碍了社会主义在全球化进程中正常的策略制订和制度创新;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上没有科学处理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与发达国家何时向社会主义过渡这两大问题的关系,忽视了20世纪社会主义运动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前者而非后者,长时期内将后一问题的解决置于第一的位置,导致了社会主义发展整体战略部署上的失误,结果使社会主义在经历两次高潮后最终遭到世纪性的重大挫折与失误。正确总结这一时期的经验教训,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复兴和发展。

四、世界市场理论的复归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新中国的经济成分做了很多精辟的分析,虽然没有过多的涉及世界市场问题,但他提出的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条件下适当发展本国资本主义的思想,已经接近了革命导师世界市场理论的基本精神,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马克思关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构想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是,在转入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以后,由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在建国之初提出的“一边倒”的战略方针指导下,毛泽东放弃了原来提出的那些被历史发展证明了即使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也是正确的合理主张,承接自己在1947年关于国际市场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之间关系的论述,不仅在本国范围内很快就消灭了资本主义,而且在对外交往中,完全接受斯大林的“两个平行的世界市场理论”,在埋葬资本主义的口号下,过于强调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不可调和,认为在新中国继承下来的经济遗产极为落后情况下,主要依靠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再加上世界各国工人阶级援助主要是苏联的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速度将不是很慢而可能是相当快的,中国的兴盛是可以很快实现的。基于这种认识,尽管毛泽东也提出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但重点仍旧是放在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上,而把资本主义国家与我们的交往主要地看作是“解救他们自己的危机”[7]P474的需要。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后,我们开始把经济合作的对象转向发达国家和地区,但是由于国内政治上“左”的思想的影响和国际形势的制约,收效并不大。这种与世界市场相脱离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使我们失去了当时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极好的发展机遇,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邓小平在推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在总结建国后30年经验教训时对此曾指出:中国“五十年代在技术方面与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内变成了经济大国”[8]P274,深刻揭示了世界市场对各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明确了过去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重大的失误在于背离了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以此为基础,邓小平在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立足世界市场。他强调,“当我们的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怎么办?统统在国内销?什么都自己造?还不是要从外面买进来一批,自己的卖出去一批?”“再来个闭关自守,五十年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8]P902。在这里,虽然邓小平没有提出明确的概念,但是其所要表达的思想与世界市场的内涵是一致的。第二,存在着立足世界市场发展自己的现实可能性。在邓小平看来,不仅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同样需要中国。“世界市场的扩大,如果只是在发达国家中兜圈子,那是很有限度的”[8]P79,因为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要找出路,贸易要找出路,市场要找出路”[8]P106。他们所以欢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关键在此,这是中国从全球角度考虑发展问题时必须注意的。第三,必须利用世界市场提供的机遇,发展自己。在以统一的世界市场的形成为标志的全球化条件下,能否发展起来,关键在于我们自己。邓小平提醒全国人民,“东南亚一些国家兴致很高,有可能走到我们前面。我们也在发展,但与它们比较起来,我们人口多,世界市场被别的国家占去了,我们面临着这么一个压力,”如果不抓住机会,“我们就落在后面了。”[8]P369“中国是一个大市场,许多国家都想同我们搞点合作,做点买卖,我们要很好利用,这是一个战略问题”[8]P32。第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邓小平强调,“如果我们不坚持社会主义,最终发展起来也不过成为一个附庸国,而且就连想要发展起来也不容易。现在国际市场已经被占得满满的,打进去都不容易。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8]P311这些论点的提出,标志着邓小平已经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世界市场理论的复归。这不仅为我们正确处理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关系提供了正确思路,而且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确立要求我国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作出的一个重要贡献,关于市场经济的论述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但是,如何既能从理论发展的自身逻辑又能从现实的角度说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问题,却没有很好地解决。其实,世界市场不仅建立了通常所说的“理论社会主义”与“现实社会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也是全球化条件下人们理解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崭新视角。这可以从对世界市场发展本质的思考中找到答案。世界市场的发展是功能一体化与制度一体化的统一。前者是量的方面,指它必然带来商品、资金、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从而形成市场的扩大和客观的融合;后者则是质的方面,除了指世界各国都要接受统一的国际经济规则等制度安排外,主要是指市场经济原则的全球化。既然立足世界市场求发展是社会主义必然采取的发展战略,那么对社会主义国家而言,根本的要求是对过去的经济体制进行反思和必要的变革,实行市场经济。如果说统一的世界市场被割裂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全国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的话,那么,随着70年代末80年代初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发展的经济空间界限逐渐模糊,商品的自由贸易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日益频繁,一个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重新形成,计划体制就开始暴露出自身的不适应性。宏观世界经济形势要求中国的社会发展战略必然要随之改变。邓小平积极适应这种变化,指出:“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体制不能解决问题”,“现在看得很清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搞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进行一系列的体制改革,这个路子是对的。”[8]P147原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浪潮不断发展,正是世界市场发展的产物。变革的滞后使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缺乏普遍有效的制度资源支持,这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遭到挫折与失败的原因之一。关于世界市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的详细论述,在《世界市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逻辑起点》中,我们做过这样的总结:第一,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理论根据,指出市场经济是世界市场作用下实现了社会主义变革的落后国家,采取的利用资本主义时代创造的生产力的必然形式;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是由世界市场的作用机制——信息流决定的,邓小平对信息与市场关系的论述对信息化背景下我们采用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第三,世界市场与市场经济的同一性——经济市场化和市场国际化的重合,决定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具备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可能;第四,世界市场条件下经济发展的特点——“分工的规模已使脱离了本国基地的大工业完全依赖于世界市场、国际交换和国际分工”、“一切国家的生产与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使开放性的市场经济成为我国经济走向世界的制度保障。从根本上讲,要真正恢复马克思的世界市场理论,立足世界市场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选择是必由之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命题是邓小平理论中世界市场思路所取得的最大成就,它是20多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巨大成功的基本前提。

综上,就19世纪以来全球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我们从世界市场的向度分五个方面进行了简要说明。可以说,我们对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历史命运所做的思考,与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所揭示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它不仅扩展了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理论视野,而且对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制订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发展战略,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收稿日期:2001-08-21

标签:;  ;  ;  ;  ;  ;  ;  ;  ;  ;  ;  ;  

世界市场维度的社会主义分析_世界市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