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中医医院 湖南岳阳 4140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80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心理状况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护理满意度较高,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心理护理干预;慢性肾功能衰竭;焦虑;抑郁;效果观察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由各种肾脏疾病引起的缓慢进行性肾功能损害,最后发展为尿毒症或肾功能完全丧失,导致水、电解质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的一系列临床症候群。该疾病其发病较复杂,主要以慢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此外,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慢性肾小管间质疾病,环境因素等也是诱发该病的原因。在我国,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病率为10.8%,并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心理护理是一种临床新的护理模式,主要通过正确心理引导来提高和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为了明确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我院特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做了研究,并对研究数据做了统计分析,详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治疗的80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使用入院号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经过诊断,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标准。对照组患者中,有24例男性,16例女性,年龄最大为62岁,最小为30岁,平均年龄(46.5±3.18)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为59岁,最小为37岁,平均年龄(48.5±3.09)岁。对比后,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了常规的护理,内容有指导用药、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适当运动、保持乐观情绪等,研究组再次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
心理护理干预的内容具体为:(1)情绪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详细介绍病情,对于患者的疑问做出耐心接答,从而缓解患者绝望的情绪。告知家属需要给予患者更加充分的关心和陪伴,支持鼓励患者正确的表现,与患者交流时紧握患者双手,有效地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增强治疗信心。(2)制定心理护理计划。通过情绪护理来全面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心理护理方案。(3)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知识,纠正其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错误认识。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治疗,行为必须要谨遵医嘱,最大程度的保证治疗和效果,从而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4)强化心理干预。给予患者乐观积极地心理引导,并向患者展示成功案例,告知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地增强治疗信心。(5)护患关系护理。护理人员还应当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在交流时做到态度亲切、语言温和,从而获取患者信任,打开患者心扉,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并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6)出院指导。在患者出院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相关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复查时间,多患者再次进行健康教育。
1.3护理观察指标
护理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肾功能以及生化指标。护理满意度以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来分析;采取SDS和SAS来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其中,50分为分界值,评分越低,说明患者心理状况越好。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得是SPSS19.0,计量资料以()表示,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取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研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之后,研究组非常满意24例,满意14例,不满意2例,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非常满意11例,满意19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为75.00%。经统计学检验,=6.2745,P=0.0122。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2.2心理状况比较
研究组的心理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比较(分,)
3讨论
慢性肾功能衰竭早期症状较为隐匿,需关注患者是否伴有腰酸、高血压、贫血等症,其中贫血是肾衰竭很重要的临床表现,该病发展到后期会出现夜尿增多、乏力、纳差、恶溴等症状。慢性肾功能衰竭主要通过常规筛查方法确诊,比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衰患者的最佳治疗选择,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1]。除有效治疗外,还应对患者实施一些护理干预措施来保证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低于研究组,心理状况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应用。李莹等的文献中中,同样也对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影响做了研究,本研究的护理满意度(95.00%)与李莹研究中的护理满意度(94.2%)相类似,说明了研究结果是有效的[2]。通过对患者实施情绪护理、制定心理护理计划、健康教育、护患关系护理、强化心理干预以及出院指导,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认知,引导患者心理向着积极乐观的方向发展,从而能够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鼓励患者以及其家属积极参与治疗,加强与患者间的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均有利于展开治疗和护理,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恢复[2]。
综上所述,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会被有效提高,同时,患者的心理状况也会被改善,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赵瑾.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8):160-162.
[2]李莹,冯国和.心理护理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4,34(07):874-876.
[3]顾玲玲,郁蓉芳.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活质量与病情的影响[J].江苏医药,2014,40(07):864-865.
论文作者:喻飞翔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肾功能论文; 满意度论文; 状况论文; 对照组论文; 满意论文; 《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