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正在不断的推进,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建设要求逐渐提升,在现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重视公园建设中的生态景观设计,使得公园及具有完善的功能性,有具有绿色生态的特性,使其能够展现出城市独特的文化风貌。本文结合某公园的规划设计方案,分析了该公园中的景观生态系统,以飨读者。
关键词:公园;规划设计;景观;生态系统
一、某公园建设概述
某公园是所在城市中的大型综合性公园之一,其地理位置位于城市的中部地区,建设在该城市的文化用地区域内。根据前期的公园规划设计,该公园的占地面积约为10800m2,其中不包括公园门口的停车场面积,在公园中,包含体育运动中心、小型儿童游乐场、休闲娱乐区域、老年活动区域以及公园管理行政办公区域,该公园的用地比较完整,通过对各个区域进行规划设计,采用低洼高堆的方式来整理土地。
由于该公园水平位置比较高,在公园内高地能够看到整个城市的概貌,且公园地处城市主干道周边,交通方便,地理环境较好,周围有已建成的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园所在区域风景优美,有河流横穿而过,同时,公园附近有数个大型住宅区,固定游客较多。
二、公园规划设计目标与设计理念
(一)公园规划设计目标
该公园地处城市中部,其位置不仅仅具有地方特色,还具有时代特色,因此,在该公园的建设不仅仅要满足城市内不同层次居民的休闲、娱乐、游览等方面的需求,还要达到地方文化传播的目标。要求该公园在建设完成之后能够成为城市的综合性开放空间,集旅游、文化、休闲、娱乐为一体,优化城市面貌。
(二)公园规划设计理念
在公园的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公园的造景中,包括服务建筑、园林小品以及植物造景,将这些元素按照科学、艺术的原则来进行组织和构建,使其能够形成优美的景观,将自然和美融为一体,不仅仅要注重相关元素的功能性,为市民提供一个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而且,每一项设计元素有应该局别其相应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丰富公园景观的文化内涵,提高其意境。要通过现科学、先进的生态技术手段来降低城市公园建设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贯彻生态环保的建设理念,从而创造出根据生态意义的公园景观。公园的规划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工作的时候,应该切合实际的进行设计,在处理特定环境中景观的保护和变化的问题的时候,尽可能的利用环境中本来就存在的自然要素,不断的观察和体会公园文化和景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其文化内涵,从中寻找公园景观设计的最佳方式。要能够借助生态环保的公园设计来弥补公园开发和建设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做到生态优先,尽可能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物种的多样性,在景观植被的选择上尽量选择利于保持水土的种类,从而建立出相对稳定又变化多样的公园植被复层种植结构,创造出更加丰富的景观类型。
三、公园总体布局
该公园的总体布局包括功能区域、公园道路以及园林景观,这三部分相互融合,协调搭配,共同构建出了一个综合性的生态公园。
(一)功能区域
公园内的功能区域包括休闲娱乐区域、儿童游乐区域、水上活动区、老年活动区、休息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在规划设计中,休闲娱乐区位于公园的西北部,占地面积约980m2,位于公园的主入口附近,整体的结构布局以音乐广场为中心,游客可以在该区域被进行休闲娱乐活动,是人们放松心情的场所。在音乐广场旁边还建有人工游泳池,游客可以在此进行水上娱乐。
2.儿童游乐区在公园入口左侧,其中包括各类小型游乐设施、小型广场、大型疏林草地等,由于位于入口处,该区域人流量较高,是游客进入公园之后最容易找到的区域。同时,在儿童游乐区的空间设计和视觉设计方面,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手段,在园区内采用多种主题生动、富有童趣的园林小品,加设了密林设计,为儿童、家长等提供了休息场所。
3.老年活动区域位于公园东部的次入口附近,该区域主要是老年人进行休闲娱乐的场所。其中设置了茶桌、棋牌桌等设施,老年人可以在这里喝茶、下棋、聊天、组织开展戏曲演练活动等等。
4.水上活动区域位于该公园内河流两侧,以贯穿公园的河流为中心,在河流两侧种植大量的景观植被,设置各类小型港口、堤坝、河湾、栈桥、小岛等设施,可以在该区域进行钓鱼、划船以及其他相关的水上活动,同时,在河岸边还能够进行野餐、烧烤等活动,观赏湿地景观[2]。
(二)公园道路
公园的道路设计主要包含三种,即景观路、林荫道、小径等,景观路是整个公园主要道路,呈弧线形,也被称作公园环形路,处于公园边界处的道路均为景观路,此外,用来连接各个功能区域、景观节点的道路也是公园的景观路,其路面铺装独特,道路延展自由舒展,路面宽5m,是附近居民或游客散步及慢跑的主要道路。公园内的林荫道路面采用广场式铺装,道路宽8m,道路两侧为大型的景观树木,该条道路是通向附近居民区的主要通道,连接着公园和外部居民区。此外,公园的小径也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连接各个景点、功能区域的道路,路面宽2m,主要采用直线型或者自由式组合的方式,不规则的分布在公园内的林间、水面等处,景观效果良好,便于游客散步、观景。
(三)园林景观
该公园主要的园林景观分为植物造景、园林小品等,将这二者和谐的融合在一起,使公园内的风景更加优美。
1.植物造景。公园内的植物造景主要采用的是本土景观植被,通过多种不同的组合,营造出了公园景观植被的文化特色和意境,根据植被的内在特性,赋予植被景观以人格美,赋予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营造出了一种情景交融的景象。公园中设置了一条大型的植物飘带,呈南北走向,长800m,宽4-15m不等,贯穿整个公园的中心,成为了串联公园各个景观、休憩空间的重要纽带,在植物带中根据植被颜色、特性、人文内涵等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独具特色的植被景观,此外,还应该合理选择公园中草坪等景观植被,要求其耐涝能力强、易生长。通过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植被进行合理的搭配,形成独具特色的公园景观,使得公园景色更加优美。
2.景观小品设计。在公园的各个道路周边,可以串联起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小品,如木亭廊、小型假山、瀑布、彩虹桥、休憩座椅、秋千等,要与周围的植被、环境融为一体,不显突兀,小品的材质主要采用木、石结构,其设计方面应该符合生态公园的主题,突出生态环保的特点。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城市公园的建设过程中,不能够简单的将公园和景观林木混合在一起,应该遵循“以人为本”规划设计理念,借助植物造景,充分利用各类景观植被,建设良好的景观生态系统,从而体现出公园的艺术文化气息。
参考文献:
[1]耿芳,王昊辰.镇江市生态文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实践[J].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7(03):85-88.
[2]王红英, 郭声蒿. 区域生态优先的城市滨水景观规划设计——以芜湖市滨江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J]. 现代园艺, 2016,2(4):115-116.
论文作者:刘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3
标签:公园论文; 景观论文; 植被论文; 区域论文; 道路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生态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29期论文;